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_第1页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_第2页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_第3页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_第4页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录二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检查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的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2、。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方法验证内容如下。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3、。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3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二、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

4、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1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或将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溶液 ,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

5、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3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三、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

6、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含量测定

7、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四、检测限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3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五、定量限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

8、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六、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七、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

9、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和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八、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

10、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附表4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内容 项目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定量限度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 已有

11、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附录三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进入血液的速率和程度。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的剂量,反映其吸收速率和程度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口服或其他非脉管内给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材料、溶剂、助悬剂等。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

12、据。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概念虽不完全相同,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为了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指导原则。何种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生物等效性或生物利用度试验,可根据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要求进行。进行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临床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应提供机构名称以及医学、科学或分析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和简历。一、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定量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成功的关键。首选色谱法,如HPLC、GC以及GC-MS、LC-MS、LC-MS-MS联用技术,一般应采用内标法定量。必要时也可采用生物学方法或生物化学

13、方法。由于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所以必须根据待测物的结构、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建立适宜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1专属性 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对于LC-MS和LC-MS-MS方法,应着重考察基质效应。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

14、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3精密度与准确度 要求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选择接近定量下限(LLOQ),在LLOQ的3倍以内;高浓度接近于标准曲线的上限;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至少测定5个样品。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RSD一般应小于15%,在LLOQ附近RSD应小于20%。准确度是指用

15、特定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一般应在85%115%范围内,在LLOQ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4定量下限 定量下限是标准曲线上的最低浓度点,要求至少能满足测定35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c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其准确度应在真实浓度的80%120%范围内,RSD应小于20%,信噪比应大于5.5样品稳定性 根据具体情况,对含药生物样品在室温、冰冻和冻融条件下以及不同存放时间进行稳定性考察,以确定生物样品的存放条件和时间。6提取回收率 应考察高、中、低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一致、精密和可重现。7质控样品 质控样品系将已知量的待测药物加入到生物介

16、质中配制的样品,用于质量控制。8质量控制 应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完成之后开始测试未知样品。每个未知样品一般测定一次,必要时可进行复测。生物样品每天测定时应建立新的标准曲线,并随行测定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多重样本。每个分析批质控样数不得少于未知样品数的5%,且不得少于6个。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一般应小于15%,低浓度点偏差一般应小于20%,最多允许33%的质控样品结果超限。且不得均在同一浓度。如不合格,则该分析批样品测试结果作废。9测试结果 应详细描述所用的分析方法,引用已有的参考文献,提供每天的标准曲线、质控样品及未知样品的结果计算过程。还应提供全部未知样品分析的色谱图,

17、包括全部相关的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色谱图,以供审查。二、普通制剂()受试者的选择对参加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受试者有一些特殊的要求。1受试者条件 一般情况选健康男性,特殊情况说明原因,如妇科用药。儿童用药应在成人中进行。具体要求如下。(1)性别为男性。(2)年龄一般要求1840岁;同一批试验年龄不宜相差10岁或以上。(3)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10%,同一批试验受试者体重应相近,体重单位以千克(kg)计。(4)身体健康,无心、肝、肾、消化道、代谢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异常等病史,并进行健康体检(如检查心电图、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和血常规等),应无异常。特殊药物还需要检查相应的

18、其他指标,如降血糖药物应检查血糖水平。(5)无过敏史,无体位性低血压史。(6)两周前至试验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药物,试验期间禁烟、酒及含咖啡因的饮料。(7)试验单位应与志愿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受试者的例数 受试者必须具有足够的例数,按有关规定要求1824例,必要时可增加受试者人数。(二)参比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必须有参比制剂作对照。参比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该合格,参比制剂选择的原则为:进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时选用上市的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选择国内外同类上市主导产品作为参比制剂。(三)受试制剂受试制剂应为符合临床应用质量标准的放大试验产品

