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_第1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_第2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_第3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_第4页
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49分类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中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品的审批 第四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2、危害; (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 (四)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第五条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标志图案见附件)。 第六条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时,必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保健食品申请表; (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三)毒理学

3、安全性评价报告; (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 (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 (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 (八)国内外有关资料; (九)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七条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承担技术评审工作,委员会应由食品卫生、营养、毒理、医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 第八条卫生部评审委员会每年举行四次评审会,一般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召开。经初审合格的全部材料必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底

4、前寄到卫生部。卫生部根据评审意见,在评审后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卫生部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保健食品认为有必要复验的,由卫生部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复验费用由保健食品申请者承担。 第九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作者共同申请同一保健食品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共同署名,但证书只发给所有合作者共同确定的负责者。申请时,除提交本办法所列各项资料外,还应提交由所有合作者签章的负责者推荐书。 第十条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凭此证书转让技术或与他方共同合作生产。转让时,应与受计方共同向卫生部申领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申领时,应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转让合同书。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副本发放给受

5、让方,受让方无权再进行技术转让。 第十一条已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经营的药品,不得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第十二条进口保健食品时,进口商或代理人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申请时,除提供第六条所需的材料外,还要提供出产国(地区)或国际组织约有关标准,以及生产、销售国(地区)有关卫生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证明。 第十三条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进口保健食品发放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取得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 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凭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 第三章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 第十四条在生产保健食品前,食品生产企业必须

6、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并在申请者的卫生许可证上加注“保健食最”的许可项目后方可进行生广。 第十五条申请生产保健食品时,必须提交下列资的: (一)有直接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 (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正本或副本; (三)生产企业制订的保健食品企业标准、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制订说明; (四)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的,应提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持有者签定的技术转让或合作生产约有效合同书; (五)生产条件、生产技术人员、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介绍; (六)三批产品的质量与卫生检验报告。 第十六条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

7、经营;未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企业,不得生产保健食品。 第十七条保健食品生产者必须按照批准的内容组织生产,不得改变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以及产品名称、标签、说明书等。 第十八条保健食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选用的工艺应能保持产品的功效成分的稳定性。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不损失,不破坏,不转化和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体。 第十九条应采用定型包装。直接与保健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必须符合有关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包装材料或容器及其包装方式应有利于保持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稳定。 第二十条保健食品经营者采购保健食品时,必须索取卫生部发放的保

8、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采购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复印件及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第四章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 第二十一条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术,并标明下列内容: (一)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二)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三)贮藏方法; (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最。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五)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六)保健食品标志; (七)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保健食品的名称应当准确、科学,不得使用人名、地名、代号及夸大或容易误

9、解的名称,不得使用产品中非主要功效成分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第二十四条严禁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第二十五条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的食品不得以保健食的名义进行宣传。 第五章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根据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有关规章和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卫生部对已经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可以组织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七条卫生部可根据以下情况确定对已经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一)科学发展后,对原来审批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有认识上的改变;

10、 (二)产品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保健功能受到可能有改变的质疑; (三)保健食品监督监测工作需要。 经审查不合格者或不接受重新审查者,由卫生部撤销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合格者,原证书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般卫生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五条进行处罚。 (一)未经卫生部按本办法审查批准,而以保健食品名义生产、经营的; (二)未按保健食品批准进口,而以保健食品名义进行经营的; (三)保健食品的名称、标签、说明书未按照核准内容使用的。 第三十条保健食品广告中宣传疗效或利用

11、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宣传的,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卫生部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食品卫生法或其它有关卫生要求的,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 附则 第三十二条保健食品标准和功能评价方法由卫生部制定并批准颁第三十三条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和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由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承担。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1996年6月1日起实施,其它卫生管理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2.豆制品、酱腌菜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豆制品、酱腌菜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豆制品、酱

12、腌菜,包括大豆、小麦蛋白类制品、淀粉类制品和酱腌菜等,其品种详见“豆制品、酱腌菜品种分类表”。第三条 豆制品、酱腌菜不得使用变质或未去除有害物质的原料、辅料,生产用水应符合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生产所用原料使用前必须筛选干净。腌制的盐水须经溶解沉淀去杂质后使用。第四条 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管道、容器、用具、包装材料及涂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并经常保持清洁。生产管道、容器、用具如豆腐屉、豆包布等,使用前应清洗消毒,接触食品时应做到生熟分开。发酵豆制品所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检定,防止污染和变异产毒。第五条 成品贮存应

