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8“中国哲学史”课程相关材料3 中国哲学史讲义 哲学学院目 录导言6 第一篇 先秦哲学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9第一节 “率民以事神” 殷商宗教意识与神权观念9第二节 “纳上下于道德”西周天命观念与礼治思想 9第三节 “天道远,人道迩”原始阴阳与五行观念11第二章 先秦诸子哲学概观14第一节 中国哲学确立的社会背景 14第二节 确立中国哲学的社会精英 14第三节 中国哲学确立时期的主要学派 15第三章 儒家孔孟哲学17第一节、孔子的仁学思想17第二节、孔子的方法论特点19第三节、孟子的仁政思想21第五章 墨子哲学33第一节 思想的提出兼以易别33第二节 思想核心兼相爱34第三
2、节 儒墨之比较35第六章 惠施、公孙龙哲学36第一节 名家思想的形成36第二节 惠施的“合同异”思想37第三节 公孙龙的“坚白论”论37第七章 荀子哲学 38第一节 解诸子之弊38第二节 天人相分38第三节 隆礼重法40第八章 韩非子哲学 42第一节 韩非子思想探源 42第二节 韩非子法哲学 43第三节 韩非理论的方法论 46第二篇 秦汉哲学第一章 秦汉哲学概观 48第一节 社会特点48文化特点48哲学特点49秦汉之际的重要哲学作品49第一节 易传49第二节 大学中庸50第三节 淮南子51第三章 汉初哲学52第一节 黄老哲学 52第二节 陆贾与新语52第三节 贾谊与新书53第四章 董仲舒哲学5
3、4第一节 思想之产生 54第二节 天人感应目的论 55第三节 义利之辩与人性三品 55第五章 王充哲学57第一节 思想之产生 57第二节 天道自然论 58第三节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59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哲学第一章 概 观61第一节 社会特点61第二节 思想文化特点61第二章 魏晋玄学62第一节 关于玄学的概述62第二节 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观63第三节 嵇康、阮藉的“越名教任自然”观64第四节 郭象的“名教即是自然”观65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哲学66第一节 佛教传入的社会历史条件66第二节 佛教传播特点 66第三节 僧肇的“般若”学 67第四节 竺道生“顿悟成佛”说 67第四章 以范缜为代表的
4、无神论思潮68第一节 无神论思潮产生原因 68第二节 主要代表人物 69第三节 无神论的核心论题 69第四节 范缜的形神关系说 69第四篇 隋唐哲学第一章 概观71第一节 社会特点 71 哲学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 71第二章 佛教宗派哲学72第一节 法藏与华严宗的宗教哲学 72第二节 慧能与禅宗的宗教哲学 73第三章 韩愈、李翱 75第一节 韩愈对佛老的批判 75 韩愈的道统说 76第四章 柳宗元、刘禹锡 77第一节 从“天问”到天对与天论 77第二节 柳宗元重“势”的历史观 78第三节 柳宗元儒佛兼综 78 第五篇 宋明哲学第一章 概观79第一节 历史特点 79第二节 关于宋明哲学 79第二章
5、 程朱道学80第一节 周敦頣对程朱道学的开创 80第二节 二程、朱熹的天理论 81第三节 程朱道学的人性论、伦理观 82第四节 程朱道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83第三章 张载、王廷相的气学84第一节 气本论的形成 84第二节 气本体论的主要论据 85第三节 人性学说 86第四章 陆王心学 87第一节 心学的理论特点 87第二节 陆九渊对心学的开创 88第三节 王守仁集心学之大成 88第四节 陆王心学之比较 89第六篇 明清实学第一章 概观 91 社会特点 91 主要思潮 91第三节 哲学思想特点 91第二章 李贽的个性解放思想92第一节 对传统的反思 92第二节 人能自治说 92第三节 童心说
6、 92第三章 方以智的科学哲学观 93第一节 学术分类观点 93第二节 “质测”“通几”关系论93第四章 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终结94第一节 对理学的批判 94第二节 理论贡献 95导 言本课程主要以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讲授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魏晋南北朝哲学、隋唐哲学、宋明哲学和明清实学思想,重点探讨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中国先哲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本源、存在、发展之过程、律则及其意义、价值等根本问题的体验与探求,突出中国哲学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智慧,以期掘发中华民族原创性的智慧。一、研究回顾1、古代中国的学术史成果:庄 子天下荀 子非十二子司马
7、谈论六家旨朱 熹伊洛渊源录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特 点: 1、属于学术思想 2、非哲学因素3、原因:古代笼统的学术分类(六艺) 4、与未来哲学思想关系密切2、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创制:谢无量中国哲学史1916胡 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1919钟 泰中国哲学史上下192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1931、1934 主要特点1、属西方哲学因素或受新学影响2、用西方哲学方法研究3、把中国哲学定位在伦理哲学意义上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的学科整合成果: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特点:1、苏联模式 2、哲学史即斗争史 3、割裂了中国哲学的完整性4、本世纪前后中国哲学史研究新局面成果:人物研究、断代研究
8、、学术思潮研究、哲学与文化研究、纯哲学研究等。方法:列传式、个案式、断代史式、比较式特点:1、依托对哲学史研究对象的重新确认2、开放的学术研究状态3、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二、研究对象 哲学史是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哲学认识:关于一般认识的历史(列宁),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体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表面看:体现出较突出的政治、伦理色彩 儒家:仁者爱人 人与社会人性论、历史观 道家: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本体论、认识论 墨家:尚贤尚同 人与社会历史观、认识论本质上:是采用不同的视角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 三、发展特点萌芽时期元素论(阴阳五行天命观念)形成时期诸子学(阴阳儒墨道法名家)演变发展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四、教材与参考书介绍中国哲学史郭齐勇 编著 高教出版社2006中国哲学史(二卷本)冯友兰 中华书局1931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萧萐父、李锦全主编 人民出版社 1982、1983中国哲学发展史 任继愈主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83、85、88、94。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八角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国标《电力储能系统术语》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课件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 文学批评导引 第二版 王先霈课件 第三章学习资料
- 雨雪天学生安全
- 104.街道安监所安全生产监督执法的工作计划
- 邮政银行业务
- Module 2 Unit 2 Amy painted a pictur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培智生活语文一年级上册第3课《教室》第2课时教案
- 餐饮门店安全知识
- 2024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库房管理工作职责与规范化
- Unit 3Keep Fit.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专题06文学文化常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WMS仓库管理系统采购协议
- 2024国家数字化范式与路径-公共政策立场-67正式版
- 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 2022年10月自考06779应用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答案
- 工地运输车辆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防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