19、,应提供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比较(n12)数据,以及稳定性、含量或效价等数据。个别药物尚需提供多晶型及光学异构体资料。(四)试验设计对于两个制剂,即一个为受试制剂,另一个为参比制剂,通常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以抵消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即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先服用受试制剂,后服用参比制剂;另一组先服用参比制剂,后服用受试制剂。两个试验周期之间为洗净期,洗净期应不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通常为1周或2周。对于3个制剂,即两个受试制剂和一个参比制剂,此时宜采用3制剂、3周期的二重33拉丁方式试验设计。每个周期之间的洗净期通常为1周或2周。取样点对试验的可靠性起

20、着重要作用。服药前取空白血样。一个完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总采样(不包括空白)不少于12个点。取样般持续到35个半衰期或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在不能用血药浓度测定时,可采用其他生物样品进行测定,如尿液,但试验药品与试验方案应符合生物利用度测定要求。(五)服药剂量确定进行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时,药物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剂量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应用等剂量。如需使用不相等剂量时,应说明原因,若药物在此剂量范围内符合线性动力学规律,则计算生物利用度时应以剂量校正。(六)研究过程受试者禁食过夜(10小时以上),于次日早晨空腹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

21、剂,用250ml温开水送服。服药后2小时后方可饮水,4小时后进统一标准餐。受试者于服药后,按要求在不同时间取静脉血。根据需要取血样(血浆、血清或全血),并冷冻贮存,备测。受试者服药后避免剧烈活动。取血样在临床监护室中进行。如受试者有不良反应时应有应急措施,必要时应停止试验。生物等效性首选在禁食状态下进行,但对于空腹给药生物利用度非常低或者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强烈副作用药物,可改为餐后给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七)药物动力学分析 将所得的各受试者不同时间样品的血药浓度数据及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并作图,然后分别对各受试者进行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求算,并求出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消

22、除半衰期(t1/2)、峰浓度(cmax)、峰时间(t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cmax、tmax用实测值表示,不得内推。AUC0tn(零到t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用梯形法或对数梯形法计算,tn是最后一次可测浓度的取样时间。AUC0(零到无限大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按下式计算,AUC0=AUC0tn+Ctn/z.Ctn是最后一点的血药浓度,z是末端消除速度常数。z用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线末端直线部分的斜率求得。t1/2z. 求出。 对于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要求从零时间至最终采血点(AUC0tn/AUC0)100%80%。(八)生物利用度计算 1单次给药 生物

23、利用度F应用各个受试者的AUC0tn和AUC0分别计算,并求其均值与标准差。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剂量相同时F=(AUC0tn)T/(AUC0tn)R100%F=(AUC0)T/(AUC0)R100% 若受试药物具有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时,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也可采用不同剂量,并按下式予以校正:F=(AUC0tn)TDR/(AUC0tn)RDT100%F=(AUC0)TDR/(AUC0)RDT100%式中,DR为参比制剂的给药剂量;DT为受试制剂的给药剂量。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药物的剂量,应按实测含量计算。 代谢产物数据:对于前体药物,或由于药物在体内代谢极快,无法测定血中原形药物,此时可

24、采用相应的活性代谢物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以AUC0tn为主,参考AUC0。 2多次给药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多次给药达稳态后,用稳态血药浓度估算生物利用度:(1)药物吸收程度相差不大,但吸收速度有较大差异;(2)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3)缓释、控释制剂;(4)当单次给药后原药或代谢产物浓度很低,不能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准确测得。 多次给药,经等间隔()给药至稳态后,在某一给药间隔时间内,多次采集样品,分析药物浓度,计算在稳态剂量间隔期间从0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SS)。当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剂量相等时,即可用下式求得相对生物利用度 式中,和分别代表受试制剂与参比

25、制剂稳态条件下的AUC.(九)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动力学数据统计分析) 应对药物动力学主要参数(如AUC、cmax)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生物等效性评价。统计分析先将AUC和cmax数据进行对数转换,然后进行方差分析与双单侧t检验处理,若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参数AUC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0%125%范围内,且cmax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在75%133%范围内,则判定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tmax可用非参数法进行检验。为了便于生物等效性比较,每一受试者服用不同制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AUC和cmax)应平行列表,还要列出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参数之间的比值(T/R)和比值的对

