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_第1页
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_第2页
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_第3页
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_第4页
博物馆功能流线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物馆功能流线分析观众服务区门 厅售 票服务台售卖部多功厅接待室办公后勤区馆 长行政办公会议室档案室美工室值班室休息室更衣室行政库房库 房 区展品库房装卸车间消毒处理室功能分区一般流线 主立面及主入口应首选面对基地附近主干道。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大型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对于道路噪音的影响,多采用退红线、植树木或建筑构造上的减噪措施来降低。考虑到博物馆经营和展品的更新展出问题,中型博物馆多设有具有独立出入口的临时展厅。这类展厅由于经常需要重新布展、运送展品,所以必须设置在接近道路的位置。考虑到其独立性,因而将其出入口多设置在接近城市干道的位置。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办公人员出入口一般与博

2、物馆主入口保持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较多设在相对安静、隐蔽的位置。 1.博物馆入口设置2.博物馆功能分区组织a.嵌入式 所谓嵌入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位于博物馆的某一层或某几层的部分平面上,与整个展区融嵌在一起。 这类布局主要适用于甲方对办公区要求的面积相对于主展区较小,或者办公区与展区各部分联系较多,当然,基地条件有限也是使用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类布局的不足是,各层平面各不相同,给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办公区的位置多放在不佳位置或层面。 展区办公区联系紧密b.并联式 并联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与展区部分在空间和平面上划分明确,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这类布

3、局有利于办公区和展区的管理与独立使用。由于办公区与展区层高的不同,对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并联式中型博物馆的办公区部分地上以两层居多。 展区办公区相对独立,但构成整体古老习俗展览馆First-floor一楼为新房间,礼物商店等非展览区上海国际汽车博物馆一层主要是储藏室,消防控制室,计算机房,纪念品馆等等。技术馆c.独立式 独立式博物馆从外部看更近似于是两个或几个建筑组团,它们之间或以坡道相通,或以连廊相连。办公区与展区之间多为半通透的空间,可以与坡道或连廊结合,设置绿地、水景等室外休闲设施。几个不同区域组团还可围合成庭院式休闲场地,便于人流疏散和视觉缓冲。 独立式博物馆由于组团设置的原

4、因,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基地作保障,所以这类博物馆多适用于基地面积充分的情况。 展区1展区2办公区景观连廊连廊3.博物馆交通流线a.串联式交通流线形式 串联式交通流线形式是指各个展览空间(展室)之间,首尾衔接、相互套穿. 这种交通流线布置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引导性, 参观流程可以作到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 缺点是参观路线变得单调、死板。还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参观人员多时,往往易造成人流拥堵,产生疏散困难。不利于单独关闭或开放某个展厅。 串联式交通流线形式适用于较小型博物馆,特别是历史性的博物馆或展品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发展性特点的博物馆。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分馆b.放射式交通流线形式 放射式交通流

5、线形式指的是将各个展览空间围绕放射状的中心枢纽区进行组合。 优点是参观路线简单紧凑。另外,由于各展厅均可以保持相对独立,又使各展厅单独开放或关闭成为可能 缺点是各展厅间的连续性大大减弱, 会导致参观人流的迂回交叉等问题。在人流集中的情况下,中心交通枢纽区易造成拥堵现象。 目前, 这种交通流线组织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综合博物馆、美术馆等,并成为大型博物馆底层核心交通流线的首选.美国国家军事博物馆c.通道式交通流线形式 通道式交通流线形式指的是各个展览空间经由一条贯通始末的通道联系成一个整体的交通组织形式。 优点是整个的参观过程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较强的导向性,不易造成参观人流的迂回交叉和拥堵。而

6、且,由于各个展厅均可保持相对的单独性,自由地开放或关闭,又增强了博物馆各展厅布展和开放的灵活性。 不足:给人造成较强的单调感。占用较大的基地面积。 此种交通流线方式多应用于大中型的博物馆,且便于接待大股人流。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 空间组合紧、适用性强,各展厅之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亦可单独使用。 明显的不足是: 参观路线不易明确,人流大时易拥挤混乱,而且,关闭其中某一展厅,会使各个展厅的串联关系即连续性结束。d.放射+串联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延续了串联式的连续性特点,同时,由于通道的参入,又使各展厅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不过,通道式的不足依然需要克服。e.串联+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北京自然博

