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拉克岛到黄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1.gif)
![从布拉克岛到黄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gif)
![从布拉克岛到黄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3.gif)
![从布拉克岛到黄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4.gif)
![从布拉克岛到黄蜂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2b1b45d57b642d3354751e364dc6df1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布拉克岛”到“黄蜂”自古以来,就有从海上向陆地输送兵力的作战机动方 式,但真正意义上的两栖作战则首次发生在一战期间。英法 两国海军为了打击德国的同盟国土耳其,于1915年4月25日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加利波利岛的南端赫利斯角、加巴泰佩 等地区实施登陆作战。不过,那时还没有专门用于两栖作战 的装备。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交战双方的地理位置和海 空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使美国敏锐地意识到进行两栖作战 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在 1941年底正式参战前的2年空隙 期内,也就是1939-1940年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发并装 备了世界上第一批两栖作战装备一一两栖运输战车和运送 战车的两栖作战舰船,从此翻开了
2、美国海军两栖作战装备发 展的历史篇章。半路由家的新舰种相对于海军水面作战舰艇来说,两栖战舰本就是个新生 事物,而两栖攻击舰绝对称得上两栖作战舰艇中的“新人” , 可以说是新中之新。那么,什么是两栖攻击舰?这恐怕是许 多人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要探寻这个概念的准确定义,还 得从它的发展历史入手。20世纪50年代,直升机技术由现了突破性飞跃,使得 制造大型、航程远、航时长的直升机成为可能。当时,经历 了二战中上百次两栖登陆作战的美国海军正徘徊在改良还 是革新两栖作战理论的十字路口。直升机技术的突破使得对 新技术颇为敏感的美国海军敏锐地意识到一种新的登陆作 战方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垂直包围”可能由现
3、。然而,到底发展什么样的装备来支撑这一新的理论?美 国海军也是一头雾水。经过反复论证,美国海军选取了在战 争期间疯狂建造的护航航母作为验证新理论、探索新装备的 平台。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新的两栖舰艇必须具备搭载一定 数量直升机的能力,同时还要满足海军陆战队对海上运输的 需求,如单舰能够投送 10002000名作战人员,及坦克装 甲车辆、重型火炮等大型装备,这就需要舰艇具有较大的平 甲板和机库、仓库等空间,而航母本身所具有的大尺寸甲板 和机库正符合这些要求。实际上在二战后期,美国海军很多 护航航母也都转而帮助海军陆战队运送登陆兵力和装备。1955年,一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西提斯湾” 号(
4、CVE-90)在拆除了弹射器和拦阻索, 在甲板瞧侧开设了 升降口,并加宽了内舱通道后,被作为海军陆战队探索新战 法和新装备的试验平台,编号 CVHA-1 o显然,效果是令人 满意的。随后,美海军陆战队又相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最 终在1957年,一艘“博格”级护航航母“布拉克岛”号(CVE-106)经过改装后正式加入美国海军服役。美海军陆战队将其命名为两栖攻击舰(LPH , Landing Platform Helicopter),编号LPH-1。它具备搭载1000名陆战队员和 20 架直升机的能力,航速 20节。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或许这 样的数据并不突生,但在半个世纪之前,这艘战舰可是具有 里