26、数。除了计算它们的算术均值外,还应该计算几何均值,都应该包括在报告中。(十)临床报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受试者病史、身体检查和化验结果,以及与研究相关的可能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均应报告。三、缓释、控释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在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两种条件下进行。进行该类制剂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前提是应进行至少3种溶出介质的两者体外溶出行为同等性研究。(一)单次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本试验目的是在受试者空腹条件下,比较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确认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为生物等效,并具有缓释、控释特征。1受试者要求与选择标准 同普通制剂。2参比制剂 一般应选用国

27、内外同类缓释、控释制剂主导产品为参比制剂。若系创新的缓释、控释制剂,则应选择国内外上市的同类普通制剂主导产品为参比制剂。3试验过程 同普通制剂单次给药。 4提供数据 (1)列出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血药浓度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并作图。 (2)计算各受试者药物动力学参数并求平均值与标准差。cmax、tmax、AUC0tn、AUC0和F;尽可能提供其他参数如平均滞留时间(MRT)等。 (3)临床报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与普通制剂的要求相同。 5生物等效性评价 若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参比缓释、控释制剂比较,AUC、cmax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tmax统计上应无显著差异,则认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28、若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AUC符合生物等效性要求(同普通制剂AUC生物等效性评价)则认为吸收程度生物等效;若cmax有所降低,tmax有所延长,并按“二、普通制剂(九)”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至少有一项指标不符合生物等效时,则表明受试制剂有缓释或控释特征。(二)多次给药双周期交叉试验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受试缓释、控释制剂与参比制剂多次给药达稳态的速率与程度以及稳态血药浓度的波动情况。1受试者要求及选择标准 同单剂量项下,可继续用单剂量的受试者。受试者至少为1824例,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参比制剂同单次给药。2试验设计及过程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方法,多次服用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对于受试

29、制剂,用拟定的用药剂量和方案。每日1次用药的制剂,受试者应在空腹10小时以后晨间服药,服药后继续禁食24小时;每日2次的制剂,首剂应空腹10小时以后服药,服药后继续禁食24小时,第二次应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服药,服药后继续禁食2小时。每次用250ml温开水送服,一般要求服药12小时后,方可再饮水。以普通制剂为参比制剂时,按常规用药剂量与方法,但应与缓释、控释受试制剂每日总剂量相等。3取样点的设计 连续服药时间至少经过7个消除半衰期后,连续测定3天的谷浓度(cmin),以确定血药浓度是否达稳态。取样点最好安排在不同天的同一时间(一般清晨),以抵消时辰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且便于比较。达稳态后,在最后

30、一剂量间隔内,参照单次给药采样时间点设计,采取足够血样点,测定该间隔内稳态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有关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峰浓度、峰时间、稳态平均血药浓度(cav)和等。4药物动力学数据处理 (1)列出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血药浓度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并作图。 (2)求出各受试者的cmax、cmin、tmax 、cav 、及各参数的平均值与标准差。cmax、tmax 按实测值,cmin一般按最后一剂量间隔服药前与时间实测谷浓度的平均值计算,按梯形法计算。 稳态平均血药浓度可用下式求出cav = 式中,是在稳态剂量间隔期间从0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是服药间隔时间。 (3)计算稳

31、态时的生物利用度F=()T/()R100%F=()TDR/()RDT100% (4)血药浓度的波动度DF(%)可用下式计算DF=(cmax- cmin)/cav100% 式中,cmax是稳态给药期间最后一个给药剂量的实测药物峰浓度值;cmin是稳态给药期间最后一个给药剂量实测的谷浓度。当参比制剂亦为缓释制剂时,则受试制剂的DF/值为不大于参比制剂DF/值的143%,当参比制剂为普通制剂时,受试制剂的DF/值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 (5)统计学分析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与缓释、控释制剂单次给药的方法和要求相同。 (6)临床报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与普通制剂的要求相同。附录四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

