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6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6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6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6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作者发表日期复制链接:环境及其作用1识记:环境:对环境这个概念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狭义的环境主要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条件。2领会:布鲁芬布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关于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作用的社会环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芬布卢纳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对社会环境做了

2、系统的分析,布鲁芬布卢纳将社会环境系统分为几个子系统,分别是:(1)核心子系统是家庭与父母。家庭是个体生存和生长的基本环境,父母为个体提供了生存和生长的条件。(2)中间子系统是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3)外在子系统是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家庭和个人的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不同,将直接影响个体所受教育的水平与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观。(4)外在大系统是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不同,个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会直接导致个体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水平。3简单应用: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和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1识记: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主张个

3、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彪勒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世界在这里只起着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和论:调和论又称共同决定论。遗传决定

4、论和环境决定论之间的争论,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进入一个死胡同,于是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一种折中办法一一调和论。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则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儿童内部性质和外部环境二者的合并。实质上,这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调和论的提出,使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执一度平静下来。2简单应用:遗传与环境关系的辩证唯物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

5、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遗传是差不多的,其心理发展之所以有差异,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因此,在遗传与环境关系问题上,绝不能不分主次地加以并列、折中、调和,从而在理论上陷入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在实践上带来危害。3综合应用:遗传、成熟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五)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识记:心理发展的参数:心理发展有一个指标即发展参数。个体心理发展的参数主要包括:(1)发展的时间。发展的阶段性是时间的一种表现,阶段的种种特征是在一种特定时间或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2)发展的速度。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不是呈直线式上升,而是呈波浪式前进;心理发展不是按匀速进行的,而是在发展

6、过程中,既有稳定发展的阶段,也有加速发展的时期。(3)发展的稳定程度。心理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可变性是绝对的。(4)发展的协调性。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结构,结构中各成分之间具有各自发展的特色,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5)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个体心理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其中质变是指心理发展中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新的特征的出现。在心理发生质变时,心理发展常表现出加速现象。2领会:加里培林关于知识经验内化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知识经验内化的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动作定向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熟悉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和活动的结果,从而在头脑中构成活

7、动的本身和活动的表象。(2)物质化活动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借助于实物、模型来进行心理活动。(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要求个体不依赖于实物,只凭借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心理活动。(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要求个体以词或表象的方式进行心理活动。(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个体的心理活动通过内部言语来完成,即内部言语活动成为心理活动的工具,个体一旦掌握这种工具,就能使心理活动更加概括化和自动化。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3简单应用: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

8、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来加快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给个体实施教育措施,来实现其心理发展。这一结果不是直接取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中间过程。通常是以对知识的掌握和领会为中介,并经过一定的量变和质变过程。(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只有在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4综合应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教育)与内因(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个体提出新的要求,总在指导个体的心理

9、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即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出发,才能实现它的主导作用。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只有在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而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个体心理的发展,从教育措施的提出,到激发个体新的需要的产生,再到个体心理的发展,必须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指操

10、作技能,它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因此,教育通过反复实践,才能让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只有当个体把知识经验内化以后,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总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教育)和内因(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关系,内因是发展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教育这个外因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五)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识记:心理发展的参数:心理发展有一个指标即发展参数。个体心理发展的参数主要包括:(1)发展的时间。发展的阶段性是时间的一种表现,阶段的种种特征是在一种特定时间或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2)发展的速度。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不是呈直线式上升,

11、而是呈波浪式前进;心理发展不是按匀速进行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稳定发展的阶段,也有加速发展的时期。(3)发展的稳定程度。心理发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可变性是绝对的。(4)发展的协调性。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结构,结构中各成分之间具有各自发展的特色,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5)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个体心理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其中质变是指心理发展中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新的特征的出现。在心理发生质变时,心理发展常表现出加速现象。2领会:加里培林关于知识经验内化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知识经验内化的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动作定向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熟悉活动的任

12、务,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和活动的结果,从而在头脑中构成活动的本身和活动的表象。(2)物质化活动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借助于实物、模型来进行心理活动。(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要求个体不依赖于实物,只凭借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心理活动。(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要求个体以词或表象的方式进行心理活动。(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个体的心理活动通过内部言语来完成,即内部言语活动成为心理活动的工具,个体一旦掌握这种工具,就能使心理活动更加概括化和自动化。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3简单应用: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

