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重在争取_第1页
面子重在争取_第2页
面子重在争取_第3页
面子重在争取_第4页
面子重在争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四 章社 会 认 知social cognition1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2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3二、社会认知的特征1.选择性 在认知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常面临外界的刺激,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与认知结构,并依此作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一部分的刺激信息,而忽略和逃避其他信息。4第一,以往对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第二,刺激物的作用强度。5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情感状态、动机状态等,它与个人所理解的刺激物的意义密切相关。63.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获得平衡,适应社会,从而运用

2、认知机制以致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的防御性。74.认知的完性特性 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型原则(或格式塔原则),即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8三社会认知的基本途径91.外在表现判断第一,仪表仪表是人的各种特征 的重要组成部分10第二,面部表情 表情是反映人的内心态度、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11面部表情排列的环状模式 爱慕惊讶恐惧痛苦恼怒憎恶轻蔑12五国参加人数 照 片 中 的 各 种 表 情 %喜悦 厌恶惊异悲哀愤怒恐惧美国99人 97 92 95 40 67 85巴西40人 95 97 87 59 59

3、67智利169人 95 92 93 88 88 68阿根廷168人 98 92 95 78 78 54日本29人 100 90 100 90 90 66情绪判断结果13第三,言语 人们在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节奏变化,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及其他心理特征。14第四,人的体态表现 体态是指个体身躯各部位表现于外的状态。(分静态与动态)15第五,人的行为方式162.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第一,客观的自我认识罗伯茨.威克伦德与谢利.杜瓦尔关于客观自我意识的理论17 人们有时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在某些条件下,我们像观察其他人那样来观察自己,采取局外人的观点,“退一步”来观察我们自己的行为。18第二

4、,对他人的了解 一个人对群体的了解,或者对被判断的人的所属的亚文化群的认识,是提高人格判断和行为判断正确性的一个因素。19第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实验: 选自己最喜欢的人,如果甲乙各选对方,说明甲乙两人认识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是正确的;反之,表示对双方的关系认识不正确。203.中国人了解人心的五种途径一是观语言“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21二是观行为“欲知其人,观其所行。”22三是观相貌“吉人自有天相”,“有一分貌,必有一分才。”23四是类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4以己之心,推及他人之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是省察己心25第二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26一、认知者的因素1.原有经验 个体

5、在一定的基础上,形成某些概括对象特征的标准、原形,从而使认知过程更加简洁明了。272.价值观念 个人在如何评价社会事物在自己心中的意义或重要性,直接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事件的价值则能增强个人对该事件的敏感性。283.情感因素 个人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好恶感影响个体对他人个性的认识。294 认知偏见 在认知过程中,个体的某些偏见会影响认知的准确性,使认知发生偏差。30第一 光环作用第二 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31第三 类化原则 认知者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之中。32第四 积极偏见 认

6、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这种倾向又叫“宽大效应”。33第五 隐含人格理论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34第六 首因效应与 近因效应35二、认知对象因素361.魅力2.知名度3.自我表演37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38 印象整饰是指认知者通过自己的装束、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的选择来影响或改变其他认知者对他的印象。39美 传教士 史密斯 脸面在中国并非指人头上的面孔,它是一个复合名词,比我们描述的或可能理解的意思还要多。40林语堂吾国吾民: 是统治中国的三位女神。 脸面这个东西无法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它抽象,不可琢磨,但都

7、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面子、命运、恩惠41胡先缙: “脸”是指社会对人的道德品质的信心,它是涉及个人道德品质的完整性,而“面子”则是指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也就是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经过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421.“脸”与“面子”的差别第一.中国人认定的面子事与脸事不同第二.脸重在守护,而面子重在争取。第三.脸的事件具有延时性, 而面子的事件只有情境性。432.“脸面”的社会功能第一.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 在中国,“脸面”与法律、道德一样,具有社会规范和控制功能。区别是道德是自律性的,法律与“脸面”是他律性的。44第二.印象整饰功能 是指个人为了让别人对自己产

