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_第1页
《枣核》教学设计_第2页
《枣核》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枣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描写友人在异国他乡居住地精心设计修造“北海”的情景。所有的这一切都写得那么真切,那么精巧,无一句华丽的辞藻,却把这位友人依恋故土之心写得那么细致,那么深刻,感人肺腑。作者选材独具慧眼,裁剪精当,表现了深邃感人的主题:“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编者将其安排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本单元主要是让学 生倾听爱国

2、主义的赞歌,感受志士仁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本文旨 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 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 【教学难点】

3、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每个远离故土的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绕的土地。得意时想他,失意时想他,逢年过节,触景触情时也想他。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萧乾老先生的笔触走近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老人,走近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愁绪。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正音: 蹊跷(q qio) 嫣(yn )红 掀启(xin ) 倘若(tng ) 山坳(o) 镶嵌(qin) 2.释义:(1)同窗: 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2)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

4、随时会死去。 (3)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迷惑。 (4)嫣红:鲜艳的红色。一般用来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3.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思乡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本文作者却令辟蹊径,通过什么来表现? 3.你能画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吗? 4.用几个短语高度概括这三段有关枣核的内容。 结构: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悟枣核 线索:枣核 构思:设置悬念 (作用:引

5、人入胜,把主题表达得恰到好处。) (二)课文讲解: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可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开头第一段中“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用途却很蹊跷”设置了悬念,引起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急于知道朋友为何要让“我”带枣核。 2.“她托在掌心”能不能改为“她放在手中”? 【答案】本题可运用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答题法进行分析。“托”,是手掌或其他东西向上承受物体;“托在掌心”,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枣核珍贵。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作者描写沿途美丽的风光和朋友家优裕的生活环境,目的何在?【答案】一是再次造成悬念:这么优越的生

6、活条件要几颗枣核干什么?二是为下文作暗示:丰富的物质生活冲淡不了朋友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衬托出思乡爱国之情在朋友心中的位置,显示了枣核的分量。 4.“她劈头就问”,句中的“劈头”一词有什么作用?【答案】“劈头”乃直接之意,同窗与“我”相别数十年,相见后没有客套寒暄,看似不合情理,却更能表现其思乡之切。 5.“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友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几十里以外”突出了买这些石头的不易;“一块块”写出了挑选石头的认真仔细;“论公斤买下”表现出友人为了建设花园中的“北海”不惜花费

7、巨大代价的执着。综合起来,所体现出的都是友人的思乡之情。 6.朋友月夜追忆与老伴“北海泛舟”,为什么?【答案】在月夜追忆“北海泛舟”,感受“荷塘佳色”,借典型环境和特有感受,表达了朋友强烈的思乡之情,文章的爱国思乡之情在此处达到高潮。 7.课文结尾句有什么作用?【答案】这段话画龙点睛,深化题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难点探究】 “枣核”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作品开头就出现了“枣核”,一句“用途却很蹊跷”给人留下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我”把枣核交给朋友时,她如获至宝的表现和故弄玄虚的话更加强了悬念。

8、枣核的用途仍未“明白”交代,进一步紧紧吸引读者,增添了文 章魅力,推动故事的继续发展。作者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对课文中心的表达也到了衬托作用。“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到 这里,才解开了枣核的悬念。“枣核”像一条线,把国内、国外、车站、路上、住地、花园贯穿起来。它是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2.【难点探究】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海”,还即将种下枣核,她已到了风烛残年,有可能看不到枣树长大,种枣树有必要吗?【答案】有必要,老人把思乡的感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的枣核上, 满园景色,满园乡情这就是

9、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的方式。 四、课堂总结: 1.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对友人索要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艺术特色: 以小见大、以物传情。枣核一颗看似寻常不被人留意的种子;送枣核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萧乾笔下,却写得那样情意浓浓,含义深刻。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作者独具慧眼,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着眼,寓情于物,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中发掘出了一个有深意的主题。文章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其次,还表现在用“枣核”做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枣核是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本文语言简洁质朴而又富于抒情色彩。如“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这是叙述语言,兼具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这是人物语言,语句简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