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蓟马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1页
水稻蓟马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2页
水稻蓟马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水稻蓟马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水稻蓟马是为害水稻的蓟马总称。在我国,为害水稻的蓟马主要有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等。近年来,水稻蓟马的危害愈加严峻,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峻损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在此浅谈对水稻蓟马的熟悉,为水稻蓟马的防治供应参考看法。 一、为害症状 水稻蓟马隶属缨翅目,具有锉吸式口器。在为害时,用口器戳破水稻叶片、颖花等幼嫩部位,吸食稻株流出来的汁液。被害叶片上消失黄白色小斑点或微孔,随后叶尖渐渐纵卷、枯黄,严峻时可使成片秧苗发黄、发红,犹如火烧过一样。稻苗严峻受害时,影响稻株返青和分蘖生长受阻,稻苗坐兜。孕穗期受害,影响小

2、穗发育,抽出的只有白色丝状颖壳。扬花期进入颖壳里为害子房,破坏花器,形成瘪粒或空壳。 二、发生规律 水稻蓟马主要为害水稻,以水稻秧苗和分蘖期受害最重,并且能以小麦、玉米,以及游草、稗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寄主,这在其越冬和早春的生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水稻蓟马生活周期很短,一年能够发生十几代,并且1头雌成虫一生可产卵100粒左右。在田间,秧苗自2叶期开头见卵,以4-5叶期秧苗上卵量最多,秧苗带卵量大时能造成本田初期的严峻危害。初孵若虫先隐蔽于心叶卷缝间、叶腋和卷缩的叶尖等幼嫩隐藏处取食,随后分散到嫩叶上危害,被害叶初期消失白色至黄褐色的小斑痕,继而消失叶尖纵卷枯萎的现象。生长嫩绿的水稻,简单招

3、引蓟马集中为害,受害往往较重。到水稻圆杆拔节期后,虫口显著下降,以后稻叶组织硬化,除少部分留存于无效分蘖和稻穗上为害以外,大都转移到晚季秧苗和田边游草上为害。到10月中旬后,水稻处于生长中后期,稻蓟马很少在水稻上连续为害,都转移到田边幼嫩的杂草,特殊是游草上取食、存活,或在早播的麦苗上为害。并最终在游草和其他禾本科杂草心叶内越冬。 三、防治方法 水稻蓟马普遍发生并且日趋严峻的缘由,除了由于人们没有足够重视外,还与各地普遍使用广谱性农药防治水稻害虫,而导致其天敌数量削减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防治上,首先要对其足够重视,不能认为得它很小,而且又不会把叶子咬烂,就放任不管,其次就是在适当的时机实行合适

4、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1、除草防虫。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以及枯枝落叶,以削减水稻蓟马的越冬场所和重要食物来源。这是解决水稻蓟马初侵虫源的有效措施,在使用药剂防治水稻蓟马时,还要对稻田四周的杂草进行喷施。 2、水稻品种合理布局。水稻蓟马发生时间长,因此,假如水稻品种布局不合理,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熟期的水稻插花种植,水稻蓟马就可在各稻田间辗转为害,因此应集中栽插同一类型、同一品种的稻田集中栽插。 3、爱护天敌。水稻田中除了害虫,还有许多能够捕食蓟马的天敌,如蜘蛛、蝽、瓢虫等,对蓟马发生数量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喷药防治水稻害虫时,应合理施药,爱护天敌,以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掌握作用。 4、药剂防治。一般秧田卷叶率达5%,百株虫数达到100200头;本田卷叶率达10%,百株虫数达200300头时,即为施药适期,应尽快施药。药剂可选用药剂可选10%烯啶虫胺水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等。此外,水稻受害后,长势衰弱,可依据实际状况,进行适当补肥 由于蓟马体形太小,往往被人忽视,直到整个田块里的叶尖都卷曲,才能被发觉,尤其是在苗期,假如把秧苗叶尖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