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兴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地域文化一般泛指地方文化,即具有地方特色并得以纵向传承 横贯辐射的主流文化。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作为素有“鸡 鸣闻三省”之称的兴和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兴和文化。兴和文化具有悠久的兴和安邦、兴和治世的历史传统,“兴和” 一名来源于北魏鲜卑游牧民族皇帝的年号,有“兴和安邦”、“以和 治世”的文化理念,几千年来这种理念就是兴和文化的价值核心。一、兴和县的文化定位兴和,从地理位置看,处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中原与 草原结合地带,其文化以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为历史底蕴, 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历史沿革来看,兴和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 民

2、族繁衍生息的故土,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明,留下了著名的 游牧文明的历史遗迹。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代表的游牧骑猎 文化,以古柔玄镇为代表的鲜卑军镇文化,以北魏长城为代表的长 城文化,以元代威宁县故城为代表的蒙元游牧文化等。在历史上,兴和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原文化与草原 文化的过渡带,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相互了解、勾通、交往的过 渡带,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在清朝以前,兴和文化以游牧文化为 主流文化。随着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宗教的重视和移民政策的实施, 人为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取消,从而使兴和文化逐渐形成了多元 性与多样性的特征。要使这种文化多元并生,并存共进,其前提条 件就是相互了解和尊

3、重。有了了解和尊重,文化才能传承与发展。 多元、共存、发展的核心基础就是一个“和”字。因此,兴和文化 包括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必须从诸多 文化中概括提炼出核心文化,这个核心文化即“和文化”。可以这样 说,没有“和文化”就没有多元化和多样化,没有“和文化”就缺 乏凝聚力和亲和力,“和文化”是兴和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理 念,同时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和文化”,即是兴和的文化定位。二、兴和文化的形成要素1、方言。兴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鸡鸣闻三省”,形成了具有兴和特点的方言:融合了河北、山西和蒙古方言的地方语言。以 兴和南部店子镇为例,当地人语言带有浓重的山西口音。而兴和

4、北 部地区的地方话则带有浓重的河北口音。在此基础上,又因其历史 的原因曾是蒙族屯垦之地,所以其方言有蒙古口音,比如不少词语只能用口语表达,而诉诸文字却很难理解其意,这些词语就带 有明显的蒙古语痕迹。2、饮食。兴和自古就是边塞要地,虽非兵家必争之地,却是兵 家必经之地。鲜卑、蒙古、大汉在此屯兵时期较长,因此,其饮食 特点是“多而杂”,既有北方特点,又有中西部口味,还有蒙食风格。 以主食为例,小麦、莜麦、谷黍、杂粮杂豆就是典型的北方主食。 副食如烩菜是由蒙食演变而来的。此外,还有各种小菜作为副食, 这些小菜具有中原小吃的特点。3、宗教信仰。兴和的宗教信仰流派众多,各派共荣共存,长期 和睦,逐渐形成

5、了现在以佛教、儒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 斯兰教等多种民间信仰。团结乡十四苏木的佑安寺为佛教朝拜之地, 后河教堂为基督信徒聚会之所,二十三号村信奉天主教,二十号地 信奉伊斯兰教。最具“多教共存”特点的是张皋镇北的老爷庙(关 帝庙),正中为关羽像,东为老君殿,西为观音殿,可谓儒、释、道 俱全。4、民居。在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最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居民 建筑。兴和地质具有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特点,土层深厚,兼以 经济不发达,所以民房多以土坯平房为主(南部山区还有土窑)。随 着时代的发展,土坯平房渐变为砖木结构的砖瓦平房。建筑风格融 合了满族和彝族民居的特点,牢固稳定,高大敞亮,冬暖夏凉。三、兴和

6、文化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是形成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种地域文化的形 成,往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如果离开了自然环境,这 种文化将难以生存。所以说,一种文化的产生,主要还有它的物质 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基础是不同的。兴和的饮食文 化与民居建筑文化,就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所决定。兴和的土地和 气候不适宜种植水稻,只能种植生长期较长、抗旱性强的粮食作物。 在居民建筑上,窑洞和土砖房不仅冬暖夏凉,还可就地取材,造价 低廉,这是与其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兴和特殊的地理位 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也是形成兴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处于三 省区之交界,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使其文化必然具有