32、指导原则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是:(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用一批原料药或一批制剂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2)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试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供试品应是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与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每批放大试验的规模,片剂至少应为10 000 片,胶囊剂至少应为

33、10 000粒。大体积包装的制剂如静脉输液等,每批放大规模的数量至少应为各项试验所需总量的10 倍。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5)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的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6)由于放大试验比规模生产的数量要小,故申报者应承诺在获得批准后,从放大试验转入规模生产时,对最初

34、通过生产验证的三批规模生产的产品仍需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本指导原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料药,第二部分为药物制剂。一、原料药原料药要进行以下试验。(一)影响因素试验此项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5 mm 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 mm 厚的薄层,进行以下试验。当试验结果发现降解产物有明显的变化,应考虑其潜在的危害性,必要时应对降解产物进行定性或定

35、量分析。1高温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适宜的洁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 天,于第5天和第10 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若供试品含量低于规定限度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2高湿度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 天,于第5 天和第10 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要求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潮解性能。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5%以下,其他考察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恒湿条件可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

36、液,根据不同相对湿度的要求,可以选择NaCl 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1%,60),KNO3 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25)。3强光照射试验 供试品开口放在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 lx500 lx 的条件下放置10 天,于第5 天和第10 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特别要注意供试品的外观变化。关于光照装置,建议采用定型设备“可调光照箱”,也可用光橱,在箱中安装日光灯数支使达到规定照度。箱中供试品台高度可以调节,箱上方安装抽风机以排除可能产生的热量,箱上配有照度计,可随时监测箱内照度,光照箱应不受自然光的干扰,并保持照度恒定,同时防止尘埃进入

37、光照箱内。此外,根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可设计试验,探讨pH 值与氧及其他条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分解产物的分析方法。创新药物应对分解产物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分析。(二)加速试验此项试验是在加速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为制剂设计、包装、运输、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供试品要求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 个月。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在试验期间第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在上述条件下,如6 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

38、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情况下(可用Na2CrO4 饱和溶液,30,相对湿度64.8%)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 个月。加速试验,建议采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2060)。箱内放置具有一定相对湿度饱和盐溶液的干燥器,设备应能控制所需温度,且设备内各部分温度应该均匀,并适合长期使用。也可采用恒湿恒温箱或其他适宜设备。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预计只能在冰箱中(48)保存,此种药物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 个月。(三)长期试验长期试验是在接近药物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供试品三批,市售包装

39、,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或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这是从我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差异考虑的,至于上述两种条件选择那一种由研究者自已确定。每3 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 个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12 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 个月、24 个月、36 个月,取样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 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由于实验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如三批统计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效期,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如果数据

40、表明,测定结果变化很小,说明药物是很稳定的,则不作统计分析。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 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长期试验采用的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或温度302、相对湿度65%5%,是根据国际气候带制定的。国际气候带见下表。附表5 国际气候带气候带计算数据推算数据温度/MKT/RH/%温度/RH/%温带422145地中海气候、亚热带522560干热带353035湿热带763070 记录温度。 MKT 为平均动力学温度。温带主要有英国、北欧、加拿大、俄罗斯;亚热带有美国、日本、

41、西欧(葡萄牙希腊);干热带有伊朗、伊拉克、苏丹;湿热带有巴西、加纳、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菲律宾。中国总体来说属亚热带,部分地区属湿热带,故长期试验采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10%,或温度302、相对湿度65%5%,与美、日、欧国际协调委员会(ICH)采用条件基本是一致的。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包装应采用模拟小桶,但所用材料与封装条件应与大桶一致。二、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首先应查阅原料药稳定性有关资料,特别了解温度、湿度、光线对原料药稳定性的影响,并在处方筛选与工艺设计过程中,根据主药与辅料性质,参考原料药的试验方法,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一)影响因

42、素试验药物制剂进行此项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制剂处方的合理性与生产工艺及包装条件。供试品用一批进行,将供试品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如为西林瓶装,不能打开瓶盖,以保持严封的完整性),除去外包装,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进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与强光照射试验,试验条件、方法、取样时间与原料药相同,重点考察项目见附表。(二)加速试验此项试验是在加速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制剂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为处方设计、工艺改进、质量研究、包装改进、运输、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供试品要求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 个月。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

