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1页
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2页
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3页
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4页
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5中国文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巧用摘要:本文从中国文学中关于地理知识内容出发,浅谈了如何将中国文学巧妙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从而提高地理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达到使学生“乐学”、“好学”的目的,同时起到增强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关键词:中国文学,地理教学,诗歌,谚语地理学科涉及天文、自然、人文、地理等,因此,地理可以说是一门跨度大,范围广,内容丰富、经验总结性的科学。对于学生来,学习地理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学习及教学中都具有一定难度。在地理教学中,对教师来说,如何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将枯燥、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具有趣

2、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如何使学生“乐学”“好学”就成了一个挑战。然而,笔者在积累多年地理教学经验上认为,将中国文学巧妙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枯燥、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更富有趣味性,而且可以更贴近现实生活,甚至可以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本文将从中国的诗歌、谚语、谜语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文学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一、诗歌。中国的许多古诗不仅是文学家抒发自己志向、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同时许多诗歌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或自然现象或生活经验的写照,而这些写照其中也有包含浅显易懂的且贴近生活的地理知识。如果将这些诗歌巧妙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则不仅可以将相关的枯燥、呆

3、板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和诗意,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述地势与气温的关系时,我们常用的方式是直接说明:地势升高,气温下降。然后再一连串的解释为什么地势升高,气温会下降等等。如此表述虽然能使一部分同学理解,但学生的这种理解影响未必深刻。如果我们换种表述方式来表达,例如,采用提问: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提到“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随后再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的原因。如此形象具体而具有诗意的表述,使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更易于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我们甚

4、至可以更进一步,稍微的提点即可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并是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例如,在给学生分析地势升高,气温降低的原因后,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性的提问:那么,在成都炎热的夏季,如果你想避暑而又不想跑太远,你会怎么办呢?学生此时可能就会想到去相对高海拔的青城峨眉山了。又如,在讲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各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地貌特点,成因,北方地区的水文特征以及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等问题时,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该诗不仅气势磅礴,胸怀豪迈,意境壮美雄浑。从教学上来讲,可以通过作者对北国风光的描写来引导学生归纳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在哪里(地理位置和范围)?是什么(包括自然环境的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社会经济环境的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与商业、城市与人口)?为什么(解释现象)?会怎样(结合实际推测发展规律及影响)?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诗中的北国是哪里?引出问题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冰封”、“雪

6、飘”描述的是地理环境的什么要素?引出问题2、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这种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诗中“望”字之下的长城、黄河、山脉、高原在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的同时又描写了当地自然环境中的什么要素?学生们自然会总结到是对地形和河流的描述,这时我们引出问题3、北方地区的地形是什么?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各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地貌特点,成因是什么?问题4、北方地区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四个问题的回答,会让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认识。该诗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在脑海中有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优美图景,更重要的是通过

7、该优美的图景,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地理、水文等地理知识的认识和感知。此外,还可以借用该诗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不仅看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重要的历史名人,更认为自己甚至超过成吉思汗,如此的豪迈和自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二、谚语。谚语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地理、气候等的总结归纳,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地理知识。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某些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

8、具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谚语的学习,使谚语这种我国传统的文化得以保存并渊源流长。例如,在讲述锋面作用时,可以通过:“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这两个生动、形象的谚语,请同学分析造成这两个现象的原因,得出锋面作用对天气的影响,从而加深对锋面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还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昼夜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清晰的点明了我国秦岭山脉的地理分界意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指出了农业生产的季节

9、性和周期性;“朝霞不出门,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后乍晴之霞。在天旱已久时,阳光下空气对流旺盛,大气中尘埃较多,此时出现霞光,且红光显得纯净,这预兆晴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天气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受西风带影响,系统性天气过程自西向东移动,如果东方出现早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另一个是对流性降水过程,随着日照加强而空气对流增强,因此往往随太阳移动,在中午前后形成局地降雨,如果雨后晴天,东方出现朝霞,表现出大气中湿度很大,这是雨兆。而晚霞出现一般表示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而且,由于热力对流在傍晚减弱,也就难以形成降雨。因此才有“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0、”的谚语。谚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对自然现象的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对现象的解释能力。三、谜语。谜语是一种传统而又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谜语,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引入方式巧妙的和教学内容相衔接,就可能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讲述植被对沙漠及其周边气候等的影响时,以我国的西北沙漠中的胡杨树为例,就可以运用谜语这种方式对学生提问:我国沙漠中的什么植物可以: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之后就可以以此胡杨树为例讲解植被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并可

11、以举我国在建国初期“大跃进”时代,试图将沙漠改造为农田而过度砍伐胡杨树,使沙漠中的缺乏固沙、防沙的植被,从而造成周边地区沙尘暴等气候灾害的例子。该实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生动、具体,而破坏植被灾难性的后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也可以通过该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环保教育。又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又如风平浪静宁波、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

12、惭海口。谜语不在多,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四、成语。成语因其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甚至包含有趣的典故,因此自从孔子时代就已经盛行,例如我们熟知的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将成语运用到地里教学中,往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述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问题时,其中涉及四川盆地太阳能分布问题时就可以用成语“蜀犬吠日”及其相应的典故来说明四川太阳能分布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四川的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来分析四川太阳能分布少的原因。,该成语的运用,不仅加深学生对四川太阳能分布少的认识,同时通过诱导学生分析该现象的原因不仅可以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讲地壳运动时用“沧海桑田”;讲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时用“百川归海”等,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中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