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_第1页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_第2页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_第3页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_第4页
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综述摘要:贝尔纳斯蒂格勒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其代表作技术与时间被认为是21 世纪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他建构起一套直面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技术一逻辑”批 判体系,并日渐成为西方激进思想家阵营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关于斯蒂格勒思想的探究仍处于 初期阶段。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成果进行归纳综述,全面系统展现重点研究问题,将有助于后续研究 的推进。关键词:技术哲学;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一人”关系;当代西方激进思潮作为西方哲学界的新生代,贝尔纳斯蒂格勒 (Bernard Stiegler)的思想广泛地吸收了海德格尔存 在主义哲学、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康德图

2、型法等诸多理论资源。在他看来,人与技术的关系 正在经历复杂的转导,传统哲学对技术的判定在新 社会背景下已显过时。他在辨明哲学起源的基础 上,指出“技术一人”关系并不是人对技术的主 宰,而是体现着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的辩证规 律。此外,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 派的社会批判话语,深刻地剖析了数字化资本主义 造成的人类存在危机。当前,学界针对斯蒂格勒的 研究仍随其思想进路实时革新。本文力图通过对国 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为后续深化研究 提供一定参照!一、关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研 究概况斯蒂格勒从存在问题出发开展的技术一逻 辑”批判敏锐地捕捉到新历史方位下的人类境遇, 为考察

3、资本主义动态提供了新思路。这构成了其技 术哲学思想的鲜明特征。(一)国内学界关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研 究概况国内对斯蒂格勒思想的研究起步较晚,如今尚 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仍然具有较大研究空间。 2000年,裴程翻译了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 斯的过失的中文版本,从而正式将斯蒂格勒的学 说引入国内学界。此后,关于斯蒂格勒思想的研究 开始围绕技术与时间开展,该著作三卷中文译 本(2010年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2012年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的陆续发行大体上引导了学界的研究进程。自创立 蓬皮杜中心研究与革新学院以来,斯蒂格勒已经数 次到访中国,并在武汉大学、中国

4、美术学院以及南 京大学等高校开设系列讲座,其思想也开始在科学 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多 个领域占据愈发重要的学术地位。在技术哲学领域,东北大学葛勇义于2006年 发表的解读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思想一技术的 本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是可查最早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斯蒂格勒对技术与人类关系的解答有助 于理清二者本质,对于二者新型关系的构建也大有 裨益”。技术从词源学的意义上讲,代表着同自 然相区分的人类活动,体现着一种技能性。在传统 的理性观中,技术被视作满足实践活动的工具,其 本身并不是真正的智慧。而人类的本质是求知,因 此传统哲学认为技术并不能同人类建立第一性关 系,而只是相对

5、于人类主体的客体对象。有别于传 统的本质观,海德格尔将时间概念带入到存在论之 中,认为人生存于时间绵延之中,而技术帮助人类 建构起自身的历史。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的本质称 为“座架” (Gestell),认为技术将人抛入世界,并 帮助人类抑制自然、实施人治,人的本质是为技术 本质奠基的。在葛勇义看来,斯蒂格勒继承并修正 了海德尔格的技术观,强调从时间出发理解技术和 人的延异关系,但是对于西蒙栋的技术有机化和技 术自治持批判态度,仍然坚持工具主义的观点。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张异宾自2016 年首次对斯蒂格勒的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进行评述 以来,已先后发表20余篇探究斯蒂格勒思想的学 术论文,并

6、在此基础上出版研究专著一(斯蒂格 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他运用“思想 构境论”的方法对斯蒂格勒的观点进行立体化展 现,以技术与时间为文本依托,系统解读技术 义肢存在论。在他看来,斯蒂格勒将德里达的延异 概念延伸至对人类起源与存在的思考之中。技术以 代具功能补余人类的起源缺陷,技术的外在化定义 了超越物理时间的技术时间。同时,义肢性的技术 存在对照着一种后种系的生成结构。在后种系生成 中,天然存在着谁(人)和什么(技术)的关系问 题。张异宾认为,在探讨“谁”和“什么”的关系 转导时,无法避开生产方式的问题,斯蒂格勒在这 方面的缺失是明显的。张异宾从斯蒂格勒独特的生 活境遇切入,追踪斯蒂格勒学术