5、程碑式的意义。事实上,这艘“新型”舰艇并没有参与过 正式与两栖登陆有关的作战任务和试验,它只是一名行政指 令下的“身份转移者”,编号LPH-1也是因为当时“西提斯 湾”号的编号还未更改为 LPH序列(它在1960年左右正式 改装为两栖攻击舰加入美海军陆战队服役,编号LPH-6),于是被“布拉克岛”号钻了个小空子。不过,尽管如此,但 并不妨碍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登陆作战的时代。有趣的是,谁能想到,如今风光无限的两栖攻击舰当初 只是一个半路由家的护航航母。“埃塞克斯”三兄弟:临时工有大作用虽然将老式航母改装为两栖攻击舰的方式省事省力还 省钱,在主要功能上也能满足海军陆战队的需求,但到底不 是专门
6、为两栖登陆作战设计的装备。这些舰艇在不到1年的使用过程中暴露由许多不足,比如飞行甲板和机库面积小, 不能配置大型运输直升机,维持费用相当昂贵等,这对于当 时意气风发的美海军陆战队是不能忍受的。于是最初拟改造 至少20艘护航航母作为两栖攻击舰的计划在1958年被果断废止,改为重新研发全新的专用两栖攻击舰。说到这里,许多人以为接下来就是世界上首款专用两栖 攻击舰“硫磺岛”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刻了,然而事实并非 如此。虽然美海军陆战队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试验训 练之后,对要发展的全新专用两栖攻击舰的性能、功能等要 求已经十分明确,但武器装备从图纸物化为实物毕竟还需要 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
7、艘半路由家的LPH-1外,陆战队面临无舰可用的尴尬局面。于是,作为过渡,3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应征从反潜航母转为两栖攻击舰临时使用, 它们每艘可以搭载30架CH-37直升机,以满足美海军陆战 队完善新作战样式的急切需求。这3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分别是“拳师”号(CVS-21)、 “普林斯顿”号(CVS-37)和“福吉谷”号(CVS-45),它 们均拆除大量防空炮和 4个锅炉,以腾由空间搭载直升机, 航速则下降至25节。1959年,“拳师”号与“普林斯顿”号 率先改编,被赋予编号 LPH-4和LPH-5,而早在1957年和 1958年作为反潜航母时就参与了两次两栖作战演习的“福吉谷”号则在196
8、1年才改编,编号 LPH-8 o从战略上来说, 这3艘航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转为临时两栖攻击舰的原因除 前期美海军陆战队积累的丰富改造经验外,与美国海军在二 战后对其航母群体进行的重新规划也是密不可分的。二战结束前,美国海军拥有 34艘大型舰队航母和102 艘轻型护航航母,战争结束后显然已不再需要这样庞大的航 母群体,如何处理它们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特别是进入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航空技术迅速跨越到超音速时代, 美国海军的18艘“埃塞克斯”级航母面临着大规模现代化 改装的压力,而当时设计的新型舰队航母的排水量已经是“埃塞克斯”级的2倍。显然无论怎么改进,它们都不会成 为未来美国海军的主力航
9、母,但将它们如护航航母一般拆毁 美国海军又有点下不了决心,毕竟这些大家伙曾经立下了汗 马功劳,而且性能在世界上已装备的航母里仍处于领先地 位。经过反复考虑,美海军将三分之二的该级航母封存,暂 时退由现役,而对剩余部分则分批分阶段进行适应超音速喷 气式舰载机需要的现代化改装。二是未设计浸水坞舱,缺乏平面登陆能力。同样,在专用垂直登陆平台的设计 思想指导下,美海军未给“硫磺岛”级设计浸水坞舱,即使 在7号舰“仁川”号里加入了能够搭载两艘车辆人员登陆艇 的坞舱,但必须由 CH-53E直升机将登陆艇吊运至海面才能 完成向岸机动,基本丧失了平面登陆能力。这样的问题也使 美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中吃到了苦头
10、,进而促生了全新的 通用型两栖攻击舰,当然,这是后话。综合来看,“两头冒尖”的“硫磺岛”级或许称作直升 机航母更为合适一些。悲催的“仁川”号提到“硫磺岛”级就不能不讲该级中 的最后一艘“仁川”号,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增加了坞舱,还因为其服役生涯跌宕起伏。本来,“仁川”号也应该与前面的几位“大哥” 一样带着直升机和陆战队员满世界跑直到退 役,但波斯湾海面下的水雷给它炸开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差一点就开创了一个新的舰艇时代,但一场意外的大火却将 这些付之一炬。冷战期间,由于美海军将目光完全锁定在了苏联的潜艇上,而忽略了传统的水雷威胁, 而水雷很难在深海发挥作用, 因此美海军向来对反水雷不是很重视。这使
