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汉语 先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1.gif)
![中国古代汉语 先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2.gif)
![中国古代汉语 先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3.gif)
![中国古代汉语 先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4.gif)
![中国古代汉语 先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960dbc2d0f8b7a5df04bc6aa8792503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两汉文学绪 论先秦秦朝以前至古代文獻記載所及的時期。即指夏、商、周时期。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先秦文学概说 原始歌谣 神话传说 诗歌 (诗经、楚辞) 散文 (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原始歌谣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是原始人类口耳相传的口头创作。它起源于劳动,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产生出简单的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伏。如抬木头时所喊的“杭育杭育”,这是最原始的歌谣。 中国文学的源头:原始歌谣原始歌谣反映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如弹歌就表现了他们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肉)” (吴越春秋卷九)还有的表现了对于自然神、祖先神的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如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先秦文学的总特征 创作主体从群体逐渐转向个体,但大部分的作者和时代依然难以确定。 实用性特征 综合性特征:诗歌表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散文表现为文、史、哲不分家。第一章 上古神话 神话的概念、产生及其价值 1、神话的概念: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反映了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华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2、神话产生的原因: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 。3、神话的内容:(1
3、)主人公:自然神;人类英雄(2)情节: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4、神话的意义:(1)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现象(2)愿望:征服自然,延续生命;变革社会,改善生存。现存的中国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诗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典籍中,而尤其以山海经最为古老,文化内涵也最丰富深刻。山海经:成书年代及其性质? 作者? 内容?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神话可分为: A、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B、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及抟土造人 C、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D、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刑天舞干戚 E、英雄神话: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
4、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母系氏族的足印;石头的传说。女 娲女娲抟土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类。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絚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所
5、引风俗通)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反映出社会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痕迹。呈现出一种赴汤蹈火、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前赴后继、百折不回的坚韧精神;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顽强个性。 黄帝擒蚩尤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6、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神话的特点(神话批评): 忧患意识 (恶劣环境,天灾人祸)。 厚生爱民意识 (女娲、鲧禹、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 反抗精神 (精卫、共工、刑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讨论题:东西方神话有何差异性?反映出东西方民族的什么特色?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特征。 2、具体、形象的思维。 3、浓烈的情感体验。 4
7、、象征性隐喻性的思维。强烈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以及古典文学艺术的创作。第四节 神话的散失和演化历史化神秘化神话传说的历史化历史化是指人们总是把充满了浪漫的幻想成分的神话故事落实到具体、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去,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剔除其中的虚幻内容。如传说中华民族都是炎帝和皇帝的子孙,如三皇五帝的传说。神话传说的神秘化神秘化是指人们总是神化自己的祖先,使他们所具有的原始的自然因素一步步消弱,从而逐渐被抬高、被抽象,甚至具有各种神化的力量。如神话被道教仙化、西王母、嫦娥的传说,西游记。神话的影响: 神话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想象,开阔的艺术境界,塑造的英雄人物,对后代有
8、很大影响,如楚辞、西游记。 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红楼。 中国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参考书目:山海经校注 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中华书局神话研究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海经全译 袁珂 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神话传说辞典袁珂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诸神的起源 何新 三联书店思考题:1、神话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思维特征?2、中国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文献中?3、中国神话主要有哪些类型?4、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有何关联?5、神话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章诗 经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商到春秋中
