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1页
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2页
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芋是一种特色蔬菜,近年来芋疫病发生非常厉害,严峻危害了芋的生长。并且,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农户们必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1、发病特征 芋疫病主要为害芋叶片,也为害叶柄和球茎。叶片染病初期,在叶正面消失茶褐色或者浅棕色的细小斑点,一般先发生在上部和外部雨水能冲击到的部位,然后快速扩大,扩张成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斑,斑点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当78月四川雨季来临时,芋田湿度较大,芋疫病病斑面上常伴随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分泌物析出。疫病一旦发生,在条件合适的状况下,扩散非常快速,发病严峻时,很多病斑相连,病斑中央部分

2、后期腐烂穿孔,严峻时仅残留叶脉。芋田湿度较大时,叶柄也能染病,在叶柄上消失大小不等的长椭圆形或不规章形黄褐色病斑,四周组织褪绿变黄,严峻时可造成病部叶柄腐烂折倒。地下球茎染病,病部组织变褐腐烂,可导致整个芋头变褐腐烂。 2、病原菌 芋疫病的病原菌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称芋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芋的球茎内或病残体上及水芋上越冬, 也能产生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3、发生规律 影响芋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温湿度和降雨,高温多雨或忽晴忽雨都有利于发病。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带菌种芋,带菌种芋长成后即成为中心病株,在环境

3、条件相宜时,可引起植株发病,并产生大量孢子囊,借助气流、水流或风雨传播。病菌喜暖和、高湿的环境条件,多雨、露大、雾重、空气潮湿、温度偏高(2428)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暴雨大风后常暴发成灾。另外,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的状况下也易诱发疫病。芋疫病在四川省从6月始发,78 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我省普遍种植的乌脚青和红嘴芋田间抗病性均较弱,人头芋略强。 4、防治措施 4.1 种源掌握 从无病田或轻病田选留种芋,严格选择无病子芋作种,母芋作种的,切口晾干后,用草木灰混匀播种,削减初侵染源。 4.2 轮作制度 实行23 a轮作,水旱轮作最佳,可明显减轻病害的发生。 4.3 合理密植

4、乌脚青和红嘴芋一般每667 m2 种植2 0002500 株,但是双流等以早熟芋上市的地区,种植密度不行过大,应当适度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开疫病发生流行。 4.4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后期避开偏施氮肥。准时铲除中心病株,并集中销毁。芋收获后要清洁田园,将残株落叶及杂草带出田外处理。 4.5 化学防治 用药早迟是防治芋疫病的关键,应在发病前喷药预防。有报道称,50%烯酰吗啉防治芋头疫病的效果好。6月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 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头依据田间病情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 次,连续34 次。喷药时留意茎、叶等各部位喷洒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