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_第1页
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_第2页
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_第3页
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_第4页
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农业文明与商贸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农业文明与乡村社会的情况;商业贸易的发生和发展,市场经济以及基本特征等内容。1第一节 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 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2 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开始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栽培农作物,这样,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原始农业逐渐产生。 西亚、中美洲和中国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西亚(世界最早农业发源地,大麦小麦原产

2、地) 中美洲(栽培玉米,培植南瓜、苋、蚕豆等) 中国(最早产粟的国家,水稻发源地之一) 3 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 1在采集实践的基础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渐深入,将一些可食植物栽培为农作物,并开始制造农业生产工具,原始农业逐渐产生。 2人口增多迫切需要更多的生活资料,促使人类改变生产方式,实现从采集、狩猎活动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转变。 4 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因而只能靠自然力去恢复地力。 在耕作制度上,有轮垦制、烧垦制(“刀耕火种” )。 5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 1、使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2、使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

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延续; 3、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 4、导致了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分布区域的扩大,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 6 二、传统农业 随着炼铁技术及铁制工具制作技术的成熟,并且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原始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 从公元前500年左右至19世纪中叶,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绝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因而称之为传统农业时期。 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和东亚黄河流域,是传统农业较发达的地区。7古代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炼铜技术和青铜工具较早学会使用桔槔汲水灌溉,扩大耕种面积在生产中,推

4、广使用有把手的耕犁,耕种方式上采用了轮作制,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农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推动奴隶制经济全面繁荣。8西亚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青铜得到广泛使用田野上出现附有播种漏斗的改良犁灌溉系统有了进一步扩大和改善比较完善的扬水装置得到广泛采用“难道你不知道田地是国家的生命吗?”9印度河流域有发达的粮食生产棉花种植面积和棉纺织品的生产量在当时世界位居前列孔雀王朝后铁器的织造与使用普遍,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各地开凿运河、沟渠、水道,设专司管理水利农作物品种多,包括水稻、大麦、小麦、胡麻、和甘蔗10 (一)传统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一方面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在炼铁技术和畜力使用基础上出现的犁耕,大大提高了

5、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利用能力的进步,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 小生产: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商品经济较薄弱。 11 (二)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端于夏、商、周三代,定型于秦汉,发展于隋唐,深化于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农业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分散的小农经济。 耕作制度 :秦汉连作制;汉代轮作制;魏晋南北朝轮作体系;隋、唐、宋、元江南稻麦轮作为主体的耕作制度等。 农业生产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达到在世界传统农业的高峰。 12 (三)西方的传统农业

6、中世纪欧洲地区典型的传统农业是休闲、轮作并兼有放牧地的二圃或三圃耕作制,它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在一起。 二圃制和三圃制耕地利用率均较低,由于耕作粗放,适合于当时地广人稀、耕地垦殖指数较低的欧洲地区。 13 三、近代农业 (一)资本主义农业 近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圈地运动”是指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德、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 14 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工是资本主义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19世纪初以来,随着对北美、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大规模移民和垦殖,世界农业格

7、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西欧各国中小农场大量破产,农业出现衰退; 另一方面,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新开垦区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较快,成为世界主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及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地。 15 美国九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地带: (1)东北部和滨湖区乳用畜牧业带;(2)中央低平原北部玉米带;(3)大平原中北部小麦带;(4)南部棉花带;(5)墨西哥湾沿岸湿润亚热带作物带;(6)西部山地放牧和灌溉农区;(7)阿巴拉契亚混合农作带;(8)太平洋沿岸北部小麦、林牧区;(9)太平洋沿岸南部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16 (二)殖地民地半殖民地农业 农业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主导部门,

8、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又称“二元农业”)。 在一国之内,一方面有殖民主义者控制的种植园和现代化农场,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广大农村仍然处在传统农业阶段,从事自给自足或小商品性农业生产。 17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形成一种片面的农业专门化和地域分工。如东南亚各国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专业化;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以棉花、油料、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专门化等。 农业专业化部门产品与本国经济发展联系很少,加之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比价相差悬殊,粮食作物很难发展下去,致使许多国家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18 四、现代农业的走向 一般认为,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

9、农业投入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就属于现代农业范畴。 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此后西欧和北欧于60年代、日本于70年代相继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19 农业现代化的共同特点: 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为主体的农业“四化”; 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变化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农业生产; 农业人口日趋下降美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降至1.9%。 20 当代农业逐渐向智力密集型发展: 智力密集型农业也称后现代农业,它广泛将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运用于生产和管理之中,使知识、科技和人的因素成为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

