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原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五个画面五种美1961年夏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随一批作家、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向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的自然风光,亲身感受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开朗和多才多艺,在无限感慨中,写下内蒙风光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草原一文就节选自其中。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见闻,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各民族间的团结,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挚自然。概括起来,这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个优美的画面,分别是:草原风光图:第一自然段,“一碧千里、翠色
2、欲流”远道迎客图:第二自然段,“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亲切相见图:第三自然段,“握了再握、笑了再笑”盛情款待图:第四自然段,“举杯敬酒、纵情歌唱”联欢话别图:第五自然段,“套马摔跤、跳舞骑马”总的来说,如果说草原风光图是静态描写的话,那么后几幅图就是动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另外,在这些画面中,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美:一是风光之美。文章开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相应变化。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描述有三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
3、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优美的情景让作者惊叹、欣喜、流连忘返,怎一个“美”字了得。二是精笔细描,草原上的每个景物都给作者带来欣喜,因此,作者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绘眼前的草原,特别是对草原上绿色小丘的刻画,让人如身临其境。三是实景清新、质朴,不露凿痕。“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这种记实的描写,真切感人,充分展示了草原草原秀美朴实的民风。二是人情之美。草原景美人更美。老舍先生在精心刻画草原优美风景的同时,还细心描摹草原人物的风采。如“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容”,“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着不散”,鄂温克的姑娘“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寥寥几笔,将
4、草原人民豪爽大方、纯朴热情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这些描写不仅让我们爱上草原的景,更让我们深深爱上草原的人。三是风俗之美。本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自然风光图,而且还描绘了蒙古人民独有的风俗物产。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独具特色的蒙古服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这是风味独特的蒙古饮食。“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这是蒙古族特有的文艺竞技。四是情谊之美。文章里写了访问中的三件事迎客、联欢、话别,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蒙汉情谊。文章最后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芳草话斜阳”既
5、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内蒙古草原广袤无边,空气新鲜,天空明朗,到处是翠色欲流,举目皆诗情画意,正与“天涯碧草”相应,令人陶醉!诗句中的“何忍别”“话斜阳”正是“蒙汉情深”的体现和写照,它又与上文蒙古族牧民纵马奔驰,以主人的身份远出迎客,盛情款待,歌舞娱宾的描写在有机勾连,桴鼓相应,实在恰到好处。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五是文字之美。通篇文字,清新优美,本身就宛若一首奇丽的小诗。全文安排有序,衔接自然,脉络分明。写景语言优美,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感人,不失纯朴,情景交融。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告别,文字之中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情
6、谊。二、关于“舛互”的修辞格舛互(“舛”,读chun,意为“违背”)这一修辞格,是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谭永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例如:= 1 * GB3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诚实的孩子)= 2 * GB3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例= 1 * GB3 “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全部肯定),是为了衬托、突出“
7、列宁没有笑”(部分否定)。这样就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列宁为什么没有笑这个问题上,从而有效地表现了列宁的诚实没有笑,实际上已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例写大伯“跟爸爸哪儿都像”(全部肯定),是为了强调大伯的“鼻子”不像爸爸(部分否定)。这样便巧妙而自然地引出了一席对话,从而通过“碰壁”这个双关语,抨击了旧社会的黑暗,歌颂了鲁迅先生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课文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 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这类运用舛互修辞格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常发现。如
8、:“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又如:“今天,全班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小王一个人去了图书馆。”写全班都去看电影了,是为了突出小王更喜欢看图书。因此,这些句子都不能算病句。不过,运用“舛互”写成的句子,要写得含蓄一点,巧妙一点,尽量用一些模糊语言,不能说得太过直露,否则读者是难以接受的。像上面一句,如果说成“全班所有的人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小王一个人去了图书馆”,就把话说死了,让人接受不了。如果说成“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小王一个人去了图书馆”,则比原句更好,因为“同学们”不等于“全班(同