9、叶的诗歌305篇,另外六篇有目无辞。主要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列为儒家“六经”之一,汉代始有诗经之名。二、诗经的结集 A、“献诗说”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观民风,以颂美或讽谏。 B、“采诗说”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 C、“删诗说”诗经包括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孔子删诗不可信,但周王朝乐官删诗是可信的。风雅颂的区分主要有音别和义别两说(p69)。风:即音乐曲调,15国风即指15个诸侯国地区的乐调,共有160篇。雅: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政治中心地区)的音乐;分
10、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比较舒缓、庄重。颂分为商颂、鲁颂、周颂。三、风 雅 颂曾 侯 乙 编 钟四、诗经的用途诗之用: 礼乐文化:祭祀、朝聘、饮宴、外交等五、诗经的流传四家诗 诗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秦代被焚。汉代重现,传诗者主要有四家:齐诗辕固,鲁诗申培,韩诗韩婴,毛诗毛亨、毛苌。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自从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郑笺)后,毛诗广为流传,三家诗渐亡。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本子就是“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生民二、农事诗,如七月三、燕飨始,如鹿鸣四、怨刺诗,如伐檀、硕鼠五、战争徭役诗,如东
11、山、君子于役六、婚姻爱情诗,如关雎 、蒹葭、桃夭、卷耳、氓诗经的艺术手法:赋 比 兴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诗之体也;赋比兴,诗之用也。朱熹诗集传:赋者,铺也,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诗人先见一种景物,触动了心中潜伏的本事或思想情感而发出的歌唱。)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祭祀是上古时代的大事,祭祀的对象是神灵和祖先,其旨意多是赞颂和祈福避灾。大雅和颂之中的作品很多属此类。 其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及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和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他们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社会向
12、奴隶制国家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的历史写照。生 民知识点:1、诗经中的民族史诗2、生民中的神话色彩3、生民中的农业文明重点:1、生民中的神话色彩2、生民中的农业文明。厥(其)初生民,時(是,此)維(为)姜嫄。生民如何?克(能)禋(洁祀)克祀,以弗(祓除)無子。履帝武(足迹)敏(拇指)歆(动),攸(所)介(音泣,休息)攸止(停止);載(则)震(娠)載夙(肃),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羊子也)。不坼(音彻)不副(音譬),無菑無害,以赫(显)厥靈,上帝不寧。不康(安乐)禋祀,居然(徒然)生子。大雅生民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庇护)字(乳育)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
13、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此)覃(深长)實訏(音嘘,大),厥聲載路。【讨论题】1、后稷究竟是如何出生的?为何说是“履帝武敏歆”而出生的?2、后稷为什么会三番两次地被弃?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史实?生民是一部神话浸透的传奇,也是一部神话包裹的历史。姜嫄履迹怀孕、无夫生子的奇迹,隐含着母系氏族社会婚姻杂交、原始野合、知其母不知其父以及图腾崇拜的史实。后稷出生履险不惊、大难不死的神异,隐含着原始氏族使用巫术考验儿童的史实。艺术及思想内涵:它所记载的后稷是一个天生的“庄稼汉”的形象,符合考古发现的周氏族本是农业氏族的史实。后稷其实就是周氏族由母系氏族进入父系氏族时,率领族人定居邰,经营农
14、业的最初几代男性的化身。二、农事诗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农耕文明是最发达的文明。诗经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农事诗。 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而七月则是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优秀作品。 豳风七月是极古老的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初。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的歌谣。难点:不同历法的交互使用。文献价值:这首诗提供了极可贵的历史资料, 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
15、考。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向下行)火(东方心星,大火星),九月授衣。一之日(周历正月,夏历十一月)觱發(音必波,风寒),二之日栗烈(凛冽);无衣无褐(粗制短衣),何以卒岁?三之日于(为)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婦子,馌(馈食,送饭)彼南畝,田畯(田大夫)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开始)陽(暖和),有鳴倉庚(黄鹂鸟)。女執懿筐(深筐),遵彼微行(小路),爰(于是)求柔桑。春日遲遲(舒缓),采蘩(白蒿)祁祁(众多)。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色、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
16、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七月作为一篇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它的意义还不仅在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上述表面现象,还在于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现实。 从艺术上看,七月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顺应农事活动的季节性,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是后代田园诗的滥觞。三、宴飨诗诗经中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反映的是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小雅鹿鸣。这类诗歌主要