43、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在试验期间第1 个月、2 个月、3 个月、6 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在上述条件下,如6 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即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 个月。溶液剂、混悬剂、乳剂、注射液等含有水性介质的制剂可不要求相对湿度。试验所用设备与原料药相同。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此类药物制剂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 个月。乳剂、混悬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凝胶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

44、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进行试验,其他要求与上述相同。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中的药物制剂,例如低密度聚乙烯制备的输液袋,塑料安瓿,眼用制剂容器等,则应在温度402、相对湿度25%5%的条件(可用CH32O 饱和溶液)进行试验。(三)长期试验长期试验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订药品的有效期提供依据。供试品三批,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或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这是从我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差异考虑的,至于上述两种条件选择那一种由研究者自已确定。每3 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 个

45、月、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12 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 个月、36 个月取样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 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由于实测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如三批统计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效期限。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数据表明很稳定的药品,不作统计分析。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 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中的药物制剂,则应在温度25

46、2、相对湿度405%,或302、相对湿度35%5%的条件进行试验,至于上述两种条件选择那一种由研究者自已确定。此外,有些药物制剂还应考察临用时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原料药及主要剂型的重点考察项目见附表,表中未列入的考察项目及剂型,可根据剂型及品种的特点制订。附表6 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参考表剂型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剂型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原料药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品种性状选定的考察项目口服乳剂性状、含量、分层现象、有关物质片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 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或释放度 口服混悬剂性状、含量、沉降体积比、有关物质、再分散性胶囊剂性状

47、、含量、有关物质、崩解时限或溶出度或释放度、水分,软胶囊要检查内容物有无沉淀散剂性状、含量、粒度、有关物质、外观均匀度注射剂性状、含量、pH值、可见异物、有关物质,应考察无菌气雾剂泄漏率、每瓶主要含量、有关物质、每瓶揿次、每瓶总揿主药含量、雾滴分布栓剂性状、含量、融变时限、有关物质、粉雾剂排空率、每瓶总吸次、每吸主药含量、有关物质、雾滴分布软膏剂性状、均匀性、含量、粒度、有关物质喷雾剂每瓶总吸次、每吸喷量、每吸主药含量、有关物质、雾滴分布乳膏剂性状、均匀性、含量、粒度、有关物质、分层现象颗粒剂性状、均匀性、含量、粒度、有关物质、溶化性或溶出度或释放度糊剂性状、均匀性、含量、粒度、有关物质贴剂(

48、透明贴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黏附力凝胶剂性状、均匀性、含量、粒度、有关物质,乳胶剂应检查分层现象冲洗剂、洗剂、灌肠剂性状、均匀性、含量、分层现象(乳状型)、分散性(混悬型),冲洗机应考察无菌眼用制剂如为溶液,应考察性状、可见异物、含量、PH值、有关物质;如为混悬液,还应考察粒度、再分散性;洗眼剂还应考察无菌;眼丸剂应考察粒度与无菌搽剂、涂剂、涂膜剂性状、均匀性、含量、分层现象(乳状型)、分散性(混悬型),涂膜剂还应考察成膜剂丸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溶散时限耳用制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耳用散剂、喷雾剂与半固体制剂分别按相关剂型要求检查糖浆剂性状、含量、澄清度、相关密度、有关物质、

49、pH值鼻用制剂性状、pH值、含量、有关物质、鼻用散剂、喷雾剂与半固体制剂分别按相关剂型要求检查口服溶液剂性状、含量、澄清度、有关物质注: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产生的产物)应说明其生成产物的数目及量的变化,如有可能应说明有关物质中何者为原料中的中间体,何者为降解产物,稳定性试验重点考察降解产物。附录五 药物分析常见术语的英文表达中文术语英文术语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物理分析physical analysis物理化学分析physico-chemical analys

