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经济学原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1页
管制经济学原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2页
管制经济学原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3页
管制经济学原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4页
管制经济学原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管制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管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管制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管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第一节 管制的概念与特点一、管制的概念“管制”是英文Regulation的翻译,Regulation在学术界通常被译成“管制” 、“规制”或者“监管”。在本书中,我们统一使用“管制”这个词。1管制的构成要素:(1)管制的主体(2)管制的客体(3)管制的主要依据和手段2管制的定义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机构),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二、管制的普遍性与合理性 1管制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 2管制的合理性 3管制普遍性与合

2、理性的动态变化三、管制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 1政府管制在政府职能中的地位 2管制是中国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加强的一个政府职能 3管制与一般行政管理的区别政府职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管制第二节 管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性管制 1概念 政府通过价格、产量、进入与退出等方面而对企业自由决策所实施的各种强制性制约。经济性管制的领域主要包括自然垄断领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在)的领域。2主要内容(1)价格管制(2)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3)投资管制(4)质量管制3经济性管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关系二、社会性管制 1概念 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

3、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2主要内容日本学者植草益的观点美国学者的观点3社会性管制的研究对象三、反垄断 1概念 对竞争性领域中具有市场垄断力量的垄断企业及其垄断行为所实行的管制。 2主要内容 反垄断可分为反垄断结构和反垄断行为,反垄断主要是反垄断行为。 3研究对象四、管制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管制经济学 的理论体系社会性管制 经济性管制 反垄断政策 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环境保护卫生健康工作场所安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正常竞争秩序第三节 管制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管制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应用性学科。经济学与管制经济学的关系行政管

4、理学与管制经济学的关系政治学与与管制经济学的关系法学与管制经济学的关系管理学与管制学经济学的关系第四节 管制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认为:管制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管制学经济学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管制学经济学基本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管制学经济学研究现状与趋势第五节 管制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二、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四、系统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二章 管制的经济分析管制的性质与目标管制的需求与供给管制的成本与收益管制的有效性第一节 管制的性质与目标一、管制的经济属性与逻辑 1.管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品 政

5、府管制作为行政机构依据法律对企业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与规范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较典型的公共品属性。这首先表现为管制安排的收益具有非排他性。 而管制作为一种特殊公共品的理由是: (1)政府管制是无形的,只表现为法律制度、规则等,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甚至具有相当的主观任意性,也就是实施过程中的自主裁量权问题。 (2)政府管制的供应权具有垄断性,只能由政府独家提供,而不像一般公共品那样,提供主体可以多元化。 (3)政府管制在宏观层面上受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不能照搬别国的管制模式;而在微观层面上,一项管制对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有的集团会寻求管制

6、,有的集团会反对管制。 2.管制成本与最优管制政策选择 (1)管制成本 (2)最优管制政策选择二、政府管制的目标 政府管制可采取不同形态,各种形式的管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1.经济性管制的目标 2.社会性管制的目标 社会性管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负外部性活动,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激励正外部性活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保障信息劣势方的权益第二节 管制的需求与供给一、管制需求的经济理由 (一)管制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手段 1市场失灵的政府管制 (1)对卖方垄断权力的回应 (2)对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3)对不充分信息的补偿 2.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优势 政府矫正

7、市场失灵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在于政府的征税能力,政府能够征税 (2)在于政府的禁止力,它能够禁止某些 经济行为 (3)在于政府的惩罚力 (4)在于政府更能节约交易成本(二)政府管制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 1.政府的微观管制与宏观调控 2.市场运行机制、政府的微观管制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大要素 3.政府管制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二、管制的供给与管制机构 1.管制方式 (1)进入管制 (2)价格管制 2.管制机构 3.管制法规第三节 管制的成本与收益一、成本收益分析的动因 1管制的供求失衡 2管制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1)在经济性管制领域,管制不到位和管制越位的情形并存,消费者权益不

8、时受到损害 (2)社会性管制领域,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仍受到日益下降的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威胁,假冒伪劣产品禁而不止;资源过度开采和利用得不到有效遏制,环境状况恶化 3管制实施与管制改革的社会财力支持相对不足 4现行管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二、政府管制的成本(一)政府管制的成本构成 1.政府管制的成本包括立法成本和司法成本 2.政府管制供给成本至少包括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费用、消除旧制度的费用、消除制度变革阻力的费用、制度变革及其变迁造成的损失、实施成本等 3.政府管制中包括权利成本(二)政府管制的行政程序与成本:交易费用分析 1.交易费用与法律成本 (1)法律制度事实上是提供一种基本上固定不变的信息

