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经典_第1页
五年级国学经典_第2页
五年级国学经典_第3页
五年级国学经典_第4页
五年级国学经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描绘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明白美之因而为美,这确实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明白善之因而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2、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听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听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因而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因而能够长久存在,是由于它们的运转、生存不是为了本人。 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地的善像水一样。水擅长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点,所 以特别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

3、爱,言语遵守信誉,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擅长待机而行。正是由于与世无争,因而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顿;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本人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如此才符合天道。 宠辱假设惊,贵大患假设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遭到惊吓,注严峻祸害好像注重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倡导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假便

4、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恍恍惚惚;人们都那么明晰,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那么全,枉那么直,洼那么盈,敝那么新,少那么得,多那么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不自我显示,因而能看

5、得明晰;不自以为是,因而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因而才有功绩; 不自命非凡,因而能成为领袖。正由于不与人争,因而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第二十三章)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信缺乏焉,有不信焉。(第二十三章) 诚信缺乏,就不会被信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尖看似站得高,却站不稳;跨大步想走快,反而不能远行。自我显示反而弄不明 白;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就见不了功勋;自命非凡就不能领导众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

6、道效法自然。 轻那么失根,躁那么失君。(第二十六章) 轻举必定失去根本,妄动必定丧失主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第 二十八章) 深知什么是雄健,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亮堂,却安于暗昧,甘于 做天下的典范。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微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物壮那么老。(第三十章) 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 理解别人叫做智慧,认识本人才算圣明。战胜别人叫做有力,战胜本人算作坚强。知足的人 富有,坚持力行是有志气。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7、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 三十六章) 想要收敛它,就应暂且扩张它;想要减弱它,就应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就应暂且高看它; 想要夺取它,就应暂且给予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道经常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向相反方向开展变化,这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态势,这是道的功用。天 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而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产生的。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绝对方正的东西看似反而没有棱角,大的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听起来反 而深远

8、缥缈,大的形象反而没有详细的形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道产生于“一”这种天地原始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开场分化为“二”,再由于事物间 的关系变化激荡生成“三”,最后由“三”演化生成万物。万物中包含着阴气和阳气这互相 对立的两面,二者互相作用、对立而统一,使事物构成统一体。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的,能攻克天下最坚强的,这种无形的力量能进入质地严密的物体里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第四十四章) 过分地喜爱虚荣就必定会损毁更多东西,藏匿过多财富必定会招来更

9、大的损失。知足就不会遭受耻辱,明白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如此就能够长久地保住平安。 大成假设缺,其用不弊。大盈假设冲,其用不穷。大直假设屈,大巧假设拙,大辩假设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最完满的好像有欠缺,但它的功用却不会败坏。最充盈的好像空虚,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笔直的好像弯曲,最乖巧的看似笨拙,最善变的看似木讷。急走能驱逐酷寒,清静能克服炎热。清静无为能够做天下的君主。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 最大的祸根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

10、十七章) 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国家大事;不从窗户向外看,就能知晓天下道理。向外走得越远,明白的就越少。因而,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明白,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明了,无心作为就能成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第四十八章) 从事学征询研究,知识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不断追求道的人,别人性中世俗的东西就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最终到达无为的境地。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用正规的政策治理国家,用出奇的策略作战,用无为的思想来赢天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 祸害呀,幸福就紧随在它旁边;幸福呀,祸害就暗藏在它里面。 治大国假设烹小鲜。(第六十

11、章)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鱼。 美言能够市尊,美行能够加人。(六十二章) 美妙的言辞能够换来别人的尊重,高尚的行为能够赢得别人的推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六十三章) 克服困难,要沉着易处下手;成就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场。天下难事,都是沉着易演化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也一定是从细小事物开展起来的。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 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缺少诚信;将事情看得太过于容易,必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六十四章) 要在事情尚未构成时就做好