13、有防腐措施,逐步做到低温冷藏,运输应严密遮盖,逐步做到专车密闭送货。第六条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单位应设有防蝇防尘的专用间或专用设施。售货时应货款分开,严禁出售腐败变质的食品。第七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3.酒类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酒类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供饮用的蒸馏酒、发酵酒及配制酒。第三条 各种酒类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

14、准。酒类生产厂必须遵守相应的卫生规范。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第四条 原料的卫生要求:(一)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而又不能在酿造过程中去除其有毒成分的物质做酿酒原料、辅料。(二)酿制酒所用的新菌种须按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审批后方可投入生产,并在使用中建立切实可行的菌种保管及定期更新的制度。 (三)做配制酒或其它含酒精饮料所用的酒精质量必须符合酒精中二级以上的规定。(四)生产饮用酒用水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五条 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一)在酿酒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生产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含量,使之符合卫生标准,用高锰酸钾处理过的白酒必须进行蒸馏精制。(二)生产、

15、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与酒接触的容器、管道、蒸馏冷凝器、酒池等所用的材料和涂料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为防止污染,生产发酵酒的工具、管道及酒池、槽车、盛酒容器等须严格杀菌消毒。(三)各种酒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四)在酒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得掺假、掺杂,影响卫生质量。(五)酒类经营销售部门不得经销无卫生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的产品。第六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八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4.茶叶卫生管理办法第一

16、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茶叶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绿茶、红茶、紧压茶等类的毛茶和成品茶。其他茶类参照本办法。第三条 茶叶加工厂(场)应远离污染源,要有防尘、防烟没施。摊晾、拼堆茶叶的场地要用水泥地面,保持清洁,不得混入泥沙、石灰等异物。茶叶加工器具应符合卫生要求,搞好机具的改进、维修和保洁,严防机油滴漏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第四条 鲜叶、毛茶收购应执行验收标准,不得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有异味、霉变、劣变的茶叶,或污染农药或其他物质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茶叶。拼堆和堆放地点应通风、干燥、洁净,不得与化肥、农药或其他杂物混合存放

17、。第五条 装运茶叶的运输工具必须清洁、无毒、无异味,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异味的物品同车装运,运输途中要注意防雨、防潮、防止污染。 第六条 茶叶在贮存、销售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毒、防污染。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茶叶不得销售。茶叶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第七条 茶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生产加工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产品检验机构,加强卫生检查,逐步开展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做到产品合格后出厂。 第八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

18、责解释。5.糕点类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以面、糖、油、蛋、奶油及各种辅料为原料,经焙烤、 蒸炸或冷加工等制成的糕点、饼干、面包、裱花旦糕(以下简称糕点类食品)。第二条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应远离污染源,经常保持内外环境清洁,设备布局和 工艺流程应当合理,设有专用的原料库、成品库,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 污染,第三条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应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 装等车间(需要进行冷加工的应设专室),并具有防蝇、防尘、防鼠,包装箱洗刷消毒,流 动水洗手消毒、更衣等卫生设施。第四条糕点生产应不断改革工艺,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生产加工、贮存、运输、 销

19、售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容器、机械台案、包装材料、车辆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并在使用 前后进行洗刷消毒。第五条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建筑设计应符合卫生 要求,设计审查与工程验收必须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参加。第六条生产销售糕点类食品的卫生质量应符合糕点饼干、面包卫生标准、裱 花蛋糕卫生标准的规定。生产加工用的面、糖、油、蛋、奶油和各种辅料应符合各自的 卫生标准,不得使用生虫、发霉、酸败等污染变质原料,回收的原料与成品需加工复制时, 亦应符合上述要求。生产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第七条生产销售糕点类食品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痢疾、伤 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