9、,从而可以节约信息成本 (2)法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谈判规则,从而减少谈判费用(3)法律规定了对违反契约行为的制裁方式,从而对违约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而在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时,法律提供一种解决纠纷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并通过国家机器保证这些规则的施行。这可以大大减少诉讼时间和诉讼费用。 法律制度要发挥上述作用,其本身的运行需要花费成本,这种成本也是交易费用的组成部分。2.政府管制的行政程序产生的成本(1) 信息收集(2) 规章制定(3) 行政裁决 (三)管制成本的估计 1.估算管制成本的方法可以利用以下五种方法来评估管制的成本: (1)经济计量分析,直接估算产出市场或用生产函数去测度管制变化的影响

10、 (2)支出测算研究,依靠对企业或公司的调查来判定管制的成本 (3)工程成本分析,直接计算安装设备的新增成本,并随设备质量的改变而调整 (4)生产率研究,用图表方式说明一段时间内实际的生产率变化与没有其中一项或更多的政府管制时可能发生的生产率变化之间的差异 (5)一般均衡分析,用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完全竞争的市场对一项新政策的反应2.对管制成本的估计(1)效率成本(2)转移成本(3)过程成本(四)被管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严格地说,被管制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不是管制政策本身的成本,但管制政策本身却必须考虑被管制企业的运营成本的约束,尤其是当被管制企业是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时,其运营成本对管制政策的最终确立就有

11、很大的约束作用。 自然垄断之所以是政府管制的依据或理由之一,是因为自然垄断的规模经济性和资产专用性或沉淀成本。三、政府管制的收益(一)政府管制的收益构成 政府管制的收益 (1)私人收益 (2)社会收益2.政府管制的制度效率3.法律制度与经济效率(二)管制政策的影响 1. 价格管制与市场均衡的变化 2. 进入管制与市场交易 3. 增进市场交易机会的管制政策(三)管制收益的估计和管制的效率损失 1.衡量管制收益的两种方法 2.对美国管制政策收益的估算3.管制的效率损失,这些效率损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2)管制者的自主裁决与寻租(3)由管制滞后产生的企业损失(四)管制改革

12、的收益刺激 1.降低了价格水平 2.使包括引进各种减价制度在内的收 费体系多样化 3.使服务多样化4.使企业提高了效率并具有活力5.通过削减费用减轻国民负担6.在客观上由于降低价格水平和使服务多样化而扩大了需求和投资,从而使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第四节 管制的有效性一、管制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1.功利主义 2.新制度经济理论 3.福利经济理论 4公共选择理论二、影响管制有效性的因素 1政府行为目标的多样性 2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成本的产生 3不对称信息结构导致的效率低下 4管制中的多重委托代理第三章 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性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自然垄断与经济效率自然垄断的动态性第一节自然垄断

13、的基本特性 一、对自然垄断理论的传统理解 (一)早期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理解 早期的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理解基本上是在规模经济层面上的。 1.格林沃尔德(Greenwald)在其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中指出,自然垄断是一种自然条件,它恰好使市场只能容纳一个有最适度规模的公司。2.斯蒂格里茨(Stiglitz)在其经济学中也提出:在某些情况下,生产一种商品所使用的技术可以导致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或只有很少几个厂商。3.克拉克森和米勒(Clarkson and Miller)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 (成本递减) 状态,如果规模经济足够大,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

14、线在相应范围内向下倾斜,那么,这仅有的一家厂家能够生存下去。这个幸存者就会把产出扩张到最大,并因而达到平均总成本的最大下降,它可用廉价出售的方法来竞争,最终把对手都挤出该行业。这种情况形成的垄断就是自然垄断。 传统上理解的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规模经济性 2.大量的沉没成本(二)单一产品企业中的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关系 单一产品的自然垄断有两个基本特点: 持续下降的平均成本和成本的弱增性。 1一家厂商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 如果一个产业中的一家厂商只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在以这种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全部需求时,其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期内,即处于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区间,在这段

15、区间的产出就存在规模经济,也就是说,对于一条U形的平均成本曲线来说,在产量Q处具有唯一最低水平的平均成本,对任一产量QQ时存在规模经济。用函数表示,C(Q)为产量等于Q时的成本,如果某产量水平Q只有n量变化时,则形成 C(nQ)nC(Q) 则可以说在Q的附近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将两边同除以nQ,则成为C(nQ)nQC(Q)Q 这时候,该企业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减少,规模经济效益显著。2X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果情形发生了变化,这个产业现存在x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 企业i的产量为Qi,企业i生产产量Qi时的成本函数为C(Qi)。假定该产业的总产量为Q,Q=Qi, 由一家企业全部生产时

