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际关系心理学教育科学系 潘友刚 电话:邮箱:1题记: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易经 在中学,学生伏案学习,到了大学,应该站起来四面了望。 英国哲学家怀特2第一讲 概述一、调适与选择摆正心态 重塑自我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延续自我 创造自我从容淡定 四面了望团队合作 与人为善3二、人际关系与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的人际关系狭义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特点:1. 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 2.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行为成份 3. 通过交往而建立和发展 思考: 网恋是不是人际交往关系?4(二)人际关系心理学定义: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
2、法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规律的分支学科。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5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任务 理论任务: 揭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研究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了解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方式等。 实际任务: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有效调整人际关系 不断改善人际关系 发展新型人际关系6三、人际关系的发展横向发展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流 (二)人际关系的恶化阶段 冷漠疏远终止 原因:人际冲突、人际内耗、人际侵犯等 7四、人际关系的发展纵向发展 (一)童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以垂直、依
3、赖为主,形成依恋情结 (二)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易形成自我认同感和角色混乱。 (三)青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易形成亲密感和孤独感。8五、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 (一)人际交往理论 象征性交往理论(符号论)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提出:认为每个都是社会中的一个符号。人们在交往中要按照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符号)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映(强调角色交往)场合交往理论(情境交往论) 该理论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自我呈现理论(自我表现论) 强调交往中自我积极地主动地表现,把自己毫不保留地贡献给社会、他人,用真诚来换取别人的信任,而不要用虚伪来掩饰自己。例:心理学家哈里斯的人生四
4、种态度: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9(二)人际特质理论 定义: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基本特质(五个方面) 神经质性情绪方面外向性性格方面求新性智力方面随和性人际方面尽责性意志方面需要特质(心理学家修茨的研究)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愿望,这种需要和愿望是与别人建立心理相容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A. 包容的需要 特 点:表现为希望与他人进行交往、交际,有建立关系的愿望 若 满 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沟通、相容、参与、出席等 若不满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孤立、退缩、排斥、忽视等10B. 控制的需要 特
5、 点:表现为在权力和行为上有控制别人、支配别 人、占有别人的愿望。 若 满 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使用权力、权威、超越、影 响、支配、领导他人。 若不满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 支配、追随他人、易受暗示等。C. 感情的需要 特 点:在爱情和友谊等方面同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 系的愿望。 若 满 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喜爱、亲密、同情、友善、 热心、照顾等。 若不满足: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憎恨、厌恶、反感、冷漠等11心理学家霍尼的特质分类 A. 逊顺特质 特点:“朝向他人”,在交往中往往是被动的。 B. 进取特质 特点:“对抗他人”,总想窥探交往中对方力量的大小, 从而采取对策,是自我
6、中心主义的表现。 C. 分离特质 特点:“疏远他人” ,自命清高,卓尔不凡,易造成空 虚、孤独的心境。 霍尼提出了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关系: A者 从事医生、教师等; B者 从事商业、金融、法律等; C者 从事艺术等12(三)马斯洛的人际关系理论(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 1. 生理需要(饥饿、口渴等) 2. 安全需要(没有危险) 3. 友爱归属需要(交往) 4. 尊重需要(得到承认) 5. 认知需要(了解、探索) 6. 审美需要(爱美) 7. 自我实现需要(超越)13心理品质的表现 1. 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灵活的适应能力。 2. 更能接受自我、他人、自然,具有人类的认同感。 3. 自然、坦
7、率、自发性与自主性。 4. 以问题为中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5. 超然独立的特点,离群独处的需要,对于文化和环境 的独立性。 6. 喜欢更新颖的奖赏,情绪反映的丰富性。 7. 具有高峰体验和社会情感。 8. 民主、公平的性格特征,区分善与恶的道德能力。 9. 富于哲理的幽默感和创造力。14(四)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实证研究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情境、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头到尾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只是极少数。在初期,富于外表的吸引力的成员具有优势,但相互熟悉后其吸引力下降,优势被具有内在素养的人取代。在初期,建立了不少于四人以上的群体关系,大二后,以二人左右的
