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_第1页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_第2页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_第3页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_第4页
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相关政策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四、煤炭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及其影响(一)国家积极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一直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深 入煤矿调查研究,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煤炭工业发展和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 强煤炭行业管理,构建新的煤炭工业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在山西省 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将在完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煤炭资 源管理,推

2、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调整煤炭资源税,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等 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和更加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 极的推动作用。1、国家加大煤炭资源开发与开采管理力度一是强化了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规划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批发布了全国45个煤炭资源规划区,组织编 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煤炭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为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提高我国煤炭持续稳定供应能力作出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 二是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

3、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 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以深化煤炭资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开发成本合理负担制度 为核心,率先在煤炭行业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提出要严格执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健全资源开发成 本合理分摊机制,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关系,按照“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勘查开发和矿 山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的老矿区接续发展,有利于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在推行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推行矿权取得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允许四类煤炭资源以协议方式出让矿权。第一类是国务 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煤炭资源矿产地;

4、第二类是巳设采矿 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第三类是经省(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正式 行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第四类是国家出资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找矿项目。这 些政策规定对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接续发展获得后备资源十分有利。四是国家建立地质勘查周转金制度,加大 中央财政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投入,形成多渠道的资源勘查投资机制。对于一次缴纳矿业权价款有困难的国有煤 炭企业允许分年度(最长可10年)缴纳或折股形式转为国家地质勘查周转金。可以减少国有企业现金支出,不 影响企业现金流量。按有关政策规定,中央地质勘查周转金将重点支持煤炭地质勘查,煤炭地质勘探工

5、作将得 到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将不断增加,资源有效供给能力增强,为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 障。五是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坏浪费资源的煤矿,淘汰 落后生产力,压减小煤矿数量,提高矿井单井规模,推行煤矿正规采煤方法。目前,河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通过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小型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六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那些具有特殊工艺性能和用途、及重要经济 价值,或巳发现的资源储量偏少而开发强度偏大的煤种,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限量开采、合理利用”的 方

6、针,实施保护性勘查、开采和利用。规范和加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路销 售与高效利用,有利于保护特殊和稀缺煤炭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效率。2、国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一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 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有关政策规定,对于历史遗留和责任者灭失的煤矿环境治理问题,将由国家和地方 财政支持或者全部承担,这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煤矿利用煤矸石、抽采利用煤 矿瓦斯。有关政策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达到60%的,给予增值税优惠政 策;对瓦

7、斯抽采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中央财政将按0.2元/立方米(折纯量)的标准对煤层气(煤矿瓦斯) 开采企业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还可根据当地瓦斯开发利用情况对瓦斯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2007 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煤层气(煤矿 瓦斯)综合利用工作,变害为宝,节约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国家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 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 等环境治理欠账,通过制订专项规划,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 业按规定投入配

8、套资金,实施综合治理。煤矿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将带动矿区环保产业的发展,并成为矿区 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煤炭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煤炭环保产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煤矿效率和效 益。3、国家建立健全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 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巳公布取消的各类 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主要 有以下几项:一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所得

9、税法;统一 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产业优惠为 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 8个百分点。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 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 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增值税 缴纳额,减轻企业增值税负担。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 对于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

10、投入, 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三是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巳有22个产煤省(区市)相继调 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的0.51.2元/吨提高到2.54.2元/吨,炼焦煤 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吨。最近有消息称,国家正在准备出台“从价计征10%煤炭资源税”的相关规定,届时炼 焦煤资源税将目前的元/吨,上升至90-100元/吨,上涨约10倍。提高煤炭资源税,加大了煤炭资源使用成本, 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珍惜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 文件提高了煤矿井下艰苦岗位的津贴标准,使工资分配进一步向井下一线职工倾斜

11、,逐渐形成合理的井下人员 与地面人员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从制度上保障了煤矿井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维护了广大煤矿职工的合法利 益。4、国家持续加大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力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 全政策和措施,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一是允许煤矿企 业税前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提高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全国45户重点瓦斯监控煤矿企 业平均吨煤安全费用投入达到了 20元/吨左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得到了更新和改造,煤矿机械化程 度提高,抗灾能力增强。二是加强小型煤矿安全