16、的成本函数为C(Q),这时若 C(Q)C(Q1)+C(Q2)+C(Q3)+C(Qx) (i=1,2x,x2) (3.1) 成立,表示如果有一家企业的定价等于平均成本,并能以这样低的价格提供满足该市场的全部需求的全部商品,使任何其它达不到规模经济的企业的成本均在其之上,我们就说这个成本函数C对产出Q是弱增的。这里用成本的弱增性(Subadditivity)说明了规模经济效益。一旦产出超过平均成本的最低点Q,处于平均成本递增的区间时,增加的成本导致的价格上升,使潜在竞争对手有可能进入该行业,这时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在单一产品情况下,规模经济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递减的平均成本意味着成

17、本的弱增性,但弱增性不一定意味着平均成本的下降。如果一个单一产品厂商的成本函数是弱增的,即使它有不断上升的平均成本,它仍然是一家自然垄断企业。它意味着由一家企业生产全部产品时的成本比分为两家企业以上生产时的成本还低。 根据“弱增性”可以将自然垄断定义为: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整个行业产品的成本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总和更低,这个企业就是自然垄断的。二、自然垄断特征的现代观点 1.现代经济学界对自然垄断的认识。 史普博 (Spulber) 在管制与市场中给自然垄断的定义是:“自然垄断通常是指这样一种生产技术特征: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

18、的成本供应市场。自然垄断起因于规模经济或多样产品生产经济。”2.多产品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假定存在n种不同的产品和k个厂商。每个厂商生产一些产品或全部产品n。如果厂商i的产出为yri(i =1,k),(r=1,n),第i家厂商的产出参数为(y1i,y2i,yni)。对任意产量或全部产量,成本函数C(y)在y处严格弱增。y1,yk,yjy,j=1,k。表达式为yj=y 于是C(y)C(yj) (3.2) 正如公式3.2所示,变量y代表行业产出,这里基本问题是,是否由一家厂商生产y比两家或更多的厂商生产更便宜,而那些单个厂商的产出加总等于行业总产出y。 在多产品企业的例子中,对于弱增的成

19、本来说,规模经济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在多产品的生产中,产品生产之间的相互依赖起着重要的作用。 (1)范围经济 (2)范围不经济 结论: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产业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平均成本下降一定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不一定平均成本非下降不可,只要存在成本弱增性,就是自然垄断。 3.从需求和社会福利两个角度考察自然垄断基本特征第二节 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一、自然垄断的强度 1.强自然垄断 2. 弱自然垄断第一种情形 3. 弱自然垄断第二种情形二、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与管制需求(一)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 1.强自然垄断的情况 2.弱自然垄断的情况(二)自然垄断的管制需求

20、第三节 自然垄断与经济效率一、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正面影响 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1)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采用更大型的高效设备,从而节约投资,降低消耗,减低成本费用。(2)大规模生产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质量并降低成本,而且也为开发使用高效专用设备提供了条件,使专用设备、自动线的采用成为可能。(3)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批量增加,有助于采用先进工艺。(4)由于某些生产具有不可分性,有些设备和人员在生产规模较小时不能够充分利用,只有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除生产技术

21、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外,还有生产经营带来的规模经济。 (二)范围经济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1)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具有多重经济价值,同时这类生产要素又具有不完全可分性。 (2)资本设备和生产线的多功能性。一些固定性质的资本设备,在一定的经济时空范围内,具有多种生产功能。 (3)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可重复使用性。 (4)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多种组装性能。 (5)厂商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扩大品种范围上的重复使用性。 垄断型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垄断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技术创新使得既定的投入能够具有更大产出,同时能够制造出差别化产品。而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形成并且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垄断,反过来又

22、会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四)自然垄断企业在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政府调控的宏观经济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1.经济增长的实现始终与一国的产业组织状况密切联系在一起。 2.自然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因此垄断部门的产品必然是数量较少价格较高,这种刚性的价格推动了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 3.自然垄断企业是劳动力的集中和垄断。 4.政府要把微观经济的个体活动纳入宏观有序的轨道上,必须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二、自然垄断对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 (一)规模不经济导致经济低效 1.对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加 3.市场容量的有限性(二)自然垄断产生的福利损失(三)X非效率阻

23、碍企业进步(四)为维护垄断地位进行的政治寻租(五)交叉补贴和撇奶油 1.交叉补贴 2.撇奶油第四节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一、自然垄断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 1.需求的扩大 2.供给的变化二、引起自然垄断动态变化的因素 1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自然垄断边界 2供给技术变化改变自然垄断的边界 3自然垄断业务的可分性第四章 进入管制 进入管制的经济依据政府承诺与投资行为的关系对原有企业阻碍新企业进入行为的管制对原有企业与新企业的不对称管制第一节 进入管制的经济依据一、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是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的两难选择 政府在制定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管制政策时,面临着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选择:即由一家或极少数几