20、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或者渗出性皮 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应调离。制售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发帽、 勤剪指甲。操作前必须彻底洗手消毒,直接分装糕点及从事冷加工的人员,操作时应戴口 罩。第八条糕点厂应以销定产,存放糕点应有专库,做到通风干燥、防尘防蝇,防鼠, 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制定各种糕点的保存期限,并在包装上注明生产日期及批号(或代号)。第九条糕点厂应逐步建立健全食品检验室,负责监督指导本企业生产中和产品的卫 生工作,卫生部门应经常对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抽样检验和技术指导,根据监督管理 的需要可向有关单位无偿采取必须数量的检验样品,并给予正式收据。6

21、.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调味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酱油、食醋、味精、食盐(其中包括海、井、矿、湖盐)、复合调味品等。 第三条 生产加工调味品不得使用变质或未去除有毒物质的原料。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第四条 调味品生产要不断改革工艺,使机械化、密闭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操作。在采用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时,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查同意,方能投产。 使用新菌种时,应按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后,方能投产。 第五条 调味品生产车间应整洁、不

22、积水,地面墙裙应用不透水材料建筑。制曲车间应便于洗刷和定期消毒,所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鉴定,防止污染和变异产毒。 第六条 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所用的容器、用具、管道、包装用品和涂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容器、用具应经常洗刷、消毒。 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室内,食用盐成品应有包装,防止污染。 第七条 酱油、食醋成品应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 第八条 不得用味精废液配制酱油。 用酸水解法生产酱油,须经省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批准。 第九条 各生产部门应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成品符合卫生标准方可出厂。 第十条 碘缺乏病地区,应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加碘

23、食盐应有小包装,做到货款分开。包装用纸应清洁卫生。 第十六条 严禁销售霉烂、变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肉品。售卖肉馅(搅肉)时必须用新鲜、干净的肉做原料,做到无毛、无血、无异物。搅肉机使用前后应洗刷,保持干净。 第十七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7.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肉与肉制品(以下简称肉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

24、指鲜(冻)的畜禽肉及其制品。第三条 屠宰加工场(厂)须布局合理,做到畜禽病健分离和分宰。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护工作;做好粪便和污水的处理。熟制品加工场所应按作业顺序分为原料整理、烧煮加工、成品冷却贮存或门市零售等专用,严防交叉污染。上述专用间必须具备防蝇、防鼠、防尘设备。第四条 屠宰畜禽应按照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颁发的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进行检验处理。畜肉应割除甲状腺和肾上腺;经兽医卫生检验的肉(指肉尸、内脏、头蹄等,下同),应加盖印戳或开具证明。肉制品应按有关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必要时开具证明。 第五条 屠宰后的肉,必须冲洗修割干净,做到无血、无毛、无粪便污物,无伤痕病灶;存放时不

25、得直接接触地面,在充分凉透后再出场(厂)。第六条 生产食用血须经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批准。必须采取防止毛、粪便、杂质污染的有效措施,并须煮熟煮透,充分凉透后再出场(厂)。变质、有异味的血不准供食用。第七条 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肉,必须单独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凡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一律不得作食用。第八条 肉制品加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未经兽医检验、未盖兽医卫生检验印戳、未开检疫证明或虽有印戳、证明,但卫生情况不合要求的肉。经兽医卫生检验确定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肉,必须按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复制加工,并与正常加工严格分开。第九条 复制加工不得在露天进行,在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成品均不得直

26、接接触地面和相互混杂。加工中使用的容器、用具等,须做到生熟分开、清洗消毒;加工好的肉制品应摊开凉透,并尽量缩短存放时间。肉制品加工单位要建立化验室,对生产的肉制品定期进行检验,以指导生产,保证产品卫生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第十条 肉品入库时,均须进行检验和抽检,并建立必要的冷藏卫生管理制度。肉品入库后,应按入库的先后批次、生产日期分别存放,并做到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肉制品与冰块杂物隔离。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或消毒工作,但禁止使用农药或其它有毒物质杀虫、消毒。肉品在贮存过程中,应采取保质措施,并切实做好质量检查与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产品。第十一条