12、基础工作,继续强化小煤矿和非法生产煤矿的治理整顿工作, 关闭了一大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全国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3万处左右下降到2006年底的16465 处,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煤矿数量的大幅度减少,从源头上保障了煤矿安全。三是强化了煤矿安全监察 与管理,加强煤矿安全标准建设,先后出台了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 发了关于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等,加大了煤矿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扭转煤矿安全生产局 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推进煤炭成本完全化进程,迫使一些投机行为退出煤炭领域,有利于煤炭 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秩序的

13、好转,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二)国家制定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指导产业发展“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1、煤炭工业发展方针。“十一五”时期,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 干意见)的总体部署,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 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

14、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2、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 取得明显进展;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若干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形成适应 煤炭工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洁净煤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全面发展,资源综合利 用和节约资源取得明显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和煤炭法律法规体系。3、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

15、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4、煤炭生产总量控制目标。规划指出,按照保障煤炭有效供给的原则,2010年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26 亿吨。其中:大型煤矿产量14.5亿吨,比重占56%;中型煤矿产量4.5亿吨,比重占17%;小型煤矿数量控制 在1万处,产量控制在7亿吨以内,比重占27%。原煤入选13亿吨,入选率50%。同时,根据煤炭资源、区位、 市场等情况,规划将全国划分为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并提出全国煤炭布局原则是,稳定调 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区开发

16、规模,适度开发自给区资源。调入区包括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 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包括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浙江、广东煤矿则被要求尽快退出市场。 根据规划,2010年,煤炭调入区产量8.66亿吨,比2005年增加0.22亿吨,占全国增量的5.6%;煤炭调出区的 晋陕蒙宁区产量13.15亿吨,比2005年增加3.25亿吨,占全国增量的82.2%;煤炭自给区产量4.19亿吨,比2005 年增加0.48亿吨,占全国增量的12.2%。其中晋陕蒙宁区,将重点建设神东、陕北、黄陇、晋北、晋中、晋东、 蒙东、宁东等8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勘查程度,增加精查储量,以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矿为

17、主,新建煤矿原 则上不低于120万吨/年。5、全国大中型煤矿建设规模。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大中型煤矿建设规模8.1亿吨。其中, 全国煤矿新增生产能力4.3亿吨。“十五”结转的大中型煤矿项目全部投产,增加3.6亿吨;小型煤矿整合改造为 大中型煤矿,增加2亿吨;新开工大中煤矿4.5亿吨,建成投产2.5亿吨;通过实施资源整合与关闭淘汰,现有 小型生产、在建煤矿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0.8亿吨,压减到2010年的7亿吨以内。6、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建设包括神东、陕北、黄陇(华亭)、晋北、 晋中、晋东、宁东等在内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2010年,这些大型煤炭基地

18、的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全国新 开工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和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 效矿井。到2010年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型煤业集团煤炭产量占 全国煤产量的50%以上。截至目前,国内巳有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7个。 2010年前,煤炭产业结合“十一五”规划和之前国家确立的13个煤炭大基地,以建立大企业、大集团为目标的煤 炭行业战略性大重组即将开始。规划指出,国家将重点支持煤炭企业跨省区、跨行业重组,将以市场运作为 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

19、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 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全面推进大型煤炭 企业整合重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连接、产业融合、产业集群,这必将推动煤炭行业战略重组涌向新一轮高 潮。据悉,按规划确定,到“十一五”末最多有18家大型煤矿,其煤炭产量将达到14.5亿吨,占全部煤炭 产量的56%。(三)我国力争3-5年建成现代煤炭市场体系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企业跨省区的自主订货衔接机制巳基本确立,但在实践中与表现出订货成本过高、 效率偏低等问题。为此,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将积极推进全国煤炭交易中国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煤炭交易 市场体系

20、,推进目前的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向规范统一的年度煤炭供需洽谈转变。并力争用3年至5年的时 间建成既能体现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又能实现市场主体自主交易,运行规范,功能齐全,层次分明,方式多样, 手段先进,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目前,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巳经确定,即以全国煤炭交易中 心为主导,以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为辅助,以地方煤炭市场为补充,以长期合同为基础,以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 为手段。据悉,目前秦皇岛、太原和广州等地的煤炭交易中心(市场)巳经建立,其他地区如沈阳、西安、呼 和浩特、武汉、徐州等地的煤炭交易市场都在积极筹建中。(四)山西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将影响全国煤炭供应走势山西作为我国煤