24、家企业垄断经营,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率;还是放松进入管制,由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以较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取舍问题。二、有效竞争的概念与实质 1 “马歇尔困境” (Marshalls dilemma) 2有效竞争的概念的提出 1940年,克拉克(Clark)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了有效竞争的概念一文,从其基本内容看,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相协调,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但克拉克没有论述实现有效竞争的客观条件和标准问题。3有效竞争的实质 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互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协调点是合理

25、界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其协调目标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所发挥的综合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极大化。由此可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效竞争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有效竞争的实质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率。三、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1梅森(Mason)的市场结构标准和市场效果标准 2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 Sosnick)提出的以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来概括的有效竞争标准3有效竞争的主要特征(1)有效竞争是一种竞争收益明显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 作为有效竞争,应该是竞争收益扣除竞争成本后的净收益是相当大的。我们可以用竞争效益公式来衡量这种净收益:(2)有效竞争是一种适度竞争。 只有适度竞争才能产生较大的竞

26、争效益。我们可用图4-1表示:图4-1 市场竞争度和竞争收益、成本的关系 (3)有效竞争应符合规模经济要求。 有效竞争应该是在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条件下的竞争,这样才能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率。 4有效竞争的标准 有效竞争状态不是一种点状态,而是一种区域状态。图42 有效竞争的区域 由图4-2可见,有效竞争是由适度规模与适度竞争相交部分组成的区域,虽然,在这一区域内所分别获得的规模效益和竞争效益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两者的综合效益最大,能实现经济效率极大化的目标。 因此,只要在某产业中,企业的规模达到最低适度规模(即最小经济规模)要求,同时,其市场竞争度能保证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即处于适度竞争范围,这个产

27、业就基本上处于有效竞争状态。这便构成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可作为政府制定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政策的重要依据。 有效竞争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在政府制定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政策时,应该把有效竞争作为其主要经济依据。第二节 政府承诺与投资行为一、管制滞后效应1管制滞后效应的概念 政府一旦制定管制价格,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将固定不变,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的刺激,企业会自觉地进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这种在管制政策调整周期内,对生产效率的刺激通常被认为是“管制滞后效应”(regulatory 1ag effect)。2管制滞后效应的作用 管制政策调整的滞后效应具

28、有两面性,它既有相对稳定的管制价格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技术状况相背离的一面,也有刺激企业努力提高效率的一面。同时,这也暗含着,管制政策调整的滞后时间长度与滞后效应的强度密切相关。二、政府承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1管制“游戏”与政府承诺 政府管制“游戏”的三个阶段和政府行为 2对投资管制的可信性(credibility)问题 它导源于管制者追求短期公共利益,但 由于它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热情,因而产 生有损于长期公共利益的消极影响。3解决投资管制可信性问题的思路 格林沃尔德(Greenwald)提出的解决思路:通过法律手段要求管制者对企业的承诺在将来必须兑现,对管制者承诺的法律监督主要是保证企业在将

29、来能取得预期收益。第三节 阻碍进入行为管制原有企业阻碍新企业进入的行为 1动摇潜在竞争者能取得利润的信念,从而放弃进入决策。 2通过事先收买专利,致使潜在竞争者难以取得有竞争力的技术。 3通过广告、产品差异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战略来阻碍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二、政府对阻碍进入行为管制 管制者应该采取适当的管制政策,消除市场上原有企业设置的各种进入壁垒,以帮助新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说明仅有市场可竞争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制定促进竞争的管制政策。第四节 不对称管制一、不对称竞争与不对称管制 1原有企业与新企业的不对称竞争产生的原因 2不对称竞争需要政府采取不对称管制 为培育市场竞争机制,与不对称竞

30、争相适应,政府应该对原有企业与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asymmetric regulation),对新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扶植其尽快成长,与原有企业实行势均力敌的对称竞争,以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二、不对称管制的普遍性 1英国电信产业的不对称管制 2政府对新企业提供的一系列“进入帮 助”(entry assistance)三、不对称管制的主要内容 1对原有企业实行强制性联网 2对新企业采取联网价格优惠 3允许新企业采取较为灵活的价格政策 4不对称管制是一种短期现象第五章 价格管制价格管制的三大政策目标价格管制目标与定价方式的关系价格水平管制价格结构管制第一节 价格管制的目标价格管制的三