9、学)”,是一种模糊说法。草原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关于这个句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没有运用舛互修辞格。句中的“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一个后置状语,还原后便是:“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也看不见什么东西。”意思即是:除了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这里头不存在“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的表达特征。正如“全班同学除了小王外,都去看电影了”这样的句子,不能看作运用了舛互修辞格。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运用了舛互的修辞格,写在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全部否定),是为了强调有一些
10、 “小鸟” 忽飞忽落 (部分肯定)。不管你怎么看,这个句子都巧妙自然地表现了草原上虽然空旷但并不单调这一特点。我个人认同第一种看法,不过这些尚需大家争论。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 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指导 “语法修辞知识”是言语形式知识,怎样“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的知识是语用知识。言语形式知识教学是为语用知识教学服务的,是准备性、辅助性的知识。言语形式知识只有转化为语言运用,才能形成言语能力,实现语文知识
11、的个体性回归。另外,新修订课标对“常用修辞格”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也进行了大致的规定。“舛互” 属于特殊修辞格,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现象,进行简单的渗透或了解也未尝不可。“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三、关于两个句子的理解老舍先生的文章向以通俗易懂著称,可是草原中有两个句子却必须仔细斟酌。一句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有人说它“费解”,主要在“并不茫茫”上。为了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先对全句进行分析。“一”,全、都,副词。“碧”,青绿色。“千里”,面积广阔,视野深远,视线清晰。合起来是说:站在大草原上,
12、放眼望去,广阔深远,全由绿色主宰着,视线犹为清晰。“茫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不茫茫”就是说有边际不模糊。不模糊和“一碧千里”的非常清晰没有什么矛盾,可是有边际和“一碧千里”的无边无际却不一致了。看来这样解释是不合适的。怎样解释“茫茫”才合适呢?如果把“茫茫”解释为深远,那么不茫茫就是不深远,这不和“一碧千里”又矛盾了吗?这样解释,表面上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绿色能给人以安定舒适之感,所以作者在文中写道:“一碧千里”、“叫人舒服”。这既描写了大草原的幽雅环境这种客观存在,又抒发了自己对这种幽雅环境的主观感受。但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往往是不一致的。杜甫的望岳有
13、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众山真的小了吗?没有,只是心中感到它们小了。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说:“野旷天低树”,天怎么会比树低呢?也是心理感觉。老舍的主观感受是什么呢?辽阔的大草源,没有遮挡之物,没有嘈杂之声,“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晰,天空是那么明朗”,因而作者“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本来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一下子都尽收眼底,似乎一切都近了,也就不显得那么深远了。这是一种愉快之余的主观感受,并非真的不深远了。另外,“而”连接分句,不表示顺承,而表示转折。根据上述分析“一碧千里”是说大草原深远的客观存在,“并不茫茫”是说近在眼前的主观
14、感受,两者意思相悖,用“而”表示转折最恰当。综上所述,把“茫茫”解释作深远才合适,这样“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作如下解释: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从脚下到云际,全被绿色主宰着,是那么辽阔,又是那么清晰,一切都尽收眼底,一切都显得近了,深远的感觉似乎不存在了。第二句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既说小丘有线条,又说像“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翠色欲流”是将要流而没有流的意思,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些说法是否自相矛盾?这句话不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用渲染的方法作的中国画虽然不用墨线勾勒,但画面上的景物也有边沿轮廓,
15、小丘线条柔美,最好不那么分明,这种景象和用渲染法画的中国画有相似之处,这样比喻非常恰当。“轻轻流入云际”紧承上句的“翠色欲流”,补充抒发作者对“翠色欲流”这种情景的感受“好像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十分自然。第二部分:教材内容(见上,略)第三部分:教学目标一、自由读文,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14个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襟飘带舞”等词语,读懂句子和文意。二、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体验到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知道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三、通过朗读、听读的方式弄清语文事实(什么样的草原),再通过情境导读,逆序而进、顺序而返,感受作者的观察、写作之序,体悟作
16、者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读中品味“走”和“飞”等词语,让文字的张力凸显出来,达到指向表达效果的深层理解。四、体会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第四部分:预习设计1. 自由读课文,读出浓浓的感情。说说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觉得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与汉族人民有什么不一样?可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说一说。2.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绘了几幅图:草原风光图; 3. 课文末尾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芳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表达的感情十分强烈、感人。作者抒情,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
17、直接抒情;二是融情于景或融情于事,请你分别找一个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直接抒情的句子: 融情于景或融情于事的句子: 第五部分:教学流程一、景与言:美感的联通1,走进文本,弄清“事实”。师:课文哪个部分写草原景色美呢?生:第1自然段。师:谁来用朗读把我们带入草原?(指名读第l自然段)师: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生:我看到了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的草原。生:我眼中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生:我看到的是四面都有小丘的草原。生:我看到的是绣上白色大花的草原。师:这白色大花就是生:羊群。2,逆序而“入”,还原写作。师:是的,咱们看到的是草原上的一景一物,老舍先生看到的却是一种境