11、其在海湾战争中 饱受折磨。伊位克海军在波斯湾海域布设了各种水雷共1100余枚,虽然这些水雷并不先进,但由于美海军缺乏专门的扫 雷指挥支援舰艇,不仅扫雷成效不明显,而且“的黎波里” 号两栖攻击舰和“普林斯顿”号巡洋舰相继触雷受伤,多国 部队不得不将舰队后撤以避免再遭厄运。伊拉克水雷的爆炸使美海军幡然醒悟,海湾战争刚一结 束不到2个月,美海军就成立了专门负责反水雷作战的水雷 战司令部,大力加强反水雷舰艇的建设。这使“仁川”号摇 身一变,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随着新一代“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陆续服役,设计老旧的“磺磺岛”级已开始逐步退役。由于“仁川”号舰龄最小、利用价值较大,所以美国海军在
12、1994财年决定 将其改装为扫雷指挥舰。1995年3月6日,“仁川”号被重 新划分为水雷对抗指挥和支援舰,编号 MCS-12,保留“仁川”舰名。同一天,“仁川”号开始为期15个月的大规模改 装,至U 1996年5月28日完成全部改装工程。1996年7月, 改头换面的“仁川”号将母港移至美国海军的反水雷战中 心一一得克萨斯州的英格勒塞得基地,9月30日正式编入美国海军后备舰队,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涯。MCS-12 “仁川”号在美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中都是独一 无二的舰船,用于支援美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空中、水面和 水下扫雷任务。1997年3月到7月,“仁川”号开始担任新 任务后的首次海外部署,并在行动中
13、成功展示了作为水雷对 抗指挥和支援舰的突生能力。1998年“仁川”号进行了一系 列训练,其中包括参加北约代号为MARCOT/ “团结精神”-98的大规模反水雷战演习。2001年4月“仁川”号前往西 太平洋海域,期间共航行28000海里,进行了 7次海上补给, 访问了 3个大陆的7个港口,一时间,风光无限。可未曾想 到,这次西太之旅竟成为它的谢幕表演。2001年10月19日,当地时间下午 5时12分,“仁川” 号正在母港英格勒塞得基地进行例行的维修保养时,锅炉机 舱突然发生火灾。该舰和基地的消防部门迅速由动,并得到 基地内其它舰船救援小组的协助,大火在当天下午6时26分被扑火,共造成舰员 1死7
14、伤。这是“仁川”号第二次遭 遇火灾。1989年11月14日,该舰在诺福克基地内进行维修 保养时机库内曾发生火灾,造成 31人受伤。不过,这次的情况显然更为糟糕。美国海军在检查了 “仁川”号的受损情况后于2001年10月30日宣布该舰将在2005年提前退休。然而,“仁川”号的状况越来越不理想,到了 2002年2月28 日被降格为预备役,同年 6月20日美海军不得不忍痛割爱, 组织仪式宣布“仁川”号由于“健康”原因正式退由现役, 该舰随后驶往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海军造船厂贮备。“塔拉瓦”级:架在船坞登陆舰上的航母“塔拉瓦”级是美国建造的第二级两栖攻击舰,相对于 “硫磺岛”级来说,它不仅更大、更快
15、,而且在功能上发生了质的转变,被称作通用型两栖攻击舰。 从1976年开始,“塔 拉瓦”级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服役,使美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 击舰规模迅速扩充,基本达到了 “在必要的时间把部队送到 必要的地点”的战略目标。截止到 1980年,该级舰共有5 艘服役,编号为LHA-1-5 o随后美海军转而发展下一级两栖 攻击舰“黄蜂”级,本来建造 9艘“塔拉瓦”级的计划也就 此终止。目前,“塔拉瓦”级仍有 3艘在役,它们将是“美 国”级替代的对象。战争呼唤新舰的到来1964年8月,美国发动了侵越战 争,“硫磺岛”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力,与两栖船坞登陆 舰一道为美海军陆战队运输了大量的人员和作战物资。但战
16、争实践表明,单一用途的两栖攻击舰和登陆舰并不足以保证 海军陆战队一个加强营(登陆第一梯队)的兵力和装备的迅速上岸,特别是在天气情况不利于垂直机降或专用两栖舰艇被损毁的时候。因此,美海军在1970年提生了 “均衡装载”的两栖舰艇发展理论。于是,“硫磺岛”级的建造计划随即终止,取而代之的就是全新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通用的优势“通用”是“塔拉瓦”级区别于“硫磺岛” 级的最大标签,简单来说,就是“塔拉瓦”级能够同时搭载 直升机、两栖登陆艇、陆战队员等多种两栖作战力量,可以 根据任务的不同调整搭载对象的比例,从而实现了多任务在 同一平台上的统一,因此称其为通用。那么,“通用”较“专用”的优势在哪里
