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_第1页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_第2页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_第3页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_第4页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 城镇化白皮书 5.01宏观环境解读导读(本章要点)都市圈的内涵及要素条件都市圈的政策导向及发展意义2国内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导读(本章要点)从大数据看国内都市圈的发展格局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成渝都市圈CONTENTS3国外都市圈的实践经验导读(本章要点)世界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及趋势特点东京都市圈伦敦都市圈旧金山都市圈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经验总结4戴德梁行观点导读(本章要点)都市圈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推动都市圈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都市圈发展的未来展望前言戴德梁行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深度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见证了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们看到随着城市交通、产业

2、体系、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都市圈概念逐渐衍生并日渐成熟。发展都市圈对于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由戴德梁行独家发布,通过大数据分析、国内外案例比较、行业专家访谈等展开研究并总结经验,旨在与各方共同探讨更科学、更可持续以及更高效的都市圈发展路径。环球董事、大中华区赵执行锦总权裁都市圈已经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合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协调区域发展的最大推动引擎。未来都市圈的发展更将是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戴德梁行拥有完整的新型城镇化服务体系,其未来角色将不仅仅是专业的房地产领

3、域咨询顾问,更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陶汝鸿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CUSHMAN & WAKEFIELD | 3导读1 宏观环境解读(本章要点)发展都市圈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产业,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已具备都市圈发展的四个要素条件:城市型社会的到来、强大的核心城市、成长的周边城市、发达的公共交通。都市圈发展将基于产业引导(IOD)、公交引导(TOD)、服务引导(SOD)、生态引导(EOD)四大策略向高质量推进。4 | 城镇化白皮书 5.01-1 都市圈的内涵及要素条件1都市圈概念的由来二十世纪初频,繁北的美跨各区大域城人市口

4、之与间产的业经互济动发开展始变出得现日益成熟,法里国的地重理要学角家色戈,特产曼业提特出点城与市人群口“经ME济G等AL都O与PO相LI邻S”的概大念小,认城为市城有市密扮切演联区系域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Megalopo- lis“城市群概念。他提出“城市沿城市交通网络发展会演化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体系,继而通过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把多个社会经济体系连接,产生一个呈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国内常见的都市圈概念研究是在此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时至今日, 都市圈及城市群概念日渐成熟, 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规划的蓝图中。发展都市圈不仅成为解

5、决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虹吸效应,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集聚,带动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导展致,大因城为市城病市频规频划出与现管理机制的缺失,城市群的概念兴起,各济大与城人市口逐管渐理意,建识立到跨城区市域规委划员的会重要性,着重跨地域经经济发展更重视先导规以划带,动通跨过区核域心联与动非效核应心城市间的产业分工,跨区域联动的城市何与建经立济更规为划有显效得的尤产为业重分要工,在成核为心重与点非核心城市之间如经济迅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率均稳步上升,都市圈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形动成周的边成中熟小都城市市圈的,经都济均与以人核口心互城动市为经济引擎,成功

6、带2都市圈的内涵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从空间形态上看,都市圈是由一个具有“中心地”功能的核心城市与周边具有密切交通、经济和社会联系的近邻中小城市组成。从内部联系上看,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核心城市吸引着大量资源及劳动力,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分工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CUSHMAN & WAKEFIELD | 53都市圈发展的要素条件要素条件1城市型社会的到来从世界各国发

7、展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率超过50%时,会逐渐步入工业 化快速发展及经济繁荣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暴增、交通拥挤、配套不足、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会相继出现。国家城市化率超过50%时间经济发展情况发展课题1850年左右1848年英国钢产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1851 年伦敦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城空居间住高环度境拥恶挤化,1918年左右1910年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1920年代城市住宅通电比例从10%上升到20%资源环境过度恶化1968年左右1956-1972年是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工业生产增长8.6倍,年均增长13.6%土交地通资拥源挤、高住度房紧紧张张,从国际经验来