8、小群体结合居多。人际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复杂,从开始的接纳各种特征的人,到慢慢地排斥多样性而变得单一化。也有少数大学生,他们既不主动参加其他结合,一些结合群也不主动联系和容纳孤立者。15思考题谈谈你对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你的成长经历,分析自己在各年龄阶段人际关系发展中对你最有影响的人和事。规划大学阶段的发展计划。16题记: 你永远是你自己的囚徒 加缪注解: 失败常在于自己骄傲 失落常在于自己迷惘 失控常在于自己动摇 17第二讲 态度及其转变本讲讨论以下问题:态度的本质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态度的转变及态度转变中的沟通18一、对态度的认识 态度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
9、态度”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态度:意见、信仰、价值观等而视之。行为主义者认为:态度是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准备状态。认知主义者认为:态度是具有复杂的组织和结构的认知系统。社会心理学派认为:态度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笔者认为: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境、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19态度的特点态度只是一个心理倾向,并非行为本身或完整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人的一种主观评价或感受或判断,具有经验性,先入为主。态度具对象性。各种刺激物构成态度的对象,具有针对性。态度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不易改变,而成为个性的一部分。态度具有组织性和结构性。20(二)态度的心理结构认知成份:即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信念和看法,它
10、是态度的基础。按认知评价划分态度可分为肯定态度和否定态度。 例:女人比男人更直观,三角眼的人奸诈等。情感成份:即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感觉、情绪特征,它是态度的核心。按情感体验划分态度可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 例:情人眼里出西施,态度就是脸上的晴雨表。行为成份:即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外显反应或行动。按行为倾向可划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关系: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知觉与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评价是态度的核心,从认知到情感到行为的转换要通过行为倾向性来实现。21(三)研究态度对人际关系的价值顺应功能:帮助我们有意识的协调人际关系,尤其是重视对交往者动机目的的分析,根据交往对象的态度来选择交往对策
11、,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快,彼此受益。认识功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保持清醒的意识状态,正确的定向行为,心理学的实验证明: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根据现成的态度去判断别人,良好的态度会影响他人的喜欢与吸引程度。防御功能:态度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动机,它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加对挫折的忍耐力。调节功能:态度可以让我们摆脱内部的紧张状态,调节人际关系。22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个体的需要:满足需要,易形成积极的态度;不能满足需要,易出现焦虑,形成消极态度。个体的经验:每个人的经历、经验、知识、阅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交往的对象、性质等个体的自
12、我意识23(二)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量的过程。首先是内化,进行认知分析。第二是同化,进行情感转变。(三)影响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人际影响:空间距离、相似与互补;外貌。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文化程度、学校的不同类型、年龄等因素。24三、如何转变态度(一)态度转变的理论强化理论: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态度就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正反应,正强化产生鼓励、积极的态度; 负反应,负强化产生惩罚、批评的态度。强化的结果必然产生心理矛盾,而心理矛盾必然会使态度产生转变。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彼此的认知必然产生认知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就是态度
13、转变的过程。25(二)态度转变的方法: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团体规定论全面宣传(心理战术)沟通信息法26四、当代大学生态度的特点与人际行为分析(一)当代大学生态度的特点从认知角度看:自信、主观、信仰、价值观模糊、实在、利益原则至上等。从情感角度看:冲动、热烈、张扬、丰富、考虑个人的感受多等。从行为角度看:关注国家大事,注重个人的表现,行为的功利性目的强。27(二)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态度表现外倾思维型与内倾思维型 前者集中于了解外部世界,深刻、逻辑、规则,是科学家型的人。 后者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善于思考哲学问题,不易接近,不善了解别人。外倾情感型和内倾情感型 前者情绪化,反复无常,赶时髦,能在新情
14、境中迅速转移情绪。 后者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公开,不善言辞,表面冷酷,内心一团火,隐藏丰富感情。外倾感觉型与内倾感觉型 前者对外部世界的经历感兴趣,喜欢感觉刺激,及时行乐。 后者对自己的思想感兴趣,通过音乐、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外倾直觉型与内倾直觉型 前者寻求挑战,对外部世界感兴趣,容易对工作和对他人感到厌倦, 喜欢小资情调,有不稳定和轻浮的倾向。 后者标新立异,但不能形成深刻的思想,不喜欢抱想法传达给别人,常常不了解现实和社会常规,因此,有可能计划难以付诸实践。28思 考 题试以“态度决定一切”和“性格改变命运”为题,谈谈你的心理感受。回忆你成长过程中,对你态度改变影响最大的人和事。29题记
