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地球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大气由干洁大气、水汽和大气杂质所构成2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1050km高度,称为大气臭氧层,其最大浓度层出现在2030km高度处。大气臭氧层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形成平流层逆温,并对地球生物形成重要的保护作用。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放射大气辐射,对地面形成温室效应。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和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2对流层中存在着强烈的平流、对流和乱流运动。3对流层分为下层(摩擦层、行星边界层)、中层、上层和对流层顶。贴地层是指距地面2_m的气层。对流层
2、和中间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_,对流运动强烈。平流层和热成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习惯上将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1200_)作为大气上界。第三节气象要素1气象要素包括日照、辐射、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第二章辐射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1.太阳短波辐射:lmm,lM=mm0.14微米mm地面长波红外辐射:l380mm,lM=10mm大气长波红外辐射:l4120mm,lM=15mmmm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
3、J/(sm2)8或W/m2光通量密度(照度):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光通量。单位:lm/m2(流明)第二节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h):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h=90-+6(0观测点纬度,6观测时间的太阳倾角即赤纬,太阳直射点纬度)春秋分6=0,夏至6=23.5,冬至623.5太阳方位角:阳光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可照时数(昼长):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所经历的时间数。可照时数北半球冬至f夏至加长,夏至f冬至缩短。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而加长,夏季尤为显著。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幕光时间。曙幕光时向夏长冬短,随纬度增加而加长。9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吸收作用、散
4、射作用、反射作用第三节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地面辐射平衡方程:R=(S+D)Rr(EgEa)=(S+D)(1r)ER(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差额)0S(太阳直接辐射)D(太阳散射辐射;天光漫射S+D(太阳总辐射)Rr=(S+D)r(地面反射辐射r(地面反射率1r(地面吸收率(S+D)Rr=(S+D)(1r)(短波净辐射Eg(地面辐射Ea(大气辐射)E=EgEa(地面有效辐射;长波净辐射2:h增大,S和D均增大;p(大气透明度)增大,S增大而散射辐射减小。地面反射率的影响因子:地面性质、太阳高度角、入射辐射波长地面状况r雪r土r水;湿度增大,颜色加深,粗糙度增大,r减小h增大,r减小。辐射波长l增大,r
5、增大。4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温室效应:地球大气能够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透射到地面,同时能够大量地吸收Eg,并以Ea的形式将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形成保温作用。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子: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地面温度升高,E0增大;大气温度升高,E0减弱;空气湿度增大,天空云量加大、云层加厚,E0减弱地面状况E0粗糙E0平滑,E0潮湿E0干燥;风改变局地空气温湿度;海拔高度增大,E0增大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P53不同波谱段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紫外线:生物学效应;可见光光合作用;红外线:热效应。生理辐射:能够被绿色植物吸收的辐
6、射能。光合有效辐射PAR辐射:能够被绿色植物吸收,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辐射能。波段:0.38-0.71mm。3光饱和点:绿色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度增大而增加的光照度上限。光补偿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度。太阳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储存的能量与同期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第三章温度第一节热量收支1.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增大而增大,随土壤孔隙度增大而减小。2地面热量交换方式:辐射热交换;传导热交换;流体运动热交换(对流、平流、乱流);潜热交换大气热量交换方式:辐射热交换;流体运动热交换
7、;潜热交换4活动面的热量收支方程:昼R-P-B-LE=O夜-R+P+B+LE=O活动层的热量收支方程:昼+Qs=R-P-B-LE夜-Qs二-R+P+B+LE第二节土壤温度和水体温度1温度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2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时。3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湿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条件和天气条件4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日、年较差减小,位相落后越多5一天中,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型可分为四种:(图)日射(受热)型、辐射(放热)型、上午转变型、傍晚转变型。6水体
8、热量的主要支出项为水体蒸发潜热LE第三节空气温度1随着高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不断落后。2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纬度、下垫面性质、地形条件、季节、天气状况3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地理纬度、下垫面性质(距海远近)4一天中,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分布型可分为四种:(图)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傍晚转变型。5对流层的平均铅直温度梯度为0.65C/hm。6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ygdgm时,气层处于绝对不稳定状态;gVgmVgd时,气层处于绝对稳定状态;gdggm时,气层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第四节温度与农业1生物学三基点温度:维持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
