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1.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

2、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尊崇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

3、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3.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表明当时秦国A. 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 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C. 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D. 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当时秦国按照军功赏赐宗室,没有军功即使富贵也没有官爵,这对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形成了冲击,故选

4、C;当时的秦国仍然存在嫡庶的差别,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君主权力的强化,排除B;宗法观念始终延续,逐渐消失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4. “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 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B. 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 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 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文可知言论作者认为:唐中期均田制成为空文的原因是“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即人口众多,政府掌握的闲田不足。此言论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故B项为正确选项。A、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

5、实。5. 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如下导图。其中、处应依次填入A. 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积弱”局面、保甲法与将兵法B. 设枢密使掌军事、“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C. 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哲学、“积贫”局面、保马法与保甲法D. 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积贫”局面、严格“恩荫”制【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结果就是经常换防各地的驻屯军队,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出现,最终形成“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时期,为了改变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现状,实行的保甲法和将兵法,增强的军队的战斗力,A项正确;设枢密使

6、掌军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与“积弱”局面、市易法与均输法无关,排除B项;程朱理学属于宋朝思想领域上的变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排除C项;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与军事的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 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实行均输法 兴建水利工程 鼓励百姓养马 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 B. C. D. 【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这都

7、与救荒思想有关,故D项正确;项涉及商品交换以及养马,与主旨无关,排除ABC项。7.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7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够正确选项为A;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

8、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到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排除C;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8. 有学者认为: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这表明A. 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B. 政府政策推动科技进步C. 工业革命源于人才优势D. 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8题答案】【

9、答案】A【解析】【详解】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中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说明宋代政府的科技政策,促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故A正确;B不符合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C不能反映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排除;宋代是我国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材料无法体现“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9. 王阳明

10、与弟子之间的问答集传习录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满街皆是圣人”,在王阳明看来,无论是庶民还是圣人都有同样的心,但是他们都在私欲前止步,毫不怀疑圣人的权威性。而16世纪后半期的思想家李贽却把圣人的权威看作是问题,论述“夫圣人亦人耳不能无势力之心;虽盗跖,不能无仁义之心”(道古录),努力把圣人平民化。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 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 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9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王阳明认为庶民和圣人都有同样的心,李贽则主张把圣人平民化,说明他们都力图推动儒学的世俗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观念的出现发展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发

11、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故选D;他们的思想都不是近代民主思想,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B;“彻底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10.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A. 鼓励发展私欲B. 突出个性自由C. 主张实行分封D. 反对理学禁欲【1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顾炎武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项符合题意;“建国亲

12、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举例说明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做法的合理性,并非是鼓励发展私欲和实行分封制,排除A、C两项;材料论述的是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不涉及个性自由的问题,排除B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11. 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A. 统治者排斥先

13、进的科学技术B. 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C. 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D. 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A、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可知统治者并不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B、据材料“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故B项正确;C、材料无法体现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故C项错误;D、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未与世界保持同步,故D错误,故选B。1

14、2.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 “西学东渐”深入B. 民族危机的加深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思想解放的推动【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13. 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

15、“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A. 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 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 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 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1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可知,蔡和森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而中国也和农业国俄罗斯一样,是

16、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故选C;蔡和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更容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其不并没有完全否定社会革命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排除A;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不等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B项属于过度解读,排除;材料没有提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4. 梭伦规定,当雅典发生内争时,凡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在梭伦执政下,献祭、宗教庆典,甚至个人道德、照顾孤儿等事项都成为城邦的公共事务。据此可知,梭伦改革A. 维护了民众参与事务的权利B. 均衡了不同政治群体的利益C. 激化了公民社会内部的矛盾

17、D. 有利于公民城邦意识的塑造【1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梭伦改革规定公民在雅典发生内争时必须加入其中一方,而且献祭、宗教庆典,甚至个人道德、照顾孤儿等事项都成为城邦的公共事务,由此可知梭伦改革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说明梭伦改革有利于公民城邦意识的塑造,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对公民城邦意识的塑造,不是在维护民众参与事务的权利,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对不同政治群体利益的均衡,排除B;梭伦的改革有利于缓和公民社会内部的矛盾,而非激化,排除C。15. 普鲁塔克评述雅典四百人议事会:“他(梭伦)看到一般人民由于摆脱了债务而浮动和大胆起来,于是又设立另-个议会.包括四百人。在人民讨论公