15、在沙漠中,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澈的水只要你的心理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0第三讲 认知与认知方式本讲讨论以下问题:认知与认知方式良好的认知表现认知失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大学生的认知策略31 认知心理学家勒温:人们在自己的生活空 间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认知心理学家凯利: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一切都在呼唤,对任何事件,只要探索之,就能捕捉之。一、认知与认知方式(一)认知的内涵:所谓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
16、思想观念,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知包括一个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判断、决策等过程。 认知包括:对物的认知与智力相连。 对人的认知与人的情感相连。32(二)认知方式的基本观点:认知是行为与情感的基础,一个人的所有心情都是由他的“认知”或思想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由消极的思想决定,你用否定悲观的思想看问题,那么你就会感到非常沮丧、失意和消沉。几乎一切的消极思想都蕴含着重大的曲解。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和思想,可以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33(三)良好认知的特点积极,不消极客观,不自欺独立,不依赖灵活,不僵化本质,不幼稚34二、认知
17、失真及其表现(一)何谓认知失真 认知失真是指歪曲事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真。认知失真不同于认知错误。认知错误是偏离客观真实的现象,而认知失真是针对某种客观情境和现象的现象。 例:埃利斯的观念测试: “人要活得好一点,就必须依赖比自己强的人.” 有道理(1) 说不清(0) 无道理(-1) 35(二)认知失真的表现(当代大学生主要的认知失真)极端思维心理过滤 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虚拟陈述 由于知觉的恒常性,许多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后就成为一种“成见”、一种“图式”,一种“刻板印象”。 例:我是女孩,不应该主动对男孩示好。 我花了父母很多钱,要对得起他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情绪推理
18、即将感性当理性,凡事跟着感觉走。角色固着 认知定型和刻板化36(三)认知失真的原因分析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愿意反思,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就能变自卑为为自我赞赏;变嘲讽为笃信,化消极心理定势为积极心理定势。首先,认知失真的根源在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认知失真来源于人们思维方式的稳定性,人们常常让消极思想成为“自动的思想”。歪曲事实从某种角度可以缓解内心焦虑,求得心理平衡。越是具有不安全感的人,其认知越容易失真。感情色彩较浓的关系中认知容易失真。37三、认知策略与认知治疗(一)认知策略 所谓认知策略是指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寻找正确的认知手段或寻求合理的认知措施。积极认知策略 通过积
19、极的思考、推理、想法等去处理各种问题(包括人际关系的问题): 1. 祈求指导和力量 2. 做最坏的打算或准备 3. 努力去看积极的一面 4. 考虑处理问题的几种选择 5. 凭借过去的经验 6. 在一段时间里整天忙着做事 7. 努力量身这种情境之外和更客观一些 8. 自言自语说些能让自我感觉好一些的事38积极行动策略 1. 努力寻找更多的有关信息 2. 跟同学谈论这个问题 3. 跟老师谈论这个问题 4. 忙别的事尽量忘记它 5. 订一个计划然后去施行 6. 尽量不草率行事或凭感觉行事 7. 暂时放弃此事 8. 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39回避策略 1. 当我感到生气或沮丧时 2. 继续将自己
20、的情绪保持在正常状态 3. 一般避免和他人呆在一起 4. 拒绝相信他发生了 5. 喝很多酒来缓解紧张 6. 吃很多东西来缓解紧张 7. 抽很多烟来缓解紧张 8. 吃很多镇定药来来缓解紧张40(二)认知治疗 其要点是:通过认知改组,实行行为跟进理情行为治疗法(埃利斯倡导的方法) 1. 诱发性事件(事件的起因) 2. 非理性的信念(错误的、歪曲事实的观点) 3. 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歪曲事实后产生的错误行 为和情绪反应) 4. 驳斥(对自己行为产生质疑,学会分辩理性的 信念和非理性信念的差别) 5. 新的感觉(产生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不再感到 沮丧、消沉、焦虑、自我责备,体现良好的感 觉) 6. 效果
21、(以合宜的思考代替不合宜的思考)41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 第一,不能仅仅在心里做这一练习,要动手,以便来客观地认识。 第二,要坚持,认知改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操练。随想认知失真合理反应被老师当众批评,真丢死人了极端化思维每个人都会有错,被老师批评是正常的,不丢人,不是好习惯。同学们肯定在嘲笑我,会看不起我瞎猜测极端化思维大部分同学对我很好,她们会同情我,一个小小的错误不会影响我在同学中的地位。老师真可恶,他看不起我诅咒情绪推理其实,老师对我平时还是挺关心的,他发火并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我真是失败者,怎么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人格化以偏概全不对,我能进大学,说明我很优秀。在学习方面我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22、,这只是一个意外。我真倒霉,偶尔迟到一次就被老师碰上诅咒弱者才会怨命,只要我积极进取,我的命一定很好,要找沟通42言语分析 运用言语思维这一锐利的武器,是对自己的认知失真进行认知治疗和认知改组的重要方法。 例:如果你和朋友约好去看电影,结果对方晚了一个小时。你会怎么办?下面有4种情况 1. 你真混蛋,算哪门子朋友,以后咱们拜拜! 2. 没关系,没关系,我不着急(其实心里很着急) 3. 算了,别说了,咱们进去看电影吧! 4. 你迟到了整整1小时,我很生气,也很担心。 对于四种情况,作如下分析: 1. 可称为行为放纵者,就像火药桶,脾气暴躁。 2. 可称为行为压抑者,不考虑自己,只考虑别人。 3.
