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分析-海尔课件_第1页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课件_第2页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课件_第3页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课件_第4页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案例分析市场营销1301师 毛 毛例经案典海尔海尔创始人张瑞敏目录海尔集团简介张瑞敏简介(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创业史海尔为什么会成功?我认为海尔成功的原因用SWOT分析法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张瑞敏简介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全球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张瑞敏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瑞敏创业史 张瑞敏,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

2、届”,接父亲班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1984年受命,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在琴岛利勃海尔、琴岛海尔,至今海尔共17年,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每天在公司工作12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出差常选在周四,充分利用双休日办事,周一准时回公司上班 。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亏损147万元。15年后,海尔成为一个拥有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增长。 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3、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施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创造的。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

4、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

5、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因此,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理念的提出,直接诞生了“多元化战略”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断提

6、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

7、对象,即“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 海尔为什么会成功? 善于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并同自己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是每个管理人员重要素质。海尔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它的管理经验被无数专家探讨过、研究过,褒贬不一。很多专家也曾发表文章谈“海尔的成功经验”,主要观点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先生个人的成功;二、海尔的成功是品牌战略的成功;三、海尔的成功是服务战略的成功;四、海尔的成功是海尔狠抓基础管理,实施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结果;五、海尔的成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优势: 1.品牌优势。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目前海尔

8、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2.产品优势。海尔品牌旗下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3.服务优势。1996年6月,海尔集团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这是亚洲家电行业第一家荣获此殊荣的企业。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以上门设计服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服务,不断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 4.渠道优势。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靠

9、打价格战发展的经销商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传统的搬箱子型经销商将会逐渐被淘汰出市场,为了实现海尔与渠道的双赢,海尔实行个性化营销,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分工 。机会: 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