17、在于宣传一种宗法观念,体现的是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发挥了加强周朝统治的作用。四、怨刺诗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类诗作大部分主要存在大小雅和国风中,如民劳、板、节南山、正月、伐檀和硕鼠等。由于这部分诗充满了怨愤之气,直吐怒骂,不符合儒家诗教“温柔醇厚”、含蓄蕴藉的原则,后人便称之为“变风”、“变雅”。五、战争徭役诗1、正面(肯定战争的正义价值):秦风小戎、无衣。2、反面(厌战思乡):(1)战士角度:小雅采薇、豳风东山(2)思妇角度: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
18、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秦风 无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同“襗”,里衣)。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气势慷慨激昂,体现出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反面厌倦战争的如小雅采薇末章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凄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卫风 伯兮,则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戍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其第二章云:自伯之東,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女为悦己者容,所爱之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
19、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王风君子于役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徭役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诗经战争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无论是颂记战功,叙写军威,还是征夫厌战,思妇闺怨,在后代诗歌史上都不乏回响。六、婚姻爱情诗婚姻爱情诗主要保存在国风中。性爱包含了人类最强烈、最神秘的生命意志,是灵
20、与肉的完美结合。所以,两性之间的情感总是与人们最基本、最全面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诗经婚恋诗的极大丰富性。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周南关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展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关雎图荇菜图【主题的讨论】 1、美后妃之德。“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讽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毛诗
21、序) 2、贵族恋爱民歌。“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闻一多风诗类抄) 3、贵族婚礼诗情感基调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平和而有分寸的中和之美。是一种由恋爱而婚姻,负责任的、一对一的忠贞的、克制的、美德结合的理想婚姻。重点掌握:1、比兴的手法2、叠音词的运用3、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置)彼周行(大路)。陟彼崔嵬,我马虺颓(音灰颓,疲极而病)。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长久)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病)。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音途)矣,我仆痡(音扑)矣,云何吁矣。周南卷耳主题:女子思念征夫艺术特色:对面着笔首章由物起兴,写女
22、子对丈夫的思念,委婉含蓄而韵味无穷。二、三、四章不直接写女子的思念,却想象在外的丈夫对自己的思念,这种以丈夫思妻来写妻子思夫的表现手法,即“我思君处君思我”,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青年男女约会爱情诗艺术特色:细节描写,双关语,移情于物。将场面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欢愉而幽默的情趣。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
23、,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爲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主题:弃妇的哀怨。情节线索:约婚、出嫁、自悔、怨男、自伤、断缘。艺术
24、手法:叙事(赋)与抒情结合; 比兴、对比手法。练习题: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思考题:分析女主角性格发展变化。郑风将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还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
25、为“淫奔”的。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男女之防就严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秦风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
26、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主题:怀人、爱情。艺术特色:重章叠句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的朦胧意境。难点: 蒹葭不同于秦风的地方评价:国风中第一飘渺文字,极缠绵,极惝恍,纯是情,不是景;纯是窈远,不是悲壮。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蒹葭对后世的影响:它是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2、赋
27、、比、兴的手法描述、比喻、发端起情。3、四言为主,重章复沓。4、语言丰富。秦风蒹葭周南桃夭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灵活的句式与复沓的章法。重章迭句、联章复沓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丰富的语汇与和谐的韵律。词的多样性语气词的运用重言叠字或双声叠韵来状物拟声重言如夭夭、灼灼、霏霏双声如参差、踟躇叠韵如辗转、窈窕、沃若、崔嵬等。【讨论题】1.从诗经所学的篇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如风俗、人情、婚姻2.你最喜欢诗经的那首诗?为什么?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抒情诗传统从