23、 可称为行为回避者,没有原则,对一切无所用心。 4. 可称为行为的明智表达者,这种人思路清晰,表达明确,既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43自我拷问 对自己的认知发展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1. “我敏感吗?” 2. “我有理性吗?” 3. “我有偏见吗?” 4. “我宽容吗?” 5. “我有悟性吗?”44思 考 题何为认知失真?剖析自己认知失真的表现。运用伯恩斯的三栏目技术,分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迷惘和困惑时,你打算怎样做?45题记: 情感规定着人的存在; 情感的本质就是自我的感受。 心理学家语 46第四讲 情绪、情感与人际交往本讲讨论五个问题:情绪、情感、情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情绪、情感与人的身心健
24、康;负性情绪的变化规律与人际交往;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及在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如何发展和体验“高峰体验”情绪情感的升华。47一、情绪、情感和情商 生活中,有人笑口常开,活得像阳光一样的灿烂;有人牢骚满腹,永远像是上帝的弃儿;有人会为区区小事而大打出手,有的人总对过去的思想耿耿于怀;有的人经常后悔,却总是悔而不改;有的人总感到委屈,好像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 其实,我们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感动和自我感动中,人性慢慢升华的;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与领悟中,渐渐长大的。 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人。48(一)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从严格意义上讲,情绪、
25、情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用情绪和情感来表达感情的不同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别 1. 情绪一般跟生理需要、机体活动有关,具有自 然性;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理性观念等相关。 2. 情绪是暂时的,具有情境性,易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持久的,具有稳定性。 3. 情绪带有外显性和冲动性等特征;情感比较内隐、含蓄,显得深沉、理智。 49情绪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具体在人身上,它们彼此交融,不可分离。情绪与情感的基本品质 1. 情绪与情感的倾向性; 2.情绪与情感的深度; 3.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 4.情绪与情感的效能 。例:消极情感与心理压力有关,积极情感与社交
26、行为有关。50积极主动、兴高采烈、热情、兴奋情感的两维度模式 高积极情感低积极情感低消极情感高消极情感昏昏欲睡、迟钝、困倦、懒散安静镇静温和松驰苦恼恐惧敌意焦虑51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 情绪的分类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舒畅、恬静或郁闷、烦恼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狂喜、暴怒。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2(二)
27、情商与智商(EQ与IQ)情商即一个人的情感智慧;智商即一个人 的认识智慧。 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心理学家葛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将情商分为: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激励自我;认识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情商的作用: 1. 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力,其他非智力因素也很重 要; 2. 情感对认知有重要影响,情感降低会降低认知效果; 3. 智力是天生的,而情感的表达与调护能力可以后天培养。如:人的情绪表达能力对人际关系有重大影响,情绪表达得越多,在情侣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少;情绪的表达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益,即高情绪表达者比低情绪表达者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焦虑和内疚。53二、
28、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 (一)情绪、情感与身体健康情绪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古代医学:“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现代医学:人类疾病中,由心理因素、身心失调引起的心因性疾病占50%80%。 原因:紧张、悲哀、抑郁等不良情绪,会激活体内有害物质,击溃机体内的保护机制,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因此致病。 实验: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经设计过这样的实验,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气体,放入特制的玻璃试管中,然后让它冷却成水,结果发现: 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气体是澄清透明,无杂无色; 当一个人悲痛时,气体是有白色沉淀; 当一个人生气时,气体有紫色沉淀。 然
29、后将紫色气体注射到老鼠身上,几分钟后,老鼠死亡。 结论:人在生气时,生理反应非常剧烈,会分泌出许多有毒物质。情绪也能治疗身体疾病。例:战争结束后,胜利者的伤口愈合要比失败者的要快。 54(二)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 例:心理学家关于依恋的研究。 他们发现,婴儿依恋建立将能使儿童获得安全感、信任感。在儿童依恋的形成中,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更重要,母爱剥夺将导致心理失调,行为异常。如:许多婴儿常常哭闹,不都是饥饿而引起的。研究证明:30%是由于生理需要,70%出于心理需要(大人的关注、社会性需要交流、母亲与他谈话等)。当然,过分的母爱也会带来心理发展的障碍。 不仅儿童、婴儿对依恋有需要,成人也有,只