31、大政策目标: 1促进社会分配效率 当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它们就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就有可能通过制定垄断价格。这就要求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实行管制,以促进社会分配效率。 2刺激企业生产效率 价格管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制手段,其中一个管制功能是要刺激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最大生产效率。 3维护企业发展潜力 政府在制定垄断性产业管制价格时,要考虑到使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积累、不断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以维护企业的发展潜力。 如果我们分别以S、P和D表示社会分配效率、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发展潜力,则上述三大政策目标体系可表示为图5

32、-1所示的三维向量空间。图5-1 价格管制政策的三维向量空间 图5-1中的三维向量空间不仅是管制价格制定者的政策目标空间,从另一角度看,它也是管制价格制定者的约束空间,限制着管制价格的选择范围。同时,它还可作一面“镜子”,以衡量各种管制价格的经济合理性,并反映管制价格制定者对各种价格管制目标的偏重。第二节 价格管制的方式 由于自然垄断产业一般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成本曲线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且,平均成本曲线位于边际成本曲线的上方。如图52所示:图52 不同定价方式下的管制价格水平 可见,在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管制实践中,以边际成本决定管制价格水平通常是不现实的,但边际成本可

33、以作为制定管制价格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以衡量实际管制价格水平与边际成本的差异程度。 这样,只要政府在自然垄断性产业的价格管制中没有采取价格补贴政策而企业又没有发生亏损,这就可以认定政府是以平均成本或高于平均成本的水平决定管制价格的。第三节 价格水平管制本节将讨论美国传统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和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中国价格水平管制模型的问题。一、美国的传统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为: (5.1) 如果企业经营多种(n种)产品,则价格管制模型为: (5.2) 在上面两式中,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C为成本费用(如燃料成

34、本、工资、税收和折旧等);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Pate 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 在上面两式中,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C为成本费用(如燃料成本、工资、税收和折旧等);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Pate 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 显然,在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情况下,管制价格(P)等于企业总收入(R)除以总产量(Q),即: ;而在企业经营多种产品的情况下,总收入除以总产量只是所有产品(或服务)的综合价格,对每种具体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还要通过价格结构管制才能确定。二、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模

35、型 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采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 Price Index),即通货膨胀率,X是由管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如某企业本期的价格为Pt,则下期的管制价格(Pt+1)为: (5.3)三、两种价格管制模型的比较分析 用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但这种模型也存在三方面明显的缺陷。 英国的RPIX价格管制模型的基本优点是,能够刺激企业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才能取得较多的利润。同时,能促使企业对生产要素实行优化组合,但不致于出现在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下存在过度资本密集化的现象。此外,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也相当简便。 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价

36、格管制模型会对企业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更大刺激。四、中国价格水平管制模型的构建 尽管英国的最高限价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但中国不能照搬这种模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价格管制模型,一种可供选择的价格管制基本模型是: 上式等号右边第一项为单位成本项,第二项为单位利润项,经整理并考虑质量系数(Q)可得: (5.4) 在上面(5.4)式中,Pt+1为下一期的管制价格,Ct为本期的单位成本;RPI为零售价格指数;X为生产效率增长率(成本下降率);Q为产品与服务质量系数;r为销售利润率。 在上面的模型中,Ct(1+RPI-X)为成本上限控制项。 从总体上说,合理使用

37、上述价格模型能实现价格管制的三大政策目标。 上述价格管制模型的实际运用效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模型中各项要素的合理确定。第四节 价格结构管制一、线性定价与非线性定价 从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看,价格结构的形式可分为“线性定价”(1inear pricing)和“非线性定价”(nonlinear pricing)这两种形式。线性定价又可分为定额价格和同一从量价格,可分别以图53(a)和图53(b)表示:图53 线性定价 那些价格结构不是单纯的线性形式,而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非线性形式,把它们统称为非线性定价。二、两部定价 两部定价所形成的价格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与消费量无关的“基本费”,二是根据消费量收取

38、的“从量费”。它是非线性定价的一种形式。我们可利用图54来说明其经济原理:图54 两部定价的原理 把年固定费用总额(K)除以用户总数(N),其结果为每一用户平均承担的年基本费(KN),由于消费者一般按月支付费用,把年基本费除以12就是月基本费,记为T(T=K/12N)。若某一消费者的月消费量为Q,则该消费者的月使用费(M)为: M=T十PmQ (5.5) 这种两部定价方式可用图55表示:图5-5 两部定价 由图55可见,两部定价既可以按照边际成本定价收取变动费用,又可通过基本费补偿固定费用,从而使企业达到收支平衡。三、高峰负荷定价 虽然高峰负荷定价适用于许多自然垄断产业,但由于电力产业的需求波

