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4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课件(共37张幻灯片)+教学设计+素材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24 唐诗三首第一课时卖炭翁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大家知道人们称他为什么吗?(诗魔)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后人便以“诗魔”称之。今天,我们就一睹诗魔的风采,学习卖炭翁。点击欣赏卖炭翁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
2、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对他的深切同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3、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 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也叫“太监”)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文体知识新乐府“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
4、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文体知识解题:乐府诗叙事诗讽喻诗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预习检查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伐薪( ) 翩翩两骑(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辗冰辙( ) 两鬓( )红绡( ) 系向( )一丈绫( ) 宫使驱将( )bnninzhpinchchjinglngjxnxio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
5、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预习检查2、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点击欣赏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预习检查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朗读指导: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解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译读感知诗意美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6、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木柴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灰白。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使人怜悯。希望。天亮。同“碾”,压。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困倦,疲乏。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砍伐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卖不出去,
7、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译读感知诗意美2、读译文,理解诗意。译读感知诗意美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解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将 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轻快的样子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指皇帝的命令吆喝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公文。调转助词,用于动词之后。吝惜不得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
8、一车炭的价值。同“值”,价钱。挂。译读感知诗意美 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来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着牛朝皇宫走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读译文,理解诗意。1、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理清思路,分为两层。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1)写卖炭翁烧炭、运炭,表现卖炭翁艰辛困苦的生活。(2)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整体感知整体感知3、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宦官及
9、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鞭挞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合作探究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10、,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2、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合作探究3、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卖炭翁”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合作探究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十分艰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合作探究
11、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卖炭翁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动作描写互文,写出了卖炭的艰难。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运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的生活状态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合作探究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心理描写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烧了一车炭,早早地驾着牛车,碾着冰辙赶到宫市南门,一心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宫使却硬要赶着走,心里的确舍不得,可也无可奈何。表现出宫使的强硬、霸道
12、以及穷苦百姓的无力反抗和悲惨命运。合作探究蓬头垢面老态龙钟 穷困悲苦 忍气吞声无可奈何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穷苦老百姓。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合作探究4、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宫使”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宫使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了肖像描写,“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合作探究宫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把”“称”“宫使”仗势欺人 专横跋扈
13、 “叱”“牵”“宫使”蛮不讲理 霸道凶残 表现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合作探究5、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牛困人饥翩翩两骑衣正单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对比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6、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
14、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
15、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拓展延伸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描写生动,多处运用陪衬和反衬。 全诗运用了外貌、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不同的形象特点。同时多处运用陪衬和反衬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如:“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
16、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写作特色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主旨(1)突出老翁艰辛劳作:(2)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内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明了卖炭的辛苦:(4)突出了路途遥远、老人的疲惫劳累: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5)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6)表现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7)反衬出“宫市”
17、掠夺的残酷: 1、根据课文的理解进行填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课堂检测课堂检测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C课堂检测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
18、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C课堂检测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4、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1).“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
19、“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C.诗人“不事农商”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生的悲惨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D宫市掠夺,社会黑暗卖炭翁对比宫使烧炭运炭失炭悲苦宫使翩翩趾高气昂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肖像、心理、动作描写)生活困苦艰辛(肖像、动作描
20、写)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板书设计谢谢(.)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卖炭翁1.熟读课文,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对他的深切同情。 1.熟读课文,借助解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品析文章重
21、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1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大家知道人们称他为什么吗?(诗魔)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后人便以“诗魔”称之。今天,我们就一睹诗魔的风采,学习卖炭翁。 (点击欣赏卖炭翁 (?卖炭翁.mp4?) (?卖炭翁.mp4?) )二、预习检查1、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
22、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2、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 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
23、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也叫“太监”)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3、文体知识“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4、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24、。伐薪(xn)翩翩两骑(pin) 口称敕(ch)回车叱牛(ch)辗冰辙(ninzh) 两鬓 (bn) 红绡(xio) 系向(?j)5、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点击欣赏24.3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唐诗三首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之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卖炭翁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视频朗读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5、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
26、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三、译读感知诗意美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解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伐:砍伐 薪:柴 烟熏色的脸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使人怜悯 希望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辗(nin):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骑(j):骑马的人 拿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喝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
27、,系向牛头充炭直。语助词 绢帛等丝织品 绑扎,挂 通“值”,指价格2、读译文,理解诗意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
28、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四、整体感知1、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理清思路,分为两层。3、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五、合作探究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明确: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
29、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2、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明确: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3、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卖炭翁”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4、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宫使”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明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
30、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5、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6、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明确: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
31、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明确: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七、诗歌主旨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苗木回收合同标准文本
- 出售实木柜台合同样本
- 出租包车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雇用项目经理合同标准文本
- ktv设计合同标准文本
- 公寓底价出售合同样本
- 与美甲店合同样本
- 住建部勘察设计 合同标准文本
- 健身器材合同标准文本110网
- 仓管聘用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
- 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农大3号鸡饲养管理手册-
- 不公开开庭审理申请书
- DB32T464-2009 文蛤 滩涂养殖技术规范
- 2025年劳务合同范本(2篇)
- 福建能化集团笔试题库
- 2024年10月自考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答案
- 制造业员工岗位技能提升方案
-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护理
- 《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