30、是比较含蓄。例:日本曾经设计了一种抱枕,原先投放的对象是儿童、妇女,但也受到男性的青睐。原因:男人也有依恋的需要,与某种外物舒适的身体接触,将缓解人的焦虑,让人感到安全。 55三、负性情绪、情感与人际交往(一)负性情绪、情感概述:定义:两层内涵:第一,指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绪、情感体验;第二,指对行动起抑制或阻碍作用的情绪和情感。我们主要探讨第一种情况。负性情绪、情感的恶性循环。所谓循环指相互关联的因素彼此加强或者作用与反应之间形成正反馈的现象。负性情绪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陷入循环的怪圈。 痛苦想摆脱强化痛苦痛苦更甚原因分析:第一,人们对负性情绪、情感的失败经验,将使人的情绪、情感具有信号作用
31、,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失控的预期,它是一种具有摧毁作用的信号;第二,负性情绪常常导致无效行为。例如:抑郁让人提不起劲,凡事拖拉;焦虑让人心神不宁,手忙脚乱。 大学生常见的负面情绪: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等。56负面情绪、情感的外化: 1. 身体外化(躯体化),即心理能量转化为身体能量,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如手脚发麻、头痛恶心、胃痛腹泻 2. 心理外化:表现为某种特定的行为特征。如固执、退化、自我惩罚、攻击、利他等。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许多矛盾:如恋人吵架、夫妻失和,其根源常常不是争论问题的本身,而在于他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压抑内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57(二)负面情绪、情感的自我
32、防卫(非理性的方法)定义:是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于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潜意识反应。特点:它们都是潜意义的,即个是不知不觉地加以任用的;它们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能的冲动。表现形式: 1. 压抑:是自我防止激起焦虑的念义、情感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防卫机制。心理学家认为:压抑是一种有目的的遗忘,这些压抑的动机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对人际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压抑是一种积极的努力,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是一个稳定的、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压抑与压制不同。 2. 否认:是指个人潜意识地防止有关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样可以逃避现实,不用面对生
33、活中那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无法达的愿望,从而减轻内心的焦虑。例如: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可能会在吃饭时给丈夫摆上餐具、幻想跟丈夫谈话,这种情况心理学家认为妻子就是不论她的丈夫已经去世。 583. 移置:是指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或愿望无法对其直接表现时,有时会转移到其他较安全的对象上,以便减轻个体精神上的负担。如一个人在公司受到老板责备后,就回家向自己的妻子、孩子、猫或东西生气。也有的打自己耳光,骂自己不中用等。其目的是转移视线,现代社会交往中,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转移视线,释放情绪,情况十分普遍。4. 认同作用(自居作用):是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
34、人模仿的过程。(模仿明显行为,收集各种信息等)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有四种认同表现: A. 自恋认同:是指个人对那些与他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如一个男孩如果喜欢自己的男性特征,那么他就很可能以赞同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男性的男性特征。自恋认同可导致团体中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59 B. 目标定向认同:是指个人对某个人或者伟人的认同。例:如果一位父亲被他的儿子作为渴求的目标,那么这个儿子便会越来越像他的父亲。C. 对象丧失认同:是指个人为了恢复某一失去的对象而去认同他。这种认同作用在被父母厌弃的儿童中较为常见,他们为了重新得到父母的爱抚而按照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去做。 A、B、都属于爱的认同。. 强制性认同
35、:指个人同权威者的禁令保持一致,其目的是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而避免惩罚。 这是一种出于恐惧而产生的认同,正是这种认同作用,奠定了个人良心的基础,懂得如何在社会是遵守规矩,从而避苦求乐。 5. 升华作用:是指本能(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例如:性冲动的能量可升华为诗歌、音乐、艺术创作等;攻击冲动可以升华为拳击运动等。606. 投射作用:指把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把自己的错误、失误归咎于他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欲望、态度强加于他人。如借题发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五十步笑百步。7. 合理化作用(文饰作用)
36、:是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这是一种采用错误的推理使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的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二是甜柠檬心理。8. 反向作用:是指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它的过程有两步:一是压抑不得体的欲;二是将其反面显露于意识水平。例:矫枉过正,此地无银三百两等。9. 固着作用:是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两种情况:一是个人习得行为不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渐趋成熟的现象;二是个体遇到挫折而学习到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以后情况发生变化,这种刻板的反应方式仍盲目地继续出现。10. 退化作用: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较为幼稚的方式来应付现实