7、物馆郑州市博物馆一层Shiga kogen Roman博物馆尝试克服通道式的不足展览部分的布置和视线分析展示空间和参观空间的结合,就自然地形成了观众参观的路线人流线的安排控制着观众在参观中的移动轨迹,是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特别值得注意的部分 自然流畅、不交叉、不缺漏、不重复、接纳 登录行政管理后勤辅助临时办公临时库房装卸车间内部库房会议洽谈室外展场室内展室观众服务设施门厅、休息厅一般观众出入口专业观众出入口展方工作人员出入口展品出入口内部工作人员出入口交通流线参观路线组织1.串联式参观路线明确、连贯,但灵活性差,不能分段使用。2.放射形相互并联,可以组织完整的参观路线,可分段开放,灵活使用,但流线

8、有往返交叉现象 。放射枢纽可以是门厅、进厅或主展厅,也可以是庭院3.混合形:上述两种形式的综合,使用于大型展览馆。但易漏 看展厅。立体:展厅的布置形式(单眼视野,双眼视野)视线分析展品高度确定视距展品宽度确定视距影响室内跨度的有关因素2.视线要求: 1.回流线路: 陈列室出入口在同一位置,人流线路成回流线路.出入口最好在陈列室一端 或中部.如设在一侧时,出入口应设在两个角部,以免产生人流聚集现象.陈列室的入口与人流组织: 2.顺流线路: 陈列室出入口分别在陈列室两翼,人流具有明确的顺序性和连续性.展出设施多采用版面陈列与橱柜陈列. 3.自由线路: 如陈列室进深较大,或大厅中采用立体陈列或单元陈

9、列方式,则人流 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人流流向会产生“渗流”现象.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具体要求 展厅平面基本尺寸几种展厅形状的比较1.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占用面积少2.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参观路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展览形式丰富。3.圆 形:摊位布置富有变化,走道布置适当时方便参观;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展览形式设计较难 ,灵活性差。4.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走道方向应方便而且不影响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展览形式设计应利于边角落。 实际

10、参观之案例中山舰博物馆分析中山舰的历史中山舰 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厂订购的,1913年完工返国,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中山”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名舰:1915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首创义举,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于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中被日军击沉于今天的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水域 正是中山舰 承载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崇 敬和感动,才得以建造这间博物馆。中山舰的打捞1996.11.121997.2.19历时一百天双驳编网抬撬整体打捞沉睡了五十九年的一代名舰

11、中山舰的修复大官厅,驾驶舱,机器舱仿制部分构件,如救生艇保留血染风采中山舰的迁移中山舰纪念区的建设中山舰正式落户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风景区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五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1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通过简洁、具有雕塑感的几何块体穿插与组合勾勒出中山舰博物馆的主体形象。外形犹如即将拔锚起航的战舰雄踞金鸡湖中,气势恢弘。二是馆内包括中山舰舰体陈列、史迹基本陈列、出水文物陈列展。34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4件将让观众大饱眼福。更值得一提的是复原了驾驶舱、舰长室。三是馆内布置与武汉会战结合,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游人身临其境。四是由25根圆柱组成的纪念碑耸立在牛头山上,蔚为壮

12、观。五是武汉抗战纪念广场在景观设计上,充分运用园林、雕塑、山体等手段,形成一个瞻仰名舰、缅怀英雄、参与互动性强的主题公园。中山舰博物馆由两幢相连建筑构成,舰体陈列厅全钢结构,外形如同一艘战舰,头冲金鸡湖,好似欲扬帆出海,中山舰就稳稳安放其中。与其相连的一幢三层建筑为一般陈列室,外形为三角形,里面将陈列随舰出水3千余件文物及与中山舰相关的历史资料等。 .规划与轴线 环绕 向心 .设计理念与造型 舰魂铸碑几何体块的穿插虚实对比舰馆合一:外型与功能 功能分区与流线复原舰体卫生间及杂物间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品库区技术和办公用房设备用房藏品库休息室,设备间办公室原设计入口及流线实际出入口及流线参观流线设

13、计:博物馆主入口 -纪念大厅舰体陈列厅一首层陈列厅影视演播厅二层陈列厅一舰体陈列厅二层环形马道三层陈列厅顶层观景台 1层平面2层平面流线特点:8字环形,不走回头路入出出入口问题实际入口实际出口.空间与与材质 厚重的花岗石、精致挺拔的钢框絮、复台金属板材、中空玻璃相结合金属板材、遮阳系统 可滤除红外线和紫外线的Low-E中空玻璃相结合既保证了通透性、安全性,又满足环保与节能的要求.与彭家寨文化展览馆比较1.地理位置 偏僻却又文化底蕴2文化属性3建筑意义 另外考虑 建筑的扩展功能设计与实际 选址示意图一:博物馆选址宜地点适中,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 完备,并具有适当的用于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扩建用地。