9、度。五基点温度:生物学三基点温度、最低致死温度和最高致死温度。2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活动积温:生物某发育期或整个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3有效温度: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下限温度。有效积温:生物某发育期或整个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4净效温度:日平均温度在生物学下限温度与最适温度之间时,取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下限温度;日平均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取最适温度减去生物学下限温度。净效积温:生物某发育期或整个生育期中净效温度的总和。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第一节空气湿度1水汽压: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随水汽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饱和水汽压取决于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
10、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相对湿度随水汽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日变化:在绝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反相;在大型水体的周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同相。年变化:在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反相;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同相。3饱和差: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饱和差随水汽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露点温度:对于含有水汽的湿空气,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露点温度随水汽含量的增大而上升第二节蒸发和蒸散1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
11、掉的水量。日蒸发量:一日内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厚度。单位:mm/d2道尔顿蒸发公式:W=A(Ee)/P3水面蒸发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温度、空气湿度、气压、风、蒸发面性质、蒸发面形状、含盐度)气压气压升高,W减小;风风速增大,W增大第三节凝结和凝结物1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的必要条件: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存在2降温冷却凝结方式: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绝热冷却3根据浓度可将雾分为(轻雾110km)、(雾5001000m)、(浓雾50500m)、(强浓雾50m)。根据成因可将雾分为辐射雾、平流雾、平流辐射雾(混合雾)4根据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个云族。
12、高云包括卷云、卷积云、卷层云。中云包括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第四节降水1降水量: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度。单位:mm。降水变率:绝对变率、平均绝对变率、相对变率、平均相对变率3根据降水性质可将降水分为:连续性降水(雨层云)、阵性降水(积雨云)、间歇性降水(层积云、高层云)、毛毛状降水(层云)4根据降水强度(mm/日)可将降水分为:雪:小雪(V2.5)、中雪(2.55.0)、大雪(5.0)雨:小雨(0.110.0)、中雨(10.125.0)大雨(25.150.0)、暴雨(50.1100.0)大暴雨(100.1200.0
13、)、特大暴雨(200.0)干燥度:一地某时期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的降水量的比值。第五节作物水分利用和调控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作物蒸腾消耗单位质量的水分所产生的干物质(或产量)的质量。2作物水分有效利用率:农田蒸散消耗单位质量的水分所产生的干物质(或产量)的质量。第五章气压和风第一节气压1气压的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和百帕。2海平面气压场为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图。高空气压场通常采用的是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图,等值线的单位为位势米第二节作用于空气的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G:与水平方向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水平地转偏向力A:与物体运动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成正比。
14、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南半球相反。3惯性离心力C:与空气运动速度平方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垂直,并自路径曲线的曲率中心指向外缘。4摩擦力R:与(地表粗糙程度)摩擦系数、风速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第三节风1近地层中风的阵性是由于乱流(湍流)所造成的。自由大气层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地转风。(图)自由大气层弯曲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梯度风。(图)4自由大气层中的白贝罗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南半球相反5摩擦层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图)6摩擦层弯曲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的风。(图)7摩擦层中的白贝罗风压定律:北半
15、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南半球相反第四节风与农业第六章大气环流第一节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的影响因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2三圈环流:哈德莱(低纬度、热带、信风)环流、极地(高纬度)环流、费雷尔(中纬度)环流。气压带:极地高压带、畐ij极地低压带、畐ij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4行星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无风带、东北信风(贸易风带)带、赤道辐合带(赤道无风带)、东南信风带。4北半球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北半球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冬蒙古高压、北美高压,夏印度低压、北美低压。第二节季风1季风:盛行风
16、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她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2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海陆冬夏热力差异(主)、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青藏高原影响。3南亚季风的成因: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第三节地方性风在天气其稳定晴好的天气条件下,海陆风、山谷风较为显著。2海陆风的成因:海陆昼夜热力差异。3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炎热而干燥的风。4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成因示意图。第七章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第一节天气系统1天气: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能产生一定天气的大气运动系统。2气团的地理分类:北极(冰洋)气团、极地(极地大陆气团、极地