37、的困境。61四、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表现与对策(一)抑郁定义:这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性负情绪。它既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人的某种心境状态的表现。大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曾有过抑郁的体验,不过大多数人的抑郁是一种心境状态。相对比较微弱,具有弥散性、情景性,但事过境迁,便会不治而愈,只有极少数同学属于抑郁症,需要治疗。对抑郁现象解释的心理学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抑郁是由于“丢失”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儿童成长中(早期)“丢失”挫折导致过分压抑,依赖自我、父母,造成心理能量内指,他们认为,抑郁包括愤怒、恐惧、悔恨、自罪感等多种情绪体验,它们相互交流,纠结在内,
38、形成一种恶性循环。62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际发展阶段的观点:01.5岁 处于信任对不信任的危机矛盾中。信任产生“第一次社会成就感”;不信任形成“恐惧的品质”。1.53岁 处于自主性对羞怯、疑虑的危机矛盾中。自主性发展较好,形成“意志的品质”;羞怯、疑虑不解决好,易形成“自我怀疑”。36岁 处于主动性对内疚感的危机矛盾中。主动性发展较好,形成“目的品质”;内疚感不解决好,形成“无价值感”。612岁 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危机矛盾中。勤奋发展较好,形成“能力品质”;自卑感不解决,易形成“无能感”。结论:“丢失”成长中的许多宝贵的品质或东西,是造成“抑郁” 的重要原因。632. 认知理论的观点 认为抑郁是
39、错误推理的结果,因为认知是心境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抑郁者常常表现为自我贬低、自我责备、自我失败。3. 行为主义的观点 认为抑郁是由于积极强化的减少和缺乏而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抑郁是习得性失败的结果。 例:心理学家对无助型和有助型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研究。64如何应对生活和交往中的“抑郁”现象 1. 采用“情绪渲泄”: 倾诉;大声朗读;适度的暴力活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等。 2. 采取认知方式:顺其自然;积极行动。 3. 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归根的需要;独立的需要;定向的需要。 4. 倡导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5. 心理疗法:调息放松;想像放松;肌肉放松。65思考
40、题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的品质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何为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对人际交往的障碍有哪些?为什么说情绪与情感是人际交往发展的核心?66题记: 目标是太阳的人,能轻易登上山顶; 读书为消遣的人,必懒于掩卷沉思。 心理学家语 67第五讲 人际交往印象本讲讨论以下问题: 一、印象形成(印象、人际印象、印象的 心理结构等) 二、印象形成的特点和印象模式 三、印象形成中的效应和偏见 68一、印象形成印象与人际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彼此形成有关对象的印象,印象好坏会影响到许多方面。1. 印象是指人们在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认识客体的形象。2. 人际印象是人们在记忆中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印象。3. 印象的心理要素
41、或结构 行动者(客体):被形成印象的人。 知觉者(主体):印象形成的主体。 交往情境:知觉者与行动者之间的氛围、空间位置、特殊的场合等。69印象形成的特点:1. 一致性:即对他人印象的协调一致 例如:我们不会把一个学生既看成是成绩好的人,又看成是不守纪律的人;生活中既把一个人看成心肠好的人,又看成心肠坏的人。2. 评估性:即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印象形成是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的过程,是一个评价、综合、概括的过程。 例1: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提出的三种基本维度: 评估维度:好坏 喜欢、讨厌 力量维度:强弱 快乐、悲伤 活动维度:积极消极 热情、冷淡
42、 例2:心理学家罗森伯格:人们根据社会的和智慧的两个维度来评估他人。这两个维度分别有正(积极的)、负(消极的)两极。 正积极的社会维度:有真诚的、宽容的、乐于交际的等等; 负消极的社会维度:有自负的、易怒的、使人讨厌的等等; 正积极的智慧维度:有科学的、熟练的、聪明的等等; 负消极的智慧维度:有愚蠢的、动摇的、笨拙的等等。 小结:让被试看到更具有社会属性的品质,一般会影响到他们对观察对象的喜好程度作出判断;如果让他们看到具有智慧属性的品质,则会影响他们对观察对象的尊重程度作出判断。703. 中心特质的作用 阿希在1946年首先发现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某些特质起着中心作用,另一些特质只起着边缘的作
43、用,前者称为中心特质,后者称为边缘特质。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人是“大方”的,一般和“心肠好”联系起来,或者说某人是“心地坏”的,一般和“报复性强”联系起来。 但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很深印象。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有趣实验: 两张词单分别呈现给两组被式,词单是对一个人的特质描述: A单:“聪明、熟练、勤奋、热情、有决断、实际、谨慎” B单:“聪明、熟练、勤奋、冷淡、有决断、实际、谨慎” 结果:前者描述和后者描述存在很大差异。71 在自然情境中,凯利作了真实的实验。凯利告诉他的学生,明天的讨论将由一位请来的教师主持,在介绍这位老师时,凯利仍然以阿希的
44、特质词组进行介绍,但加了学历介绍,结果表明:“冷淡”的和“热心”的两个中心特质对学生影响和评价的差异很大。4. 隐含的个性理论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以某个特定的个性因素来作出信息的推论。即根据少量的信息特质,随即作出判断、结论。 例: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人是悲观的,就会认为他是缺乏幽默的、易激怒的、不善交往的。因此,人们往往有一种较稳定的对个性特质互相关系的观点。即一个人拥有一种特质也会拥有其他特质。 例:罗森伯格在研究中就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是根据社会维度和智慧维度来进行的。 热心和冷漠主要是在社会维度上有差异;勤奋和懒惰主