17、呢?这主要体 现在经济效益和抗毁效能上。一方面,该级舰综合了美国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 武装货船的功能,能够搭载一个海军陆战队加强营的人员和 登陆、作战装备。做个简单的比较,以往需要1艘“硫磺岛” 级两栖攻击舰、1-2艘船坞登陆舰和1-2艘武装货船装载的人 员和装备,如今只需要“塔拉瓦”级一艘就可完成。如此看 来,一舰顶多舰,虽然单舰成本显著上升,但从舰队角度上 计算,可以节省约 20%的建造和维持费用。另一方面,该级舰将直升机、陆战队员和装备按比例装在一艘舰上, 可避免因专用两栖舰被击沉,而使登陆部队完全丧失莫一方 面甚至全部的作战能力,从总体上又提升了两栖部队的抗毁 能力。“航母+船坞登
18、陆舰”的外形凸显高效运转模式美国发展两栖攻击舰的源头来自于航母,因此从“硫磺岛”级开始,两栖攻击舰的外形设计就有很强烈的“航母感”,比如全通式飞行甲板、岛式上层建筑、甲板下方的巨大机库、舷侧升 降机等等。在这点上,“塔拉瓦”级也不例外,更长更宽的 飞行甲板使其颇有点当年“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味道,但右 舷处巨大的矩形舰岛又显示由它不同于航母的特征。实际 上,当时美国海军极力避免 LHA给人留下航母的印象,也 坚决反对任何把LHA变成航母的想法。曾有人建议给LHA加上简单的阻拦装置,这样便于轻型攻击侦察机着舰。但海 军坚决不准!他们担心一旦加了阻拦索,接着就会有人想加 弹射器,LHA非得变成一艘又
19、贵又不一定符合两栖战需要的 小型航母。为了彻底根除这种念想,LHA在设计时特别把舰 岛做得很宽。当然,用“航母化”来形容“塔拉瓦”级的外形是远远 不够的。如果将其从机库最下一层的甲板所处的水平面切割 开来,可以发现它实际上就是一艘直升机航母架在了一艘船 坞登陆舰上。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叠加,它反映了 “塔拉瓦” 级在空中投送与水面投送之间取得的完美平衡,而这需要的 是舰艇内部合理高效的运转模式。“塔拉瓦”级的内部从上往下大致是机库、车辆甲板和 坞舱。车辆甲板和坞舱在同一层,均位于机库下方,车辆甲板在前,坞舱在后。车辆甲板共有两层,以两块上下坡板连 接。一层是主车辆甲板,用于装载坦克、装甲车等重型
20、车辆; 一层是副车辆甲板,用于装载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当用登陆 艇运输车辆时,车辆可沿下坡板直接降到坞舱甲板;当用直 升机运输车辆时,车辆可沿上坡板直接升到机库甲板。浸水坞舱位于舰体后段最下方,前部从中间隔开,可通 往车辆甲板。当压载舱进水使舰瞧下沉时,登陆艇可通过脆 门下水或进坞。艇只调度室将坞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供进 坞艇用,一部分供由坞艇用,两者互不影n向。坞顶设有一 条单轨,可以自动向登陆艇提供物资。 舰上装有船侧推力器, 以利两栖装备进入或离开船坞。这样的设计保证了 “塔拉瓦”级空海结合、互不干扰的 投送模式,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为人员、装备和相关物资灵 活地选择运输方式。这可以说是一种
21、革命性的创新。大而全的范例毫无疑问,“塔拉瓦”级很大,长254.2米, 宽40.2米,满载排水量39967吨,比“硫磺岛”级整整大了 一圈,这决定了其更强大的装载能力。与此同时,与“硫磺 岛”级让人诟病的自身性能相比,“塔拉瓦”级也更加全面。一是装载能力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在载机搭载方面,位于飞行甲板尾部下方的机库,长约 65 米、宽30米、高约8.5米,可容纳19架CH-53E “海上种马” 大型直升机或26架CH-46E “海上骑士”中型直升机。飞行 甲板上设有9个起降点,可供9-12架直升机同时操作。 现代 化改造后,还可混装 6架AV-8B战斗机。第二,在装备搭载 方
22、面,车辆甲板装载面积达 3 135平方米,能完成45艘登 陆运输舰的任务,即包括重型装备在内的一个海军陆战队加 强营的装备。第三,在登陆艇搭载方面,新设计有长81.6米、 宽23.8米、三层甲板高的浸水船坞,可容纳 4艘41米长的 LCU-1610型通用登陆艇,或 2艘通用登陆艇和 2艘LCM-8 型机械化登陆艇,或 17艘LCM-6型机械化登陆艇,或 45 辆登陆车,亦或1艘LCAC气垫登陆艇和4艘人员登陆艇。二是作战方式多样。“塔拉瓦”级采用了 2台双轴蒸汽 轮机作为动力系统,最大航速可达24节;装备6门MK242型25毫米机关炮和2座“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在后续的现代化改装中