17、海洋气团)气团、热带(热带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气团、赤道气团(赤道海洋气团)。中国主要气团:冬季为西伯利亚气团。夏季东部地区为热带太平洋气团,西部地区为热带大陆气团。4根据锋的移动方向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锋面降水: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通常为锋后连续性降水;第二型冷锋(急行冷锋)为锋前降水;暖锋为锋前连续性降水;静止锋为北侧连续性降水。5.静止锋主要有:华北静止锋、江淮静止锋、华南静止锋、南海静止锋。在静止锋的北侧为偏北、东北风,南侧为偏南风。6气旋的地理分类:温带气旋气旋、热带气旋。气旋内部,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7.东亚气旋包括北方气旋(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
18、河气旋、黄海气旋),南方气旋(江淮气旋、东海气旋)。8反气旋的地理分类: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反气旋内部,气流辐散下沉,多晴朗天气。9控制和影响我国天气的反气旋主要有:副热带反气旋、温带反气旋(移动型冷高压)10副高的范围以500hPa588线描述,位置以500hPa120E副高脊线描述。副高脊线:春季1520N华南前汛期;初夏2025N(第一次北跳)江淮梅雨期(第二次北跳);盛夏2530N华北、东北雨季。11槽后脊前,上升运动,阴雨天气;槽前脊后,下沉运动,晴朗天气。切变线:低空风向发生气旋性切变(逆时针偏转)的不连续线。切变线附近,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切变线主要有:冷
19、式切变线、暖式切变线、准静止式切变线。西南涡形成于四川西部,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低空急流:对流层下部,强而窄的气流带,最大风速12m/s。第二节天气过程1寒潮天气: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霜冻等。寒潮的降温标准: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48h内降温10C,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江淮地区)TmW4_C。寒潮以春季的34月,秋季的1011月为多,尤其是春季的34月。2冷空气的关键区是指中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入侵我国的路径有:西路、东路、西北(中)路、东路加西路。3中国雨带:3月下旬5月上旬江南地区(江南春雨期);5月中旬6月上旬华南地区(华南前汛期盛期);6
20、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地区(江淮梅雨期);7月中旬8月下旬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季),华南地区(华南后汛期);9月中旬10月上旬淮河流域(淮河秋雨期)。4梅雨: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6月中旬7月上旬)入梅、出梅、丰梅、枯梅、空梅5梅雨天气形势:对流层中层高纬地区:阻塞高压;中纬地区: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浅槽东移;副热带地区:带状副高;低空:西南涡、西南低空急流、江淮切变线;地面:江淮静止锋(梅雨锋)、江淮气旋。台风: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根据热带气旋的近中心地面最大风力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V8级,热带风暴8
21、9级,强热带风暴1011级,台风1213级,强台风1415级,超强台风16级。习惯上,我们将三L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8我国对型。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进行编号和命名。7匹月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最多的时期,称为台风季节。台风水平结构:台风眼区(内圈)、台风涡旋区(中圈)、外围大风区(外圈)台风路径:西移路径、西北路径、转向(陆上转向、海上转向)路径。11一般雷暴天气:雷电、阵雨、阵风、气压涌升、气温下降、湿度上升。强雷暴天气(强对流天气):暴雨、大风、冰雹、龙卷(强对流天气)12.飑:随着雷暴云的来临而突然出现的强烈阵风。风向突变、风速猛增、气压涌升、气温急降、湿度骤升。第三节气象业
22、务和气象服务第八章气象灾害第一节旱灾、干热风、洪涝与湿害1旱灾(干旱):某地区某时期的降水量比常年显著偏少造成的危害。按成因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按时间分为:春旱、夏旱(初夏旱、伏旱)、秋旱、冬旱、季节连旱。洪涝与湿害:某地区某时期的降水量比常年显著偏多造成的危害。按水分过多的程度分为:洪水、涝害、湿害按发生季节分为:春涝、夏涝、秋涝第二节冷害、霜冻、冻害、热害1冷害:农作物生育期间遭受到0C以上的低温危害,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农业减产。按发生时间分为:春季冷害、秋季冷害、夏季冷害(东北低温冷害).按受害症状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兼
23、发)型冷害.2霜冻:在农业植物积极生长期间,因体温下降到0C以下,体内水分发生冻结而造成的伤害。按天气条件分为:平流型霜冻、辐射型霜冻、平流辐射型霜冻.按发生时期分为:早霜冻(秋/初冬霜冻)、晚霜冻(春/晚冬霜冻)初霜冻、终霜冻3冻害:越冬作物、经济果林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遭遇低于0C或长期处于0C以下的低温,引起生物体冰冻或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体死亡或部分死亡,对人畜则引起疾病和残废等现象。冻害主要危害我国的北方冬小麦产区和南方的亚热带经济林果(主要是柑橘)地区。热害:高温对农业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危害。第三节风害、雹灾、黑白灾1风害:瞬时风速超过17_m/s(8级以上)
24、的大风引起的灾害。按发生原因分为:冷锋后偏北大风、冷高压后偏南大风、温带气旋发展时的大风、热带气旋和台风、龙卷风、雷暴大风.雹灾:冰雹给农业生物、农业及其它设施造成的损伤和破坏。白灾(雪灾):冬半年,牧区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掩埋牧草,使牲畜采食困难,挨冻受饿,抵抗力减弱,易罹病死亡。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及低温和冰冻对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危害。黑灾:冬半年,牧区降雪过少或没有积雪,使牲畜吃不到雪水,无法补充体内水分的消耗,同时由于缺乏草料,牲畜变瘦变弱,甚至大量死亡。第九章气候第一节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一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统计状况。气候统计的基本时段为匹年。气候的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地理环境、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中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地区春温秋温,春秋季温度升降快;南方地区秋温春温,春秋季温度升降慢。东亚近海的洋流:黑潮暖流、亲潮(千岛)寒流。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南方涛动: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现象。ENSO:厄尔尼诺现象和南方涛动的合称。6中国冬、夏大气环流的基本状况。7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方式:改变下垫面性质、改变大气成分、人为释放热量。第二节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Excel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病理生理学案例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
- 版国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交流1
-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慕课版)
- 某国企2023年度经营管理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配电工程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案例教程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初中政治答题卡模板A4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