39、动最大,因此,这一定价方法自然最适用于电力产业的价格管制。以某一工作日为例,电力需求可能显示出如图5-6所示的波动性。 图5-6 一天的电力需求曲线 为了使电力供需在每时每刻保持平衡,必然要有足够的电力生产和输送能力。同时,这也意味着电力生产供应的最大容量取决于用电高峰的需求。 显然,从原理上而言,为了缩小高峰和非高峰需求的差异,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对高峰需求制定高价,以抑制消费,而对非高峰需求制定低价,以鼓励消费。 四、差别定价(一)差别定价的条件 企业实行差别定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1企业拥有垄断性地支配价格的能力。 2购买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自愿支付不同的价格。而且,

40、企业能够根据这种需求价格弹性对购买者进行区分。 3能够将不同的购买者市场相分离。(二)差别定价的三种形式 按照价格差别的程度,差别定价有3种主要形式: 一级价格差别(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图5-8 一级价格差别2二级价格差别(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它是指垄断企业把产品或服务分成若干数量组,按组制定不同的价格(见图5-9)。图5-9 二级价格差别 3三级价格差别(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它是指垄断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上对同种产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图5-1

41、0 三级价格差别(三)对差别定价的管制 在理论上应该对企业的差别定价实行政府管制,但在实践中,差别定价广泛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因此,政府对差别定价的管制应具有选择性。第六章 激励性管制与放松管制经济性管制的趋势激励性管制 放松管制第一节 经济性管制的趋势一、传统管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进步改变了某些产业或其某些环节的自然垄断性质,通过管制维持其垄断的依据已经削弱或不复存在。 2市场容量和范围的扩大,使平均成本最低的厂商的产量水平相对于扩大了的市场规模而言比较小,从而使该产业具备了多家企业竞争的条件,否定了由一家企业独占市场的合理性。 3政府管制造成“政府失灵”。 4管制影响了消

42、费者的福利水平。 5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人、财、物、信息等方面进行更广泛的联系以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却制约这些资源的流动。 6成本弱增性和可竞争理论的发展对传统的管制实践提出了挑战。二、经济发达国家的管制改革 (一)民营化浪潮 19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自然垄断产业已经不断地从垄断走向竞争或局部竞争。国有企业在这些国家的自然垄断产业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大多带有政企合一的性质,国有企业经常被政府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工具。 但是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巨大投资与有限的政府能力相矛盾,导致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投资不足,供求缺口很大。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本身不可克服的低效率,使得它们大都效益不佳

43、。因此通过将这些国有、公营的自然垄断企业的所有权转移到民间,引进社会资金、提高自然垄断产业经济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二)管制理念的深化 随着管制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管制的理念已经从通过对自然垄断产业机械地“控制和命令”来消除非效率的方式向通过激励措施来消除非效率的激励性管制方式发展,从对行为的直接管制转向对市场规则的规范方向努力。管制的目的已不再是一般地以政府取代市场,而是通过创造实现市场可竞争性的条件促进市场的可竞争性,市场可竞争性的增强则又进一步促进管制目标的实现。(三)放松进入管制,开放市场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容量的扩大,一些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已不再具有自然垄断性

44、质。对于这些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对其逐渐放松甚至取消进入管制。 (四)区分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引入竞争 随着专业化的分工、技术进步和市场环境变化,自然垄断产业中某些业务领域日渐失去自然垄断性质,显示出竞争的潜质,成为可竞争领域。(五)管制方式由传统管制向激励性管制转变 放松管制并非管制的结束,而是管制不断随政治、经济环境变换目标和方式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竞争和管制逐渐相容,表现为激励性管制方式被广泛应用,在新的管制框架中实现竞争,以解决自然垄断产业内部的低效率问题。 最高价格上限管制给予企业在上限价格下自主定价权,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区域间竞争则以一

45、地区经营效率较高的企业的经营成本为标准,制定管制价格,以此促进不同地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竞争。此外,激励性管制还包括特许权竞争等管制方式。第二节 激励性管制一、激励性管制理论的产生 1传统的管制方法有待改进2政府设计激励管制的必要性二、激励性管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激励性管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激励性管制的目的 2激励性管制解决的问题(二)激励管制合同的设计 1激励管制合同的分类 (1)高强度激励合同是指企业得到的总货币补偿随其实际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在边际上企业承受较高比例的成本。 (2)低强度激励合同是指企业的成本将完全得到补偿,企业的利润不受成本变动的影响。 2激励管制合同设计面临