27、运送肉品的工具、容器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洗消毒,装卸肉品时应注意操作卫生,严防污染。运输鲜肉原则上要求使用密封保冷车(仓),敞车短途运输必须上盖下垫;运输熟肉制品应有密闭的包装容器、尽可能专车专用,防止污染。第十二条 肉品加工单位必须指定专人在发货前,对提货单位的车辆、容器、包装用具等进行检查,符合卫生要求者方能发货。第十三条 销售单位在提取或接收肉品时应严格验收,把好卫生质量关,如发现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未盖兽医卫生检验印戳、未开检疫证明或加工不良、不符合卫生要求者不得接收和销售。第十四条 销售单位应将肉品置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不得靠墙着地,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起堆放,严防污染。经营熟肉制

28、品的单位应采取以销定产、以销进货、快销勤取、及时售完的原则。对销售不完的熟肉制品应根据季节变化注意保藏。在无冷藏设备情况下,应根据各地情况限制零售时间,过时隔夜应回锅加热处理,如有变质,不得出售。 第十五条 盛放肉品的用具和使用的工具必须经常洗刷消毒。在出售熟肉制品时,应用工具售货。8.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条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乳与乳制品(以下简称乳品)的卫生管理,保证乳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提高乳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消毒牛乳、新鲜生牛乳、酸牛乳、全脂牛乳粉、淡炼乳、甜炼乳、奶油、干酪、稀奶油

29、及其他乳与乳制品。第三条 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及对产品的污染,乳牛应每年进行疽疫苗的预防注射,牛群每年逐头进行检疫(结核病二次,布鲁氏菌病一次)。为尽快控制和逐步消灭上述疾病,凡检出病牛必须做到隔离饲养,工作人员及用具等均须严格分开;病、健牛群所挤乳汁必须分别处理。牛群已经健化的地方,可制订较本标准高的消毒牛乳地区性规定,以促进牛群健化。乳牛中如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农业、卫生等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被污染的乳汁不得供食用。第四条 乳牛场、乳品厂应制订生产卫生制度,并包括下列卫生要求。1. 牛舍、牛体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乳汁。2开始挤出的一、二把乳计、产犊前

30、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菌素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乳房炎乳及变质乳等均不得供食用。3挤下的乳汁必须尽速冷却或及时加工,消毒乳、酸牛乳在发放前应置于10以下冷库保藏,奶油应于-15以下冷库保藏,防止变质。第五条 牛乳的消毒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低温巴氏消毒、高温瞬间消毒、简易瓶装消毒或其他经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有效消毒方法。生牛乳禁止上市出售。第六条 乳牛场、乳品厂应建立化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卫生质量检验,乳制品必须做到检验合格后出厂,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必须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个体饲养乳牛必须经过检疫,领取有效证件。消毒乳的容器,必须易干洗刷和消毒,不得使用塑料制品。

31、 ,第七条 凡与乳品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及机械设备,在生产结束后要做到彻底清洗,使用前要严密消毒。包装材料应清洁无害,妥善保管。第八条 乳汁中不得掺水,不得加入任何其他物质。乳制品中使用添加剂应符合现行的 GB2760-8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用作酸牛乳的菌种应纯良,无害。全脂乳粉、甜炼乳、奶油等的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最近似数超过标准时,经消毒后可供食品加工用,且应有包装,标明。乳品商标必须与内容相符,严禁伪造和冒充。第九条 乳品的包装必须严密完整,并须注明品名、厂名、生产日期,批号、保存期限及食用方法。第十条 为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卫生部门有权向生产,销售等有关单位,无偿采取样品,以备检验

32、,并给予正式收据。9.冷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冷饮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冰棍、冰激凌、汽水、人工配制的果味水和果味露、果子汁、酸梅汤、食用冰块、散装低糖饮料、盐汽水、矿泉饮料、发酵型饮料、可乐型饮料及其它类似冷饮食品。第三条 各种冷饮食品的生产经营者,须获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经营。冷饮食品的卫生许可证每年复验次。第四条 冷饮食品生产单位应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应经常保持清洁。生产车间地面、墙壁要便于洗刷。要有充足合理的贮料、煮制、包装、冷藏等作业场所和设置。 生产、销售、运输所用的容器、用具应专用,并在使

33、用前进行严格消毒,做到清洁卫生。使用的各类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第五条 原料应符合卫生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原料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产品应符合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第六条 从业人员(包括经销摊贩)每年要进行健康检查,季节性生产的从业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健康检查,凡不合格者不得从业,并应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建立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 第七条 生产冰棍、冰激凌必须经熬料煮沸消毒。散装兑制冷饮的兑制及出售要有专室。原料用水应经过有效的消毒,现饮现兑,兑制用的各种果料要符合果汁类饮料的卫生标准,不得出售糖精、香精、色素兑制的颜色水。第八条 摊贩应具有清洁的工