21、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积极落实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加快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狠抓煤炭安 全生产和严格煤炭销售票制度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我国煤炭供应总体走势。其一,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政策。2007年3月10日,山西省政府通过并公布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 金征收管理办法。要求从公布之日起,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煤炭可持续 发展基金。2007年全省统一的适用煤种征收标准为:动力煤14元/吨、无烟煤18元/吨、焦煤20元/吨。山 西省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与以往征收的能源基地建设基金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征收主要反映在销售环节, 而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反映在生产环节。

22、面对政策性增支因素客观上加大的煤炭销售成本,山西省的煤炭生 产企业将会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协议定价中积极争取、努力消化。其二,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及其治理工作对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而在山西省这 个原煤产量较大、乡镇煤矿较多、小煤窑相对猖獗的地区,近几年的原煤生产总量一直存在被低估现象,如果 这部分非安全生产的煤炭产量因为安全生产治理工作得以消除,未来一段时期,山西省很有可能会暴露出煤炭 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将拉动产地甚至全国煤炭交易价格的上扬。事实上,2003年下半年至2005年一季度、 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2月份和今年9月份以后沿海地区甚至全国出现的几次

23、煤炭价格大幅度波动过程,无不与 同期山西省发生的重大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相关。煤矿安全生产及其治理工作对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预计 在2008年仍然将得到体现,只是对煤炭供求关系冲击的大小问题。其三,使用统一印制的煤炭销售票的政策。2007年9月5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山西省煤炭销售票使用 管理办法,从10月1日起,由山西省统一印制的煤炭销售票将随煤炭流转,以此防止非法生产的煤炭进入流 通和消费领域。其四,煤炭资源整合影响中小煤矿投资和开工。山西煤炭“第三战役”将在2008年-2009年全面展开。中小煤矿 资源规划问题的不确定性,必然影响中小煤矿投资的积极性和开工率。(五)山西省煤炭企业办矿标准暂

24、行规定抬高办矿门槛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炭产业发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山西实际,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企业办矿标准暂行规定(晋 政发200745号)。从影响煤炭投资和资源开发角度看,该规定抬高了办矿门槛。从生产设计规定看,煤矿建设要与矿井设计规模相配套,不得批小建大。未经省级及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不得擅自提高矿井生产能力;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受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限制的,不 得低于60万吨/年。现有

25、生产矿井经改(扩)建后生产能力不得低于30万吨/年。新投产矿井原则上3年内不准 进行改扩建;新建矿井、改(扩)建矿井应当实行机械化开采,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 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块,推广应用短壁综采采煤工艺,薄煤层推广应用刨煤机,淘汰炮采采煤工艺;大型矿井采 煤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100%,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80%以上;中型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80%以 上,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应当达到60%以上。从资源保护看,开发煤炭资源应当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禁止越层 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新

26、开办开采稀缺和特殊煤种的 煤矿必须实行国有控股。稀缺和特殊煤种目录由省人民政府确定。正确理解和把握煤炭产业政策取向进入新世纪,煤炭行业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煤炭 供需基本平衡,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增加。全国原煤产量由2001年的13亿吨增长到2006年的23.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2亿多 吨,年均增长12.85%,实现了煤炭产运需基本平衡,同步增长态势。煤炭进出口交 易量不断增加,国内外煤炭市场的融合度增强。2001年我国煤炭出口9012万吨,进 口266万吨,进出口交易总量9278万吨。2006年我国煤炭出口6330万吨,进口3825万 吨,煤炭进出口交易总量达到了 10155

27、万吨,较2001年增长了 9.5%。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市场供需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煤炭市场 体系逐渐完善。2006年,政府取消了对电煤价格的临时干预性措施,2007年基本形 成了企业自主衔接、协商定价机制。煤炭市场活跃,企业效益增长。煤炭价格呈现 恢复性上涨,煤炭企业效益增加。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676亿元, 大型煤炭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煤炭科技进步加快,一个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中坚力量, 社会广泛参与、国内外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006年原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达到86.4%,工作面单

28、产46597吨/个月,同 比提高了 2649吨。2006年,安全高效矿井221处,煤炭产量7.05亿吨,人均效率超过 18吨/工,单井利润1.57亿元,百万吨死亡率0.06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超过 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政府通过不断加大煤矿安全治理力度,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自2004年5 月开始提取煤矿安全费用以来,原国有重点煤矿已累计提取安全费用400多亿元,煤 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了煤矿安全形势的稳步好转。 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860下降到2006年的2.041,其中,国有重点煤 矿由1.390下降到0.626,分别下降了65.17%和54