45、要是在智慧维度上有差异。如果某些特质重要,在社会和智慧维度上都是积极的;如果某些特质不可靠,在社会和智慧维度上都是消极的。 原因分析: (1)隐含的个性理论是由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如“秀外慧中”、“心慈手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在语境中,有些词语的意思包含着特质之间的关系。如“慷慨”隐含着“肯帮助人”,又有“同情”的意思。“变化多端”既有“不可靠”,又有“无法预测”的意思。72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短时间内获得许多有关某个人的信息,与其他人交往的经验也在已形成的印象中增加了很多信息,知觉者会加工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这
46、个过程就是印象形成。1. 累加模式:知觉者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相加而得到的。 例如:知觉者认为某个陌生人是“正直的、友好的、有忍耐力的”。按对特质评估的积极程度来打分,正直的+3、友好的+2、有忍耐力的+1,得+6分形成积极印象。 知觉者认为某个陌生人是严肃的+1,不负责任的-3,不诚实的-3,得-5分形成消极的印象。2. 平均模式:该模式认为,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单个特质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平均值越高,积极印象越好;平均值越低,消极印象越深。3. 加权平均模式 心理学家对上述两个模式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修改。知觉者在形成印象时,平均了单个特质的评估值
47、,但是他们给予某些特质更多的权重,并给予另一些特质较少的权重。例如:某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原、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对他所形成的印象,后两个特质影响更大,我们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73 以下因素影响了知觉者对特质信息所赋予的权重。 (1)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源所传递的信息会赋予更大的权重。如专家学者讲课与一般人讲课,感觉不一样。 (2)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因为消极信息,人们给予更多的注意。 (3)人们会特别注意那些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如考研、就业等。 (4)同以后形成的印象相比,我们会对早已形成的印象赋予更大的权重。如成见、第一印象。 74二、印象形成的效应和
48、偏见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1. 优先效应(首因效应) 指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中有更大的权重。 经典实验: A组学生:聪明的;勤奋的;冲动的;爱批评的;顽固的;嫉妒的 B组学生:嫉妒的;顽固的;爱批评的;冲动的;勤奋的;聪明的 结果:A组学生比B组学生对假想的人的评价更善交际、更幽默,心情更愉快。 作用与启示:在对人的知觉中,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它会影响人们以后对这个人行为的解释和对人稳定内在特质的归因。2. 新近效应(近因效应) 即我们获得的最新的信息会对形成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 两种效应的作用:(1)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可能存在着优先效应的影响;(
49、2)第一印象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副影响。75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是晕轮(光环)效应。 作用与影响:晕轮效应常常使得人们对其他人产生偏见。值得警觉。定型 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 1. 良好的表现:对个体加工信息是有简约作用,迅速作出判断;对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具有积极的帮助。 2. 不好的方面(大多数定型是消极的、不准确的,导致对他人的错误判断):定型使得我们假设一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拥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其实不然;定型使我们假定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
50、同另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是完全不同的。例:足球与芭蕾舞。 3. 由于人们错误地假定,用来区分群体的少数几个显著特征,也常常是群体区别的原因,所以定型促进了不准确的印象知觉。例如:白人与黑人的智商;男生与女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差异。 4. 定型在简单的情境中能产生不准确的知觉和判断,那么,在复杂的情境中更容易发生错误。自我实现预言 人们能够使得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例如:认为你是聪明的,结果成绩就好。76三、人际交往中印象技巧如何留下第一印象 注意仪表 注意谈吐 注意行为举止面试前要有哪些心理准备 消除不必要的想法 不要害怕失败 不必为面试而忧虑 不要害怕单独前往 不要把考官看得过于神秘
51、 愉快的精神状态77思 考 题何为印象与人际印象,印象形成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中的不同表现。分析定型的文化影响因素。78题记: 一个人可以独立生活,却不可以孤独地生活因为只有当他置身于人间真情编织的网里,才会感受到身心的安全、温暖和幸福。作者自白79第六讲 人际沟通本讲讨论以下问题: 一、人际沟通的特点和类型 二、人际沟通中的自我表露 三、非言语沟通80一、人际沟通的特点和类型概念: 1. 定义:是指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技巧。 2. 条件:要有沟通的信源,即在沟通中发生信息的人;要有价值的信息或信号,即人际沟
52、通的内容;要有沟通的信道,即利用何种方式沟通;要有沟通的信宿,即人际沟通中接收信息的人;此外还要有“嗓音”,即人际沟通中信息传递的各种因素。 3. 反馈:在人际沟通中,发生沟通信息的人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他们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81人际沟通的特点 1. 沟通的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与客观的信息沟通(如阅读抽象的文字、计算公式等)相比,人是更应注意的对象。 2. 人际沟通是一种动态系统。沟通的双方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和互相认同之中,如果积极则趋利;如果消极则趋诙。 3. 沟通双方需共享统一的或近似的编码系统和解码系统。即共同的语言,如沟通的情况、社会背景、宗教、职业、年龄、知