8、看,解决这些大城市病通常是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对人口和产业进行合理化布局,在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形成都市圈发展格局,推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要素流动。国外纽约东京伦敦重庆成都香港深圳广州杭州南京上海天津冀北京 国内都市圈及核心城市都市圈长都三市角圈粤都港市澳圈都成市渝圈都纽市约圈都东市京圈都伦市敦圈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GDP(亿元) 在中全的国占G比DP 在全排国名GDP2018都市圈核心城市GDP情况272.09%18810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2018年底达到60%,都市圈发展格局已具备条件。303203.37%要素条件2核心城市的足够壮大326803.63%1128201

9、.42%11135091.50%10228592.54%5246912.74%4257662.86%3153421.70%8203632.26%6都市圈及核心城市710705.03%-7051820.56%-6500033.6 %-以国外发展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和伦敦都市圈为例,其核心城市的伦敦和东京对整个国家的GDP贡献均超过20%,成为其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发展引擎。纵观国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引领下,中国城市的经济实力正在日益增强。2018年,排名前十城市在全国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3.4%,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明显增强,这些都为都市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6 | 城

10、镇化白皮书 5.0要素条件3周边中小城市的充分成长纵观国外代表性都市圈,其来自核心城市以外的周边中小城镇的GDP贡献均占到40%以上,其中伦敦都市圈竟然高达58.4%,说明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对于都市圈整体的发展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外代表性都市圈都市圈GDP(万亿美元)核心城市GDP(万亿美元)中小城镇GDP(万亿美元)都市圈内的中小城镇的GDP 占比伦敦都市圈2.260.941.3258.4纽约都市圈1.740.90.8448.3东京都市圈1.620.950.6741.3在国内,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中小城镇数目繁多、且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这些中小城镇在承接核心城市产业

11、转移的同时,也实现了与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为都市圈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内代表性都市圈都市圈GDP(亿元)都市圈GDP 的全国占比都市圈内的中小城镇GDP(亿元)都市圈内的中小城镇GDP 占比长三角都市圈17.8 万19.87.12 万40.0粤港澳都市圈10.87 万12.23.43 万31.3京津冀都市圈9.36 万10.43.50 万37.7成渝都市圈5.75 万6.42.19 万38.1要素条件4公共交通网络的发达完善都市圈发展的核心是要素的流动与优化分配,而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则成为拉动要素流动的必要条件。省域范围一小时航空交通图杭州金义宁波都市之间一小时高铁交通图温州都市之

12、间一小时公路交通图周边省主要城市两小时交通图近年,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在加紧形成,半小时通勤圈、 1小时交通圈的提速,将为国内都市圈发展创造有力条件。以长三角为例,都市圈2小时交通圈覆盖范围已经由 2013年是13.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16年的19.0平方公里,在都市圈中的面积占比也由2013年的46.3%上升至2016年的64.4%。这些都为都市圈人口和产业的优化分配提供了可能。CUSHMAN & WAKEFIELD | 7都市圈的政策导向及发展意义都市圈政策的提出背景及目标愿景政策的提出背景近年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13、。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城市区域化、区域一体化趋势背景下,都市圈以其发展的综合性和开放性作为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活动开展的空间载体,相比于单一城市节点,更有利于承载并体现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目标愿景到2022年,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都市圈政策的四大导向产业引导发展(IO重D塑)产业格局、强化区域协同分工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镇疏解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提升经济密度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

14、服推务动引公导共发服展(务S合O理D)化配置、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推配置动转公变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推动统政一务平服台务联通互认,建设涵盖各类社会保障信息完机制善突发公共事件、灾害事件、紧急救援等联动联防8 | 城镇化白皮书 5.0公交引加导强发公展(共T交OD通)网络建设、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加层次快公构路建网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等都市圈多打资源造“优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统施协筹调市布政局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都市圈内市政基础设生态引导发展(EO强D)调低碳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心城市生态用地维护与建设,严格保护跨区重要生态空间推动环境联防联治,建

