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文言虚词复习_第1页
六类文言虚词复习_第2页
六类文言虚词复习_第3页
六类文言虚词复习_第4页
六类文言虚词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理:何丽霞【“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列出 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虚词的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 既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所谓“常见”,指以大纲中规定的1 8个文言虚词为重点。所谓“在文中”,指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 法的能力。【命题规律】最近几年文言虚词的考查涉及的内容基本在考纲规定的范围内,18个文言虚词都涉及了,次数最多的是“以”,其次是“而”“之” “为” “其” “乃”,也涉及考纲没做要求的虚词,如“见” “更” “相”等。因此复习备考的范围

2、仅仅局限在考纲规定的这18个虚词还是不够的,适当扩展是需要的。 一、综合概述: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一)代词:-人称代词一一之、其、而(通假)、若、乃-指示代词一一之、其、或、然-疑问代词安、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一一则、犹-时间副词一一既、已、且-语气副词一一其、何、遂(三)介词:于、以、为、因、乎(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 、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

3、、乎(六)叹词: 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哦 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女通 汝”)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通 尔”)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鸿门宴2、指示代词近

4、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一一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远指代词:彼、夫、其 一一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无定指代词:或、莫一一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师说。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3、疑问代词代人:谁、孰一一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一一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

5、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一一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表现在:方、会、适 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表将来:且、将、欲、行、垂 将、将要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一一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表持久:常、雅、素一一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2、否定副词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一一不、

6、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表禁止:毋、勿、莫、无 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3、范围副词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者B、具、共、率一一全、者B,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悉以咨之。出师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一一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技止此耳。黔之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4、程度副词表深

7、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一一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吾至爱汝。与妻书表比较:益、弥、尤、愈、力口、滋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5、情态副词。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起、暗中、坚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 一一突然、匆忙、急迫、急促、逐渐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表频率:数、亟、屡、累、仍、复、辄、每多次、重复、又、总是、常常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8、。满井游记6、语气副词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一一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即此爱汝。与妻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表委婉的揣度、商榷语气:其、盖、殆,盖一一大概(是)、恐怕(是)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意外的惊异:曾一一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表祈使:其一一可、要汝其善抚之。与妻书表反诘:岂、其、庸、巨 (诅卜宁一一难道、哪里、怎么岂若吾乡邻。捕蛇者说其可怪也欤。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三)助词1、音节助词: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一一不译;

9、的样子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桃花源记或师焉,或不焉。师说2、句首助词:夫、盖、维、惟、唯一一表要发议论等,不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答司马谏议书3、句中语气:盖、也、与 一一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4、句末助词: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一一不译;罢了,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疑问语气:乎、诸、与(欤)、牙B (耶)夫、兮一一呢、吗而又何羡乎?逍遥游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 呢、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鸿门宴(四)连词1、表并列:与、及、暨 /且、而、以/且,且/载,载和/又/又又

10、/ 一边边一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2、表承接:而、则、因、乃、遂 /而后/若夫 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3、表递进:而、且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4、表因果:以、为、因、由、缘 /故、是故、是以、以故一一由于、因为/因此、所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5、表假设:向、向使、使、而、即、若、必、今 /即、纵、纵使、纵令、 藉第令一 如果、假如/即使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6、表转折:而、然、则、然则、可一

11、一却、可是、但是、但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 师说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五)介词1、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 一一拿、凭借、依据入见。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为、因对、对于、向、同、跟、给、替、通过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3、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 一一由于、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劝学解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一一在、从、至IJ、沿着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生乎吾前。师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六)叹词:1、唉、嘻一一唉、哎唉!

12、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2、呜呼、嗟乎、噫吁哦一一啊、哎呀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难(七)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u)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 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几个虚词连用的现象。文言虚词的连用有多 种情况,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现将

13、高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虚词连 用情况归纳例举如下: 两个语气词连用(1)两个陈述语气词连用。例如:(烛之武)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现在我年老了,不能干什么 了。” “也已”是限制语气兼论断语气。语气重点在“已”,它同“矣”,可译为“了”。)(2)陈述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连用。例如: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是委婉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表肯定的反问语 气,语气重点在“与”,它同“欤”,可译为“吗”。)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是较舒缓的疑问语气兼判断语气,语气重点在“邪”, 它

14、同“耶”,可译为“呢”。)(3)陈述或疑问语气词和感叹语气词连用,重心在感叹语气。例如:呜呼,亦盛矣哉!(啊!也够盛大隆重了啊!感叹语气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啊”。)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难道不是为了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的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呀?感叹语气 兼陈述语气,语气重点在“哉”上,可译为“呀”。)(4)三个语气词连用。三个语气词连用,一般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着各自 表达的语气,但放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例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说:“他们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 肯

15、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三个陈述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语气重点在“矣”,相当于“了”。)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他们使别人感到受侮辱、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本来怎么样呢?“何如哉”可译为“怎么样呢”?反问中隐含“不如”之意。)(5)另外语气词连用,也可单独成句。如岳阳楼记中的“嗟夫”,蜀道难中的“噫吁哦”等。总之,在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连用,它们各自表达特定的语气,给句子组合成一种复杂的语气,但语气的重 心一般都是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与规律,辨别虚词连用现 象也就容易

16、了。3、复音虚词:古汉语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但就虚词来说,复音虚词无论在数量、使用频率,还是使 用范围上都不比单音词逊色。这部分词由文言虚词合并使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 虽然高考不直接以这类词为考查对象,但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经常碰到,因此对于这 一语法现象,高中同学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现将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用法和意义简析如 下:(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表意, 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如: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2)比及(比至、逮至):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

17、,可译 为:“等到了”。 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3)得无(得亡、得微):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二、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 况”。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聚之未尝,而况大甄乎!(6)而已: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表示限止

18、的语气,相当于“罢了”。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7)何其(胡其、曷其、奚其):常见用法有两种:一、代词性结构,可以表示询 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可以表示对程度的询问,兼有 感叹意味时,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这样;二、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 中,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如: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日:“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8)何如(若何):即“如何”,述宾式结构,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可译为:“怎么样,什么样”。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好乐何如?(9)可得(可

19、得而、可得以):助词性结构,“可”与“得”同义并列,一般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可译为:“可以,可能”。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10)且夫:助词性结构,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再 说”。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11)若此:述宾式结构,常用于疑问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如: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2)若夫:述宾式结构,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 那”的意思。如: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

20、3)然后:连词性结构,用于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14)然而:连词性结构,常用在句首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 可是.”。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然则(然即):连词性结构,常有两种用法:一、用在句子开头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即代词“然”和连词“则”构成,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 样,那么”;二、表示转折关系,即连词“则”作“而”,相当于“然而”。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16)虽然:连词性结构,由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