12、预备,在祸乱出现前就将它制止。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而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场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场的。执意妄为,就会失败;强作把持,就会落空。 慎终如始,那么无败事。(第六十四章)要是能像刚开场一样慎重到最后,也就不会遭遇失败了。 江海因而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因而能成为百川汇流的地点,是由于它擅长处在低下的位置,如此才能让百川归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件法宝,不断持有并好好地保存着。一是慈爱,二是节约,三是不敢在天下人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

13、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擅长作将帅的人,不以武勇逞能;擅长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擅长胜敌的人不轻易与敌交锋;擅长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第六十九章) 两军势均力敌,悲愤的一方最终能取胜。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第七十一章) 明白本人还有不明白的东西。这是特别好的;不明白却要成心装作明白,这确实是缺点。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 圣人只求自知而不夸耀,只求自爱而不自显其贵。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天道的法网广大无边,网孔稀疏却无一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人们不怕死,为什么还要拿死来恫吓他们呢? 坚强者死

14、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 强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明白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照做。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 天道没有任何偏爱,永远协助有德的善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天道的法那么,是协助万物而不是坑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那么,确实是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 中肯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中肯;仁慈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仁慈;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知识

15、,卖弄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有知识。篇二:五年级国学经典 目 录 古典赏读古典词颂读 1.天净沙.秋思 (其一) 2.天净沙秋思(其二) 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4.浣溪沙烛下海棠 9.朝天子咏喇叭 10.卜算子。咏梅 14.长相思花似伊 18.行香子过七里滩 20.清平乐别来春半 21.清平乐村居 22.忆秦娥箫声咽 2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5.渔家傲秋思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第一单元 孝敬 第1课孝为根本(一) 第2课孝为根本(二) 第3课 无违为孝(一) 第4课 无违为孝(二) 第二单元 仁爱 第5课 克己复礼 第6课 仁以为己任 第7课 推己及人(一) 第

16、8课 推己及人(二) 第9课 不违仁(一) 第10课 不违仁(二)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1课 忠 第12课 信(一) 第13课 信(二) 第14课 宽 第15课 恕(一) 第16课 恕(二) 第四单元君子 第17课 安贫乐道(一) 第18课 安贫乐道(二) 第19课 坚贞刚毅 第20课 君子风范 第21课 君子与小人(一) 第22课 君子与小人(二) 第五单元 交友第23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24课 乐多贤友(一) 第25课 乐多贤友(二) 第26课 乐多贤友(三) 名家名篇 成语集锦 6.含有“云”字的成语 7.含有“雨”字的成语 8.含有“水”字的成语 名言警句 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17、2.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 3.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 4.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 5.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 6.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唐)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况且飘零泥土中。 2参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瞭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篇三:五年级国学经典 目 录 古典赏读古典词颂读 1.天净沙.秋思 (其一) 2.天净沙秋思(其二) 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4.浣溪沙烛下海棠 9.朝天子咏喇叭 10.卜算子。咏梅 14.长相思花似伊 18.行香子过七里滩 20.清平乐别来春半 21.清平乐村居 22.忆秦娥箫声咽

18、2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5.渔家傲秋思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第一单元 孝敬 第1课孝为根本(一) 第2课孝为根本(二) 第3课 无违为孝(一) 第4课 无违为孝(二) 第二单元 仁爱 第5课 克己复礼 第6课 仁以为己任 第7课 推己及人(一) 第8课 推己及人(二) 第9课 不违仁(一) 第10课 不违仁(二)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1课 忠 第12课 信(一) 第13课 信(二) 第14课 宽 第15课 恕(一) 第16课 恕(二) 第四单元君子 第17课 安贫乐道(一) 第18课 安贫乐道(二) 第19课 坚贞刚毅 第20课 君子风范 第21课 君子与小人(一) 第22课 君子与小人(二) 第五单元 交友第23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24课 乐多贤友(一) 第25课 乐多贤友(二) 第26课 乐多贤友(三) 名家名篇 成语集锦 6.含有“云”字的成语 7.含有“雨”字的成语 8.含有“水”字的成语 警句 1.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