34、具、容器或车辆,清洁的白色工作服或围裙、套袖、工作帽。第九条 生产部门积极建立健全产品检验机构,实行化验合格后出厂制度,不断改善工艺流程,保证产品卫生质量,发现有经检验不合格者时,可分别情况允许加工复制,加工复制后加大倍量取样,经复验仍不合格者,可根据情况进行食品加工或废弃。第十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10.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身体健

35、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第三条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全国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第二章审 批第五条下列食品添加剂必须获得卫生部批准后方可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一) 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二) 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品种需要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第六条申请生产或者使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一)申请表;(二)原料名称及其来源;(三)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四)生产工艺;(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

36、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连续三批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六)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七)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八)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九)食品中该种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十)产品质量标准或规范;(十一)产品样品;(十二)标签(含说明书);(十三)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十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资料。第七条申请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一)申请表;(二)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与生产工艺;(三)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四)食品中该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五)产品样品;

37、(六)标签(含说明书);(七)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八)卫生部规定的其他资料。第八条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一)申请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第六条或第七条的规定提供资料;(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0天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三)卫生部定期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技术评审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或者进口代理商应当直接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申请时,除应当提供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资

38、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进口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不符合的,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得卫生部批准后方可进口。第三章 生产经营和使用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第十一条生产企业申请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时,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一) 申请表;(二) 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名单;(三) 生产条件、设备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四) 生产工艺;(五) 质量

39、标准或规范;(六) 连续三批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七) 标签(含说明书)。第十二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产品类型、数量相适应的厂房、设备和设施,按照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企业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制度。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添加剂受到污染和不同品种间的混杂。第十三条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将没有同一个使用范围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用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不得使用超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非食用物质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第十四条企业生产食品添加

40、剂时,应当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应当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不得销售。第十五条食品添加剂经营者必须有与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贮存和营业场所。销售和存放食品添加剂,必须做到专柜、专架,定位存放,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第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经营者购入食品添加剂时,应当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禁止经营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第十七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第四章标识、说明书第十八条食品添加剂

41、必须有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标识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卫生许可证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保质期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标识上明确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第十九条复合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标识外,还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第二十条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和产品说明书,不得有扩大使用范围或夸大使用效果的宣传内容。第五章卫生监督第二十一条卫生部对可能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重新进行

42、安全性评价,修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或作出禁止使用的决定,并予以公布。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第二十三条食品卫生检验单位应当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作出的检验和评价报告应当客观、真实,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要求。第二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的一般卫生监督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罚则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本办法有关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二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不标

43、明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规定事项的,或者不标注中文标识的,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二十七条违反食品卫生法或其他有关卫生要求的,依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罚。第七章附则第二十八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而成的食品添加剂。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3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11.罐头生产企业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罐头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

44、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基地要求、产品检测和记录保持。本文件是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罐头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罐头行业的特点将GB/T22000在本行业要求的具体化。本文件适用于罐头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可用于采购方对此类食品提供者的评价和实施第三方认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

45、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出口罐头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8950罐头厂卫生规范GB/T4789.17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SN/T0400.4进出口罐头食品检验规程第四部分:容器SN/T0400.5进出口罐头食品检验规程第五部分:罐装SN/T0400.6进出口罐头食品检验规程第六部分:热力杀菌SN/T0400.7进出口罐头食品检验规程第六部分:成品FSMS-0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46、于本文件。本文件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同GB/T22000中相关术语。3.1罐头食品cannedfood将符合要求的原料经处理、分选、修整、烹调(或不经烹调)、装罐(包括马口铁罐、玻璃罐、复合薄膜袋或其他包装材料容器)、密封、杀菌、冷却或无菌条件下制成的达到商业无菌的所有罐藏食品。3.2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commercialsterilizationofcannedfood罐头食品经过适当的热力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为商业无菌。3.3密封hermeticalseal食品容器经密封后能阻止微生物进入的状态。3.4实罐车间canning

