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梨剑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_第1页
玉米梨剑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_第2页
玉米梨剑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玉米梨剑纹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众多地区均有种植。在其生长过程中,梨剑纹夜蛾普遍发生,对玉米产量造成肯定的损失。 1、形态特征 1.1 成虫 成虫体长约1416毫米,翅展3246毫米。头部及胸部棕灰色间有黑白色毛;额棕灰色,有一黑条;跗节黑色间以淡褐色环;腹部背面浅灰色带棕褐色,基部毛簇微带黑色;前翅暗棕色间以白色斑纹,基线为一黑色短粗纹,末端曲向内线,内线为双线黑色弯曲,环纹灰褐色黑边,肾纹淡褐色,半月形,有一黑条从前缘脉达肾纹,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在中脉处有一白色新月形纹,亚端线白色,端线白色

2、,外侧有一列三角形黑斑,缘毛白褐色;后翅棕黄色,边缘较暗,缘毛白褐色;腹部褐灰色。雄性抱钩瘦长,斜伸,稍超出瓣背缘,端尖而稍弯。 1.2 卵 卵半球形,具纵条纹,卵初产为乳白色,渐变为赤褐色间有白色。 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2833毫米。头部红褐色,冠缝及傍额片白色。体被浅褐色至灰色长毛,背线为黄白色点刻及一列黑斑,亚背线有一列白点,气门上线灰褐色,气门下线白色或灰黄色,腹面紫褐色;腹部27节背线除白色毛疣外,每节毛疣亚背线上各有一对近八字形桔黄色斑,46节背线桔黄色斑较大,8、9节背上有两对白色长毛,腹部第4、第11节背面隆起,各节有黑褐色短毛丛,胸足、腹足黄褐色。 1.4 蛹 蛹长约

3、1320毫米,圆筒形,背面观第17节密布圆形小刻点,腹末臀棘稍延长,具有刷状毛丛。初化蛹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 2、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梨剑纹夜蛾在吉林省1年发生2代,以茧蛹在土中越冬。一般越冬蛹于翌年5月上旬开头羽化,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卵多产于寄主背面,聚产,排列成不规章块状,卵期一般810天,平均每雌产卵90200粒。幼虫6月上旬6月下旬在田间为害,幼虫共7龄,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块四周,将卵壳吃掉,稍停片刻后开头取食叶肉,13龄群集为害,4龄以后开头分散为害,可把玉米叶吃成长圆形孔洞或缺刻,5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危害最大。幼虫能吐丝,有假死性。第2代成虫于7月上、中旬羽化,8月

4、上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盛期,取食玉米叶片及花丝等。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此虫,秋未深翻毁灭越冬蛹,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可利用梨剑纹夜蛾的成虫具有趋化性和强趋光性,在田间设置糖醋液盆、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等诱杀成虫,以削减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一种高效、速效而又简洁的方法,留意药剂的选择,同时要留意用法和用量,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使用时要留意使用方法以免引起人畜中毒。把握好用药时期,梨剑纹夜蛾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幼虫的孵化盛期至3龄前,在发生严峻地块,假如田间幼虫密度较高,应准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喷施药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21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3500倍液。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以其无毒、无害、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和高效等优点,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留意爱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梨剑纹夜蛾幼虫期天敌较多,如蛾侧沟茧蜂、夜蛾瘦姬蜂、小腹茧蜂、小花蝽、螳螂、蜘蛛和鸟类等。人工繁殖释放夜蛾绒茧蜂,也有肯定的防治效果。也可使用Bt乳剂,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