18、共事务之前,他们先行讨论;不经过这种事先的讨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得提交公民大会。”据此可知A. 雅典四百人议事会具有预备立案权B. 公民大会制约四百人议事会C. 梭伦试图使雅典政治达到最佳平衡D. 雅典城邦采取分权制衡体制【1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校伦改革。由“看到一般人民由于摆脱了债务而浮动和大胆起来,于是又设立另一个议会”不经过这种事先的讨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得提交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强调是因为一般人民由于摆脱债务而浮动大胆起来.梭伦为了掌控和抑制民众,以达到政治上的最佳平衡,因此设立四百人议会,故C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强调人民在公共事务中的地位.而非

19、公民大会的职权.故排除B项;D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故排除。16. 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 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B.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C. 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D. 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1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可知,这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

20、,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17.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 市民阶层力量削弱B.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C. 人文主义不断传播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了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对社会改造的能力和目标增强,对“平等”的追求在范

21、围上不断扩大,在内涵上逐渐拓展,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D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市民阶层会壮大,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背景,与材料现象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随着启蒙运动发展,不是得到“传播”而影响扩大,C项是结果。18. 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A. 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 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C. 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 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18题答案】【答案】D【解析】

22、【详解】15世纪西方思想界有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学校教授各种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运动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故选D项;材料与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无关,排除A项;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B项;这所学校涉及教会法规,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19. 16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反映了A.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B. 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在加剧C. 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D. 启蒙运动影响范围比较狭

23、窄【1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欧洲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说明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国家,真正的民族国家具备共同认同感,其中共同的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民众的语言还没有统一,表明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只能少数人接受必需的教育而大多数民众语言还不统一,材料没有体现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加剧问题,故B选项错误;统一的民族文化来源可以是传统历史、文化、语言和新创的政体,不能说统一的

24、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故C选项说法有误;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故D选项与史实不符。20.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2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近代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建立的近代民主政体,对本国的文人创作、思想启蒙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革命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

25、治发展的情况,与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度构想的内容,也无法反映二者的吻合程度,故D项错误。21.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2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

26、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a.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从同中找异或从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b.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22.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

27、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 对资产阶级革命有启蒙作用C.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 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2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反映了进化论在社会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中盛行,这体现了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故C正确;生物进化论对传统势力提出了公开的挑战,故A排除;进化论形成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改良的主张,故D排除。23.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

28、,文艺领域也在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A. 体现科技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茫B. 弘扬了启蒙时代理性精神C. 反映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D. 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2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出现在18、19世纪,生物学领域打破神创说的禁锢指进化论的形成,也在19世纪,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当时西方社会矛盾复杂,导致文化领域出现上述现象,故D正确;进化论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不属于人心的浮躁与迷茫,排除A;浪漫主义反对理性,B错误;进化论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是理

29、性的体现,并非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错误。24.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 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C. 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D.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2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服务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信息,故项错误;此时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并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

30、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有体现出西方社会贫富差距缩小的信息,错误。【点睛】材料中重要时间点“二战后”二、非选择题25. “理性”是人类为自身解放和自由而寻找到的,在相当长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需正视“理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

31、关怀。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材料二: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找判一切,重构一切。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装运动材料三:人凭借理性对自然的统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与人的关系也走向异化。更令人震惊的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技长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

32、判与人启蒙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列”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指出材料三中“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理性”?【25题答案】【答案】(1)“工具理性”强调科学;“价值理性”强调人文或人本,强调人本主义终极关怀。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2)政治领域: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

33、等级制度,提倡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宗教领域: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提倡科学、理性。科技领域:推动工业革命兴起,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机器大量发明和使用。(3)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破坏自然环境;造成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言之有理即可, )理性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理性不是万能的,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有信仰与道德的世界。(需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评价,)【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可知工具理性强调科学,价值理性强调人文或人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等方面总

34、结相关因素。(2)依据“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可结合所学总结概括其表现,如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批判封建制度,提倡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等,在宗教领域主要是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提倡理性,在科技领域主要四推动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等。(3)第一小问,结合“高度发达的理性技长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和所学内容可知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破坏和阶级对立。第二小问,对理性要全面看待,既要看到它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理性不是万能的。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

35、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因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

36、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26题答案】【答案】(1)变化:废除公田制,实行税亩制。原因: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开垦增多;战争频繁,军费巨大;农夫耕种公田与供应军役的矛盾。 (2)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保障赋役的征收、征派;促进了新的阶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重农和民本思想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废除公田制,实行税亩制。原因:根据“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开垦增多;根据“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得出战争频繁,军费巨大;根据“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得出农夫耕种公田与供应军役的矛盾。(2)积极意义:根据“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