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1页
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2页
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3页
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4页
手太阳小肠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太阳小肠经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 Taiyang手太阳小肠经the Small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 Taiyang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经脉循行经脉循行【原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2、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注释:(1)踝:此指尺骨小头部隆起处,似足外踝(桡骨茎突部则似足内踝),指养老穴所在部。(2)臂骨下廉:此处指尺骨。杨上善注:“臂有二骨:垂手之时,内箱前骨名为上骨(桡骨);外箱后骨名为下骨(尺骨)”。 (3)两骨之间:指肘内侧两尖骨,即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踝之间,当尺神经沟处。 (4)臑外后廉:上臂伸侧后边。 (5)肩解:指肩关节肩胛骨与肱骨结合部,此处有肩贞、俞穴。“解”字的本义是判别、分割,故称两骨之间为骨解,后分化为“骱”字。 (6)肩胛:肩胛骨冈下窝部。以此骨有如甲壳,故名。 (7)肩上:肩胛冈上方及其内侧。本穴有秉风、曲垣

3、、肩外俞、肩中俞,交会穴有附分、大杼、大椎。 (8)咽:指食管。先络心,下沿食管通过膈而达于胃。 (9)目锐眦:指外眼角。锐,太素作“兑”,古通用。 (10)却:退却,退回。 (11)别颊上:别,指分支叉处;,音拙,眼眶下部 (12)斜络于颧:太素、发挥无此四字。疑此原属注文,因加括号。 【语译】 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臂外后廉,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

4、,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小肠。 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 此外,小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穴【分布简图】 出页鼻目内眦(睛明) 颈颊目锐眦入耳中(听宫) 小指(少泽) 腕肘肩解肩缺盆络心膈胃属小肠经脉循行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循行小结】 (1)本经穴名19个,左右对称共38穴。 (2)本经有1条主干,2条支脉。 (3)本经经气:多血少气,旺于未时,相当于

5、北京时间1315时。 (4)走向交接:本经由手少阴心经交来,从手走头,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经气循完后,于目内眦处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5)体内相关的组织脏器:本经属小肠,络心,联络胃;经过器管:咽(食道),眼,耳,鼻。 (6)小肠腑与足阳明胃经上的下巨虚穴脉气相通。 (7)体表循行通路:起于小指尺侧端的少泽穴经手背尺侧循上肢外侧后缘至肩关节后方绕行肩胛部循颈上颊止于耳前听宫穴。 【主要病候】 (1)脏腑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目黄,耳聋,咽喉肿痛等。 (2)经脉病候:颊肿,肩臂外侧后缘痛,肩关节痛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和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 腧穴概述 (1)起止穴:起于少泽 ,止于听宫。 (2)穴位名共19穴。腧穴概述 (3)本经特定穴腧穴名称特定穴属性少泽井穴前谷荥穴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腕骨原穴阳谷经穴养老郄穴支正络穴小海合穴腧穴概述 (4)本经腧穴主治要点 本经病: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耳鸣耳聋,面瘫,臂痛。 表里经病:心痛,心悸,失眠,癫狂。 其他:黄疸,呃逆,乳少。 (1)手部4穴:以指甲角、第5掌指关节为主要标志。穴位定位和取法少泽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赤白肉际。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

7、白肉际。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腧穴分析少泽 SI1【类属】手太阳小肠经所出为“井”。【释名】少,指手太阳小肠,穴在小指,为小肠经“井”穴,井当润泽,脉气初生,故名。【功效】清热通乳,散瘀利窍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寸。 少泽 SI1【主治】 头痛,热病,昏厥,乳汁少,咽喉肿痛,目赤,目翳。现多用于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症,中风昏迷等。 【操作】 浅刺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少泽 SI1【分析】 穴属于手太阳经,太阳主表,少泽在五输穴为“井”穴,而具有清热解表,醒脑开窍作用,因此可治疗热病、疟疾、神昏。 临床最常用的是治疗产

8、后缺乳、乳痈等乳房病。因手太阳经经膻中,联络心,手少阴经筋“交太阴挟乳里”;化生乳汁,调理气机而治乳少、乳痈。小肠化生水谷精微而主液,乳汁乃精液所化生;穴配五行属金,金克木(肝);从经脉来讲,手太阳经从缺盆向下经膻中联络于心,心属手少阴手少阴经筋“交太阴,挟乳里”。从功能上讲:小肠为受盛之官,承受胃中腐熟的水谷,经过消化和泌别清浊,可化生精微,故说:小肠主液,而乳汁的化生正是来源于精微物质的一部分。产后缺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化源不足。从穴性上讲,阳经“井”穴属金,金克木,木应肝,而产后缺乳的令一个主要原因是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经脉壅滞而造成乳汁不行,甚则发为乳痈。取少泽,既可化生精微治气血亏虚之