23、,用 2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取代了 “海麻雀”,还加装了 2座“拉姆”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这样以舰空导弹、火炮和近防武器系统,以及直升机和垂直 短距起降飞机组成的强大火力配置使“塔拉瓦”级一改其前 任“颓废”的武备和机动性能,形成了远、中、近结合和高、 中、低一体的作战体系,作战样式变得丰富起来。三是指挥联通能力强。经过现代化改造后的“塔拉瓦” 级装备了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包括对内对外通信系统、通 信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登陆战战术情报综合系统,以及大 量的先进电子设备,可作为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的指挥舰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塔拉瓦”级十分重视防火。机库内用 2 个防火门分隔成三个部分,每个
24、部分都设有一套自动灭火系 统。止匕外,在坞舱、弹药库和货舱等重要区域也都设有自动 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情,在 30秒内即可把火熄灭。也许, 这是从“仁川”号上得到的教训。中途被砍的原因:身价和新人可能有人会问,如此强大的“塔拉瓦”级为何在还没有完成建造计划时就中途终止 了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太贵,二是太大。一方面,早在1969年财政年度新舰建造计划中,国会 就批准了建造“塔拉瓦”级首舰的计划,决定建造9艘。结果到1974年时,美政府预计 5艘舰全部费用为11亿4千5 百万美元,平均每艘为 2亿2千9百万美元,这价格几乎相 当于同期服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首舰“尼米兹” 号造价的1/8 o
25、对国会来说,核航母显然比两栖攻击舰更有 吸引力,况且当时正遇上因越战导致的国防预算缩减,而美 海军当时也在酝酿用核航母更换在役的常规动力航母的庞 大计划,“塔拉瓦”级的建造计划被终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一方面,“硫磺岛”级将在 90年代达到服役期限,新 一级两栖攻击舰的研发工作迫在眉睫。美海军计划建造一型 排水量介于“硫磺岛”和“塔拉瓦”之间的两栖攻击舰,以 取代“硫磺岛”级,与庞大昂贵的“塔拉瓦”级形成大小搭配的组合。于是,在身价和新人的双重压力下,“佩利洛”号(题图)就成为了 “塔拉瓦”级这款革命性装备的最后名字。可是,谁又能想到,等待美海军陆战队的不是新的 “硫磺岛”, 而是比“塔拉瓦”
26、更大、更贵,当然,也更强的“黄蜂”。“黄蜂”级:“海鹤”种下的核心基因“黄蜂”级是美海军陆战队建造并装备的第三级两栖攻 击舰,原本是作为“塔拉瓦”级小弟的它,在建造过程中被 改变了设计方案,摇身一变,成为了 “美国”号两栖攻击舰 服役之前吨位最大的两栖攻击舰,共建造8艘,是现在美海军陆战队的核心力量,也是美海军的骨干力量之一。“中途变卦”的原因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黄蜂”级会在建造过程中发生大逆转“变身”呢?其中的原因有很 多,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美海军陆战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由的“超地平线登陆”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当时已经成熟的两类装备:一个是AV-8B “海鹤”战斗机,另一个就是 L
27、CAC气垫登陆艇。前 者需要更大的机库和甲板可用空间,后者需要更大的坞舱,“塔拉瓦”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同时,如果新一 级两栖攻击舰只有2万吨级,就又将由现类似“硫磺岛”级“两头冒尖”的问题,这并不符合“均衡装载”的发展思想。 这样,从装备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装备,“黄蜂”级就变成了比“塔拉瓦”更高的全新一级两栖攻击舰。为什么是“海鹤”不过,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航 空工业强大的美国为什么会选择“海鹤”作为新一级两栖攻 击舰的舰载机呢?为什么不装上弹射器,用自己开发的舰载 机?原因有二:一是两栖攻击舰航速较低,并且都在海岸线 50海里以内活动,要固定在登陆场附近接应登陆艇,无法像航母