7、构境的理论渊源, 试图找到斯蒂格勒理论局限何以出现的答案。张异 宾认为,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深受吉尔和西蒙栋的 影响,而他思想中的人类学成分则大体上来源于对 勒鲁瓦)古兰著作的研习。此外,斯蒂格勒将海德 格尔晚年对技术科学的反思带入信息时代的背景之 中,预言一种数字化生存模式正在人类社会布展。 在张异宾看来,斯蒂格勒并不严格遵循学院派章 法,他对文本的挪用多少带有主观嫁接的色彩。斯 蒂格勒将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构架转换为数字化综 合构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用精神无产阶级 化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批判又是令人遗憾 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批判缺乏历史厚度。 然而,斯蒂格勒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划清

8、界限,还是 使其无意识地接近了马克思主义。目前,国内对斯蒂格勒论著尤其是新近学术成 果的引进还不完整,包括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象征的贫困、休克状态等专著至今仍无中文 译本,对一些和斯蒂格勒相关的当代西方思想家也 并未跟进关注。同时,由于斯蒂格勒的思想基础构 成复杂,从古典哲学到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人物之 繁多、跨度之广远对通析斯蒂格勒的思想脉络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斯蒂格勒思想涉及热力 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大量专业名 词的运用使其文章难免晦涩,完善相关研究有赖于 各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二)国外学界关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研 究概况从对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进行总体述评,到

9、 以辨析多学科背景为前提的专题研究,国外学界已 经形成较为丰富的斯蒂格勒思想研究体系。国外学 者通过解读斯蒂格勒各个时期的论著,梳理其思想 的发展轨迹,比较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 展现出斯蒂格勒思想研究的不同面向。在国外学界的斯蒂格勒思想研究成果中,最有 影响的当属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克里斯蒂娜豪厄 尔斯教授(Christina Howells)和杜伦大学讲师杰拉 尔德莫尔!#国17 Mo联合编撰的斯蒂格勒与 技术$ (Stiegler an7 Technics) 一书。该书对以往 有关于斯蒂格勒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并划分 出人类学、符号工业化美学、关于欲望纯化的精神 分析学、精神消费

10、与政治学、技术药理学五个部 分。在第一部分,杰拉尔德阐述了技术学与人类学 的关系,这也是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第一卷重 点探讨的内容。人类存在的历史就是技术的历史, 技术是对人类原初缺陷的补余,使人类能够超越其 他生物,构建社会历史。在斯蒂格勒看来,资本主 义的出现中断了以创造性为基础的人类演变,即 “人的发明”过程。现代人的个体化发展被资本主 义市场遏制,斯蒂格勒的目标就是要将人的个性从 超前的终结中解放出来。西英格兰大学学者帕特里 克克罗根(Patrick Crogan)在第二部分针对斯蒂格 勒关于“第三持留”的论述进行了系统的解读。 在他看来,模拟与数字网络技术正是斯蒂格勒所谓 第三持留的新

11、近载体,以此为基础的全球性第三持 留体系正塑造着人类社会的确凿未来。此外,该书 也包涵针对斯蒂格勒思想的批判性解读。佛罗里达 国际大学教授理查德贝尔德斯沃斯(Richard Beardsworth)认为,斯蒂格勒过分强调了技术对于 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关于资本主义的解读也比较 片面,其政治观念具有乌托邦色彩。总体而言,国外学界的斯蒂格勒研究已经在多 重视域展开,相应的研究成果汇编也能够为未来的 深入探析提供借鉴。国外研究以技术哲学的视角为 核心,正逐步向工艺学、美学、信息科技等专业领 域延展发散。在国外某些科技和艺术期刊中能够发 现斯蒂格勒思想的痕迹,其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亦逐 渐在西方左翼思潮中

