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地质学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地质学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地质学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地质学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7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Basic Geology 课程代码081302101245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时/学分64/3.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 课外学时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地质学基础是面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是本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容涵盖多个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学等。本门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说明地

2、质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地质学有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为学好地质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设计思路: 本门课是地质学各学科的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由于这是本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课,故本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传授地球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专业兴趣,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发现并分析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逐渐建立地质思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绪论:介绍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质思维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和地质学的研究意义。(2)矿物:介绍矿物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矿物;矿

3、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矿物的成分和用途。安排常见矿物鉴定实验。(3)岩石学:介绍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形成过程、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主要类型(分类标准、命名等)。安排常见三大类岩石的鉴定实验和野外地质考察。(4)地质年代与地史学:介绍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球演化历史及各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5)层序地层学:明确地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地层单位中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异同及各自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及确定角度不整合形成年代的方法。(6)构造地质学:介绍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基本要素和判别方法;构造运动的分类和表现

4、;构造运动的特征和地质记录;全球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其证据(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7)外动力地质作用:介绍河流、冰川、海洋、湖泊、地下水、风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侵蚀-搬运-沉积)和地质作用特点。(8)沉积相分析与古地理环境:介绍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和三角洲相的主要特征。(9)矿床学:介绍矿床的有关概念、成因、类型和基本特点,介绍典型的矿产实例。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后置课程:地质学基础II、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教学实习等。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2)理解地球

5、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3)掌握地球和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产物、地质年代及地球演化历史;4)初步建立地球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技能目标:初步具备鉴别常见矿物、岩石和识别地质构造的能力;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初步具备地质图件的判读能力。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科学的专业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地球科学观,构建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具有一定地球科学观察、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

6、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及常规练习作业。这些实验报告及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4)通过课堂学习、室内实验和野外考察,逐步建立地质思维,学会用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地质现象和思考地学问题。四、教学进度序号专题或主题计划课时主要内容概述实验实践内容或课外练习等1绪论2(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地质学的特点、研究方法和地质思维;(3)地质学的

7、研究意义;(4)地质作用。2矿物6(1)矿物及晶体的概念;(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形态特征(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4)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5)主要矿物(矿物的分类、常见矿物)。常见矿物鉴定实验3岩浆岩6(1)岩浆及其活动方式(岩浆的概念、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及基本类型);(2)岩浆喷出作用(岩浆喷发产物、岩浆喷发的方式、世界火山的分布);(3)岩浆侵入作用(侵入岩的产状、岩浆的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4)岩浆岩(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分类、认识常见岩浆岩)。岩浆岩鉴定实验、岩浆岩野外地质考察4沉积岩6(1)外动力地质作用一般特征(影响因素、引

8、发能源、作用方式);(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3)主要的沉积岩类型。沉积岩鉴定实验5变质岩6(1)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因素、主要类型、变质程度);(2)变质岩的基本特征(颜色、成分、结构、构造);(3)主要的变质岩类型;(4)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变质岩鉴定实验6地质年代2(1)相对地质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包裹律);(2)同位素年代;(3)地质年代表。(4)古生物与地史;7地层学概览6(1)地层的基本概念(2)地层的划分与对比(3)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4)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学实验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8(1)构造运动的概念及和基本方式(

9、构造运动的概念、运动方向、类型及表现);(2)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构造运动的结果、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3)构造运动的旋回性;(4)地震(地震的概念;地震波;地震强度;地震的类型;地震的空间分布)。地质罗盘与地形图的使用实验、地形地质图识别及地质剖面图实验9板块构造4(1)地壳和岩石圈;(2)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论点、主要证据);(3)海底扩张学说(基本观点、主要证据);(4)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板块边界类型、威尔逊大洋演化旋回);(5)板块运动的动力(热点、地幔柱、冷幔柱)。10风化作用2(1)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2)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3)风化作用的产物。11

10、河流及其地质作用2(1)河流概述(形成过程、空间形态、动能);(2)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搬运、沉积)。12冰川及其地质作用2(1)冰川的形成与运动;(2)冰川的地质作用(侵蚀、搬运、沉积);(3)冰川作用及成因。13海洋与湖沼及其地质作用2(1)海水的运动;(2)海水的地质作用(侵蚀、搬运、沉积)。14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2(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地下水的来源、运动方式、地下水类型);(2)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侵蚀、搬运、沉积)。15风及其地质作用2(1)风的一般特征;(2)风的地质作用(侵蚀、搬运、沉积)。16沉积相分析与古地理环境4(1)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2)山麓-洪积相(3)河流相(4)湖泊相(5)三角洲相(6)岩相古地理研究17矿床的基本知识2(1)矿床有关概念(2)岩浆矿床(3)变质矿床(4)外生矿床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参考教材:普通地质学,舒良树,2010,地质出版社,第三版主要参考资料: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地质学(吴泰然,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地质学(夏邦栋,1995,地质出版社)地球科学概论(汪新文,1999,地质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黄定华, 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