46、的困境 3激励管制合同设计的原则 4激励框架设计方法 5两类激励管制合同的比较 6多产品激励管制框架的设计 (三) 影响激励管制合同实施效率的主要因素 1管制俘虏 2管制承诺的可信性三、几种具体的激励性管制政策 (一)特许投标制度(Franchise Bidding) 特许投标竞争理论是一种借助竞争的间接管制理论,它强调在政府管制中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拍卖的形式,让多家企业竞争在某产业或业务领域中的特许经营权,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因此,可以把特许经营权看作是对愿意以最低价格提供相同质量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一种变相的补偿。采用这种方式,如果在投标阶段有比较充分

47、的竞争,那么,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就只能得到正常利润,不可能长期内持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区域间比较竞争(Yardstick Competition) 区域间比较竞争也是一种引入间接竞争的激励管制方法,通过将经营条件、经济水平相近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以其中效率较高的企业作为参照系,使特定地区的企业在其它地区企业成就的刺激下而提高自已内部效率的一种方式。区域间比较竞争并不是处在特定市场中的企业之间相互直接的竞争,而是地区间垄断企业之间的间接竞争。区域间比较竞争要求对在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下经营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而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受到局限。(三)社会契约制度(Social Contract

48、) 美国在电力产业中广泛实行的社会契约制度或称成本调整契约作为激励性管制在实际中运用的良策而闻名于世。其基本操作方法就是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在修订收费时就设备运转率、热效率、燃料费、外购电力价格、建设费等签订合同,如果能够实现比合同规定的更好成绩则给予被管制者报酬,否则给予处罚。 第三节 放松管制 一、放松管制的边界 1自然垄断产业的边界与政府管制的 边界 2放松管制的边界二、放松管制的背景 放松管制的具体背景及主要原因包括: 1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以后, 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陷入“滞胀”泥潭不能自拔,政府财政赤字扩大,急需削减包括管制在内的政府职能。 2.技术变迁改变了自然垄断的

49、边界。 3作为传统自然垄断产业主要载体的国有企业普遍开始出现技术革新滞后、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的现象。 4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各国之间的国际联系越发密切,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流动,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亟需减少政府干预,放松相关管制。 5异质产品以及产业间可替代性的竞争。三、美国放松管制的实践 美国的经济管制,大体可分为3个时期。 1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开始的关于铁路、电力、电话、管道燃气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领域的管制。 2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大危机发生后,主要是1933年以银行、1934年以证券和广播、1935年以卡车和输送管道、1936年以海运、1938

50、年以航空和批发电力等结构竞争产业为主要对象进行的管制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以能源领域为对象,包括1954年对天然气价格、1960年对输油管道、1973年对石油(特别是汽油)价格实行扩大管制。 对电信、能源、航空、内陆运输业、银行等的放松管制实践。第七章 卫生健康管制信息不对称与卫生健康管制 食品与药品质量管制 医疗卫生服务管制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与卫生健康管制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1.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 2.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二、信息不对称与卫生健康管制需求 (一)食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与食品质量 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征 (1)食品市场的需求。 (2)食品

51、市场的供给。2信息不对称与食品质量管制需求 食品的质量特征包括:食品味道的特征、营养成分和安全性。食品质量管制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产品市场上,学者尼尔逊(Nelson,1970)按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途径,将所有产品分为三类。 (1) 搜寻品 (2) 经验品 (3) 信用品 要减少食品作为第二类(经验品)和第三类(信用品)的信息不对称,防止市场混乱,避免损害消费者利益,就必须实行政府管制。 (二)药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与药品质量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征 (1)药品市场的需求。 (2)药品市场的供给。2信息不对称与药品质量管制需求 药品的质量特征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药品质量管制理论亦是

5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旦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市场,消费者没有能力评价药品质量,也无法识别药品的真伪。必须对药品质量进行严格管制。(三)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管制需求 1基本特征。 (1)需求的不确定性。 (2)需求的弹性较小。 (3)存在“诱导”需求。 (4)供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5)供给分为基本和特殊医疗卫生服务。(6)对医生有更严格的道德约束。(7)供给竞争不充分。(8)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非价格竞争。 由于存在诸如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导”需求以及供给的公益性等问题,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应实施系统性的管制。 2信息不对称与医疗卫生服务管制需求。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53、,一方面导致患者难以全面了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将带来过高的医疗费用。这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管制的两个基本原因。第二节 食品与药品质量管制 一、食品质量管制 1建立食品质量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2制定食品标准体系。 3对食品市场的进入管制。 4对食品质量信息的管制。 (1)食品包装标识的管制 (2)食品广告管制 (3)及时向消费者发布关于食品质量的信息 (4)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 (5)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国际合作 5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测。二、药品质量管制 1建立药品质量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2制定药品标准体系。 3对药品市场的进入管制 (1)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的管制。 (2

