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从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从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从军行》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2、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染。教材与学情分析: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中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决心打败入侵敌人的英雄气概。此诗以边塞的景物,思乡的情感,以及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反衬出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诗人视野开阔,青海,甘肃,新疆,边塞战场尽收笔底,气势博大,悲壮高亢。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渲染情境,真正让学生走近诗

2、的意境,在读懂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图片)中国几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战争的刀光剑影,刚刚同学们看了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这些场景在文学上也留下了他们的印记,描写战争的诗歌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首边塞诗从军行。(齐读课题)二、解诗题,知诗人1、从军就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2、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诗人王昌龄.(出示,自由读,指

3、名读: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号。1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今天学的从军行就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虽然他没有参加过战争,但他在边疆生活很多年,他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所以他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三、整体读通,理解诗意1、出示诗句,自由读,把它读通、读顺。(指名读)2、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美。(出示小节线和音频),听录音后,同学们根据划分的小节自由读古诗。3、学指名读,齐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4、虽然这首诗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我们

4、通过读、想、悟也会知道这首诗的意思情感,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分四组写一写诗的意思。指名回答,课件出示:青海湖上空的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驻守边疆孤城的战士,向西遥望就是玉门关。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铁甲战衣都磨破了,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四、品读诗句,体会诗情1、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雪山)课件出示青海湖图片)青海湖本是碧波荡漾,美丽宁静的。(出示雪山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这一青一白两道风景,本应给我们纯洁的美感,可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暗”字呢?(出示图)

5、漫天的黄沙,战事不断,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边塞变暗了(板书: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句诗。2、让我们随着诗人来看看第二句(出示: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中哪个字更能打动你的心扉?(板书:孤)孤可以组哪些词?(指名)课件出示画面)假如你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感到孤独吗?会想什么呢?(想家,想亲人)是啊,大漠荒凉,只有呼啸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相伴,守边的将士们前有劲敌,后无援军,真是孤军奋战啊,怎能不倍感孤独?怎能不想家、想亲人呢?正是(孤城遥望玉门关)小结:诗的前两句用“暗”和“孤”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孤寂、荒凉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边塞气候的(恶劣),坏境的(艰苦)

6、,将士对家人的(思念)。过渡:尽管环境这样的恶劣,乡情这样的深切,可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3、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百战是指打了一百次吗?不是,在古诗里,百,千,万都是虚指,表示很多很多。穿”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敌2(人的刀剑,长时间在沙漠里摸爬打滚,边塞将士就是这样把金甲磨破的。板书:穿)可看出战事的激烈频繁,战争之艰苦,战斗时间之长。过渡:金甲尽管磨破,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他们发誓4、出示: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在这里指(出示: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可见他们决心之大。他们为什么不回家呢?(因为他们要

7、保卫国家)是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将士们为保卫国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没有什么能撼动他们的铮铮誓言,他们发誓(板书: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将士们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他们一颗怎样的心?(报国的忠心)5、感悟诗情“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吗?(不是)(出示: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可他们为什么终不还”?(板书:爱国)有这样的信念,昏暗的雪山可怕吗?(不可怕,划掉暗),大漠的孤单可怕吗

8、?(不可怕,划掉孤),敌人的刀剑可怕吗?(不可怕,划掉穿)此刻震撼我们心灵的只有这豪壮的七个字(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就是士兵,这就是军人,他们不但爱国,而且乐观。板书:乐观)请同学们带着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吧!五、总结全诗、升华悟情1、此时,你想对戍守边关的将士们说些什么?2、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奋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这就是王昌龄留给我们的边塞诗,它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豪情。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古诗吧!六、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尝试背诵古诗、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激励。2、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

9、们今天学的是其四。出示: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这是第六首(自由读、师范读齐读。另外五首3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板书设计:从军行暗孤穿不破楼兰终不还(爱国、乐观)教学反思: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笔下的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代表作品,诗歌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而言,这些离他们有些远。因此,我在本课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带领学生感受那荒漠古战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带着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