13、个方面:(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来加快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给个体实施教育措施,来实现其心理发展。这一结果不是直接取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中间过程。通常是以对知识的掌握和领会为中介,并经过一定的量变和质变过程。(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只有在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4综合应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教育)与内因(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

14、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个体提出新的要求,总在指导个体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即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出发,才能实现它的主导作用。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只有在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而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个体心理的发展,从教育措施的提出,到激发个体新的需要的产生,再到个体心理的发展,必须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心理

15、学的角度来说,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指操作技能,它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因此,教育通过反复实践,才能让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只有当个体把知识经验内化以后,才能促进心理的发展。总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外因(教育)和内因(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关系,内因是发展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教育这个外因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六)心理发展的动力1识记:心理发展动力的含义: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在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16、也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2领会:心理发展动力的六种观点: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总结为6种观点:(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罗素。(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彪勒。(3)只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代表学派是格式塔学派。(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代表学派是联想主义心理学。(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6)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3综合应用: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瑞士心理学家皮

17、亚杰曾总结为6种观点。我国心理学家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个体心理发展开展实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在个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1)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2)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3)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4)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

18、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5)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其他一切矛盾都是以主要矛盾为转移的。(七)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标准:对个体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必须以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依据。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标准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

19、主要表现在儿童主导活动、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和生理发展等方面。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领会:关键期的意义:掌握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1)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关键期内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会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2)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要注意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采用科学的教育内容及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心理发展。(3)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4)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印刻与学习的区别:奥地利

20、动物习性学家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1)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2)印刻是不可逆的。即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再对其他物种产生印刻。而学习则不会这样。(3)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4)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3简单应用: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或普遍性。特别是心理发展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和速度,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但是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又有

21、可变性的一面。因为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会导致其心理发展速度和进程不尽一样,每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而又互相促进的。同时,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4综合应用: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主要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说一个年龄一个样,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经历如下时期:乳儿时期(0岁1);婴儿期(1岁3

22、);学前期(3或67岁);小学期(6或71或11岁);少年期(11或12岁1或415岁);青年初期(14或15岁1或718岁)。上述各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有其一定的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既是相互连续,又是相互区别的。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有些阶段可能只有一年,有些可能连续四五年。个体可能会因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展阶段出现提前或滞后,但是从总体上说,个体心理发展不会出现倒退。科学是研究事物规律的。科学家对规律的探讨,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内容。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学家从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心理发展的事实中,去概括出一般的、本质的和

23、典型的特征。如,从0岁到3岁,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从3岁到6岁或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等等。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在某个阶段开始之初,个体心理发展可能保留着大量前一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而在该阶段之末,个体心理发展又会表现出下一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而又互相促进的。同时,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上海小学教育本科段)现已整理到第三章节整理资料是根据考纲的具体内容,红色的代表没有整理的,希望能够进行补充。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2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社会的前进有一个发展过程。由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而在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中,早期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受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侧重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心理学家提出要以人的整个一生为研究对象,即出现了所谓的“生命全程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

25、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近代西方的一些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人的儿童教育思想,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社会思想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婴儿长期追踪研究,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187年9,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心理学思想基础。188年2,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普莱尔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后,

26、经历了形成、演变和发展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8年2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用实验的方法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代表人物除普莱尔以外,还有霍尔、杜威、比纳等人。第二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演变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使得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和理论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有了大量不同观点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的出现,并且专门的儿童心理学刊物大量发行,成立了许多儿童心理学研究机构。一些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也出现了,如皮亚杰、格塞尔、彪勒夫妇、瓦龙等人,通过该阶段的发展,儿童心理学逐渐走向

27、成熟。第三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时期。该时期特点是:理论观点不断演变和发展。具体研究工作上也发生了变化。研究更为细致,范围扩大到人的整个一生。(3)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既不仅局限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也扩大到研究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具体演变过程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精神分析学派率先提出了要将人的一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的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4)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和发展。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193年0,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年5,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古迪伊纳夫出版了科学性、系统性更高的著作发展心理学。195年7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为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生发展心理学的著作有四种命名方式: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生命全程人类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从产生到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年3美国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