9、缺乳,治法多用补,即用灸法。又可调气机,通经脉治气滞型缺乳并可达散瘀结,治乳痈之目的。但治法多用泻,即针刺。 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目翳:这些病位皆手太阳脉循行所过,且“井”穴具有清热之性,故对风热或火热之邪循经上炎所致上症,可治之。对经气不通所致肩臂痛,可疏通经气以止痛。少泽 SI1【常用配伍】 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少泽 SI1【研究进展】 针刺少泽、膻中,可使缺乳妇女生乳素含量增加。电针少泽穴,可使催产素分泌增加。 后溪 SI3【类属】手太阳小肠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释名】后,为前之

10、对;溪,为沟溪。此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方,故名。【功效】宣通阳气,清热散风,宁心安神,舒筋活络。【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骨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 SI3【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闪腰,盗汗,热病,手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现多用于角膜炎,角膜白斑,扁桃体炎,落枕,急性腰扭伤,精神分裂症,癔病等。 【操作】 直刺寸。可灸。 后溪 SI3【分析】 后溪通于督脉,督脉循头项、腰脊,手太阳经脉起于小指,循于肘部、臂部,可舒筋活络,治疗头项强痛、腰脊痛、肘臂痛及手指挛急。后溪为“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可通经止痛。 穴属手太阳经,通于督

11、脉。太阳为人身之外蕃而主表宣通阳气 治热病、疟疾及虚热之盗汗(固表),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驱邪退热。 手太阳小肠经络于心,心主神明 。故可宁心安神,醒脑开窍治癫、狂、痫。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 手太阳支脉“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故后溪还治耳、目疾。 补充:临床上后溪应用较多的方面还有落枕和急性腰扭伤,效果很好,其主治分析也主要是督脉并脊里,上行颈项,所以治上症能收立竿见影之效。后溪 SI3【常用配伍】 配天柱,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落枕。 配翳风、听宫,有聪耳开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后溪 SI3【研究进展】 落枕 据报道电针双侧后

12、溪,配合颈部旋转、屈伸活动,治疗215例,有很好疗效。针单侧后溪,用泻法捻转13分钟,配合左右摇头动作,治疗54例,有较好疗效。 腰扭伤 以后溪透合谷,配合腰部活动,治疗1000例,效果良好。辨证属足太阳经的腰扭伤,针刺手太阳经后溪穴,有较好疗效。 肌肉疲劳 据报道针后溪,治疗登山后致肌肉疲劳有很好疗效。 眼睑闭合不全 据报道后溪点刺放血,治疗面神经麻痹眼睑闭合不全,效果较好。 腕骨 SI4【类属】手太阳小肠经原穴。【释名】穴在腕部骨间,故名。【功效】疏散风邪,清利湿热。【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腕骨 SI4【主治】 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

13、。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操作】 直刺寸。可灸。 腕骨 SI4【分析】 头、目、颈项及小指上肢均为手太阳经循行所过之部位,故对风热之邪循经上炎所致头痛、耳鸣、目翳、目流冷泪。颈项颌肿,经气不通,筋脉拘急引起的指挛臂痛,取腕骨清热疏风,通经止痛可治之。 太阳主表对热病汗不出者腕骨清热解表,以达发汗驱邪之目的。 手太阳经脉,抵胃,属小肠,而胃腐熟水谷,小肠泌别清浊,二者共同作用而化生津液,治疗胃肠热盛,消灼津液之消渴。 黄疸多因肝胆湿热熏蒸肌肤;惊风、瘛疭乃因肝热生风而小肠与心相表里,配五行属火,乃肝木之子取腕骨可清肝胆以利湿热,泻肝热而熄内风,故治之。 疟疾:腕骨是手太阳经原穴,与三焦关系

14、密切,少阳三焦可通行原气,为原气之别使,故取之可振奋阳气,和解少阳而治疟疾。腕骨 SI4【常用配伍】 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 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腕骨 SI4【研究进展】 腰痛 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 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2)上臂4穴:以尺骨茎突、尺骨小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等为标志。 穴位定位和取法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

15、中。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腧穴分析养老 SI6【类属】手太阳小肠经郄穴。【释名】此穴主治目视不明,有益老人健康,故名。【功效】明目清热,疏筋活络。【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养老 SI6【主治】 目视不明,肘、肩、臂疼痛。现多用于急性腰扭伤,落枕,眼球充血,视力减退,半身不遂等。 【操作】 直刺寸。可灸。 养老 SI6【分析】 穴在手腕外侧踝尖上,乃暗穴也。取法抬手当前,转腕,使小指向鼻,手之踝尖即行分裂,此穴乃开,即于踝尖分裂处下针。针灸大成.经穴歌云:“腕骨阳谷养老绳”。绳即扭转之意