29、.96%。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一直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 部门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构建新的煤炭工业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 施。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在我国能源 工业中的主体地位,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在山西省开 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将在完善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推进体制 和机制创新,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调整煤炭资源税,加强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等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和更加具体 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积

30、极的推动作用。一、加大了煤炭资源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了煤炭资源规划开发与开采行为一是强化了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规划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分两批发布了全国45个 煤炭资源规划区,组织编制了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提高我国煤炭持续 稳定供应能力作出了较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二是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国土资源 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以深 化煤炭资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建立开发成本合理负担制度为核心,率先在煤炭行业 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31、提出要严格执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健全资源开发 成本合理分摊机制,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关系,按照“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 原则,加大对资源勘查开发和矿山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为促进大型煤炭企业的老矿区接续发展,有利于优势企业加快发展。在推行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推行矿权取得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允许4类煤炭资源以协议方式 出让矿权。第一类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 设项目提供配套煤炭资源矿产地;第二类是已设采矿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 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第三类是经省(区市)政府同意,并正式行文报 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大型煤炭资源开发项目;第四类是国家出资

32、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 资源的找矿项目。这些政策规定对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接续发展获得后备资源十分 有利。四是国家建立地质勘查周转金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煤炭资源勘查的投入,形成 多渠道的资源勘查投资机制。对一次缴纳矿业权价款有困难的国有煤炭企业允许分 年度(最长可10年)缴纳或折股形式转为国家地质勘查周转金。按有关政策规定, 中央地质勘查周转金将重点支持煤炭地质勘查。五是国家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非法和破 坏浪费资源的煤矿,推行煤矿正规采煤方法。目前,河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 区通过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小型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生产力整体水平 提高,取得了较好

33、的效果。六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特殊和稀 缺煤种矿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路销售与高效利用,有利于保护特殊 和稀缺煤炭资源,提高开发利用效率。二、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一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 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有关政策规定,对于历史 遗留和责任者灭失的煤矿环境治理问题,将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或者全部承担。二是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煤矿利用煤砰石、抽采利用煤矿瓦斯。有关政策规定,利 用煤砰石、煤泥和油母页岩用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达到60%的,给予增值

34、税优惠政策; 对瓦斯抽采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中央财政将按0.2元/立方米(折纯量)的标准 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采企业进行补贴,在此基础上,地方财政还可根据当地瓦 斯开发利用情况对瓦斯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2007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 定了关于利用煤层气(煤矿瓦斯)发电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 综合利用工作。三是国家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 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 理欠账,通过制订专项规划,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投入配套资金,实施综合

35、治理。煤炭企业可以抓住这个 机遇,发展煤炭环保产业,分流富余人员,提高煤矿效率和效益。三、煤炭行业税费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煤炭税费制 度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切实落实中央 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 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 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近年来,有关部门集中调整了煤炭行业税费额。一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 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并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 统一

36、了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了 “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25%,下降了8个百分点。二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增值税改革方案,拟定在中部6个省的26个城市 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煤炭作为采掘业将进入8大行业的试点范围。按照试点政 策,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可直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制定安全生产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管理办法,对煤矿企业购置安全生产专用 设备投资,按一定比例税额抵免,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三是国家逐步调整了煤炭资源税税率。近几年,全国已有22个产煤省(区市)相 继调整了煤炭资源税,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税率征收标准,由调整前

37、的0.51.2元/ 吨提高到2.54.2元/吨,炼焦煤资源税率调整为8.0元/吨。提高煤炭资源税,有 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提高了煤矿井下艰苦岗位的津贴标准,使工资分 配进一步向井下一线职工倾斜,逐渐形成合理的井下人员与地面人员的工资收入分 配关系。四、国家加大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力度,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步好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制 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全政策和措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一是允许煤矿企业税前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提高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大了 煤矿安全投入,全国45户重点瓦斯监控煤矿企业

38、平均吨煤安全费用投入达到了20元/ 吨左右。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装备得到了更新和改造,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抗 灾能力增强。二是加强小型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继续强化小煤矿和非法生产煤矿的治理整顿工 作,关闭了一大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全国煤矿数量由2000年的3万处左 右下降到2006年底的16465处,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三是强化了煤矿安全监察与管理,加强煤矿安全标准建设,先后出台了小煤矿安 全生产基本条件,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推进乡镇煤矿安全 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等,加大了煤矿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上述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推进煤炭成本完整化进程,迫使一些投机行为