15、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3都市圈的发展意义避免城市出现拥挤效应,解决城市病都市圈通过“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模式,使城市功能分散化,形成分工协作、有机联动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基础设施的全网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增加高品质的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居民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通过产业共振实现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的过程中,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产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有序转移、合理分布。承载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主要载体,提高国际影响力都市圈聚集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核心,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都有着巨大影响

16、力。CUSHMAN & WAKEFIELD | 9导读2国内都市圈的发展现状(本章要点)基于大数据评价体系,戴德梁行对国内26个都市圈进行了层级分类:成熟型都市圈(2个)、赶超型都市圈(2个)、成长型都市圈(12个)、培育型都市圈(10个)国内都市圈整体发展课题:核心城市的资源过度集中、产业同质化竞争、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的挑战等。2-1 从大数据看国内都市圈的发展格局 国内都市圈的层级分类戴德梁行通过构建“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全国26个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评价体系以“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并涵盖了12

17、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同时,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设置了相应的权重系数。一级指标权重二级都指市标 圈综权合重 发展质量三评级价指标体系权重单位活经跃济度25%经济实力25%GDP总量人均GDP10%(亿元)(万元)常住人口15%(万元)人口聚集30%常住人口增速10%10%( (%) )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创新能力25%R&D经费支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万元)(个)万人学生专任教师数15%(个)公共服务20%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0%(个)奢侈品门店数量10%(个)繁商荣业度25%品聚牌集门度店30%6%(个)商业地产个数品牌经济性酒店数量6%(个)品牌高星级酒店数量6%汽车4S

18、店数量6%(个)(个)咖啡馆数量6%(个)生多活样方性式30%运动市场成熟度6%-书店数量6%(个)博物馆/美术馆数量6%电影院数量6%(个)(个)酒吧数量6%夜间活跃度30%10%(个)-夜间外卖活跃度消费支出10%(万元)消费水平10%高铁站数量10%(个)便交捷通度25%基础交通实力100%高铁站总客流量15%(万人次/年)机场数量20%15%(个)机场总吞吐量地铁长度20%(万人次/年)(公里)高速公路条数15%(条)都市圈城市间铁路班总数/城市个数15%(班次/城市个数)联区系域度25%交通联系40%40%人口联系30%都市圈城市人口流动总数/城市个数30%(万人次/城市个数)经济联

19、系30%都市圈城市间互投资金额总数/城市个数30%(亿元/城市个数)根据上述评价体系,戴德梁行把全国26个 都市圈按发展成熟度划分为以下四个层级:成大都熟市型圈都组市成圈,核心由城长市三不角仅和总粤体港经澳济两实力市也和相交对通经便济捷发度达等较为突出,周边中小城赶都上市超圈型组都成市,圈这两个由都京市津圈冀在和发成展渝均两衡大度全国虽平存均在水欠平缺,但都市总体实力大大高于成都型长市型圈都组市成圈,相比上由以述青的岛成为熟首型的和1赶2个超明,显总的体弱发势展方成向熟,但度拥较有为明偏显弱的,且平均稳存或在快速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培区的育1型0都个市都市圈圈组由成主,城要市位发于展中受

20、西地部域地、交整体通发、人展口相等对因滞素后影响较大,因此都市圈成熟型都市圈(2个都市圈名称)中心城市都市圈其他城市长三角都市圈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苏波市州市市、绍、湖兴州市市、台、常州州市市、泰、滁州州市市、无、嘉锡兴市市、芜金湖华市市、宣马城鞍市山、市扬、州南市通、市镇、江宁、舟山市、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盐城市粤港澳都市圈广州市、深圳市、香港、澳门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赶超型都市圈(2个都市圈名称)中心城市都市圈其他城市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市成渝都市圈成都市、重庆市德遂宁阳市、广眉