16、也。其所治症,为手麻木、头昏、目黄、肩痠痛,宛如衰翁,凡用本穴,补多泻少。又宜多灸。礼记云:“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本穴在治疗上,针以补之,灸以温之,犹衣帛食肉也,故名“养老”。 养老 SI6【常用配伍】 配肩髃,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背肘疼痛。 配风池,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面痛。养老 SI6【研究进展】 落枕 针刺用强刺激手法,左病右取,右病取左,嘱患者活动颈部。也有针刺后用点按和滚法,按摩颈部疼痛点。 急性腰扭伤 针刺一侧养老穴,嘱患者活动腰部。支正 SI7【类属】手太阳小肠经络穴。【释名】支,为支别;正,为正经,手太阳之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行走手少阴经。【功效】清热解表

17、,祛邪舒筋。【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支正 SI7【主治】 项强,头痛,目眩,肘臂手指挛痛,热病,癫狂。现多用于疥疮,麦粒肿,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精神病等。 【操作】 直刺寸。可灸。 支正 SI7【分析】 手太阳经气,行至前膊,偏走外侧。本穴无显著标示。取穴以手托颐,指尖于本侧向上旁竖。本经转成当前直线,穴适当腕肘折中处,因名“支正”。盖以取穴姿式而得名也。得穴之后,仍须垂臂,小指向后,乃刺之,治手挛、颈痛、癫狂、目眩、循经取治也。 支正 SI7【常用配伍】 配神门,为原络配穴法,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精神病。 配肩髎,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

18、手指疼痛,挛急。 (3)肩部7穴:以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第1、2胸椎棘突等为主要标志。 穴位定位和取法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秉风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曲垣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肩外俞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腧穴分析肩贞 SI9【释名】贞,为正,言该穴能驱邪扶正,主治肩病,以端其正,故名。【功效】清热止痛,通络聪耳。【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肘后纹

19、头上1寸(指寸)。 肩贞 SI9【主治】 肩胛痛,手臂不举。现多用于上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 【操作】 直刺1寸。可灸。 肩贞 SI9【分析】 手太阳经脉“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其支者,循颈却入耳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肩贞穴可舒筋活络,通经止痛治疗肩胛痛手臂痛举,不能举,缺盆中痛等。这是该穴临床应用的主要方面。还可清热散风、化痰治疗瘰疠、耳鸣、耳聋(不常用)。肩贞 SI9【常用配伍】 配肩髃,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 配天井,有消结散瘀的作用,主治淋巴结炎。 配完骨,有聪耳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天宗 SI11【释名】肩胛骨

20、又名天宗骨,穴在天宗骨上,故名。【功效】舒筋活络,清肃肺气。【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天宗 SI11【主治】 肩胛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 【操作】 直刺或斜刺寸。可灸。 天宗 SI11【分析】 贾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谓天宗乃日月星辰也。即祀日月星辰,乃测察其明晦色位,以征来年之丰歉耳。若谓祷祈兰光赐福,则惑也。 按天文大象赋注:“宗星,宗正,宗人,三星名。”虽不示兆丰歉,但其近旁有斗,斛、帛、度诸星,均与农桑有关。其为祷云者,或即观察星象,执事者诡称曰“祷”,俾使暴君行仁正,而抑侈心也。

21、本穴与曲垣、秉风等穴,排列如星象,故皆访取星名以名之。本穴治症与曲垣、秉风略同。又以本穴在肩胛岗下,受曲垣,秉风外绕,本穴居中如枢,故称之为“天宗”。 天宗 SI11【常用配伍】 配臑会,有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肘痛,肩关节周围炎。 配膻中,有理气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乳痈,乳腺增生。 (4)颈部2穴:在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 穴位定位和取法天窗在颈外侧部,胸缩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天容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腧穴分析 (5)面部2穴:在颧骨下缘及耳前。穴位定位和取法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

22、时呈凹陷处。腧穴分析颧髎 SI18【释名】颧,指颧骨;髎,指骨之郄,即凹陷处。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功效】清热消肿,牵正解痉。【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颧髎 SI18【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面痛,齿痛,颊肿,目黄。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操作】 直刺寸。 颧髎 SI18【分析】 即颧骨尖处之髎窠也。开口取之,穴乃正。治口喎、齿痛、目黄、面赤。 颧髎 SI18【常用配伍】 配翳风、合谷,有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齿痛。 配肝俞、太冲,有舒肝解痉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肌痉挛,眼睑瞤动。听宫 SI19【释名】宫,指要处,穴在耳屏前方,主治耳聋耳鸣,是恢复听力的要穴,故名。【功效】宣开耳窍,宁神定志。【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宫 SI19【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牙关不利,齿痛。现多用于聋哑,中耳炎,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声音嘶哑等。 【操作】 张口,直刺寸。可灸。 听宫 SI19【分析】 穴在耳前上切迹之前。耳司听,故名“听宫”。宫,深室也,以喻耳窍。 听宫 SI19【常用配伍】 配翳风、外关,有聪耳开窍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