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中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代儒学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汉朝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调整。内容主要包括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二、学情分析1、学生应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学习必修一的有关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内容,应该对加强思想控制、君主专制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二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

2、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

3、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新课讲解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者:董仲舒(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2)董仲舒的生平: 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三次应对,得到武帝赏识。著作: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3)贡献:(也可以说是其思想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4、,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2)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3)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3、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思考一 归纳: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特点: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 内容: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B.“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C.“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

5、础,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考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1、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2、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的自我调节与发展)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二、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方面: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他规定,地方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当中央任官,甚至还擢升平民、儒士为相。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6、。(2)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3)教育方面: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学校进行儒学教育。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前124年,又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

7、,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2)设立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

8、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3)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

9、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3、独尊儒术的结果: 正统思想 文化主流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小结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讨论)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但在对儒家思想积极性加以发挥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传统儒家的陈规陋俗所束缚,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六、板书设计儒学兴起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

10、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儒学成为正统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七、分层练习一、选择题1.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其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的统一C.儒学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D.使民主思想得到自由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4.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

11、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君轻民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6.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12、强调仁政,反对暴政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A. B. C. D.7.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9.儒家思想发展到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10.学校的设立

13、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这里的太学创办于(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

14、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隋书牛弘传),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6分) (2)以上三则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出现哪些思想统一的活动?如何评价?(12分)(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14分)参考答案:15 BDBAD 610 CBDCD11.(1)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加强。(2)战国:诸子努力用各自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都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或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钳制思想,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相同点: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