14、二:不应在环境污染的区域内,远离易燃、易爆物。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选址原则:博物馆规范篇目次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第三章 建筑设计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藏品库区第三节 陈列区第四节 技术及办公用房第四章 藏品防护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节 温湿度要求第三节 防潮和防水第四节 光照要求第五节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第六节 防虫和防鼠第七节 防盗第五章 防火第一节 建筑防火第二节 安全疏散第三节 消防设施第六章 建筑设备第一节 给排水第二节 暖通空调第三节 电气博物馆规范篇规范总则第3.1.1条 博物馆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第3.1.2条

15、观众服务设施应包括售票处、存物处、纪念品出售处、食品小卖部、休息处、厕 所等。第3.1.3条 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4层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2层以上的陈列室宜设置货 客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房应设置载货电梯。第3.1.4条 藏品的运送通道应防止出现台阶,楼地面高差处可设置不大于112的坡道。珍品 及对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藏品不应通过露天运送。第3.1.5条 当藏品库房、陈列室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潮和防水措施,配 备机械通风装置。第3.1.6条 藏品库房和陈列室内不应敷设给排水管道,在其直接上层不应设置饮水点、厕所 等有可能积水的用房。第3.1.7条 除特殊藏品或展品

16、外,藏品库房和陈列室的楼面活荷载应按4KN设计。博物馆规范篇藏品库第3.2.1条 藏品库区应由藏品库房、缓冲间、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保管装具贮藏室、 管理办公室等部分组成。第3.2.2条 藏品暂存库房、鉴赏室、贮藏室、办公室等用房应设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第3.2.3条 收藏对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应在藏品库区或藏品库房的入口处设缓冲间,面 积不应小于6。第3.2.4条 大、中型馆的藏品宜按质地分间贮藏,每间库房的面积不宜小于50。第3.2.5条 重量或体积较大的藏品宜放在多层藏品库房的地面层上。第3.2.6条 每间藏品库房应单独设门。窗地面积比不宜大于1/20。珍品库房不宜设窗。第3.2.7

17、条 藏品库房的开间或柱网尺寸应与保管装具的排列和藏品进出的通道相适应。第3.2.8条 藏品库房的净高应为2.43m。若有梁或管道等突出物,其底面净高不应低于 2.2m。第3.2.9条 藏品库房不宜开设除门窗以外的其它洞口,必须开洞时应采取防火、防盗措施。保管部门工作流程图:博物馆规范篇陈列区第3.3.1条 陈列区应由陈列室、美术制作室、陈列装具贮藏室、进厅、观众休息处、报告 厅、接待室、管理办公室、警卫值班室、厕所等部分组成。第3.3.2条 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内通行便捷的部分,并远离工程机房。陈列室之间的空 间组织应保证陈列的系统性、顺序性、灵活性和参观的可选择性。第3.3.3条 陈列室的面

18、积、分间应符合灵活布置展品的要求,每一陈列主题的展线长度 不宜大于300m。第3.3.4条 陈列室单跨时的跨度不宜小于8m,多跨时的柱距不宜小于7m。室内应考虑 在布置陈列装具时有灵活组合和调整互换的可能性。第3.3.5条 陈列室的室内净高除工艺、空间、视距等有特殊要求外,应为3.55m。第3.3.6条 除特殊要求采用全部人工照明外,普通陈列室应根据展品的特征和陈列设计的 要求确定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的合理分布和组合。博物馆规范篇陈列区第3.3.7条 陈列室应防止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并防止阳光直射展品。展品面的照度通常 应高于室内一般照度,并根据展品特征,确定光线投射角。第3.3.8条 当陈列室

19、面积较大时,室内宜有相应的吸声处理。第3.3.9条 陈列室的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有条件时可选用有利于减轻 观众步行噪声的铺地材料。第3.3.10条 大、中型馆内陈列室的每层楼面应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若该层的陈列室面积 之和超过1000,则应再适当增加厕所的数量。男女厕所内至少应各设2只大便器, 并配有污水池。第3.3.11条 大、中型馆宜设置报告厅,位置应与陈列室较为接近,并便于独立对外开放。第3.3.12条 报告厅宜按12 /座设计,室内应设置电化教育设施。当规模大于或等于300 座时,室内应作吸声处理。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调节。博物馆规范篇光照要求第4.4.1条 藏品库房的窗扇玻璃厚度不应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