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韩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的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导入新课目标导航1.了解本文作者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字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重点)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3.正确认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认识当今
2、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素养)目标导学一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曾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反对骈体文,提倡散文,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 早先,即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
3、800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宜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背景资料“说”字简介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4、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整体感知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
5、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译 文整体感知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整体感知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马 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刺。层层递进精读细研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本
6、文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无能、无知、目光短浅。目标导学三精读课文 探究细节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祗辱于”“骈死于” 等词语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千里马在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4.“千里马”与
7、“常马”有什么区别?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食或尽粟一石。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刻画得淋漓尽致。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平庸浅薄愚妄无知6.最后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第三段: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解决问题: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8.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食马者“
8、不知马”。人才9.“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伯 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千里马10.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目标导学四分析手法 品味情感熟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善于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9、,也就是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马说表面上是写马,可是读着读着,就感觉作者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似乎言在此而意在彼。那作者的言外之意到底是什么?弄清三个形象的比喻义:在韩愈看来: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应该: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之充分施展才干。作者托“马”这个物,寓什么意呢?他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名噪京城。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不过二个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痛陈百姓苦难,请求朝廷缓征赋税。他曾不顾个人安危,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他协助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他曾单身匹马,冒着风险
10、赴镇州,不费一兵一卒,平息镇州之乱。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村学校;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韩愈为京兆尹时,京兆之地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涨。他倡导古文革新运动,成为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韩愈生平链接: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托物寓意 一、托物寓意的概念 二、托物寓意的特点 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 三、“托物言志” 和“托物寓意” 的区别1.“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
11、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2.两者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3.“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4.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
12、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像韩愈这样,有治世之才,忧民之心的人才,又处于怎样的境遇呢? 1.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2.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作
13、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旨,并与开头的论点照应。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反面论证,得出结论:其真不知马也(主旨)第三段整体感知托物寓意。 文章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将发现人才的人比作“伯乐”,将愚昧浅薄的统治者比
14、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指出千里马的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写作特色中心突出。 全文围绕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中心逐层展开论述。文章开篇说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故千里马“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说到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深刻地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识千里马。最后,痛斥食马者的愚昧浅薄,由此引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的现
15、状总结,流露出强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统治者重视人才的情感。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主旨探究马说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不是无千里马,而是不知马无限惋惜无限愤懑无限嘲讽课堂小结人才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才应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人才应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怀若谷;“人
16、才”“千里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马说之所以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拓展延伸 人才应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宽广眼界;人才应具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大气魄;人才应具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吐故纳新;人才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德行拓展延伸“人才”“千里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马说之所以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唐朝科举制度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出售中介合同范例
- 劳动合同范例 协议
- 医疗用工合同范例
- 工作签项目合同范例
- 2025年呼和浩特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1 学做校园里的小帮手》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 开模合同范例
- 2025年三明货运从业资格证
- 商品房买卖服务合同范例
- 8《绳结的妙用》(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 深圳高铁总部项目遴选方案
- AQ-C1-19 安全教育记录表(三级)
- 营销中心物业服务标准讲解
-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课堂PPT)
- 广东饲料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液碱浓度、密度对照表
- MODBUS通讯协议编程(VB源代码)
- 焊工证项目新旧对照表
- 全国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阿坝州近12a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和检验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