21、安山市、雅安市、绵阳市、资阳市、自贡市、内江市、乐山市、CUSHMAN & WAKEFIELD | 11成长型都都市市圈圈名(称12个西安都市圈)中心城市西安市商洛市、宝鸡市、铜川市、都市圈其他城市渭南市、咸阳市青岛都市圈青岛市威海市、潍坊市、烟台市、日照市厦门都市圈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武汉都市圈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仙桃市、咸宁市、孝感市、潜江市、天门市沈阳沈阳本溪抚顺鞍山辽、铁岭市长沙都市圈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益阳市、岳阳市大连都市圈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郑州都市圈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洛阳市、许昌市、焦作市、平顶山市、晋城市、鹤壁市福州都市圈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昆明都市圈昆明市楚

22、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玉溪市济南都市圈济南市滨州市、德州市、莱芜市、聊城市、泰安市、淄博市哈尔滨都市圈哈尔滨市大庆市、松原市、绥化市培育型都市圈(10个长都春市都圈市名圈称)中心城市长春市四平市、吉林市、辽源市都市圈其他城市呼和浩特都市圈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昌都市圈南昌市新余市 抚州市、九江市、宜春市太原太原晋中阳泉市、吕梁市、自忻治州州市贵阳都市圈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布衣族苗族、毕节市、遵义市银川银川阿拉善、盟、城石港嘴市山、市、宾吴市忠、市南宁都市圈南宁市崇左市 防来贵港市、钦州市兰州都市圈兰州市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西宁都市圈 乌鲁木齐都市圈西宁市 乌鲁木齐市海东市昌吉回族自治

23、州国内都市圈综合发展格局及成熟度乌鲁木齐都市圈银川都市圈西宁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太原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长春都市圈沈阳都市圈大连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兰州都市圈济南都市圈西安都市圈 郑州都市圈成渝都市圈贵阳都市圈昆明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厦门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12 | 城镇化白皮书 5.0成熟型都市圈赶超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 国内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对比从统计结果来看,各项指标发展的均衡程度和优势项目得分基本决定了都市圈的总体发展成熟度。成熟型都市圈的各项分值均较高;赶超型都市圈总体得分也较高,但存在一级指标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而成长型

24、都市圈往往拥有一到两个特别突出的指标,从而拉高其总体得分排名,同时由于其他指标分值明显偏低,导致拉低综合排名;培育型都市圈则各项指标分值均偏低,且多数都市圈指标得分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国内都市圈综合排名及一级指标得分 成都熟市型圈 赶都超市型圈成长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1009080706050403020100乌鲁木齐都市圈西宁都市圈兰州都市圈南宁都市圈银川都市圈贵阳都市圈太原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长春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济南都市圈昆明都市圈福州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大连都市圈长沙都市圈沈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成渝都市圈京津冀都市

25、圈粤港澳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读图说明:该图按照都市圈最终总体得分,将都市圈从左至右按得分由高至低排序;四种不同形状的点分别代表都市圈在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和区域联系度四项细分指标内的分别得分;浅蓝色的高低点连接线的长度则体现了都市圈在四项指标内得分的均衡程度,长度越长则表示最高得分的项目与最低得分的项目之间分值差距越大,即说明都市圈四项指标得分越不均衡。CUSHMAN & WAKEFIELD | 13成熟型都市圈成熟型都市圈阵营中,长三角都市圈各项分值较粤港澳都市圈分值更为均衡。长三角都市圈由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等中心城市及绵延区城市组成。是全国综合发展质量最高的都市圈。

26、在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四个方面均位于全国首位。粤港澳都市圈由广州市、深圳市、香港和澳门中心城市及绵延区城市组成。在经济活跃度和商业繁荣度上,与长三角都市圈的分值基本不相上下,但在交通便捷度和区域联系度上仍有一些差距。赶超型都市圈赶超型都市圈在综合评分上位列全国前茅,但四项分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均衡表现。京津冀都市圈由北京市、天津市两个中心城市及河北省内城市圈绵延区内的城市组成。其总体得分紧随粤港澳都市圈其后,但在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和区域联系度指标上稍微落后。成渝都市圈由成都市和重庆市两大中心城市及四川省内其他位于城市圈绵延区的城市组成。其商业繁荣度上稳居全国前茅的位