12、获得一席之地。值得注意的 是,国外对斯蒂格勒的研究同样存在误读的问题, 这也说明其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二、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的重 点问题国内外学界对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研究已 呈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趋势,其研究的重点问 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技术一人”关系为线索的整体性研究对技术和人类关系的探讨是斯蒂格勒技术哲学 思想的主线,诸多针对斯蒂格勒的研究也是围绕这 一问题展开的。郭晓晖在技术现象学视野中的人 性结构一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述评一文中 指出,斯蒂格勒创立的代具意义上的“技术一人” 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性质的“人性结构”。 斯蒂格勒正是在确立人性主体的前提下建

13、构起植根 新境界的技术现象学的,他关于“技术一人”延异 存在的观点彻底冲破了形而上学的藩篱。王金柱也 认为,斯蒂格勒关于技术和人互为主客体的结论推 翻了从柏拉图承袭至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传统观 念。他将斯蒂格勒的观点归纳为一种镜像关系,即 “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技术镜像相生”。舒 红跃认为,“将研究重点由技术发展的外在动力转 向内在动力,并思考人与技术的新型关系是当代科 技哲学的重要任务”。技术并非生命体,但它却 在推动人类生命的进化历程,斯蒂格勒正是在融合 技术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后完整地将这一关系呈现出 来。技术代具作为“已经在此&的遗产对于人类 “此在”是不可或缺的。舒红跃对斯蒂格勒的代具

14、 技术理论进行了全面解析。在他看来,斯蒂格勒的 代具概念表明两层含义:“第一,放在前面,或者 说空间化;第二,提前放置,即已经存在和预见, 也就是时间化。” $技术代具不是人的手段,而是人 的目的,它对于人类存在是一种“加入”的关系。 此外,舒红跃也认为,斯蒂格勒的代具理论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矛盾:一方面,斯蒂格勒表明人与技术 之间维系一种延异的关系,技术在被人发明的同时 也在发明人,从而不侧重任何一方。但另一方面, 缺陷起源论却指明人先于技术而存在,人因起源缺 陷而需要借助技术的代具作用,这又说明了人类在 “技术一人”关系中是相对主体。包括人类本质缺 陷的存在意义在斯蒂格勒思想中也略显含糊,澄

15、清 这些矛盾有赖于我们对其思想整体进行深刻剖析。国外方面,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内森 范坎普(Nathan Van Camp)依托技术与时间 对斯蒂格勒思想的核心问题一“技术一人”关系 进行了文本解读。内森指出,传统哲学认为技术遮 蔽了人的原初本质,相对于这种形而上学的技术否 定论,斯蒂格勒赋予人类存在本质以全新意义,打 开了技术与人关系研究的新局面。“技术首先外在 于人本身,随后在发展中又内化于人。” %技术和人 的延异关系正是在先外化后内化的过程中体现的! 西英格兰大学高级讲师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也关注到斯蒂格勒思想中技术同人类关系的 问题。他认为,“斯蒂格勒阐明了

16、人类的本质并非 先天存在的,而是在技术生成历史与人类演变历史 互相交融的过程中,由外在化的技术代具来定义 的”塞浦路斯师范学院学者安娜库帕努(Anna Kouppanou)从技术塑造当代社会的角度出发,探讨 了斯蒂格勒关于人类与技术在数字化时代共存的设 想。她指出,“斯蒂格勒指称的第三持留正在 经历数字化转型,网络的第三持留正在有选择 地塑造个人、集体及整个社会”!安娜也提到, 我们的意识活动越来越受到数字产品的同化,我们 的个性在无知觉地丧失。斯蒂格勒认为人类正面临 着一场精神的生态危机,而这场危机的诱因正是超 级工业时代的数字技术失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 们需要保持思维自主,克服个性丧失!

