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反馈1-3章第_第1页
分析反馈1-3章第_第2页
分析反馈1-3章第_第3页
分析反馈1-3章第_第4页
分析反馈1-3章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控制的定义自动控制 :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 ), 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 )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控制装置或控制器被控对象被控量动态过程观测恒温箱内的温度(被控制量)与要求的温度(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偏差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偏差大小和方向调节调压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电流以调节温度回复到要求值。1.人工控制恒温箱123Part 1.2.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温度偏差信号经电压、功率放大后,用以驱动执行电动机,并通过传动机构拖动调压器动触头。当温度偏高时,动触头向减小电流的方向运动,反之加大电流,直到温度达到给定值为止,此时,偏差u

2、=0,电机停止转动。动态过程2.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恒温箱实际温度由热电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u2恒温箱期望温度由电压u1给定,并与实际温度u2比较得到温度偏差信号u=u1-u2系统原理方块图实质检测偏差纠正偏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从恒温箱控制系统功能框图可见:给定量位于系统的输入端,称为系统输入量,也称为参考输入量(信号)。被控制量位于系统的输出端,称为系统输出量。输出量(全部或一部分)通过测量装置返回系统的输入端,使之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产生偏差(给定信号与返回的输出信号之差)信号。输出量的返回过程称为反馈。返回的全部或部分输出信号称为反馈信号。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检测输出量(被控制量)的实

3、际值;将输出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输入量)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使得输出量维持期望的输出。由于存在输出量反馈,上述系统能在存在无法预计扰动的情况下,自动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或者任意变化的希望的状态)之间的偏差,故称之为反馈控制。显然:反馈控制建立在偏差基础上,其控制方式是“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实际的控制系统根据有无反馈作用可分为三类: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控制器与被控对象间只有顺序作用而无反向联系且控制单方向进行。数控机床的开环控制系统方块图优点:简单、稳定、可靠。若组成系统的元件特性和参

4、数值比较稳定,且外界干扰较小,开环控制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缺点: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特点: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有直接影响。闭环的作用:应用反馈,减少偏差。优点:精度较高,对外部扰动和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缺点: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系统性能分析 和设计麻烦。Part 1.3 控制理论的中心问题稳定性: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稳定的系统当输出量偏离平衡状态时,其输出能随时间的增长收敛并回到初始平衡状态。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控制系统稳定性由系统结构所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稳定性由控制系统内部储能元件

5、的能量不可能突变所产生的惯性滞后作用所导致。精确性:控制精度,以稳态误差来衡量。快速性:输出量和输入量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快速性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注意: 1不同性质的控制系统,对稳定性、精确性和快速性要求各有侧重。 2系统的稳定性、精确性、快速性相互制约,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优点:精度较高,对外部扰动和系统参数变化 不敏感。缺点: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麻烦。闭环控制优点:简单、稳定、可靠。若组成系统的元件特性和参数值比较稳定,且外界干扰较小,开环控制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缺点: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开环控制复合控制汽车发动机光盘的定位按

6、输入量的特征分类恒值控制系统:系统输入量为恒定值。控制任务是保证在任何扰动作用下系统的输出量为恒值。如:恒温箱控制、电网电压、频率控制等。程序控制系统:输入量的变化规律预先确知,输入装置根据输入的变化规律,发出控制指令,使被控对象按照指令程序的要求而运动。如:数控加工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不能预先确知,其控制要求是输出量迅速、平稳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并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准确地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如:仿形加工系统、火炮自动瞄准系统等。连续控制系统:系统中各部分传递的信号为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连续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微分方程描述。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离散(数字)

7、控制系统:系统中某一处或多处的信号为脉冲序列或数字量传递的系统。离散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描述。方程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定常、时变*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线性控制系统:由线性元件组成,输入输出问具有叠加性和均匀性性质。以线性微分方程来表述。非线性控制系统:系统中有非线性元件,输入输出间不具有叠加性和均匀性性质。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表述。Part 1.4.2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综合: 在已知被控对象和合定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寻求控制规律,建立一个能使被控对象满足性能要求的系统。分析: 在给定系统的条件下,将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用已经成熟的数学方法和先进的计算工具来定性或定量地对系统进行动、

8、静态的性能分析。自动控制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系统性能分析 控制器设计典型控制信号: 阶跃信号等速和等加速信号脉冲信号正弦信号Part 1.5 控制理论的历史和发展前期控制 (1400BC-1900)经典控制 (1935-1950)现代控制 (1950-Now)工业机器空间技术控制理论美国N. Minorsky研制出用于船舶驾驶的伺服结构,提出PID控制方法(1922)。美国E. Sperry以及C. Mason研制出火炮控制器(1925),气压反馈控制器(1929)。经典控制(1935-1950)自动控制的基础为闭环控制。控制论的奠基人N.Wiener 给出的定义为: “Fee

9、dback is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ystem by inserting into it the result of its past performance”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 Bode(1938),以及Nyquist(1940)提出频率响应法。美国Taylor仪器公司的J. G. Ziegler和N. B. Nichols提出PID参数的最佳调整法(1942)美国的H. Hazen发表“关于伺服结构理论”(Theory of Servome-chanism) (1934),并在MIT建立伺服机构实验室(Servomechanism Laborator

10、y) (1939)。美国MIT的N. Wiener研究随机过程的预测(1942),提出Wiener滤波理论(1942),发表控制论(Cybernetics)一书(1948),标志着控制论学科的诞生。在贝尔实验室Bode领导的火炮控制系统研究小组工作的C. Shannon提出继电器逻辑自动化理论(1938),随后,发表专著通信的数字理论(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1948)。现代控制起源于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如导弹(发射,操纵,指导及跟踪),卫星,航天器和星球大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现代控制(1950-Now)美国的

11、M. E. Merchant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1969)日本Fanuc公司研制出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单元(1976)中国批准863高技术计划,包括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两个主题(1986)。日本SONY公司二足步行机械人SDR-4X(2002)日本安川公司娱乐机械狗(2001)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由苏联发射成功(1957)苏联东方-号飞船载着加加林进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人类宇航时代开始了(1961)。苏联发射“月球”9号探测器,首次在月面软着陆成功(1966),三年后(1969),美国“阿波罗”11号把宇航员N. A. Armst

12、rong送上月球。第一台火星探测器Sojourner在火星表面软着陆(1996)旅行者Voyager 一号,二号开始走出太阳系,对茫茫太空进行探索。美国R. Bellman在RAND Coporation数学部的支持下,发表著名的Dynamic Programming,建立最优控制的基础(1957)。苏联L.S. Pontryagin发表“最优过程数学理论”,提出极大值原理(Maximum Principle)(1956)。美籍匈牙利人R. E. Kalman发表“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Control Systems”等论文,引入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提出能控性,能观测性,最佳调节器和kalman 滤波等概念,奠定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1960)。美国的E.I. Jury 发表“数字控制系统” (Sampled-Data Control System) ,建立了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1958) 。 1963年, 美国的Lofti Zadeh与C. Desoer发表Linear Systems - A State Space Approach。1965年,Zadeh提出模糊集合和模糊控制概念。瑞典Karl J. Astrom提出最小二乘辩识,解决了线性定常系统参数估计问题和定阶方法(1967),六年后,提出了自启调节器,建立自适应控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