50、is仪器分析法instrumental analysis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绝对误差abso lute error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随机误差accidental error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灵敏度sensitivity精密度precisio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

51、iation, CV批内精密度within-run precision日内精密度within-day precision批间精密度between-run precision日间精密度day to day precision准确度accuracy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选择性selectivity专属性specificity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耐用性robustness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

52、oncentration滴定分析法titrametric analysis滴定titration容量分析法volumetric analysis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s配位滴定法compleximetry氧化还原滴定法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 analysis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 analysis电位法potentiometry直

53、接电位法dirext potentiometry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质谱法mass spectroscopy,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透光率transmitance, T吸光度absorbance, A荧光分析法fluorometry激发光谱excitation spectrum荧光光谱fluorescence spectrum红外线inf

54、rared ray,I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

55、oresis, HPCE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流动相mobile phase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 height, W1/2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efficient分离度resolution, R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ization扫尾剂tailing-suppressing reagent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良好药品

56、临床试验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分析质量管理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AQC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 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古蔡氏法Gutzeit method硫酸灰分sulphated ash炽灼残渣residue on ignition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差示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差

57、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氧瓶燃烧法oxygen flask combustion method血浆plasma血清serum全血whole blood附 表附表一 常用式量 (根据1999年公布的原子量计算)分 子 式分子量分 子 式分子量AgBrKBrO3AgClKClAgIKClO4AgNO3K2CO3Al2O3K2CrO4As2O3K2CrO7BaCl22H2OKH2PO4BaOKHSO4Ba(OH)28H2OKIBaSO4KIO3CaCO3KIO3HIO3CaOKMnO4Ca(OH)2KNO2CO2KOHCuOK2PtCl

58、6Cu2OKSCNCuSO45H2OMgCO3FeOMgCl2Fe2O3MgSO47H2OFeSO47H2OMgNH4PO46H2OFeSO4(NH)4SO46H2OMgOH3BO3Mg(OH)2HClMg2P2O7HClO4Na2B4O710H2OHNO3NaBrH2ONaClH2O2Na2CO3H3PO4NaHCO3H2SO4Na2HPO412H2OI2NaNO2KAl(SO4)212H2ONa2OKBrNaOHNa2S2O3SO3Na2S2O35H2OZnONH3HC2H3O2(醋酸)NH4ClH2C2O42H2ONH4OHKHC4H4O6(酒石酸氢钾)(NH4)3PO412MoO3KH

59、C8H4O4(邻苯二甲酸氢钾)(NH4)2SO4K(SbO)C4H4O61/2H2O(酒石酸锑钾)PbCrO4Na2C2O4(草酸钠)PbO2NaC7H5O2(苯甲酸钠)PbSO4Na3C6H5O72H2O(枸橼酸钠)P2O5Na2H2C10H12O8N22H2O (EDTA二钠二水合物)SiO2SO2附表二 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溶液名称密度 /(g/cm-3)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mol/L)浓硫酸959618稀硫酸253稀硫酸91浓盐酸3812稀盐酸206稀盐酸72浓硝酸6514稀硝酸326稀硝酸122稀高氯酸192浓氢氟酸4023氢溴酸407氢碘酸57冰醋酸99100稀醋酸356稀

60、醋酸122浓氢氧化钠3311稀氢氧化钠82浓氨水3518浓氨水25稀氨水116稀氨水2附录三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缓冲溶液组成pKapH配制方法氨基乙酸-HCl2.3(pKa1)氨基乙酸150 g溶于500 ml水中,加浓HCl 80 ml,水稀释至1 LH3PO4-枸橼酸盐Na2HPO412H2O 113 g溶于200 ml水,加枸橼酸387 g,溶解,过滤后,稀释至1 L一氯乙酸-NaOH200 g一氯乙酸溶于200 ml水中,加NaOH 40 g溶解后,稀释至1 L邻苯二甲酸氢钾-HCl2.95(pKa1)500 mg邻苯二甲酸氢溶于500 ml水中,加浓盐酸80 ml,稀释至1 L甲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