39、退 出煤炭领域,有利于煤炭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提高煤炭企业自我发展 能力。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体制和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还存 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大、从业人 员整体素质低、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大等矛盾和问题, 为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目前,煤炭行业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炭企业要加强市场形势研究, 准确把握变化趋势,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提高应变能力。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 企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煤矿建设规模和发 展速度。要做好

40、新建项目的科学论证。坚持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避免不正当 竞争,保持煤炭供需总体平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营 效率。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抓住当前煤炭经济效益较好和国家支持煤炭企业转 型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主辅分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主业负担。要适应 煤炭成本完整化改革,健全企业成本责任制,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努力降低企业 营运费用。煤炭企业要注重发挥在煤炭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建 立企业适应自身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要求的技术开发体系,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 协调运用资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和高起点的发展。煤炭企 业特别是大中

41、型企业要抓住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以先进适用技术研究为 主攻方向,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煤炭机械制造企业要以研究和开发提高资 源开发效率为目标的煤矿技术装备设计和制造为主攻方向,发展大功率、重型化、 智能化技术装备,发展薄煤层、难采煤层的自动化开采技术装备,在引进、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和国产研究及适用技术开发,推进 先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煤炭科研机构要与煤矿生产企业共同围绕矿井灾害防 治、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绿色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炭转化和多联产、 洁净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和攻关,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科技水平和企业自我 发展能力。煤炭工业

42、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促 进煤炭行业经济转型,实现煤炭行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还需进行不懈的努力。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和支持,通过广大煤炭职工的艰苦努力,煤炭工业必将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轨道。煤炭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陷入业绩增长与政策性风险的迷局收藏本页 【大 中 小】2008-7-1 14:56:00 浏览:63进入【个股诊断】,解读您手中的个股走势!投资要点:截至2008年2月,全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40.8%,利润总额比去年 同期增加66.84%。从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

43、上市公司盈利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 第一季,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6%,净利润同比增长80.4%。从政策导向性来看,2007年,以山西征收三金为代表的增支性政策出发点是强调资源使 用的有偿性。今年管理层更强调保证电力供应,对煤炭行业提出增产限价的要求。这种 厚电轻煤的倾向使我们对影响煤炭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十分不乐观。限价政策对各公司今年业绩影响甚微,预计煤炭板块全年业绩增长可以保持在75%以上。但 是如果限价政策在未来成为频繁实施的常规性手段,将不利于煤炭企业盈利空间的拓展。出于 对未来政策性风险的担忧,我们暂下调行业评级至同步大势,并且下调部分公司

44、投资评级。如果刨除煤炭价格长期受限的不确定因素,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的股价 被一定程度低估。通过比对中美两国煤炭行业的基本面情况,我们发现我国煤炭行业的基本面 远比美国坚实牢靠,但目前美国煤炭股估值水平高出我国20%以上。在个股选择方面,我们建议暂时规避市场煤占比较大的公司,关注以生产其他煤种为主的 公司或可通过上下游一体化而分散煤炭价格波动风险的公司。此外,有能力通过行业内整合增 加公司资源储备和产量的龙头企业也值得关注。除目前行业须面临的政策性风险外,还有三方面风险值得注意:本报告将从估值和成长性两方面入手,评估目前煤炭行业的投资价值。在估值方面,通过 比较中美两国的煤炭股估

45、值水平,以及支持两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基本面因素,我们认为目前我 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仍有一定估值优势;在成长性方面,带动煤炭企业利润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为 产量和煤炭价格,目前煤炭价格面临着严峻的政策性风险。静态地看,限价政策对各公司2008 年业绩影响甚微,但却使煤炭价格市场化、合同煤价格向市场煤靠拢等心理预期大打折扣,短 期内对市场投资信心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今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将面临业绩增长确定、长期 政策风险不明朗的矛盾局面,我们建议短期应谨慎,暂调低行业投资评级为同步大势。一、国内煤炭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截至2008年2月,全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40.8%,利润总额比去年 同期

46、增加66.84%。从一季报披露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盈利表现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 第一季,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6%,净利润同比增长80.4%。供求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产量为5.7亿吨,同比产量增速14.6%, 大幅高于2007年全年增速6.9% ;反观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量最大的火电行业在今年第一季度 的发电量增速为13.4%,低于去年全年水平。仅从数据上分析,供给量加速上升,下游行业产出增量放缓,似乎预示我国煤炭供给已过 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认为表面上的供给过剩是由年初的南方雪灾所造成的。今年年初,南方多个省区遭受雪灾打