28、一样高速航行执行起飞回收任务,就算安装了弹射器、 斜角甲板和拦阻索也无法有效操作飞机,只有垂直起降战斗 机才能灵活地在该类舰艇上活动。二是两栖攻击舰的主要目 的还是用于支持垂直登陆,采用与航母相同的舰载机后,飞 行甲板对航空器的保障设施将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操作直 升机,有舍本逐末之嫌。况且美海军已经拥有了庞大的航母 编队,没有必要再造小一号的航母,这在后面也会提到。因 此,有限的经费要花在刀刃上。“海鹤”与LCAC带来的内外变化由于是中途改进,因此“黄蜂”级的舰体没有再进行重 新设计,而是在“塔拉瓦”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在这点上,“黄蜂”级较“塔拉瓦”级的最大改进就是在原 始设计中
29、就考虑到了未来搭载 AV-8B和LCAC的因素,由此 带来了舰体内外的结构变动。在容纳AV-8B方面,“黄蜂”级通过缩小车库甲板面积 和货仓甲板容积,以及取消部分舰载武器的方式来提供更多的空间。一是将车库甲板面积缩小到了1980平方米,仅有“塔拉瓦”级的73%;二是将货舱容积缩小到了3030立方米,只有“塔拉瓦”级的 92% o以上措施腾生的空间全部用 于容纳航空器及相关设施。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在突击模式 下,“塔拉瓦”级能够搭载 26架CH-46E “海上骑士”运输 直升机,而“黄蜂级”则能搭载42架。在容纳LCAC气垫登陆艇方面,“黄蜂”对浸水坞舱进 行了重新设计,虽然账面尺寸比“塔拉瓦”
30、级要小由不少, 不过由于内部结构变更的关系,“黄蜂”级的坞舱一次能容纳3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12艘LCM-6机械登陆艇,而“塔 拉瓦”级一次只能搭载一艘 LCAC或4艘LCU登陆艇。在 美海军陆战队大力发展 LCAC的背景下,“黄蜂”级比“塔 拉瓦”级的前程更加美好是不言而喻的。“多用”并非“通用” “塔拉瓦”级开创了集多种能力 于一身的通用型两栖攻击舰的先河,这个特点自然延续到了 “黄蜂”级上,不过,美海军陆战队对其的定位是“多用途 两栖攻击舰”。那么,“通用”和“多用”有什么区别呢?有 很多人认为这实际上就是表述方式的不同,在本质上并无明 显区别。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无论是“通用
31、”还 是“多用”,其实质都是“多能”,即一艘两栖攻击舰能够扮 演不同的舰种角色,遂行不同的作战任务。但既然美海军陆 战队对其有了严格区分,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在“塔拉瓦”级服役的时代,特别是早期的“塔拉瓦” 级,美海军陆战队主要关注“均衡搭载”能力,两栖攻击舰 是一个两栖登陆作战背景下的通用平台,可以在两栖攻击 舰、船坞登陆舰、船坞运输舰之间自由切换, 所以称其为“通 用型两栖攻击舰”。而到了 “黄蜂”级服役的时期,时间已经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美海军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的建立和不 断完善,两栖攻击舰已经能够担负舰队指挥舰的角色,并且 AV-8B的上舰也代表着两栖攻击舰能够执行有限的舰队
32、防 空、反舰,以及对敌纵深打击的任务。这一系列的作战能力 拓展,使美海军陆战队认为“黄蜂”级已经成为了一个远洋 舰队背景下的多任务平台,可作为先前特混舰队的核心,而 不再是像“塔拉瓦”级那样仅局限于两栖登陆方面的“多能” C 因此,美海军陆战队称其为“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实际上,在“塔拉瓦”级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后,美海军陆战队也将其 划归到了 “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行列。从深层次看,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美海军关于两栖攻击舰 设计思想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海军作战任务和样式发生 了很大变化,两栖攻击舰的设计原则由过去的“均衡装载” 演变为“能力均衡”。“均衡装载”仅从作战的角度强调要合 理布局各类装备
33、的搭载空间,成建制地运载作战力量,是通 用型两栖攻击舰的理论基础。而“能力均衡”则是为了满足作战行动多样化的需求,强调一艘两栖攻击舰要具备执行多 种任务的能力,既要能够独立部署,又要在两栖戒备大队中 担任指挥舰,同时还是两栖特混舰队中的重要作战力量。这样来看,同样是“多能”,但通用型两栖攻击舰与多 用途两栖攻击舰在背景设定、作战功能、能力范围等方面的 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不可混为一谈。绿色军舰一一“马金岛”号“黄蜂”级的末舰“马金岛”号(LHD-8 )是一款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与同级的前7艘舰在设计上由现了很大不同,舰体稍微放大,满载排水量增至 41335吨,体现了下一代两栖攻击舰的部分特征。其中