28、诗经开始,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此后,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风雅与文学革新所谓“风雅”精神即是现实主义精神,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形式有:诗经、汉乐府这与中原文化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是儒家文学观的反映 。代表人物有:陈子昂、杜甫、白居易、陆游、黄遵宪 三、比兴的垂范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许多诗人,也紧承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了许多寓有兴寄的作品。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29、参考书目:高 亨诗经今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余冠英诗经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版赵浩如诗经选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朱 熹诗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蒋立甫诗经选注 北京出版社 1982年版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 中国书店 1985年版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思考题】 1、什么是风雅颂?它们是怎么划分的?2、举例说明诗经的思想内容。3、什么是赋比兴?举例说明的内涵及作用。4、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5、分析氓的弃妇形象。 6、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7、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
30、文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上古之书。(作品选59页)盘庚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散文总集。先秦称书,汉始称尚书或书经尚书、春秋春 秋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隐公元年(-722)鲁哀公14年(-481)春秋(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 孔子修订春秋(专指鲁国的编年史)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春秋笔法” : 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微言大义”(即文笔蕴藉含蓄而暗寓褒贬的文字)。“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是补叙其史实的,属古文经,公羊传和谷
31、梁传主要是阐明其“微言大义”的,属今文经。 第二节 左传得名由来(参见作品选72页)体例:记事详细的编年体断代史左传选讲:郑伯克段于鄢注重人物形象分析:郑庄公、姜氏、公叔段练习题:古文阅读理解及其翻译左传选讲:秦晋殽之战注重人物形象分析:蹇叔、秦穆公、先轸。 (注意细节描写)练习题:难字难句阅读理解并翻译艺术成就一:叙事完整叙述事件过程和因果关系;擅长描写战争(城濮、殽之战);生动的戏剧性情节;有许多神秘化色彩。艺术成就二:人物塑造人物个性鲜明生动(重耳、郑伯、蹇叔、先轸、介之推)。左传写人的广泛性在人物描写中注重对人物个性的刻画细节描写的运用通过行动、对话刻画人物艺术成就三:语言1、人物对话
32、“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如“弦高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观师”,“孟明稽首”等。2、叙事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4、比喻手法及成语警句的广泛应用。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鼓作气;尔诈我虞;其乐融融;铤而走险;鞭长莫及;疲于奔命;从善如流;众叛亲离;有备无患等。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战国初年的汇编之书国别史 周 鲁 齐 晋 郑 楚 吴 越记言为主记事为辅选讲邵公谏厉王弭谤(104页)第四节 战国策成书过程以及得名由来。先秦有多个别称,刘向将此书进行整理,才把它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记载的历史不是系
33、统的,完整的,而是片断,而且记事有许多不标明年 月。战国策的基本内容主要反映纵横家的思想 一、崇尚计谋。 二、追逐名利。 三、重视人才。战国策的价值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战国末年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了:齐之孟尝君、楚之春申君、赵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养士在三千人以上,号称“战国四公子”。有策士,如苏秦、张仪、陈轸;有义士,如冯谖、鲁仲连;有勇士,如范雎 ;有死士,如荆轲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
34、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
35、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
36、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思考题:分析冯谖、孟尝君、其他门臣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手法:对比手法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
37、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
38、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两方面主旨:渲染苏秦的大段说辞,表现策士的雄辩和计谋渲染苏秦发愤成功之后的显赫,宣扬功名宝贵的人生态度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行动;对比手法;细节刻画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一、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 。如苏秦、张仪、赵太后、荆轲等。二、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三、
39、独树一帜的寓言文学。如楚人有二妻、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三人言市有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伯乐相马、曾参杀人、惊弓之鸟、亡羊补牢等。【讨论题】1.先秦历史散文中,你最喜欢哪部书?为什么?2.你对历史散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思考题】1举例说明左传的战争描写特色2举例分析左传的外交辞令的特色。3. 举例分析左传的人物刻画特色。3分析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形象及刻划手法。4简析战国策论辨艺术。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客卿。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
40、升华出理性原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化特色。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诸子概况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根据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水平,分为:第一阶段:论语、老子、墨子;第二阶段:孟子、庄子;第三阶段:荀子、韩非子;第四阶段:吕氏春秋。第一节 论语论语20篇语录体作者?内容?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41、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其人曲阜孔庙大成殿 曲阜孔庙十三碑亭杏坛讲学论语的文学特点1、记言时,往往能传达人物的感情、口吻、音容、笑貌。赞叹语气感慨语气2、描绘性语言写出人的神态。3、语言简短精炼,含义丰富深刻,具有格言意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焉。(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在川上曰:“逝