47、击,电煤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电力生产供应不足, 造成了需求侧增速放缓的假象。从供给侧来看,在雪灾期间,占全国总产能0%的国有煤矿按照 有关部门要求,放弃惯有的春节休假检修,尽力增产以超额保证电煤供应;与此同时,小型煤 矿处于停产待检与春节休假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企业,部分小型煤矿不在统 计之列,因此,我们估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实际产量增速要低于统计局数字。按安监总局 统计口径(行业运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速为7.8%,基本复合我们的 预计。库存与价格库存:2008年前三个月,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39亿吨,同比减少564万吨;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 20

48、69万吨,同比降低509万吨。社会库存与煤矿库存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煤炭需求仍然旺盛, 煤炭价格上涨并非因囤积居奇导致。焦煤价格:年初至今,西山煤电、金牛能源、平煤天安等主要炼焦煤生产企业多次提高焦煤价格,累 计提价已达500元/吨以上。最近已有部分焦炭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限产,寄望抑制焦煤需求, 已达到压低焦煤价格的目的。我们认为炼焦煤作为市场化较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煤种,其本身的稀缺性(储量少、不 集中)是推高其价格的内在原因,下游焦炭与钢铁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能力也使焦煤价格上 涨十分顺畅。目前国内焦炭行业集中度不高、独立炼焦厂规模不大,在限产行动上很难达成共 识,难以对焦煤价格产生大

49、的影响。发改委近期发布的限价政策只涵盖了电煤,焦煤暂未涉及, 预计今年下半年焦煤价格仍将稳中有升。动力煤价格:动力煤价格问题在下文有专门论述。二、煤炭行业相关政策分析政策导向性发生变化2007年,以山西征收三金为代表的增支性政策频繁出台,推高了煤炭销售成本。2008年 以来,去年的新增政策性成本开始通过煤炭提价而向下游转移:电煤合同价格平均上涨幅度超 过10%,市场煤价格更是一路攀升,指标性价格秦皇2007-07-03有资料统计,山西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724.99亿吨,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产 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来自山西。山西煤炭的储量、产量和 销量均为全国之首。另外,全

50、球焦炭交易额的近一半也来自山西。而且山西的煤 品种全、质量优,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这种资源禀赋优势决 定了煤炭产业在山西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本文从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和其现实 意义出发,结合山西省目前发展煤炭产业相关政策,详细探讨了煤炭资源税调整对 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一)煤炭资源税调整的背景提高煤炭资源税这一政策调整缘于2003年10月中旬,山西省政协委员张岗望提出的“适当提高煤炭资源税适用额”等三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该建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政司的负责人2003年8月份赴

51、临汾进行专题调研,并深入到企业倾听意见。2004年年底,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对山西、内蒙古、青海等省(自治区)的煤炭资源税额进行调整,结束了煤炭资源税额20年不变的历史。这次煤炭资源税的调整主要是针对以下问题。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功能不健全。这体现在税额幅度小,税收定额低,不能有 效调节收入和保护资源。另外,还缺乏补偿功能,不能体现煤炭开采社会成本内在化和建立补偿机制的要求,也不利于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财政优势。从资源节约角度,我国目前煤矿开采浪费和破坏严重,由于资源税的计算以 产量而不是储量为基数,许多企业难以抵挡利润的诱惑,往往采取“掠夺式”开采,致

52、使矿难频发的同时,煤层也被严重破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字显示,中国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35%, 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5%,有些甚至低至10%。这意味着实际储存100万吨的煤矿,有的只开采了10万吨就被废弃,还有90万吨被白白浪费。山西煤炭资源平均回采率虽然比过去有大幅度提高但仍不理想,只有40%。从安全生产角度,由于煤炭资源税税额幅度小,税收定额低减少了煤炭资源 的使用成本。同时在市场强势需求拉动下,煤炭价格形势看好,使得煤炭生产企业往往只注重煤炭产量,而忽视煤炭生产条件,尤其是煤炭生产安全。(二)煤炭资源税调整的现实意义我国资源税有两个基本税种,分别为级差资源税和一般资源税。前者