34、最突 由的就是采用先进的燃电混合动力系统,号称是美海军第一 艘着重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绿色军舰”。在动力系统上,“马金岛”号是美海军第一艘使用整合电力推 进系统的作战舰艇,装备了全新的复合燃气涡轮与电力推进 动力系统以取代复杂笨重且反应缓慢的蒸汽涡轮系统。其主发电机为6部4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是美海军第一艘采 用4160伏特输配电系统的非核动力舰艇。在航行方式上,“马金岛”号开发了 “冲刺 +漂流”推进 技术,通过短时间启动 12台燃气轮机,使本舰迅速达到 较高的速度,然后迅速关闭燃气轮机, 切换回电力推进状态, 直到明显落后于预定航路一段距离时,又重复上一加速冲刺 过程。这种在高
35、速航行时以 2台LM2500+燃气轮机驱动双轴 可变距螺旋桨,中低速巡航改用电力辅助推进系统的方式, 能够在低速航行时达到更好的燃油效率,并降低燃气涡轮与 传动系统的机械损耗,延长寿命并降低全寿期操作成本。如 果以电力推进代替1/4原本由燃气轮机供应的航程,则每年 可节省140万升的燃油,全寿期燃油消耗成本比先前的“黄 蜂”级能节省2.5亿美元。在废气排放上,以往蒸汽舰船所需的蒸汽或化学相关装 备,在“马金岛”号上都以更现代化、更节省能源且不污染 环境的新科技取代。如舰上的淡水由逆渗透系统提供,不需 如以往般添加澳、氯等消毒用化学品,对环保更为有利。由 此带来的外形设计由现了与前 7艘“黄蜂”
36、级明显的差异: 即两具烟囱装设于舰岛右侧并向外倾斜。当然,目的是将废 气导向舷外方向,减少对飞行甲板的干扰。显然,这也是为 F-35B上舰而做的改进。平心而论,在舰体性能上,“黄蜂”级并未较“塔拉瓦” 级有质的飞跃,莫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是一种改进与被改进 的关系,而且“黄蜂”级的造价比“塔拉瓦”级高出了3-4倍,并不存在所谓的性价比一说。实际上,真正让“黄蜂” 级成为中坚的是 AV-8B o该型战机使美海军陆战队拥有了自 己的第一种空中近距支援固定翼战斗机,也使“黄蜂”级有 了成为未来舰队核心的基因。LPH、LHA、LHD 的区别不难发现,“硫磺岛”级、“塔拉瓦”级和“黄蜂”级虽同处两栖攻击舰
37、范畴,但所属的舰种名称却不太相同,或者 说有细微差别。按照美海军的舰种命名规律,一般对舰种的 定义与对其最初的定位有很大关系。那么,上述三级两栖攻 击舰分别所属的LPH、LHA和LHD的区别在哪里呢?LPH ,全名 Landing Platform Helicopter ,直译过来的意 思是直升机登陆平台,侧重“直升机”和“平台” ,表明其 主要作为起降直升机的一个海上平台,重点是执行投送任务 的直升机,而火力打击则是其次。显然,“硫磺岛”级较弱的舰载火力是非常符合 LPH这个名称的。LHA ,全名 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 ,直译过来的意思 是直升机登陆攻击舰,相当于在LPH的基础上增加了 “攻击” 的能力,表明LHA不仅能作为执行投送任务的直升机起降 平台,而且具备攻击能力。当时将“塔拉瓦”级划归 LHA 可能由于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现代教育中系统性能监控的应用
- 吊装危险作业方案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7纪昌学射(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5《走近我们的老师》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4 Then and Now(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走出国门》说课稿 山东版
-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口腔)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国律师学 课件 陈卫东 第10-17章 律师收费制度-律师非诉讼业务(二)
- 宫颈癌后装治疗及护理
- 2024年度-IATF16949运行培训课件
- 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零售企业加盟管理手册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招标代理服务的关键流程与难点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