27、置,但在区域联系度和经济活跃度上仍与成熟型城市圈有一定差距。成长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的平均得分明显低于成熟型及赶超型都市圈,同时大都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但大部分都市圈拥有较为明显的强势项目,可以看出其总体成长潜力较大。其中成长型都市圈的第一梯队由西安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厦门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和长沙都市圈构成。这些都市圈在商业繁荣度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在其他方面相对欠缺。培育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呈单项评分偏低且不均衡情况。这些都市圈多为西部和东北部的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本身的发展水平受地域影响有较大的局限,导致核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群的带动作用也较弱,故导致四项得分较

28、低。培育型都市圈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依然是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从而带动周边城市,逐步向发展型梯队靠拢。14 | 城镇化白皮书 5.0从一级指标看国内都市圈的指数排名成熟型都市圈及赶超型都市圈相比长三角和粤港澳都市圈的四项一级指标排名均位居前位,京津冀都市圈的交通便捷度和成渝都市圈的区域联系度都有待加强。成熟型和赶超型都市圈四项指标排名情况排名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1长三角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2粤港澳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3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4成渝都市圈成渝都市圈西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5青岛都市圈西安都市圈

29、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成长型都市圈四项指标排名存在明显的波动情况,而且总体排名越靠后,指标间的排名差异越大,优势也越发不明显。成长型都市圈四项指标排名情况排名经济活跃度商业繁荣度交通便捷度区域联系度4成渝都市圈成渝都市圈西安都市圈西安都市圈5青岛都市圈西安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6厦门都市圈厦门都市圈青岛都市圈青岛都市圈7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昆明都市圈厦门都市圈8西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9郑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沈阳都市圈10武汉都市圈沈阳都市圈沈阳都市圈武汉都市圈11沈阳都市圈大连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大连都市圈12大连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长沙都市

30、圈13长沙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福州都市圈14长春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太原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15福州都市圈长春都市圈厦门都市圈贵阳都市圈16哈尔滨都市圈南昌都市圈银川都市圈太原都市圈17西宁都市圈贵阳都市圈大连都市圈济南都市圈18南昌都市圈昆明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南昌都市圈19呼和浩特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郑州都市圈昆明都市圈20昆明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呼和浩特都市圈21太原都市圈太原都市圈长春都市圈长春都市圈22银川都市圈银川都市圈兰州都市圈南宁都市圈23贵阳都市圈西宁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乌鲁木齐都市圈24兰州都市圈兰州都市圈贵阳都市圈兰州都市圈25南宁都市圈南宁都市圈西宁都市圈西宁都市圈26

31、乌鲁木齐都市圈乌鲁木齐都市圈乌鲁木齐都市圈银川都市圈CUSHMAN & WAKEFIELD | 15培育型都市圈培育型都市圈的四项指标排名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优势指标和劣势指标共存,导致总体排名靠后,如长春、呼和浩特、太原、南宁等都市圈。这些都市圈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自身的优势项目,努力强化弱势项目,补足差距,提升都市圈总体成熟度。第二种情况是四项指标排名均靠后,尚无明显优势项目,如兰州、乌鲁木齐等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发展成熟度整体较低,未来需全面发展四大指标。培育型都市圈四项指标排名变化2-2 京津冀都市圈概要区域范围京津冀都市圈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其范围涵盖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

32、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经济地位京津冀都市圈位于东北亚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2018年,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10.4%。数据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政策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16 | 城镇化白皮书 5.0发展历程概念确定实质跨越合作共赢高速发展1981-20012001-20132013-20172017至今背景:该阶段停留在设想和概念层面,相比河北态度积极努力推进,北京和天津则参与动力不足。空间格局:

