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_第1页
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_第2页
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_第3页
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_第4页
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上)课内文言文阅读2021春八下语文期末复习19卷(练习版+答案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文言文阅读(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2)悉如外人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1)类2)全,都3)邀请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解析:A.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B.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C.古义:与人世隔绝

2、的地方;今义:形容没有出路的困境。D.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二)小石潭记6.下列对课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3、一项是()BA.“如鸣珮环”表现出流水声的悦耳动听。B.“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做成了竹筏。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解析:B.“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_(2)为坻_(3)为嵁_(4)青树翠蔓_(5)佁然不动_(6)往来翕忽_(7)悄怆幽邃_1)格外2)水中高地3)不平的岩石4)翠绿的藤蔓5)静止不动的样子6)轻快迅疾的样子7)凄凉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鱼可百许

4、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小石潭水的特点是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清澈灵动(三)核舟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_(2)尝贻余核舟一_(3)其两膝相比者_(4)高可二黍许_(5)神情与苏、黄不属_1)顺着、就着2)赠3)靠近4)大约5)不相类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

5、坡。(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12.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核舟的船头部分,着力描述人物的_。情态13.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等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是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名句,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的景色。真切地描述它们,也足见他对核舟观察得细致入微。14.结合上下文,根据上联补写下联。(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_示例:慕泛舟人悠闲情志(2)上联:美髯公怡情泛赤壁下联:_示例:奇巧人神技雕核舟(四)北冥有鱼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翼若垂

6、天之云_像(2)是鸟也_指示代词,这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南冥者,天池也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D.鹏之背是鱼之乐也D解析:A.表修饰/表转折;B.于/与;C.表判断/表修饰;D.的。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18.课文是怎样描写鹏的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谲的比喻来描写鹏的形象,使鹏这个艺术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9.请自选角度赏析下

7、面的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展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安知鱼之乐_(2)固不知子矣_(3)全矣_(4)请循其本_1)怎么,哪里2)本来3)完全,完备4)追溯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

8、肯定的!(六)虽有嘉肴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至道_(2)教然后知困_(3)然后能自反也_(4)学学半_1)最好的道理2)困惑3)自我反思4)同“敩”,教导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说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困惑。(3)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

9、经验,谈谈你的看法。_示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使教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七)大道之行也2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培养和睦气氛)B.壮有所用(有所作用)C.选贤与能(同“举”,推举)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B解析:B.“所用”指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2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_今义:_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路(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_今义:_造反,作乱杂乱,捣乱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

10、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2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30.课文中的大同社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表达有什么特点?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八)马说3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标两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3)策之不以其道_(4)食之不能尽其材_(5)执策而临之_1)本义为两马并驾,

11、引申为并列2)犹,尚且3)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4)才能、才干5)面对3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同“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同“_”,_(3)才美不外见“_”同“_”,_1)祗袛(只)只、仅2)食饲喂3)见现表现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

12、思。3)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5.马说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控诉。.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7.统编八下语文专项检测卷(六)文言文阅读(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2)悉如外人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二)小石潭记6.下列对课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表现出流水声的悦耳动听。B.“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做成了竹筏。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_(2)为坻_(3)为嵁_(4)青树翠蔓_(5)佁然不动_(6)往来翕忽_(7)悄怆幽邃_8.将下列句子翻译

14、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小石潭水的特点是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三)核舟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_(2)尝贻余核舟一_(3)其两膝相比者_(4)高可二黍许_(5)神情与苏、黄不属_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2.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核舟的船头部分,着力描述人物的_。13.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等十六个字?14.结合上下文,根据上联补写下联。(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似,

15、内容相关)(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_(2)上联:美髯公怡情泛赤壁下联:_(四)北冥有鱼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_(2)是鸟也_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南冥者,天池也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D.鹏之背是鱼之乐也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8.课文是怎样描写鹏的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9.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16、(标两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安知鱼之乐_(2)固不知子矣_(3)全矣_(4)请循其本_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六)虽有嘉肴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至道_(2)教然后知困_(3)然后能自反也_(4)学学半_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故曰:教学相长也。(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2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_(七)大道之行也26

1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培养和睦气氛)B.壮有所用(有所作用)C.选贤与能(同“举”,推举)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_今义:_(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_今义:_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0.课文中的大同社会,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表达有什么特点?(八)马说3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每句标两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骈死

18、于槽枥之间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3)策之不以其道_(4)食之不能尽其材_(5)执策而临之_3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同“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同“_”,_(3)才美不外见“_”同“_”,_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35.马说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八下语文期末复习专项测试卷617.文言文阅读(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1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2)悉如外人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类全,都邀请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析:A.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B.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C.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形容没有出路的困境。D.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A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渔人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

20、到的事。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_热情好客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寄托了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二)小石潭记6.下列对课文第一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表现出流水声的悦耳动听。B.“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并做成了竹筏。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解析:B.“伐竹取道”意为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B7.解释下列句中加

21、点的词。(1)水尤清冽_(2)为坻_(3)为嵁_(4)青树翠蔓_(5)佁然不动_(6)往来翕忽_(7)悄怆幽邃_?格外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静止不动的样子轻快迅疾的样子凄凉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9.小石潭水的特点是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

22、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清澈灵动(三)核舟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_(2)尝贻余核舟一_(3)其两膝相比者_(4)高可二黍许_(5)神情与苏、黄不属_?顺着、就着赠靠近大约不相类似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_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12.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核舟的船头部分,着力描述人物的_。情态13.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等十六个字?_这十六个字是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名句,与第一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

23、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的景色。真切地描述它们,也足见他对核舟观察得细致入微。14.结合上下文,根据上联补写下联。(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1)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_(2)上联:美髯公怡情泛赤壁下联:_示例:慕泛舟人悠闲情志示例:奇巧人神技雕核舟(四)北冥有鱼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_(2)是鸟也_?像指示代词,这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南冥者,天池也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D.鹏之背是鱼之乐也?解析:A.表修饰/表转折;B.于/与;C.表判断/表修饰;D

24、.的。D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18.课文是怎样描写鹏的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课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谲的比喻来描写鹏的形象,使鹏这个艺术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9.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展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25、我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安知鱼之乐_(2)固不知子矣_(3)全矣_(4)请循其本_?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怎么,哪里本来完全,完备追溯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六)虽有嘉肴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至道_(2)教然后知困_(3)然后能自反也_(4)学学半_?最好的道理困惑自我反思同“敩”,教导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3)故曰:教学相

26、长也。_(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说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困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_示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使教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七)大道之行也2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培养和睦气氛)B.壮有所用(有所作用)C.选贤与能(同“举”,推举)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解析:B.“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