17、(二)关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中无产阶级化 理论的研究“无产阶级化”(proletarianization)是斯蒂格勒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内学界已发 表多篇有关此主题的研究文献。刘冰菁在技术的 记忆装置和神经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斯蒂格 勒的技术哲学话语研究一文中谈到,“斯蒂格勒 在技术与时间之后的研究主旨就是要面向超级 工业社会开展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超级工业社会,外在于人类的技术体系会生成一种有关于 时间和信息的剥削力量,它塑形人类记忆并造成社 会性的“无产阶级化”。张福公指出,“斯蒂格勒 将工业革命以来由技术变革带来的劳动与知识(技 术)的分离及由此造成的总体性知识短路与

18、系统性 愚昧现象称为无产阶级化。同时,张福公也 认为,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段” 章节中展现的物 化批判是“无产阶级化”的理论源头,但是斯蒂格 勒未能领会马克思真正的思想语境。孙妍豪在回归 “机器论片段”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斯蒂格勒的 马克思主义当代解读路径。她指出,“马克思在 机器论片段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机器大生产所 导致的工人与其劳动技能之间相异化的现象,而斯 蒂格勒将马克思在这里分析的知识外化问题指认为 历史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化#。总体上,国内 学者普遍认为斯蒂格勒的无产阶级化理论未能把握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但是大家也认同,对斯蒂格勒 的无产阶级化理论进行辨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 马克思主义

19、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推进对当代资本主 义的反思和批判。国外方面,杜克大学学者肖娜维斯科(Shawna Vesco)分析了斯蒂格勒的无产阶级化理论。她认 为,斯蒂格勒所谓的“无产阶级化”在数字化时代 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依赖于无延迟传播的网络 信息,甚至是被动地接受不间断流转的信息商品, 本属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被严重挤压”。人类无 法再获得时间性的智慧,思维能力也将为智能机器 取代。同时她也认为,商品化的信息碎片在斯蒂格 勒这里并非真正的知识,而只有寻回知识才能克服 日益普遍的“无产阶级化”。人们需要抑制对信息 剩余价值的追求,革新数字化的先天综合判断,重 新确立个体化。欲望结构性毁灭(stru

20、ctural destruction of desire)是“无产阶级化”的最新表现,墨尔 本大学学者丹尼尔罗斯(Daniel Ross)就重点考察 了斯蒂格勒对欲望的定位。他指出,“分辨斯蒂格 勒思想中欲望的角色,需要联系数字化资本主义的 社会现实,奥斯蒂格勒在技术与时间中曾提 到,欲望生成是人类第二起源的表征之一。而现如 今,真正的欲望被掩藏于消费主义之下,数据技术 能够洞悉并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力比多式的本真 欲望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斯蒂格勒始终以技术药理 学的思维逻辑看待“无产阶级化”的发展,荷兰奈 梅亨学者彼得莱蒙斯(Pieter Lemmens)对这一逻 辑构成进行了评述。他指出,斯

21、蒂格勒的技术药理 学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被资本所利用的技术 服务于新型剥削方式从而显露毒性;另一方面,技 术也具备作为解药的潜力,我们可以在技术的帮助 下解除资本对社会的控制” 网络技术的普遍应 用开启了 “无产阶级化”的第三阶段,但是我们不 能因此同技术决裂,而应该激发技术的支撑作用以 抑制技术的毒性。此外,他还谈到了斯蒂格勒的一 般器官学,由人造技术、社会组织以及心理个人构 成一般器官学体系也是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体系 中的重要命题。关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中学术概念澄 清的研究斯蒂格勒的思想中涉及众多独创的学术概念, 大部分源于其对不同领域研究成果的借用。一方 面,将其他学科理论同技

22、术哲学进行嫁接是造成其 思想仍未获得广泛理解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 这种跨界式的学术研究也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联动和 创造过程。关于后种系生成的研究后种系生成的概念来源于勒鲁瓦-古兰的人类 学研究,与生物遗传学中种系进化相区别,陈明宽 分析了斯蒂格勒对后种系生成的运用。他认为,依 照斯蒂格勒的思路,人具有后于种系生成的进化特 质。“人的存在方式并不像动物那样,由遗传记忆 先天地决定。而是依靠后天出现的技术物体构造形 成。” #根据古兰的研究,大脑皮层在新人时期已经 停止进化,这一发现有力地驳斥了大脑决定论,证 明现代人相对于新人的全面进化有赖于外在化。外 在化是斯蒂格勒后种系生成的第一层涵义。技