47、department把原料加工为罐头食品的生产区域。3.5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企业为了保证达到食品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控制生产加工卫生的操作程序。3.6杀菌关键因子thecriticalfactorofsterilization指其发生变化时,会影响热力杀菌工艺规程达到预期的杀菌目的的任何性质、特征、条件、形态或参数。3.7低酸性罐头食品lowacidcannedfood除酒精饮料之外,凡杀菌后平衡pH值大于4.6、水分活性度大于0.85的罐头食品。原来是低酸性的水果、蔬菜或蔬菜制品,为加热杀菌的需要而加酸降低pH值的

48、,属于酸化的低酸性罐头食品。3.8酸性罐头食品acidcannedfood杀菌后平衡pH值等于或小于4.6的罐头食品。pH值小于4.7的番茄、梨和菠萝以及由其制成的汁,和pH值小于4.9的无花果都属酸性食品。4前提方案从事罐头食品生产企业,在根据GB/T22000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满足罐头食品生产所需的条件。4.1人力资源4.1.1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应由多专业的人员组成,包括从事卫生质量控制、生产加工、工艺制定、实验室检验、设备维护、原辅料采购、仓储管理等工作的人员。4.1.2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4.1.2.1食品安全小组应理解HA

49、CCP原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4.1.2.2应具有满足需要的熟悉罐头生产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的人员。4.1.2.3从事罐头工艺制定、卫生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4.1.2.4生产人员熟悉人员卫生要求,遵守前提方案的相关规范要求。4.1.2.5从事封口、杀菌操作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具备上岗资格。4.1.3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4.1.3.1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的人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从事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和健康检查的规定。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4.1.3.2直接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的人员,凡患有影响食品卫

50、生疾病者,应调离本岗位。4.1.3.3生产、检验和管理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服、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帽、鞋;工作帽、服应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不同卫生要求的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别。不同区域人员不应串岗。4.2基础设施及维护应满足GB8950的要求,出口罐头企业还应满足出口罐头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和进口国的相关法规要求。4.2.1厂区4.2.1.1罐头食品生产企业应建在无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内不应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51、和物品。厂区路面应平整、无积水、易于清洗;厂区应适当绿化,无泥土裸露地面。生产区域应与生活区域隔离。4.2.1.2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等应当远离生产区域和主干道,并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处。4.2.1.3废弃物暂存场地应远离实罐车间。应有防污染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出厂,暂存过程中不应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4.2.1.4需要时,应设有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规定。4.2.2厂房厂房应结构合理,牢固且维修良好,其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应有防止蚊、蝇、鼠、其他害虫以及烟、尘等环境污染物进入的设施。4.2.3实罐车间4.2.3.1布局车间面积应当与生产能力相适

52、应,生产设施及设备布局合理,便于生产操作,应有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原辅材料、加工品、成品以及废弃物进出车间的通道应当分开。4.2.3.2基础设施(1)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的覆盖材料应使用浅色、无毒、耐用、平整、易清洗的材料。地面应有充足的坡度,不积水;墙角、地角、顶角应接缝良好,光滑易清洗;天花板应能防止结露和冷凝水滴落。(2)车间的门窗应用浅色、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表面光滑而且防吸附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必要部位应有防蚊虫设施;内窗台应当有倾斜度或采用无窗台结构。(3)必要时,应设置与车间相连的更衣室、卫生间及淋浴室;其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需要。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应当保持清洁卫

53、生,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不得对生产车间的卫生构成污染。卫生间内应当设有洗手、消毒设施;便池均应设置独立的冲水装置;应设置排气通风设施和防蚊蝇虫设施。4.2.3.3卫生设施(1)车间入口处和车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漂洗以及干手设施(必要时),配备有清洁剂和消毒液。洗手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开关,生产含有动物性原料或者动植物脂肪原料时应当供应热水洗手。(2)生产区域人员入口处应当设有鞋靴消毒池。4.2.3.4生产设施(1)车间内接触加工品的设备、工器具应使用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味、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表面光滑而且防吸附、坚固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竹木工器具及棉麻制品。根据生

