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一一古代文化知识一、古代文化知识阅读古诗文,应该具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都单独设 题考查了古代文化知识。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中明确列出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 两年的试卷中也有相应的题目。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高考备考中应该注重对古 代文化知识的、整理、识记和理解。二、试题特点全国新课标卷I第5题、卷II第5题、卷川第5题共考查了 12个与古代文化知识有关的 词(或短语):首相、建储、有司、契丹,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礼部、教坊司、致仕、 两京。全国新课标卷I第11题、卷II第11题、卷川第11题共考查了 12个与古代文化

2、知识有 关的词(或短语):以字行、姻亲、母忧、私禄,下车、收考、车驾、京师,状元、上元、近 侍、告老。全国新课标卷I第11题、卷II第11题、卷川第11题共考查了 12个与古代文化知识有 关的词(或短语):坟籍、赴阙、践昨、逊位,豪右、顿首、茂才、京师,陵寝、株连、前尹、 御名。考查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综合分析以上所考的词(或 短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题干和各选项的表述,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题干表述为“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要求选 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 细心辨析。.

3、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 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 围之内。.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 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 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第11题B 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课程 标准所强调

4、的“常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人的称谓;古 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相关知识在本书附录中作了归类整理三、解题指津随着课程标准明确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列为考点,在古诗文阅读中 考查古代文化知识也必将成为热门考题。对于这一新增考点,如何复习备考,怎样解题作答, 我们给出如下建议:.掌握知识一一梳理积累常见的文化知识对史传类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梳 理,并且追求精准的记忆,这是解答“古代文化知识”类考题的基础和关键。因为高考所考的古代文化知识,有相当一局部来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

5、备考时,有 必要将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见于各篇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 识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归纳。高考所考的古代文化知识,也有局部超出课本范围。在复习备考时,除系统梳理课内 古代文化知识外,还应适当地稍加拓展延伸。拓展的范围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常 见”,也就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 风俗文化、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方面的知识。.熟悉题型一一明辨几种常见的设误方式分析现有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了解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未来高考卷可能 出现的新的设误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1)扩大范围 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

6、指其他儿子(2)跳脱背景 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忽略了嫡庶。(3)张冠李戴 如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4)以今释古 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运用技巧一一比拟排除,缩小范围认真阅读、反复辨析试题中各选项,用己掌握的古代文化知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 除有把握的正确选项,逐步缩小范围,推断出解说错误的选项。四、即学即练1.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 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蹉”,再跨一脚为“步”,后即

7、以“步”作为长度单位。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 刺史臣荣举臣秀才、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解析:“本文是一篇游记”的说法错误。本文白洲五亭记重在叙事写人,而不是写 作者的游踪,所以不是游记,只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杂记。答案:Ao.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

8、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结合文意和自身所积累的文化 知识来解题,逐一审读选项,从而发现对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不准确之处。B项,“然后再作 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说法有误。这是对“考”字的误解,这里的“考”通“拷”, 是“拷问”之意。“收考”指拘捕拷问。答案:Bo.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

9、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解析: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在帝王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职位未必就很高, 并且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答案:Co.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解析:历

10、史上的“三代” 一般指夏、商、周三代。从文中语境看,与“曾祖、祖父、 父亲”没有联系,B项的说法是望文生义。答案:Bo.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解析:“实际是官员委婉说法”解说有误。移疾指上书称病,是为官者主动要求隐 退的委婉语。答案:Do.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11、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那么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解析:“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解说有误。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故“土 地、户籍”事务不归礼部掌管。答案:Ao.以下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望,农历每月的十五称“望”,而农历每月十六那么称“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 戌之秋,七月既

12、望”。.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C.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D.阳、阴,古代地形有阴阳之说,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解析: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答案:Do8.以下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 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 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 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 职,一直延续到清朝。解析:有关“立生祠”的解说,“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不正确。有 的朝代,也可能是上级官员的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所以奉祀的对象不一定是“深 得民心的官员答案: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