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_第1页
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_第2页
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_第3页
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即“有名而显“无名从?老子?首章看老子之道论?老子?,言“道之书。其书八十一章,以首章论“道最为全面,其余论“道各章,那么往往各取不同的角度。故首章论“道,乃言其宗旨,实有统领全书之意义。明其首章之义,那么于老子精神,思过半矣。今取此章,试作诠解,窃期窥其全豹之一斑。一章全文如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章提出了几个概念:道、无名、有名、观。而“观这一概念,实是把握此章义理之枢纽。由“观见“无名与“有名之统一,由此无名与有名之统一见道之本真,此为理解本章之要。道本为整

2、体,不可说。然其必即名言而显。名言所显者,为道之迹。道无处不显,然执于名迹,那么失其真诠矣。“无名,指道而言。四十一章:“道隐无名,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是其证。“始与“母,互文见义。二者是统一的,指本原而言。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是其证。无名本无迹,然非离其迹者。故曰“有名,万物之母。有名有迹以应事,故万物之本始必显于有名。无名、有名之本始义,要由“观而见。故有“观妙、“观徼之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注家多以“常无、“常有断句。帛书本作“恒无欲也,以观其眇甲本,三十四章论道亦说:“常无欲,可名于斜今本。足以证明以“常无欲、“常有欲断句是对的。“无名、“有名与“无

3、欲、“有欲是严密相关的。三十七章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是一章的一个注脚。就是说,做到“无欲,那“无名之朴才能对人显现出来。也就是通过“观以达道。如何“观?这观,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静观,它所表现的,是从人的修养、修炼而转出的生命智慧。此章把“观与“欲联络起来讲,就是这个意思。无欲、有欲,非单指欲望而言。“常无欲,亦非一般地排除欲望。“常无欲,本质上就是“无知无欲。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自然物之“欲,甚少而恒定不变,食草动物只能食草,食肉动物只能食肉,麋鹿食荐,蝍蛆甘带,狗改不了吃屎。人却不同,“物与欲相持

4、而长荀子语,其欲望把戏翻新,靡有穷极。原因即在其有“知以作分别。故老子以“知与“欲相连属。人心之乱,以其多欲。而欲之多以致于脱离自然的轨道,悉由于智。而此“智或“知所作的分别,亦非指实然义的区分,而是一种虚妄的价值分别。事物有实然性的差异,如高和低、长和短,这是一棵树,那是一头牛之类,这是自然真实的差异。人的理智,又同时能于此自然的差异之上,妄作价值上下的区别,如人的“自师其心、“自贵而相贱、“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庄子语之类者是。人之矜尚之情由此而生,物我之对峙由此而起,由是其心外倾,心为物役,背离人的自然真性。故三章所说“常使民无知无欲,应为“常无欲之全面的说法。所谓“常无欲或“无知无欲,就是

5、老子所说的“敦兮其假设朴十五章,混沌不分的婴儿状态。常无欲或无知无欲,即类于婴儿之混沌,此非无冲动欲求,惟其不作分别,其欲求与冲动完全处于自然的表现。在此状态中,人所到达的,即一未作分别的“无名之朴。“常无欲,以观其妙,所观者,即此自然真实的“无名之境。这“观,即一直观。“道,乃在此身心、知情合一的直观中所显现的整体性。“妙,既标示道为“无名、不可言说之极,又标示“观者对这种物我一体之意趣的受用、感受。然而,道的“无名非无差异的一片混沌。“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即边、边界、分际。物有自然的分际,道亦有自然的分际和条理。“常有欲与“常无欲相对而言。“常无欲即“无知无欲。“无知,并不是要否认“知,

6、消解掉人的“知所带来的虚妄的价值分别,“知所给出的,便是存在本然的实相。所以,与“常无欲相对而言,“常有欲实强调了人的理性方面的规定。“观其妙不是冥然无知觉。此有类于艺术的欣赏。欣赏者不是旁观者,他要心与物冥,全身心地投入,方能“观其妙。但欣赏又必以一定的间距感为前提,其中亦须有“观徼的作用。所以,“观是入乎其中,而又超乎其外。在观者与被观者的内涵间距感的互动和张力关系中,才能有“观其妙的作用。观“道,既是自觉,又是体证。?中庸?所谓“诚那么明,明那么诚之义,可取资说明。从这“观的意义说,道的“朴或“无名,必显现为“有名。无名与有名非两事,乃一体之两面。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老子所言“名或“有名

7、,非仅指逻辑性的概念而言,这“名,本质上是人文和价值意义的。三十二章可看作对第一章“无名、“有名一体关系之发生意义上的说明:“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完全是从人文创制、文化、文明的意义来规定“有名、“名的内涵。“制有名,始于或本于人存在之自然的分际。“民莫之令而自均,社会生活中之人伦关系,可以完全据自然的条理而设。如父慈子孝之类,亦为老子所肯定,实可看作是自然与人文之交汇点。郭店简?老子?有“绝伪弃虑此从裘锡圭先生释,民复孝慈的话,可资佐证。可见,道作为“无名,并不存在于与“有名或人文相对峙

8、的另一领域。“有名固然可导致对自然的虚妄增益从而障蔽了其本真的存在,然而,此“有名的实存,亦恰恰是“无名之超越性得以给出和显豁之真机。“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便是立足于“有名作为人文实存而维持并开显其本真意义之枢机。我们要注意的是,“知止,是在“名或人文的设立历程中有所减“损,而非“止步不前。“知止之另一种说法,即?老子?四十八章的“为道日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注意到,?老子?书虽然对仁、义、礼等伦理标准的形式性意义有较多的批评,但却往往突出地肯定诸如忠信、孝慈、素朴、笃厚、慈俭等德性内容。这是因为,在老子看来,此类与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相关的“

9、德,正是消解了“名或人文设定之形式化之蔽所呈现和应当保持住的真实内容。本质上,象父慈子孝,父子之亲,君臣之义诸“德,确为人文与自然分际之切合,因此亦正是道的表现。本此,可“始制有名。从所制之名符合自然之分际而言,“有名仍可说是“无名。在这个意义上,老子并不一般地反对社会生活、人伦生活。人文本可以不与自然相违犯。二十八章:“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那么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散而为器,乃道的自然分际与条理,此为圣人“为官长、“制有名之根据。“朴散而为器,并非指一时间过程,“朴乃即器而显的整体。好的人伦制度并不破坏“无名之朴,“大制不割,说的就是此意。“道乃是保持在此“有名作为人文的当下实存中并在其中

10、出现为“无名的动态整体性。“有名,或者说“制有名,为“知的作用,文明的施设。违犯自然的“伪、“蔽正由此发生。“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即要“止于“名所由之而生的自然的分际。即人文而消解、排除其所带来的“伪、“蔽,人文本身便不再与自然对立,“有名本身亦即是“无名。故无名并非一抽象的东西,它不在作为“有名的“器世界之外。道非任何一“器,而所说皆“器,故道不可道,不可名。然道必即器而显,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故可以说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出而异名,既指无名与有名的统一,亦指“观妙与“观徼的统一。“知止,须“无知无欲方可达致。道的“无名,不是无分际的一片混沌,必表现为“有名。如能“知止,于“名的人文表现中消解了其“伪、“蔽,“名、“文本身便仍归于“无名、自然。故道乃是即“有名而显现为“无名的整体性。老子的道,不能解释成西方哲学意义上的形式性本体。由此可以看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