54、)对新药的管制。 (3)对进口药品的管制。 4对药品质量信息的管制。 (1)药品包装标识管制。 (2)药品广告管制。 (3)及时发布关于药品质量的信息。 5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测 (1)GMP制度。 (2)药品召回制。 (3)对假冒伪劣药品处罚制度。第三节 医疗卫生服务管制一、建立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管制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基本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服务进行管制主要内容包括对发放许可证的要求,对危险或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的约束。二、进入管制 医疗卫生服务不同于其它服务,它与公众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休戚相关。因此是否具备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资格,成为允许进入医疗市场的前提条件。应该说,进入许

55、可是确保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各个国家通过对许可证的严格审批来控制医疗机构的进入,以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三、服务质量管制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具体包括,患者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后对疾病治疗的结果、获得服务的方便程度以及预约等待的时间等。诚然,治疗结果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应设计不同的方法衡量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理解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偏好,这种偏好应该反映医疗服务的质量。 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信息无疑会影响医生的行医行为。尽管通过市场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但是,医疗卫生服务与消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患者是拥有信息的弱势方。鉴于

56、此,政府对医疗服务实施质量管制应是维护患者利益不可缺少的环节。四、广告管制 作为医疗机构往往通过广告宣传自己的服务,作为信息传递的广告一旦失真,则容易误导患者。所以,管制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广告管制。五、服务费用管制 医疗服务费用与价格是两个概念,即费用是价格和数量的乘积。消费者可以观察和比较的是医疗服务价格信息。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生可以“诱导”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这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往往高于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 患者被迫接受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和资源的浪费。对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管制也是世界各国对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管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管制一般包

57、括:对医生以及特定的行医过程强制性地统一实施监控并进行常规检查;对医疗机构的费用支出进行直接的控制等。 第八章 工作场所安全管制生命价值与工作场所安全管制工作场所安全管制方法工作场所安全管制体系第一节 生命价值与工作场所安全管制一、工作场所安全管制的理论依据(一)风险与非理性 1判断风险的非理性 2.对安全风险识别的特征 (1)工人关于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其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也就不同。 (2)工人在所有风险市场上的反应根据补偿的主旨区别而发生变化。 3.工作场所安全程度的决定 图8-1 工作场所安全程度的决定风险水平0美元安全的边际成本安全的边际价值总的安全费用 V安全程度S*AB(二)信

58、息不对称 1.企业隐瞒信息的动机 2.企业和工人对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对称 3.工作场所安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三)外部性 工作场所安全具有生产上的正外部性,它不仅使工人受益,而且造福全社会。但企业不可能将工作场所安全收益完全内部化,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偏离,如图82所示。相对于社会需求工作场所安全供给不足,需要政府进行管制。图82 具有正外部性的工作场所安全二、生命价值的含义与测度(一)生命价值的含义 1.关于衡量生命价值的理论 纵观西方关于生命价值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理论和方法,二是风险交易理论和方法。 2.风险交易理论。风险交易

59、理论认为,理性的“经济人”为降低事故概率,会在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由于任何预防措施都是有成本的,在某一事故概率水平条件下,个人会在降低风险和支付数额之间进行权衡,所以该理论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定义为个体为预防一项死亡而愿意支付的价值。即:(二)生命价值的测度 1、劳动力市场模型 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目前在生命价值评估方面使用较多的一种经验估计方法。它将工人的隐性收入作为他们工作收益的一部分,以此来估价工资的风险交易,并使用这一交易所暗含的意义估计生命价值。 劳动力市场模型建立在劳动经济学的级差工资报酬理论之上,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1)不同工人对工作条件及其风险水平的关注程度不同; (2)工作条

60、件的改善和风险的降低是有成本的,企业因工作条件的不完善而支付给工人补偿工资。 下面我们用图形来直观地表达该模型是如何来估价生命价值的。图8-3 风险工作中的市场均衡工资风险AAVVEU1 EU2XYMMNN0 2、经验估计模型 经验估计模型主要是根据可利用的工资与风险信息的特性来估计生命价值。如果以年收入作为统计数据资料的依据来衡量生命价值,可以得到以下形式的方程式: 其中,系数表示年度风险死亡增加对年收入的影响程度,在给定年度死亡风险的情况下,会影响所对应的预期死亡要求的年收入的变化,也就是说,表示工人在收入与死亡风险之间所达成的交易均衡,即对生命价值的评价。 方程中的其他变量是用来表示对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