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1页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2页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关于中国外乡现代性的发生问题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明清两朝成为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集中时期,这种变化是指中国外乡现代性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已经较为明显地表露出来。从文化角度来看,思想与文学是两个重要的考察领域。就文学方面而言,白话文学创作开场步入成熟,其代表性的标志是?金瓶梅?的出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章回体小说,表达明中期社会世俗化生活的?金瓶梅?,就是以描写人的自然欲望以性欲、物欲为集中代表来对抗禁欲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它是当时的反理学思想与市民世俗生活相交汇的结果,就白话程度而言,因其

2、尚未脱离话本的窠臼,所以还显得比拟粗俗,口语化痕迹较为明显。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城市的繁荣,市民社会对描写世俗生活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白话文学的传播与兴盛,并于清中叶最终诞生了?红楼梦?这一成熟的白话文学作品。从白话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白话语言已无早期白话粗俗、不精致的弊病,而上升到一种精致的纯白话程度,这就为白话最终取代文言并获得正统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矗由此而言,胡适与陈独秀所提倡的文学革命正是白话文学继续开展的结果。在?文学改进刍议?中,胡适先生从两个方面对新文学作出规定就是明证:首先是从形式方面,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四曰,不避俗字

3、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曰,须讲求文法之构造。一、二、四项是讲语用,三、五项是讲语法,这些正是明清时期白话文学语言早已具备的特征。其次是从精神方面: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模拟古人,语语需有个我在。八曰,需言之有物。这三项正击中了文言的弊端。陈独秀先生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所提倡的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新颖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也可以在明清白话文学中得到求证4。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白话与国语的关系,白话来自方言,在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中可见各地之俗语,但白话一旦成为国语就具有了普适性,因此从史实来看京城地区的方言上升为国语,就与政治亲密相关。美国学者安德森曾论及到欧洲中

4、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拉丁文的衰落,他说:一言以蔽之,拉丁文的衰亡,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过程,也就是被古老的神圣语言所整合起来的神圣的共同体逐步分裂、多元化以及领土化的过程的一个例证。5P.18拉丁文的衰落以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崛起,与中国明清时期文言的衰落以及白话的崛起何等相似!在思想与文学领域出现巨变的同时,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那就是百科全书的编撰。以往的观点认为,百科全书如明代?永乐大典?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清代?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是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不错,但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笔者以为对于百科全书的出现,更应当首先以文化到达繁荣成熟的

5、角度来审视,我们说文化无所不包,难以把握,而百科全书难道不正是文化的一个集中表达吗?不仅如此,百科全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文化开场真正走向成熟与统一,而文化的成熟与统一正是现代民族观念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矗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了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提法,我们可以就此接着分析下去:这样的想象在何种空间中才能形成?答案只有一个,正是文化提供了这个空间,而且必须是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空间。到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十七世纪启蒙时期的法国、英国在编撰他们的近代百科全书,这正意味着英、法的文化在迅速走向丰富、繁荣与统一,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作了文化上的准备。在百科全书时代的中国社会,诞生了?金瓶梅?

6、与?红楼梦?这两部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社会小说,也正表达了文学创作与时代的关联,由此也就不难找出这两部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因素:语言的变革白话走向成熟为晚清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变革奠定了语言根底,完毕了宋元明清以来的文言与白话互相并行的场面、生活的世俗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轻视与瓦解、物欲至上的观念与行为等6。从明清两代看,中国外乡现代性的开展是从两个方面进展的:一条是直接的反封建王权的道路,它主要来自于民间;另一条是封建国家内部的文化成熟与统一,它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文化空间。可以这样说,没有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化统一,没有中国外乡的现代性思想,就不会有中国现代民族观念的形成,乃至现代民族

7、国家的诞生。在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问题上,王德威先生曾说过: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确实发人深省,在此我们还可以追问晚清文学是什么?晚清文学是中国外乡现代性在西方现代性强势威胁之下于文学上的表现。正因为晚清文学乃至文化处于西方现代性宏大威胁之下,中国封建社会处于即将土崩瓦解之时,晚清文学的写作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纷乱姿态,而绝大多数为急就章,艺术水准较低。这些书写中的中国外乡现代性思想无疑暴露得最为明显,也最为混乱,是中西现代性交汇的混合体,从?海上花列传?孽海花?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等作品中就可以见出7。五四时期,是西方现代性大规模侵入时期,也是中国外乡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发生直接而全面的碰撞

8、的时期,这其中既有对抗,又有妥协和交融,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存在上述现象,持续的结果是西方现代性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中国外乡现代性的影响逐渐趋向减弱。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外乡现代性的消失?答复是没有。从文学上看,它表达在鲁迅开拓的乡土文学叙事这条途径上,从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鲁迅、废名、沈从文、芦焚、汪曾祺等人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品,是既不能归类于西方现代性恰恰他们是反对西方现代性的,因为他们看到了西方现代性给中国乡村造成的恶果,又不能归类于中国封建正统文化反封建王权是五四这一代觉悟人的共同要求。他们肯定人的自然本性的正当性这一面,恰是中国外乡现代性思想的表达。以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为例,在新时期刚开场的小说创作中,它可谓独树一帜,其原因有多种,而大多归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温顺敦厚的美的展现,仔细比拟之后,又会发现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情感却并不符合正统儒学的伦理要求,倒非常符合晚明以来李贽等对人的自然欲望、情感的肯定。它产生于文革刚刚完毕、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尚未全面展开之时,作为一个特殊的异类,恰是中国外乡现代性的灵光闪现。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热烈欢送,所以学者丁帆这样评价道:汪曾祺的创作试验,开一代风气之先,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潮起云涌的文学潮流而言,汪曾祺无疑扮演了一个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