33、首都圈分内圈和外圈,内圈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岛三市,外圈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和沧州。发展特点:以北京为核心,带动内圈与外圈的协同发展。1目标任务背景:该阶段北京由于城市发展遇到瓶颈开始主动寻求外部合作,河北依然态度积极推进,但天津由于与河北的主导产业有重合,所以参与京津冀合作动力不足。空间格局:北京、天津、河北各市。发展特点:“京津冀”一体化在国家层面得到强有力的推动,国家 “十二五”规划正式把 “京津冀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写入规划中。背景:该阶段是京津冀全方位协同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渐建立,京津冀区域发展已经从要素市场一体化向资本市场一体化转化,交通

34、一体化也向区域政策一体化转化。空间格局:北京、天津、河北各市、雄安新区。发展特点: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调整京津冀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背景:该阶段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进一步升级,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科学持续协同发展道路。空间格局:北京、天津、河北各市、雄安新区。发展特点: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区域融合发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津冀产业结构疏解北京部分教育、专业市场服务和金融后台服2务等产业,统筹腾退空间,推动天津和河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

35、解集中承载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津冀产业结构5推进曹妃甸系统发展示范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承地区冷链蔬菜生产基地和永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北已疏京解商减贸量市场发58展1家,物流3雄安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的教育、医疗、金融和高科技产业等,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落实通州发展新定位,加强京津冀协调发展通州新定位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4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北全国政京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河北中心106个,制造业企业 2

36、,648家,为北京新产业引入和产业升级提供空间天基于津现有优产化业结结构构不优和新动能不足等问题,提出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等发展策略开工京雄高速、城际铁路等,大兴国际机场和京张铁路通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体化进程河去调北转协去调调推进转,发战展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CUSHMAN & WAKEFIELD | 17产业格局北京市是服务业为主的超级都市,目前产业以金融、科技、信息以及商服产业为主,未来将通过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十个高精尖天产津业市,处实于现“工瘦业身化提后质期”向。后工业化时期演进的发展阶段,目前产业仍以重化工产业为

37、主,未来将通过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河,北实省现“处强于“身培聚二核育”。三”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目前产业尚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未来将通过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健身增20效16”年。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了“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的产打业造发一展个格科局技。创新中心: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以“战五略区性”新为兴突产破业建策设源重地要。引擎: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为依托,强化政策支持与引导,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京津

38、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以“擎五。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沿张承线绿色以“生五态链产”业为带特色形成区域优势:发挥京津冀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引导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北京中关村张承地区曹妃甸区高技新术产业带沧州沿海地区北京中关村滨海新区 曹妃甸区五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地区五带高新技术产业带 沿海临港产业带 特色轻纺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绿色生态产业带五汽车产业链链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智能终端产业链 大数据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链18 | 城镇化白皮书

39、 5.0课题挑战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大城市规模突出,中小城市能级不够除北京、天津两个超级大城市以外,次级城市发展明显不足,与核心城市、相对发达城市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尚未呈现出一种以核心城市为圆心、经济发展梯度依次递进的“放射式”经济发展格局。产业梯度落差较大,产业转移和对接难度仍然较大区域内各省市产业分工定位尚不明晰,产业链条衔接不畅、产业转移和对接难度仍然较大,河北省产业结构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空间结构尚有待进一步优化。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轨道枢纽建设不足从区域整体交通设施现状来看,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京津冀重要城市之间以及重要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依然不便,尤其北京与河北全

40、省的联系较弱。2-3 长三角都市圈概要区域范围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以及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经济地位长三角都市圈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20%的经根济据总20量18,年被统视计为数中据国,经长济三发角展都的市重圈要26引市擎生。产总值17.8万亿元,占我国经济总量的19.8%。且26个城市之间发展相对平衡,上海以超过3万亿GDP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也有4个城市超过1

41、万亿,7个城市超过5000亿。政策定位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最具全具有球经全重济球要活影的力响现的力代资的服源科务技配业置创和先新进高地制造业中心亚全国太新地一区轮重改要革国开际放门排户头兵资料来源: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CUSHMAN & WAKEFIELD | 19发展历程公有经济区域合作对外开放同城化格局高质发展1980s1990s2000s2010s2018至今空间格局: 包括上 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10个城市,后扩大到江浙沪两省一市。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向外输出生产要素,苏南、温州模式并重的机制模式。目标任务空间格局 :包括上 海、