42、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公冶长)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选讲侍坐章季氏将伐颛臾思考题: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侍坐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43、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较好的注本有: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今人杨伯峻论语译
44、注。老子简介老子图,法常作,(日)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图中的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奇绝脱俗。道德经五千言骑青牛出函谷关泉州老君岩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第二节 孟子孟子的思想通过实行“仁政”,而实现“王道”社会的政治理想;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民本主义;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性善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仕必由其道;“自信、自尊”的文化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散文特色(一):长于论辩1、巧妙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欲擒故纵,迂回曲折,请君入瓮。如“齐桓晋文之事”中论“以羊易牛”;论“不能”和“不为”;梁惠王下论朋友、将帅、国君。2、孟子对二难
45、推理的灵活应用和机智反应,使其论辩更有左右逢源之妙。如论“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法与变通。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逻辑推理,欲擒故纵。梁惠王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离娄上散文特色(二):长于譬喻孟
46、子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其比喻,大都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缘木求鱼”,“拔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散文特色(三):气势浩然文以气为主,气盛则言宜。孟子之“养气”。至大至刚的“大丈夫之气”人格自尊、理论自负的主体精神的体现居高临下,从容自如,左右逢源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鲜明的节奏,整齐的形式正反对比,铺排重叠孟子雄文七篇。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 焦循孟子正义,杨伯峻孟子译注。选讲:齐桓晋文之事 舍生取义章思考题:1.孟子的思想及论辩技巧。 2.孔子思想和孟子思想有什么样的 因革关系?儒学是由孔子继承周公的典章礼乐制度而建立的,孔子做的第一
47、步就是把周公典章伦理中外在的“礼”转化为内在的“仁”。“仁”字有很多不同的用法,但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把本来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仁”,放在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即“孝悌”这种最基本的情感和最起码的人性之上。认为它是伦理纲常的基础乃至国家建构的起点。孟子首先是继承孔子“仁”的自然亲情理论,认为“亲亲,仁也”(尽心上),而人所以能做到“仁”,无非就是要把这种“亲亲”,“事亲”的自然情感由己推及人,由家庭推及国家,所以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型)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梁惠王上)其
48、次,他把周公的礼乐典章制度归依到人的自然亲情乃至近乎动物自然本能的自然禀赋上面,提出“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公孙丑上)再次,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及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即使民众有恒产,有恒心。到了宋明理学,就将儒家所讲的个人修养也就是让人们放弃自己的个体私人欲望,从而返回这种自然状态,进而保证整个社会能维持这种自然状态。即“存天理,灭人欲”。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前369前285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
49、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录庄子传)庄子今存33篇,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其后学所作。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是庄子的核
50、心。庄子思想产生之背景周之学,纵横之变也。盖失志于当时,而欲求全于乱世,然其材高意广,有不能自已者,是以见夫天地如是之大也,古今如是之远也,圣贤之功业如是之广且盛也,而己以渺焉之身,横于纷纷万物间无几时也,复以是非可否绳于外,得丧寿夭困于内,而不知义命以处之,思以诧夫家人时俗而为朝夕苟安之计,而不可得,姑浑沦空洞,举事物而纳之幻,或庶几焉得以猖狂恣肆于其间,以妄自表于天地万物之外也。以是观之,虽所谓幻者,亦未必真见其为幻也。庄子的思想特点一、核心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二、继承老子思想,创立了“相对主义”学说。三、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四、提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宗”的“道”。五、以外形
51、丑怪而有内德为美。六、创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逍遥游篇章结构:第一部分:开头至“圣人无名”。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的形象如“扶摇直上”的大鹏、“决起而飞”的小雀、“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均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所以都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由心系功名的官员、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都仍有所待。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的“至人”才是逍遥游。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使“至人”形象具体化。先渲染尧让天下之事