10、生了根本性变化 。 21第二节、农业文明与乡村社会 一、农业文明概述 文明,是相对于野蛮、原始和自然生活方式而言的,意指稳定、舒适、组织化和制度化的社会生活方式。 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人类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直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数千年的漫长时期内,人类总体上都处于农业文明时代。 22 埃及、印度、两河流域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经常被野蛮民族和商业民族掠夺、侵略和统治。 古代四大农业文明又有着不同的命运,其中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早已衰亡;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还存在,但只有中国仍然以原来的主体民族汉民族为

11、主。 23 二、农业文明与乡村社会 1、农业文明与乡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东方社会的封建专制主义,具体表现形式是等级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早熟的农业文明是稳定近乎停滞的乡村社会存在的基石。 传统重本轻末的经国思想和以宗族统治为基础的乡村政权体系,是传统乡村社会长期延续的依据。 24 在西方,古希腊式的绝对奴隶制构成了西方乡村社会的组织基础。 欧洲发达的农业文明和浓厚的宗教文化,创造并维系了高度成熟的乡村社会。 庄园制经济下的领主和贵族二元统治将乡村变为国家权力的基础所在。 25 2农业文明水平决定乡村社会结构 早期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村落组织分化尚不明显,乡村社会结构单一。 随着

12、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们逐渐隶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乡村社会结构开始分化。 中世纪时,欧洲封建庄园经济兴盛起来,封建主、自耕农和农奴便成为中世纪欧洲乡村社会结构中的基本构成。26 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成为超越于家庭之上的基层组织,担当着教化、司法、征收税赋等功能。 宗族首领往往是政治领袖和经济资源的支配者,处于权力中心;大部分的乡村社会成员通常居于权力边缘。 27 3乡村习俗文化的差异 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一定的群体心理和价值观念,是构成乡村社会习俗文化的最基本前提。 不同地区因不同的自然条件

13、、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造成了世界各地乡村社会文化习俗的地域特色。 28第三节 商贸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贸的出现 商业贸易是指通过商品买卖的方式,使货物得以流通的一类经济活动。 商业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最初的商业,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商人,标志着商业贸易活动的社会化。29 社会分工是商业贸易产生的前提,利益差别的存在是不同生产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必要条件。 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使得各地之间交换频仍,商业贸易逐渐扩大。 另一方面,交

14、通状况的优劣也是影响早期商业活动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30 二、古代社会的商业贸易 (一)欧洲地区的商业与贸易 古代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比较高,商业贸易相对较为发达,历史上曾出现过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时代” 。 中世纪早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有限,商人和商业活动的范围十分有限。 10世纪到11世纪城市兴起之后,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 31 (二)古代东方世界的商业贸易 东方社会典型的农本特色,使其商业贸易带有较强的封建性,专制政权往往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有的干脆禁止商业的自由发展,直接以政权的形式来干预交换。 尽管如此,东方的一些国家诸如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15、地的商业贸易仍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有所发展。 32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商业贸易活动就呈现高度繁荣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多元政治格局为商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秦统一天下,打破国界关隘的限制,修建驰道,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商品流通极为有利。 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商人日渐增多。33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

16、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34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35 三国两晋南北朝,执政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业的政策。 隋唐之际,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商业贸易扩大到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对外贸易也

17、有长足发展。 宋代统而不一,南宋则偏安于江南一隅,对商业的发展有着明显影响。 明清两季部分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全国商品交易大幅度增长。 36 三 、近代社会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发展 地理大发现指15世纪末美洲大陆的发现和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 它导致世界市场扩大,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以及尼德兰所代替。37新航路的开辟的四大原因经济根源-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欧洲人狂热地追求黄金(根本)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记影响,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宗教因素,为了

18、天主教的传播,欧洲人不惜用武力进行圣战;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陆路交通不畅,迫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38 近代殖民制度的建立和掠夺来的巨大财富,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基石。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 西欧各国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使欧洲成为世界商贸最为活跃的地区。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世界市场空前扩大,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9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技术革命,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黄金时代

19、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告结束,但却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中国、印度等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的5次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商业贸易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商业贸易再次遭受重大挫折。40 四、市场经济概说 (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市场经济,即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源进行社会配置、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 地中海沿岸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市场经济开始萌生。4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充分阶段: 市场体系的形成: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已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发展的市场体系。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而且市场和经济的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市场作用日益明显:市场已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调节者,价值规律已成为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手段。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手段,以价值规律为基准的经济运作形式。 不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43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首要组成要素。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