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课件73_第1页
消防燃烧学课件73_第2页
消防燃烧学课件73_第3页
消防燃烧学课件73_第4页
消防燃烧学课件7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在火灾条件下,被烟火围困的人员往往在瞬间产生各种异样的心理,表现出各样的行为。不良的心理,错误的行为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逃生行为,有效的灭火措施,往往使受灾人员绝处逢生,甚至能有效的控制火势的发展。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1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一、恐惧与绝望 恐惧心理是指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其表现行为有: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判断力和意志力下降。这种精神过度紧张,惊慌不安和莫名其妙的心理状态比火势的威胁更可怕,它可使人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 面对火

2、灾的不安和惊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态又会由惊慌不安转为惊恐惧怕。面对浓烟烈火,面对人群的纷乱骚动,深切感到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而产生不能面对伤亡的强烈惧怕感。强烈的惊恐惧怕心理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减弱理性判断能力,失去与烟火拼搏的精神和勇气,束手无策或丧失抗争能力,从而产生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等。在火灾条件下,表现为跳楼、躲在床下等死等等。 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2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二、从众与逆反 所谓从众心理

3、,就是对待客观事物没有从实际出发,别人怎么做,自己也就跟着怎么做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众心理的表现行为是:没有主见,随大流。火灾条件下,别人向哪儿跑,自己也跟着向哪儿跑,他人的决心和判断成了追随的目标,放弃自己原来的判断而盲目追从他人,追从多数,从而导致群聚体的形成,引起人流骚乱。特别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平时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强调的是群体和社会,而不强调个人,社会环境不太鼓励个性,因此,中国人更具有从众的倾向。 而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客观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不该做的反而去做了。火灾条件下,不该断电时反而断电,致使电梯停止,火场一片漆黑;不该打开门窗的反而打

4、开了,致使新鲜空气或浓烟烈火进入,是火势迅速蔓延扩大或使高温烟气量增加;不该冲向浓烟区的反而冲向浓烟区,结果使自己窒息死亡。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3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三、退避与趋光 退避心理是指出于对某一事物的恐惧而躲避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人在遇到烟、火时会向反方向奔逃。特别是室内火灾时,人总是尽力往外跑。即使是处于安全地带的人,也要向起火的相反方向躲避。一些火灾现场充分印证,退避心理的驱使往往使人们难以逃生。 趋光心理是指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把一丝亮光作为希望的标志,从而向亮光处靠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

5、火灾情况下,浓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或突然停电,照明灯熄灭,将人一下抛到了昏暗环境中,每个人都立即感觉不适应和惧怕。此时,人人都具有习惯上的奔向能见度好、明亮之处躲避的趋向。通常,烟雾少、能见度高的一方是距火点远的一方,如有安全疏散通道,奔向明亮方向逃生无疑是正确的。但若此方向我安全疏散通道或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则虽能暂时减轻烟热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的发展,此光明处却可能成为最危险之地。实际火场中,有时走廊或楼梯的一段被烟火封住,对此种情况,若采取防护措施,冲过这段光线昏暗处,逃生是大有希望的。因此,火灾情况下仅具有单纯的向光性是不可取的,应在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决定躲避的地点和方向。一、

6、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4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四、向地与向隅 向地心理是指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总是把大地作为生存根基的一种心理现象。发生火灾时,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从楼上往下跑,一直跑到室外地面为止。当烈火封住出口,逃生无路时,向地行为之一就是跳楼。 向隅心理是指在火灾条件下向狭窄角隅奔跑,以躲避烟熏火烤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钻床下、躲在狭窄死角处。向隅行为往往凶多吉少,九死一生。这种行为现象其结果多为悲剧。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5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

7、为 五、归巢与超越 归巢心理是指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总是回归比较熟悉的环境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行为是在火灾时,跑向经常使用的楼梯、走廊、电梯、出口等。 超越心理是指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其反应的动量远远超过自身原有能力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火灾中从高处跳下,跨越临近阳台等。在危难之时,外部的救助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有时超越自我的心理及其行为显得更为重要,凭借这样的力量往往能够绝处逢生。 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6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 六、自救与互救 自救和互救的在火灾中求生存的保护性反应,这

8、种能动的行为在火灾中不能忽视。 (一) 自救 在火灾发展的各个阶段,凡是没有脱离危险的受灾者都在时刻不停的进行着自救的努力。下面介绍一些人在火灾中表现出来的自救行为: 1、要熟悉自己的环境 如果我们是在一常年累月工作的办公楼里,或是在久居的宿舍楼里,或家里,当然熟悉环境已不在话下。如果我们外出旅游或出差住在旅店,就要到走廊里看一看,灭火器、报警器的位置,太平门、楼梯的位置,及楼梯是否平时锁着。这种精心是很必要的,必须养成这种习惯,有备无患。 2、对初期火灾的处理除非火很小,居住者一般不要只顾自行灭火,而要迅速报警。因为报警迟而酿成火灾的不乏其例。 为了做好自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9、 (1) 待人员从起火房间撤离后,要立即关闭起火房间的门。很多单个房间的小火就是因为打开了房门导致小火迅速蔓延,酿成大灾的; (2) 在着火期间不要重返房间或建筑物;或被扑灭后,进入房间或建筑物要谨慎;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7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3) 逃生准备;(4) 不论是位于起火房间还是非起火房间,逃至室外后要立即随手关门。这样可以控制火势的发展,延长逃生的允许时间;(5) 当发觉有烟时,要朝门口爬去。即使站起来受得了,也应极力避免。不要站立开门,因为1.5米以上的空气里,很可能含有了大量的CO;(6) 逃生者多数

10、要穿国烟雾弥漫的走廊或楼梯,才能离开火区,这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严口和鼻子;(7) 自制救生绳索,切勿跳楼;(8) 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9) 千万不要乘坐电梯,经过消防安全设计的电梯竖井与各层连接的开口均设有防烟门,且在发生火警时,中央控制室会把所有的电梯降至一层,仅供消防队员使用,一般来说,受灾者是不会受到危害;(10) 大火降临,人们容易在人群的簇拥下向着经常使用的楼梯奔去,即使那里已经挤成一团,堵住了出口,还是争相踩夺,不肯离去,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在发出火警后,走廊里都会亮起疏散的指向装置,要镇静下来注意观察。即使没有指示灯,一时又逃不走,就要创造避难间与火搏斗。3、希望在于镇静

11、 在火灾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与或搏斗一面要有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保持镇静,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一、恐惧与绝望二、从众与逆反三、退避与趋光四、向地与向隅五、归巢与超越六、自救与互救*8第三节 人在火灾中的心理与行为为,尽力延长你的清醒时间,并且发出求救信号。在大火发生时,烈火并不是强大的敌人,浓烟和惊慌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克服非常心理,保持理智行为才有求生的希望。 (二) 互救 利他行为,是互救的心理基础。利他行为包括同情、救难、自我牺牲等,行为的表现方式虽各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就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和利益。利他行为有两类:一类是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另一类是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在火灾中,利他行为的表现是舍己为人,以助人为行为的目的,属于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消防队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这就是利他行为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