52、,表明“君不足贵圈不足惜”的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由重言创造出神人的形象,她不“以物为事”,却能“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 ”,而且“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第三部分:生动幽默地描写了庄子和惠子论辩有用无用,小用大用的观点差异,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所有之乡,广莫之野”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这正印证了老子的“夫唯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的观点。主要内容:庄子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
53、境界,又创造了一个神人形象,并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逍遥游的难点神人形象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是无己而逍遥的形象,她美貌、清高、神异、伟大,她是道家精神的化身,是“大道”的体现者。道与物为春,故“若处子”。一切无待,故何必五谷。无所不在,故游乎四海之外。主宰万物,故能“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将旁 礴万物以为一”,能陶铸尧舜。与物齐同,则无所谓溺,亦无所谓热。自然无为,故不肯以天下为事。逍遥游主旨之辩1、无论大小,任其性即为逍遥。2、“无待”才是逍遥。3、“无为”即为逍遥。4、大而能化为逍遥。舍小取大。逍遥游的艺术特点1、汪洋恣肆的想象。2、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3、
54、炽热而隐蔽的情感。庄子的艺术特色一、汪洋恣肆,雄奇怪诞,富于想象力。鲲鹏之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任公子为大钩
55、巨缁,五十犗(ji)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mu)鬼神,惮(dn)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xi)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外物)二、善于描绘有趣的寓言故事。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齐物论)庄 周 梦 蝶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56、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浑沌之死运斤成风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e)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zhuo)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庄周与监河侯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
57、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物) 神龟泥涂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秋水)鹓鶵(yuan chu)与鸱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
58、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秋水)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秋水)四、语言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庄子中有非常多的语言流传至今,如越俎代庖、朝三暮四、望洋兴叹、运斤成风、得意忘言、井底之蛙、沉鱼落雁、相濡以沫、断发文身、螳臂挡车、贻笑大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周梦蝶等。语言精练,概
59、括力强,具有永久的生命。庄子主要回答了什么问题1、如何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即养生。2、如何治理天下。3、如何在不自由的人世间寻求最大限度的自由和逍遥。 原因:方今之世,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对策:“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间世)“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养生主) 具体方法:“无为”,处在才与不才之间。(顺应自然之本性与规律,放弃名利,因顺为怀,舍小用求大用。)如不才之木可长寿;支离疏靠畸形残体免除征役得到救济,足以养身,终其天年;猢狲逞能身先死,不鸣之雁被残杀。 原因:百家争辩,各执一词,统治者施行
60、霸道兼并他国,民不聊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对策:“功盖天下而似不自(由)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应帝王) 具体方法:淡漠无为,“浑沌之死”说明了“有为”之害。(顺应百姓生活之自然和本性,不过多地设定规矩教条干预百姓、苛捐杂税奴役百姓,压制人性,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自治,“藏天下于天下”。)对后世的影响:汉代初年实行的黄老之术,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 原因:世道混乱,有志不行。人心被外物所奴役,显示出一切伪态。 对策:“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具体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院线经营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防结皮剂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会议场地租赁合同书模板
- 2025年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协议
- 2025年产品销售合同范本官方
- 2025年铁轨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节日礼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规划管理服务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临时聘用人员安全生产协议
- 2025年中信银行信用卡还款合同
- 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表汇总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SB/T 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湿型砂中煤粉作用及检测全解析
- 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
- 机动车登记证书英文证书模板
- 第8课《山山水水》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
- T∕ZSQX 008-2020 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行为导则
-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2016
-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