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部编版三班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丰富的想像力,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育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玩耍,让同学认真观看,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

2、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诞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相互认读生字,并订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爱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沟通。 3、检查,你最喜爱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其次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老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

3、整体。 语文部编版三班级下册教案2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精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相互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认真观看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觉了什么?小组沟通,相互说说。老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爱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爱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语文部编版三班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悉“桦、胸”等5个生

4、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漫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恳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同学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了解名人,回顾各自了解的名人,初步熟悉名人,从平凡的生活中熟悉名人,感悟名人的崇高与宏大。 布置单元阅读内容读名人故事,了解名人。 二、板书课题,就课题提问 灰雀是什么样的?课文围绕

5、灰雀主要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留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课文围绕灰雀主要写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事。 结合课前查阅资料,大致沟通对列宁的了解和印象。 四、品析课文1-2小节5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 1、看图感受灰雀的可爱,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句子,品析。 沟通各自从哪些词感受到灰雀的可爱:如“粉红深红来回跳到动听地唱歌特别”等感受灰雀的样子可爱,活泼欢快,布满着升级和活力,结合书上插图,从灰雀所处的环境来感受灰雀的可爱。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高大的白桦树枝头就是灰雀

6、的舞台,他们尽情唱歌,来回跳动,给这个公园带来了活力。角色体验,读中感悟灰雀的欢快可爱,激发孩子们对灰雀的宠爱之情,推己及人,充分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宠爱。 2、这样的灰雀,是谁的最爱?读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百花树下还常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从“每次都常常仰视”体会列宁爱灰雀。结合上文,理解“每次”的详细含义。“他每天到公园漫步。”也就是他每天都来看这些灰雀。这些灰雀给列宁带来了什么乐趣呢?“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创设情景,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想象病中的列宁看到这些灰雀,仿佛(如,遗忘了病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列宁对灰雀不仅是人对鸟的宠爱,更多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对话。 3、师引

7、读”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觉生读“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四周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了”“没有找到”感受列宁的担忧,着急,绝望结合上文,列宁在养病,病中的列宁“找遍”了树龄,想象,他在每一树下,仰视在每一棵树下,低头寻找 4、结果,这只灰雀找到了吗? 读文“其次天,列宁又来到百花树下,果真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唱歌。”质疑:列宁是怎么找回这只灰雀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指导书写生字。 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伸展。 语文部编版三班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新词. 2.理解课文是分几方面来介绍香港的. 3.对重要句段的理解

8、.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绽开去说.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同学喜爱香港、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香港的魅力. 2.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绽开去说. 难点:进行段的训练,围绕中心句绽开去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小伴侣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今日老师就当你们的导游姐姐带你们去我国的东方之珠香港去旅游。 2. 用简短的语句介绍香港。 3. 板书:香港 (二)进入新课 1. 教学词语。 2. 课件出示海豚和海狮的精彩表演,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 3. 快速默读课文,说出导游姐姐将从哪几方面去介绍香港。 4. 板书: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9、 灯的海洋 5.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海豚和海狮表演的句子。 (三)指导朗读感知重点内容 1.指名读。 2.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引导同学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6.感悟中心句的表达方法。 7.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说一说(任选一句为中心句绽开去说) 1.下课了,操场上真喧闹。 2.公园里百花齐放。 3.蓝天上白云朵朵。 (引导同学任选一句绽开去说) (五)出示课件美食图片 1.观赏图片。 2.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都有哪些地方的美食。 (六)出示课件商场图片 1.同学说说想买的物品并说理由。 2.随机理解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七)出示香港迷人的夜景 1.观赏。 2

10、.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有哪些灯的光交集在一起? 3.指名同学回答。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谈话。 2.板书:灿烂的明珠。 四.写一写 1.写一张祝愿卡,赞美香港或祖国。 2.同学说一说。 五.情感升华 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结束课堂教学。 六.板书设计 香港,灿烂的明珠 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万国市场 灯的海洋 语文部编版三班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洁的物候学问。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学问,把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能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同学阅读科普文章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4、理清文章

11、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同学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6、培育同学探究科学神秘的爱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同学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绝句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唐明皇对杨贵妃宠爱有加,杨贵妃要什么,唐明皇

12、就给她什么,这不,身在京城长安的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从南方千里迢迢送来新奇的荔枝。当然,这一路上累死了几个人,多少匹马,我们无从讲究。只是有人有疑问:当时为什么不能在长安种几棵荔枝树呢?是啊,长安为什么不能种荔枝树呢?今日,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生串读,齐读、默读。边读边思索:能否把所读的内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来师生共同探究。(学会圈点勾画,是阅读的习惯,圈点哪些语句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老师试读第一段,找个同学读其次段,齐读第三、四、五段,默读后文。 三、梳理结构,梳理挨次 同学自学较简单把握的部

13、分: (1)打算气候的因素 a能说说这么多的内容,是怎样快速捕获到这四点重要信息的吗? b找总括句:依据阅历,这些总括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c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消失,往往提示了下文要介绍的内容,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d连接各段的连接词语: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划出来,就能比较清楚把握文章的内容了。 (2)这四个因素的先后挨次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3)课文除了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四、精析语言,合作探究 (一)语言的精确性(以610节为例) 1、理解 说明文语言精确的两种表现:一是表精确性的语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我们

14、其实并不生疏,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里面讲到“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大约”“可能”都是一种模糊性语言,由于无以考证了,只是推想的状况。不能说得太肯定。 2、探究 精确与模糊是精确的两种写法,那么这样的语言文本中有吗? 、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确)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模糊) (二)语言的生动性(以第一节为例) 1、找出自己喜爱的一句,读一读,评一评。 2、说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说说语言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朗读并小结 第一节的每一个词语都极具表现力,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

15、了一幅布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引领着我们进入奇妙的物候世界。 当然,我们说作为一篇科普文是给人学问的,所以他的语言必需是精确的。即便是生动性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生动而精确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 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讨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他生命的最终一息,他依旧用颤抖的笔登记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写上“局报”两字。 五、延长拓展,转化学问 要说了解和观看物候,农夫们是的讨论者。由于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找阅历,更从生活中总结阅历,那就是谚语。 你知道哪些谚语呢?能不能说说这些谚语所传递的物候现象。 例析: 鸡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鸡晒翅又晒腿,消失大雨水 狗翻肚,天落雨 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蜘蛛收网天下雨 六、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学习物候学问,学会用精确、生动的语言描摹、介绍事物,更要学习竺可桢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假如从明天,不,从下课开头,你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