7、外来性和多 元性。历史移民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人是文化传播的 载体,人类文化的积累和进步基本上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借用和传 播的结果。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 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兴和人是“走西口”移 民活动衍生的后代。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 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耕并举的多元化社会。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因此,兴和县作为“走西口”的必经路线,同时又是清代当时富饶 的肥美之乡,自然会成为清代移民的选择之地。于是,兴和文化由 原先单一的游牧文化发展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

8、并存。随着时 间的推移,蒙古族与汉族产生了共同的方言土语和生活习惯。四、兴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成为全国上下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兴和县委、政府高瞻远瞩,站在可持 续发展的高度,将文化建设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统筹考虑,把文化大县建设作为打造魅力兴和的重大举措来抓。从 2008年开始,着重对本土文化进行理性审视和科学定位。特邀内蒙 古党校两位教授,牵头组建了 “兴和文化定位工作课题组”,并成立 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历时 一年之久的对兴和文化的多次论证,约5万字的兴和文化发展总 体规划终于完成,兴和文化

9、定位也有了更为准确的概括。兴和文 化具体表述是:兴和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中原文化与草 原文化相融合为历史底蕴,以实力兴和、活力兴和、魅力兴和为现实需求,以和谐兴和为发展的先进性县域文化。简言之,就是“和 文化”在当代社会,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冲击、交汇、融合的趋 势愈显突出。这些思想文化,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外来的、有 本土的,有进步的、有落后的,有积极的、有颓废的;各种样式的 文化之间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 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此消彼长之势。面对这种复杂的文化格局,兴和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和文化”的理念发挥了

10、重要作用。这个 “和”,既有“和而不同”的意思,又有“吸纳融合”的意思,这种 “吸纳融合”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混和在一起,而是经过理论选择, 符合生存生活原则的“大融合”,内含“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 唯物思想。随着兴和县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兴和本土文化的许多 要素在悄悄发生着改变。改变最明显的就是民居,空巢平房成为农 村的一道独特“景观”,楼房逐渐成为农村人的追求。“东路二人台” 曾是兴和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因为这里是东路二人台的摇篮。可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这一民间艺术受现代歌舞艺术冲击很大, 市场很不景气,可以说正处于低迷状态,因此,保护和发展这种非 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兴和县打造文化

11、大县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使“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兴和县于去年采取 多种措施,加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发展工作。首先,激活人的因素,加强文化储备。于去年建立了 “文学”、 “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五个文艺协会,全县的文 艺人才多数被吸纳到这些协会之中。各协会成员走进企业、学校、 机关单位以及社区农村,以文艺采风、送文化下乡等形式,使本土 文化得以挖掘和整理,广大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为丰富, 古老而神奇的“和文化”更具现实性和亲和力。其次是注重以“和”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建设。一是建设“和 湖”风景区。“和湖”前身是“二道河”(县内“前河”和“后河” 的总

12、称),属于永定河上游支流部分,曾经是历史上承载南北经济文 化交流的重要枢纽。2009年以来,兴和县委、政府下大力气实施双河治理工程。工程完工后的前、后两河,水面如镜,取名“和湖”, “二道河”的历史人文色彩再次被加重。二是建设两大城标“兴旺 和谐柱”和“兴旺和谐树”。一柱一树,再次把“兴旺和谐”的人文情怀引入宽广的时间、空间隧道。三是启动佑安寺恢复重建工程。佑安寺位于民族团结乡十四苏木村委会境内,原属察哈尔正黄旗十四苏木,明代初建,清代扩建, 是一座以藏传“黄教”为主、融入汉传、南传佛教并兼有蒙古“萨 满”老教为一体的综合古刹,是各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这座 曾有“绥东第一庙”之称的寺庙,文革期间被毁。今年初,恢复重 建佑安寺被提上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佑安寺的重建,将对兴和县 “和文化”的打造注入新的文明内涵。四是弘扬和发展“和精神。”多元并存,兼容万物,容纳百川 是兴和文化的文化气魄和魅力所在,“和文化”是兴和文化的生命之 根与发展之路,它一直引领和实践着兴和人民几千年的伟大实践。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兴和,其“和文化”必然产生“和精神”,“和 精神”必须传承“和文化”。这种“和精神”即“兴和精神”,兴和 精神可以概括为:勤劳善良、开明睿智,敢为人先、富于创造,自 强不息、勇克时艰,宽厚包容、诚信共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