53、识水平等。 4. 人际沟通借助言语和非言语两类符号,且两种符号往往被同时使用。82人际沟通的类别 1.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单向沟通指的是信息从发送者到达接收者传递活动便告结束。双方的角色没有发生变化,各自的任务都很单一。如:“命令”,打电话不礼貌,发短信等。 双向沟通指的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循环往复,双方受沟通情境的感染,每一方都既是发送者又是接收者。 2. 垂直沟通和水平沟通(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垂直沟通是指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它包括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指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汇报;下行沟通是指地位高者向地位低者了解。 水平沟通是指社会中相同地位的人的信息交流。
54、 3.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4.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5. 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6. 圆型沟通、链式沟通、Y型沟通、轮型沟通。 归纳:在人际沟通中,很少是按照单一方式进行的,而是多种沟通方式相互 补充,相互配合。83二、自我表露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德里米拉德提出。内涵:即人们在沟通中把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 分析: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把谁作为表露的对象要经过相当的选择;表露是个体体验到成长和快乐的重要环节。 罗杰斯认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这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的一步。自我表露与幸福感 根据心理学家米拉德的观点,自我表露与幸福感的因果关系是双
55、向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表露。因此,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关键,就是使自己更透明。 幸福感就是一种乐观体验,其表现特点如下:活动具有挑战性,且有一定的技能;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动所吸引;活动有清晰的目标;有明确的反馈;只注意正在做的工作;失去了时间感;获得个人控制。84自我表露的相互性: “一对一效应” 心理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大学生随机地与不同性别的、不认识的学生匹配,请学生们轮流地、自愿地提供有关自己的信息来互相认识,并列出单子,单子上有72个可讨论的话题。这些话题预先按隐私的程度排列起来,从
56、非常平凡的事情到极其秘密的事情,每一组的学生每人讲12个不同的话题。 结果:当双方的交往不断深入的时候,他们大量地选择私人性很强的话题。 原因分析:自我表露伴随着吸引和信任感;我们一般把自己表露给我们喜欢的人,并且,我们喜欢那些把自己表露给别人的人。自我表露的实际应用 婚姻、恋爱中自我表露的数量,是婚姻、恋爱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表露互惠原则并不总是适用于好朋友;女性通常开放信息,男性通常保留信息。 85三、非言语沟通内涵:是指通过语言以外的媒介而实现的信息交流。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姿势、身体技能等。作用:补充;替代;强调和强化;否定;重复;调节言语信息等。类型分析: 1. 面部表情:
57、在人际沟通中,人们常常有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以达到加强人际沟通的效果。 因此,面部表情是真情的流露还是伪装很难分辨;面部表情与内心活动的对应关系也不是单一的,如:专门的“哭丧”队伍;面部表情所传达的具体含义受多种因素影响,它既与沟通情境有关,也和沟通者的习惯特征有关。 2. 目光接触:是非言语沟通中的主要信息来源。 分析:喜欢的人,可表达爱、关心,目光是交换感情的感应器;讨厌的人,“四目相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等”;频繁的和长时间的目光交换表明沟通者的卷入程度高(深度卷入);更细微的反应可以使瞳孔发生变化,如来电。 86 3. 身体姿态与身体接触 情绪泄漏时的一些常见姿态姿态和手势动机以拳托
58、下巴自信坐着时搓椅子扶子烦燥不安或情绪激动握着拳头攻击手触鼻子害怕手遮眼睛害羞抓腮自责或世故87 4. 人际距离 心理学家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公众的。 例:非常近(1米以内); 轻声耳语、谈论绝对的秘密;不近不远(2米至3米);正常嗓音,谈论非私人性质的话题。 5. 语音、语调与语流88思 考 题何为人际沟通、非言语沟通、自我表露?联系实际,谈谈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充分运用非言语沟通和自我表露。谈谈在应聘中沟通技巧的运用。89题记: 关系就是生产力。 一个人人际关系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生活质量的标志。作者自白90第七讲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舆论一、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礼仪的特点及分类 礼仪是礼节和仪式。一是思想,即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中应该有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意思;二是形式,即礼仪的基本程序和具体表现。礼仪就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并按约定俗成的方法付诸实施的一些不成文的规定。 基本特点:统一性。即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事务的各种场中必须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一系列规则。独特性。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区,使礼仪表现出风格迥异的具体形式和程序。发展性。礼仪的演变受到 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发展的影响,使得礼仪的内容得到进化和发展。 基本内容:一般礼仪。包括:礼仪的本质、特性、礼仪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