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0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1页
审计学第0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2页
审计学第0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3页
审计学第0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4页
审计学第07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添加总结文字审计学 第七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第二节 分析性程序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7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四节 审计风险Logo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主要内容:(1)总体审计策略的要求和审计计划的内容;(2)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和应用;(3)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应用;(4)审计风险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 初步业务活动2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Logo4 审计计划的审核1初步业务活动(一)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在于确保: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

2、业胜任能力;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不一致理解。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初步业务活动,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1初步业务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在行业和经营环境的情况主要包括:委托人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厂房、设备及办公场所。关注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经营风险

3、、经营特点与技术变动程度;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有关的事项,如被审计单位发展历史、委托人聘用注册会计师的意向等。(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1初步业务活动(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1)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和管理当局的品行。(2)评价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3)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目标、审计范围、相关责任划分、审计收费、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协助等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以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2(一)制定总体审计

4、策略时应考虑的事项 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用以确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审计方向3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审计范围21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及其数量1调配这些资源的时间安排2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利用的要求34(二)总体审计策略的具体内容 审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3 总体审计策略一经制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订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编制总体审计策

5、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是两项计划活动是内在紧密联系的,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另外一项的决定。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将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结合进行,以使计划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及效果;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将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合并为一份审计计划文件,提高编制及复核工作的效率,增强其效果。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一)具体审计计划与总体审计策略的关系3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二)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

6、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3)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4审计计划的审核 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审计组织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在审核总体审计策略时,应特别注意审核以下事项: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的恰当性;时间预算的合理性;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的恰当性;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信赖程度的恰当性;对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的恰当性;对专家、内部审

7、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的恰当性;4审计计划的审核 在审核具体审计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审核以下主要事项:审计程序达到审计目标的可能性;审计程序适合各审计项目具体情况的适当性;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的恰当性;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的恰当性。 对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载和说明。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还应就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重点审计领域所做的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复核,找出并分析差异原因,以便将来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审计计划。1 分析性程序概述2 分析性程序的方法3 分析性程序的基本步骤4 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Log

8、o第二节 分析性程序5 分析性程序的举例 1 分析性程序概述分析性程序的基本原理是:(1)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因为能用货币性形式表现的非财务数据最终都要反映在财务数据中;(2)财务数据内部存在勾稽关系,根据会计报表要素的恒等式及复式簿记原理,会计报表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2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合理性分析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3分析性程序的基本步骤 分析性程序的基本步骤确定账户或项目余额的预期标准确定与预期标准可接受的差额比较实际余额与预期标准对超出可接受差额的显著波

9、动进行审查4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一)分析性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分析性程序的重点在于对未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总体概略性分析,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估计未审计报表包含重要错误的可能性,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事先确认高风险的领域(即最有可能存在错误的账户或区域),从而缩小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在应用中,首先要获取本期的财务信息及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并与其他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其次,分析比较的结果。4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二)分析性程序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在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程序。在实质性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项目

10、的细节测试前,一般都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三)分析性程序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在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重新评价在计划和实施阶段所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是否已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证实这种差异存在的合理性。由于种种原因,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某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可能在审计计划或审计实施阶段未被注册会计师所发现,而这种失误或疏漏可能影响到所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

11、,复核人员需要注意会计报表中是否还存在尚未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程序的目的是用其来印证实施其他常规审计程序后所得出的结论,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帮助注册会计师形成公正合理的审计结论。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 重要性的定义2 重要性的确定3 调整和运用重要性第三节 审计重要性Logo1 重要性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那么信息就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错报或漏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2号公告将重要性的定义为

12、:“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足以改变或影响任何一位理性决策者依赖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判断。”1 重要性的定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

13、得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1重要性的定义对重要性的理解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重要性需要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来考虑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并受到审计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了解的影响。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在计划审计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是为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基础:确定风险评估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1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审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

14、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审计师还应当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审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审计师确定的低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重要性的定义2在选择适当的判断基础时,审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1)财务报表的要素(2)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4)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通常的

15、判断基础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税前利益、净收益等。重要性的确定(一)从金额方面考虑重要性财务报表层面的计划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百分比重要性的确定2(一)从金额方面考虑重要性 在确定恰当的判断基础后,审计师通常会运用职业判断,合理选择百分比,百分比有固定比率和变动比率两种。在确定百分比时,可考虑下列因素: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财务报告是否分发给广大范围的使用者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其他因素2(一)从金额方面考虑重要性 审计师在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

16、评估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以确定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收集证据的数量。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称为“可容忍错报”。可容忍错报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审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在确定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审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重要性的确定2(二)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审计师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该考虑的具体情况包括: (1)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17、的影响程度、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2)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错报对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3)错报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的影响程度。(4)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的确定2(二)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5)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6)相对于审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7)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的项目相关。(8)错报对信息漏报的影响程度。(9)错报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

18、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重要性的确定3在审计执行阶段,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审计师应当及时评价已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或在审计执行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如果审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审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2)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调整和运用重要性3调整和运用重要性审计师执行审计程序后,发现的尚未更正的错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经识别的

19、具体错报。包括(1)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如管理层和审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管理层和审计师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二是推断误差。审计师需要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评估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累计的影响是否重大。在评估时,审计师应当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和财务报表层次考虑这些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以及这些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尚未更正错报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相比,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2)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3)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在任何情况下,审计师都应当要求管理层就

20、已识别的错报调整财务报表。1 审计风险的含义2 经营风险及其对审计的影响3 审计风险模型第四节 审计风险Logo4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1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合理保证与审计风险互为补数,即合理保证与审计风险之和等于100%。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则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了合理保证。 12 审计风险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面临对实现经营目标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即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实施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

21、动,或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经营风险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经营风险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2 经营风险及其对审计的影响(1)经营风险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密切相关。许多经营风险最终都会有财务后果,因而影响到财务报表,进而对财务报表审计产生影响。(2)并非所有经营风险都与财务报表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对审计的影响3审计风险模型(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它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2)

22、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3审计风险模型(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三)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用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3审计风险模型 (三)审计风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一般而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检查风险越高。 在既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成正向关系。一般而言,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越高,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的水平就越高;反之,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越低,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的水平就越低。4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一)审计风险与重要性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两者存在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1)如有可能,通过扩大控制测试范围或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