53、是国家对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由于资源条件的差别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课征 的一种税;后者是国家对国有资源,根据国家的需要,对使用某种自然资源的单位 和个人,为取得应税资源的使用权而征收的一种税。调整资源税税额将使资源开 采企业税收负担水平更趋合理。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缓解了目前资源税税 额偏低和税负持续下降带来的矛盾,进一步发挥了资源税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作 用,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更加珍惜和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加速了资 源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的转化,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把其进 行归纳表现为以下四个有利于:一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国有资源的合理开 发、

54、节约使用和有效配置。二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合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社会稳定。三是煤炭资源税调整,资源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 的优势能够显现。四是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利于合理调节税费结构,有利于煤炭企业健康发展。(三)煤炭资源税调整的山西效应2004年年底,山西省煤炭资源税税额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一律调整为吨煤3.2元。2004年全年山西煤炭资源税为6.48亿元,而2005年14月份,山西省煤炭资源税完成6.16亿元,同比增长了175.66%,几乎翻了两番,增收额达到3.92亿元,税收杠杆调节作用凸显。山西省地税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提高煤炭资源税

55、税额标准是为了保护煤炭资源规范并壮大煤炭产业,提高资源税税收收入。同时,由于煤炭价格已经很高,资源税在其中的占比很低,此举不会推高煤炭价格。事实证明,山西煤炭资源税税额自2004年年底调整后,对组织煤炭资源税收入,调节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山西煤炭“贡献大、收益小”的矛盾。二、煤炭资源税调整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一)对煤炭产业生产能力的影响煤炭资源税调整有助于煤炭产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是2004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上提出的,这是全省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战略决策,是山西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新思维,

56、是山西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又一次升华。煤炭资源税调整主要是有利于调节煤炭资源的级差收入规范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竞争秩序,还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形成煤炭生产的良性循环。级差收入的调节,提升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煤炭资源税调整通过调整煤炭 资源的级差收入,可以使煤炭资源的禀赋条件优势进一步显现。通过对于不同资源 的开采条件的税收差异,体现出由于资源开采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级差地租,使得 开采条件好的煤炭生产企业更注重资源的节约,开采条件较差的煤炭生产企业有 能力改善开采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起到规范煤炭企业生产环境和竞争秩序的积极作用,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并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

57、财政收入的投资效应提升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可以增 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的财政收入,投资于煤炭技术领域,如洁净煤技术、煤气化、煤液化等先进技术;交通运输领域,如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输煤站 场建设等。同时还可以补偿由于煤炭生产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环境污染 等。而煤炭技术的革新,一方面有助于生产能力的提高,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的改善可以缓解煤炭供应瓶颈,提高煤炭供给效率。(二)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近期影响。总体上看,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对山西煤炭 产业经济效益的近期影响并不大。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资源税上调额度并不大,在煤 炭生产成

58、本中比重较小;另一方面在于较高的煤炭价格,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 成本的上升而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也相应提高了煤炭供给能力,所以近期内对山西煤炭产业经济效益影响并不明显。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影响。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对于煤炭产业经济效 益的影响更多是长远性的,这主要在于煤炭产业内部生产结构的优化需要一定的 时间,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投资效应的发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当煤炭产业内部 生产结构优化得以实现和财政收入的投资效应充分发挥的时候,山西的煤炭产业将是一个高附加值,节能高效性产业,将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三)对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煤炭资源税的调整,将使得煤炭产

59、业内部生产结构实现有效整合和煤炭生产企业生产竞争秩序的规范,必然影响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阅读的文献资料,本文认为山西煤炭产业将沿着能源型、节约型、清洁型方向发展,即高效能源、高回采率、洁净煤生产,有利于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煤炭企业生产将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即通过煤炭企业生产有效整合,有利于增强山西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变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为煤炭经济优势。三、面对煤炭资源税调整的对策建议加快煤炭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煤炭产业发展。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 源,根据煤炭资源储量、开采条件、生产开发现状、开发建设潜力、市场销售及运 输条件等因素,国家规划确定在全国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

60、。其中,在山西省境内 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我们要结合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 本要求,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山西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形成煤炭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强化技术强煤强省的科学理念。技术进步是一切工业文明的显著标志。山 西有着较长的煤炭工业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 术资本。我们在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在煤炭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投 入人力、财力和物力搞煤炭先进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主要有深层煤开采技术、煤气层利用技术、煤产品转化(煤气化、煤液化)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等。进一步理顺国家、地方政府、国企、民企产权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