54、产工艺需要,如果确需使用竹木器具,应有充足的依据,并制定防止产生危害的控制措施。(2)车间内应设置清洗生产场地、设备以及工器具用的移动水源,加工含有动物性原料或者动植物脂肪原料时应有热水供应。车间内移动水源的软质水管上设置的喷头或者水枪应当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落地。(3)车间内不同用途的容器应有明显的标识,不得混用。(4)废弃物容器应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需加盖的应配置非手工开启的盖。(5)封口处应设有非手动式的洗手消毒设施。4.2.3.5灯具及照明车间内的照明设施应装有防护罩、照度满足操作要求,生产场所的照度在220lx以上,检验场所的照度在540lx以上;4.2.3.6温度控制需要时,应控

55、制车间的温度,按照设定的温度要求进行控制,定时记录。4.2.3.7排水(1)车间内应有畅通的排水系统,水流应当从高清洁区域流向低清洁区域;排水沟底部为圆弧形,应有适当的坡度。(2)清洁区与准清洁区应当有彼此独立的排水通道。4.2.3.8通风实罐车间应安装通风设备,保证加工区域空气清洁。进风口设置空气清洁装置,车间内空气应由高清洁区向低清洁区流动4.2.4附属设施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原辅材料、化学物品、包装物料、成品的储存等辅助设施。4.2.5动力能源应确保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供应。4.2.6维护保养应制定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保证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对于关键部件应制订强制保养和更

56、换计划。注:关键部件可能包括马口铁罐封口机的滚轮、热合机的封口条等。4.3操作性前提方案应制定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内容不少于以下几个方面:4.3.1接触食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或与食品有接触的物品的水和冰应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4.3.2接触食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外包装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和安全;4.3.3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4.3.4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消毒,保持洗手间设施的清洁;4.3.5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4.3.6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4.3.7保证与食品接触的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4.

57、3.8清除和预防鼠害、虫害;4.3.9包装、储运卫生控制,必要时应考虑温度。4.4产品追溯与撤回4.4.1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程序,能够从最终成品追踪到所使用原料的来源。4.4.2企业应建立产品撤回程序,规定撤回的方法、范围,并进行演练。5关键过程控制要求5.1原辅材料企业应编制文件化的原辅材料控制程序,明确原料标准要求、采购与验收,并形成记录,定期复核。注:建议建立原料基地。5.1.1要求5.1.1.1肉禽类原料肉禽类原料应采用来自非疫区健康良好的畜禽,每批原料应有产地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兽医检疫合格证明。兽药残留、激素残留、抗生素残留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进口肉禽原

58、料应来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国外肉类生产企业,附有出口国家或地区官方兽医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书或进境口岸有关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书。肉禽原料应当在满足产品特性的温度条件下储藏和运输,保持清洁卫生。5.1.1.2植物类原料植物类原料应来自安全无污染的种植区域,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要求。植物类原料应在满足产品特性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有特殊加工时间要求的原料,应明确从采摘、收购到进厂加工时限。5.1.1.3水产类原料应符合FSMS-0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中5的要求。5.1.1.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使用添加剂的品种和添加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2

59、760,出口产品应符合进口国要求。5.1.1.5包装容器罐头生产所使用容器的材质、内涂料、接缝补涂料及密封胶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密封性能满足要求。5.1.2采购控制企业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对原料、辅料、容器、包装材料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方名录。动植物类原料供方应按照良好农业(含水产养殖)规范(GAP)和良好兽医规范(GVP)建立控制来自于空气、土壤、水、饲料、肥料中的农药、兽药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的管理体系。当供应方没有建立上述管理体系时,企业应编制适当的控制计划对动植物原料的卫生安全性实施有效的控制。罐头容

60、器的生产控制应符合SN/T0400.4的有关要求。5.1.3验收企业应按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中7.3.3.1要求制定原料、辅料验收规则。罐头容器密封性能的验收规则,应符合SN/T0400.4要求。5.2罐装密封企业应编制文件化的监控程序,明确监控项目及限值、监控频率、监控人员、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并形成记录,定期由有资格的人员复核。5.2.1罐装罐装应符合SN/T0400.5的控制要求。必要时,应控制罐头固形物的最大装罐量。酸化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pH值,保证平衡后最终产品pH值小于4.6。5.2.2容器密封罐头食品容器的密封性应满足安全的需要,符合S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