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任务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其他知识的基础。它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并不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景观图和示意图进行了说明。同时强调了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运动。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还不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学生普遍反感枯燥的解说和生涩的文字,比较欢迎精美的图片以及与自己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三维目标知识与
2、技能使学生知道内力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2)通过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教学重点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教学难点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2.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关系;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讲授
3、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图片 :这些图片美不美,想不想知道它们的成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会找到答案。请大家把书翻到69页,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所要学习的知识 一、内力作用 教师讲解:什么是地表形态?地表形态就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况,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同学们阅读书本69-70页,思考以下3个问题:1、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力有哪两种?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它的外动力有哪几种?其表现形
4、式有哪些?阅读课本第69-70页以及案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熟悉教材,整体把握请学生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回答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并初步形成内外力作用的概念。教师讲解:接下来就开始研究我们前面看到的图片上内容的成因,首先,我们研究第一个问题,喜马拉雅山的成因。1、地壳运动教师出示合作探究题目,然后播放视频,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视频探究四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讲解:地壳运动根据运动性质和方向又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板书)。用书本演示水平运动的两种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或断裂带(板书)。教师展示两张图片:喜马拉雅山和裂谷带
5、,要求学生思考并用箭头表示他们分别的受力方向,然后抽一个学生到白板上画出受力方向。(截屏发给学生)展示华山图片,同样是山脉,喜马拉雅山和华山的成因是截然不同的。华山是怎么形成的呢?教师画图演示并讲解垂直运动:它是岩层发生断裂以后沿断裂面做上升运动形成的。那么另一侧沿断裂面下降就形成了谷地。教师出示活动题,学生讨论完成。(题目见ppt)教师检查学生讨论结果(抽生回答)并讲解垂直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师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学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完成四个问题。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试着在平板上完成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并在白板上画出表示台湾海峡形成的位置。学生完成表格内容让学生
6、在了解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概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列表总结:类型运动方向示意图岩层变化关系水平运动喜玛拉雅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东非大裂谷垂直运动华山台湾海峡与教师一起填写表格通过表格的填写,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区别更加明显,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这两个知识点。 小结: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现在学习内力作用的第二种表现形式-岩浆活动2、岩浆活动展示图片,讲解岩浆活动概念,并播放视频,然后讲解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3、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发生在地球内部,不能对地表形态
7、直接产生影响。学生观看视频,理解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利用实际问题,检测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结:在内力作用的三种形式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学生写笔记为上一阶段的知识做一个小结,并为开启下一段知识的讲解做基础。过渡资料:两千万年以来,据科学家估算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至少一万米,可是现今的珠穆朗玛峰只有米,这是为什么?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他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形式。下面首先学习风化作用。学生回答: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通过问题引出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 1、风化
8、作用风化作用的概念: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称之为风化作用。 演示碎块和沙粒在原地堆积下来形成了风化地貌。风化作用为其它外力创造了条件。归纳:风化作用是对岩石起破坏作用。其实,对岩石进行破坏,除了风化作用还有侵蚀作用,但是它和风化作用是不一样的,侵蚀作用主要是在风、流水、冰川和生物等运动状态下对岩石进行破坏,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以及对风化物进行侵蚀并把侵蚀物带走,对原地表产生侵蚀地貌。展示风化和侵蚀地貌的图片,观察其区别。在自然界中侵蚀地貌很普遍,(展示不同外力的侵蚀地貌图片,教师分别讲解四种侵蚀地貌的形成。)2、侵
9、蚀作用过度: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展示搬运作用的图片:风力搬运和流水搬运)3、搬运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展示堆积地貌图片)。4、堆积作用教师出示长江流域三张图片和合作探究题目,学生合作完成。(1)三幅图片分别受到的外力作用(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表沉积物的来源(3)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过程(教师启发学生画图演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过程)归纳:长江上游经过风化、侵蚀产生碎屑物,经过流水搬运,在中下游堆积形成平原。可见,外力作用把高出削低,把低处填平,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小结:用箭头链接表示四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利用截屏发给学生在平板上完成)课堂练习:完成表格的内容: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比较(利用截屏发给学生在平板上完成)观察图片,总结出风化的概念。说出生活中风化的例子 学生判断图中侵蚀地貌类型学生根据图片判断搬运类型据图判断堆积地貌的类型学生合作讨论,完成探究题目学生思考并画图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过程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英语阅读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学数学试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外国语大学《生物医药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四史”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大众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浅谈
- 医疗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 截桩工程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工程劳务作业分包合同
-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4.13 洁净的水域(教案)
- 设备吊装作业施工方案
- 小学语文“的、地、得”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去中心化标识符(DID)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408-2017
- 2024-2030年中国社区医院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脱硫技术方案钠碱法脱硫
- 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 家长请求开除学生联名信请愿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