18、界。作者来到草原,忍不住仰望天空,只见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师:又忍不住放眼原野,只见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师:再定睛一看,只见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师:我刚才分别用了哪些提示语?生:仰望天空、放眼原野、定睛一看。师:这是作者的观察顺序,也是他写作的顺序。这个顺序就是生:从上到下。师:从大范围到生:小范
19、围。3,顺序而“返”,体悟效果。师:在这样的顺序中,老舍先生目光所看到的地方心中就有了情有了意。翠色欲流的小丘本来静卧在草原上,在作者的眼里已经流入云际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师:动态与静态交相辉映,一切都有了情、有了境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师:这就是草原,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这样美如画卷的语言,不仅要读出自己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把它储存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轻轻
20、地读,并试着把它朗诵出来。【意图:一篇文章其实就是人、事、景、物、情相互转化的结果。从言语作品的生成历程看,就是作者怎样由“物”变成“思”,再怎样由“思”变成“言”。按照这样的形成之序,教学时首先要看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语文事实,进而认识只属于作者的语文现象,最终落到感悟理解这一个或者这一种语文样式或语文知识上。教学“草原景美”这一部分,我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先通过朗读、听读的方式弄清语文事实(什么样的草原),再通过情境导读,逆序而进、顺序而返,感受作者的观察、写作之序,体悟作者的特殊表达方式,最后把教学的重点落在诵读与积累上。】二、人与言:自然地融合1,默读想象,场面聚合。师:文中哪些地方写到
21、了草原人的热情?生:第25自然段。师:是的。看看表现主人的场面都有哪些。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生默读概括)师:主人出现的第一个场面是生:欢迎远客。师:(板书:迎客)第二个场面是生:相见。师:(板书:相见)第三个场面是生:款待。师:(板书:款待)最后一个场面是生:联欢。(师板书:联欢)【意图:用人物活动的描写来反映场面气氛是场面描写常用的方法,但人多事杂的场面需要意义单位或者场面的组合重构。因此,在教学“人情美”这一部分时宜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过电影”,使作者的描述融会成完整连续的场面,让散点聚拢,让珠子成串,以便整合教学过程。】2,聚焦“走”“飞”
22、,对比感悟。师: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这几个场面构成了主客相遇的过程。老舍先生对每一个场面进行了细细的描写。请大家静静品读每一个细节,试着关注一下重点句、关键词,看看能否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生默读课文)师:在迎客这个场面中,你关注了什么?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这一段详细描述了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的场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师:主人迎客是人之常情,没想到迎得这么远。生:男女老少都来了,说明来的人数多。师:老人孩子都来了,足见主人对客人生:热情。师:还有什么发现?生:速度特别快。像被一阵风吹出来的。师:句中还有哪个字能看出主人来得快?生:“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23、”中的“飞”字。师:这个“飞”除了说明主人来得快,还说明什么?生:马跑得像飞一样。师:主人为什么要把马骑得这么快?生:是想早点迎到客人。生:主人迎客心切,所以像飞一样。师:下面句子中还有两个“飞”字,你发现没有?(指名读)师:迎到客人了,为什么还要“飞驰”呢?这个“飞”字又写出了生:写出了主人见到客人时的激动之情。师:“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实际是说谁跟谁飞过了小丘?生:“我们”跟着主人飞过了小丘。师:这个“飞”字背后藏着什么呢?生:主人急切地把客人带回蒙古包。师:读书就要这样透过文字读出人物的内心。老舍先生写主人途中迎客连续用了三个“飞”字。透过这三个“飞”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马在飞,人在飞
24、,更能看到主人生:心在飞,情在飞。师:(板书:心情)在同一节中,作者在前面描写“我们”时也反复地用了一个字,谁发现了?生:反复用了“走”字。师:汽车可以说行驶,也可以说奔驰。作者说汽车“走”,是想说汽车速度慢吗?这样写有什么特殊作用?生:这样写说明草原辽阔。师:在这么辽阔的草原上,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你推想一下,作者的心情该是什么样的?生:现在已经没有刚看到草原时的激动了。生:慢慢就变得郁闷了。生:心里盼望着主人的出现。师:是呀,怎么主人还不出现呢?越这么想,就越觉得车是在“走”,所以这“走”字写出了作者的生:焦急、急切、期盼。师:是呀,虽然内心描写只字未提,但通过“走”和“飞”
25、能感到客人和主人的内心。这就是大师语言的魅力。【意图:曹文轩说:要将漫读和细读结合起来如同骑马,有风景处就要停下来,细细欣赏,无风景处就要快马通过。无疑,“走”和“飞”是访问途中最美的言语风景。通过对比感悟,让“走”和“飞”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让文字的张力凸显出来,达到指向表达效果的深层理解。】3,捕捉感觉,情境对话。师:“相见”“款待”和“联欢”虽然是三个有序的场面描写,但是传递给我们的感觉都是生:礼貌,亲热,好客。师:(板书:礼貌 亲热 好客)在文中找到并圈出这三个词。你看主客之间多么礼貌、亲热,谁来读?(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他们说什么“我们”能听懂吗?生:不能。师:“我们”说什么他们能听懂吗?生:不能。师:相互听不懂,大家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知识及消防安全管理考核试卷
- 住宅建筑中的装饰与装修风格考核试卷
- 托儿所服务的户外活动与生态教育考核试卷
- 林木育种的木材品质评价与选择考核试卷
- 油炸食品的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方法考核试卷
- 建筑装饰建筑工程项目验收管理案例考核试卷
- 利用生物材料制造新型骨科植入物考核试卷
- 物业管理与电梯运维管理考核试卷
- DB11T 933-2012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日常生活照料技术规范
- DB11∕T 3020-2018 京津冀高速公路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技术规范
- 2024传染病预防ppt课件完整版
- 2024年华融实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历史试题(适用地区:贵州)含解析
- 《宽容待人 正确交往》班会课件
- HSK五级必过考前辅导课件
- 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护理查房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铁道工程
- 2024年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雪雕和冰雕的历史与传统
-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
- 2023年度高级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