23、术进 化不从属于人类进化,但是这一过程仍然需要依靠 人类独有的超前性作为操作动力,这是后种系生成 的第二层涵义。陈明宽认为,后种系生成既体现了 人的起源与进化规律,同时也解释了技术的起源及 进化问题,是斯蒂格勒“技术一人”关系思想的重 要支撑。舒红跃认为,斯蒂格勒正是在探讨技术与 人的关系的过程中发现了后种系生成的正当性,并 将其带入到技术哲学世界之中的。技术代具从外部 激活了人类大脑皮层的进化机制,从而实现了原始 人向现代人的飞跃,这是一种后生成的进化逻辑! 在后种系生成中,人类开始脱离一般动物进化节 律,并培育出独特的超前意识。关于第三记忆的研究斯蒂格勒的第三记忆是对胡塞尔记忆理论的扩 展

24、。胡塞尔虽然辨析了第一记忆、第二记忆以及图 像意识,但未能明确物质记忆的特征,而斯蒂格勒 进一步探究了物质持留技术下的第三记忆。记忆技 术理论是斯蒂格勒思想体系的支柱,他对记忆术工 业化以及数字化记忆术的反思也是其批判理论的重 要内容。欧阳光明和骆月明指出,“人类拥有其他 动物没有的由技术支持与构成的第三记忆,斯蒂格 勒通过记忆术独树一帜地对人的技术命运展开探 究”。他们认为第三记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形式 性、商品性、客观性以及政治性。李洋探究了第三 记忆的工业化背景,“大型工业正运用图像技术把 世界转变为任何事物都能销售的市场” 这种转 变是从时间客体改造观众的意识时间开始的,从早 期的电影到

25、如今的直播节目都被斯蒂格勒视为工业 时间客体。斯蒂格勒曾在法国音像研究所任职,电 影和电视节目都是他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胡 庶霖就指出,“斯蒂格勒关于电影的分析论调是解 码其现代性理论的关键” 国外方面,鲁汶大学 社会教育研究所的乔里斯弗吕赫(Joris Vlieghe)认 为,第三记忆理论的生成体现了斯蒂格勒批判“在 场形而上学”的立场,这也是海德格尔未能完成的 任务。此外,安娜库帕努认为斯蒂格勒的数字化 资本主义批判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斥着第三记忆的 技术世界,意识同质化现象正在这个世界中广泛发 生。关于人类纪的研究人类纪定义是斯蒂格勒将克鲁岑地质学观点与 社会发展理论创造性嫁接的产物,

26、代指工业革命后 的人类世界。对斯蒂格勒而言,人类纪代表着尽 头,人类纪没有未来。在这个以人类自身命名的世 纪里,我们发现自己几乎能够控制世间万物,无法 再投射自身欲望,因为一切想法都被实现了,欲望 毁灭、意识同化、个性丧失正是人类纪的新危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斯蒂格勒思想研究开始围绕人类 纪展开。许煜认为,人类纪表现为极端发展长期持 续带来的无序化。“斯蒂格勒所谓的人类纪即嫡化 的过程” #。嫡的概念来源于热力学,既代表燃烧 状态,也被斯蒂格勒用来表述技术毒性,而实现嫡 向负嫡的转化是开启负人类纪未来的关键。陆兴华 指出,“斯蒂格勒的目标是用配得上我们手里新技 术的新实践去逆转嫡,迎接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挑 战”#。陆兴华和许煜是国内学界研究斯蒂格勒思 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合作编译的人类纪里的艺 术一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是斯蒂格勒思想 研究的重要成果。三、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研究展 望对技术的哲学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已经出现,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就曾系统探讨技术与 人类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哲学 也获得了愈发重要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技术哲学研 究起步较晚,将技术发展与人类存在联合考察的学 说也并未得到普遍的关注。解读斯蒂格勒的技术哲 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