8、生某种特定印象,而故意做给别人看的行为。45第三.社会交换功能 社会交换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一切有形的或无形的社会资源的交换现象(施与报),其所遵循的原则是互惠互利。46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47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48最早提出归因理论是1958年海德。其归因分类: 如果推测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来自外在东西,称之为情境归因。 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本身的特点,称之为倾向归因49由行为产生的后果行为能力知识计划意图动机或人格特质实际观察到的观察者将行为者之原因

9、归诸个人因素的历程观察者的推论12350归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心理活动的归因,即把 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归 结为为什么的原因。51第二.行为的归因,即根据 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 对其心理活动的推测。52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推测,这就是说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在今后有关情境中会作出什么样的行为。53二、归因的主要类别1、内归因一是“能”,就是将行为的结果归为能力。二是“为”,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为努力。542、外归因一种是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于作业的难度。一种是将行为的结果归因于机会与运气。55稳定性 控制的位置 内在的 外在的稳 定不稳定 能 力 努 力难 度运 气归因的主要类别56三、根

10、据线索推断行为原因的原则1.扩大原则 一个人行为的结果越不利于他个人,或其行为表现违反了社会规范,越容易使观察者作出个人归因的判断。57 在同一社会情境中做出大多数人都这样做的行为,称之为 。“合角色行为”58 违反社会规范和角色期望的行为,称之为 。“不合角色行为”592.折扣原则 观察者对行为者的归因判断,可能考虑了几个假设的原因,会因其他看来似真的原因出现而打折扣,即归因判断的折扣原则。60凯利: 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殊结果中的作用,假如有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在的话,应该打折扣。61例:本单位的领导因病住院,上级领导去探望,被视为“关心群众”(个人归因);而作为下属去探望,人们会认为是

11、外在压力的结果(情境归因)。62 地位低的人使个人归因打了折扣; 地位高的人则使情境归因打了折扣。63.非共同效果原则如果我们认为一个行为者(或目标人)可以经由几种不同的途径,追求个人目标,64而且知道了他选择了哪种途径,我们便可以比较被他选上的与没有选上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推断他如此行为或作此决定的原因。65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是什么引起行为,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什么?“结果自始至终与其原因共变。”66时间与形态环境刺激T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图67 三维(度)理论又称“共变理论”或“方差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共变原则。人们在接受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共变信息有可

12、能来自三个方面:68A.客观刺激(环境刺激),指行为者对之反应的事件;69B.行为者,人的向度代表被观察的行为者以外的人对环境刺激在不同时间所作的反应。70C. 行为者所处的情境和关系,这一向度表示行为者在不同的时间,或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刺激有所反应。71归因应遵循的三条原则:第一、区别性原则 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物,只有它出现结果时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便不出现。72第二、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信息向人们显示关于周围其他人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者表现之间是否一致。73第三、一贯性(同意性)原则 是人们所要了解的关于行为者在其他场合的表现情况。74情境因素 提 供 的 资 料归因判断 区别性 一

13、致性 同意性1高她并非对每一个演员笑。高她常对这个演员笑高每个在场的人也都笑。刺激:该喜剧演员61%2低她经常对所有演员笑。高她经常对这个演员笑。低几乎没有其他人笑。个人:玛丽86%3高她并非对任何演员笑。低过去她从未对他笑过。低几乎没有其他人笑。情境:72%75五、归因偏差1 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发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种:76第一,我们的社会规范中要求, 人们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 负责,故轻视了外在因素 的作用,重视内在因素的 作用。77第二,在一个环境中,行为者 比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更 为突出,使得我们只注 意行为者,而忽视了背 景因素和社会关系。782 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做外在归因(自我防御归因); 观察者对他人行为易做内在归因。79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第一,两者着眼点不同,观察者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身上;而行为者则可能更注意外在因素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影响。80第二,两者可用信息不同,观察者只看到行为者当时的行为,对行为者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行为者对自己的过去与现在都很清楚。813 忽视一致性信息人们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表现,不大注意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的行为。其原因:82第一,人们习惯于注意具体、生动,听得见、看得到的事情,往往忽视抽象、空洞的统计信息。83第二,人们可能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