42、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镇江、杭州、扬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舟山15个城市。发展模式:依托上海浦东开放优势,通过常设性的协商平台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经济管理体系桎梏,形成市场一体化合作模式。空间格局: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包括 40个地级市+1直辖市。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合作能级不断上升,形成大城市落位总部集群和中小城市落位生产基地产业聚群的协同分工模式。空间格局: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 “一核九带”格局。发展模式:政府端协商机制日趋完善,推动了以上海为龙头的,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

43、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以上海为主中心、苏州、杭州、南京、合肥等为副中心的多中心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交通的进一步发达便捷,将加快经济发展协同一体、城市功能多元并包、资源要素高效连通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长三角都市圈以建设“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本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任务,未来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区经域济协转同型创升新级驱动未来将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为引领,依托长三角区域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资源,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加速吸引更大范围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集聚长三角,

44、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合理化分工,以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提升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健基全础互设联施互网通络的交通设施网络方面,未来将建成南京、苏南、杭州、宁波、温台、浙中、皖江-合肥7个城际铁路交网通。服务共享方面,未来长三角地铁“一票通”将进一步完善港并航覆协盖同更发广展范方围面。,未来将在港口一体化、航运中心联动化、运输船舶标准化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创发新展一体体制化机制行政服务方面,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14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未来将扩大范围,完成长三角地区“一网通生办态”环全境覆方盖面。,建立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机制,建设宜居环境,为长三角率先发展提供支

45、撑。20 | 城镇化白皮书 5.0产业格局在产业发展优势上,上海更加综合,鲜明的优势是创新能力、服务业发展水平、科技人才的汇聚。江苏是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中国物联网之都”,物联网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片区经济与块状经济实力较强;安徽则有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分工上,由原来的垂直分工为主,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行的分工格局发展。无锡市发展势头强劲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心,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合肥市成能源互联网特色产业打造“智能制造名城”,形常州市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盐城产业优势显著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 中国纺织之

46、乡”,高端纺南通市扬州 泰州苏州市南京 镇江 常州南通合肥芜湖无锡地位造业发展处全国地级市领先“中国制造业之都”,先进制上海G50绿色发展走廊嘉兴宣城苏州安庆池州湖州杭州宁波舟山由“ 中国软件名城”迈向南京市G60科技走廊绍兴 金华上海市信息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国际软件名城”,软件和台州长三角核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杭州市宁波市势显著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产业优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将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造产业集聚航运贸易、绿色石化、汽车制CUSHMAN & WAKEFIELD | 21课题挑战1全球影响力不足长三角虽然GDP

47、总量领先于全国其他都市圈,但人均GDP和单位面积产值却低于粤港澳,说明其土地和人口基础虽然此雄外,厚从,但世在界单级位资生源产吸能引力来然看不,全足球。200强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在长三角或上海的数目远小于粤港澳和京津冀都市圈,说明长三角都市圈对世界级大企业的吸引力仍然处在竞争劣势,全球影响力仍然不足。全球高校200强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长三角上海2所浙江1所 南京1所 合肥1所京津冀16个粤港澳16个粤港澳香港4所京津冀北京2所长三角12个2人口和公共资源向中心城市过度集中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公共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房价过高、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土地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中心

48、城市外来人口落户门槛高,使得外来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无法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成本增加。合肥南京上海杭州3城市产业同质竞争导致协同效率低人口和公共资源集聚方向除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均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并集中于中低端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都市圈发展重点方向,新兴产业成为各省市重点聚焦领域,但各省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协同效尚未充分发挥。22 | 城镇化白皮书 5.0粤港澳都市圈概要区域范围肇庆粤港澳都市圈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珠三角)9个地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

49、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1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惠州佛山广州 东莞中山深圳经济地位江门四大核心城市其他湾区城市珠海香港澳门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GDP)约为10.87万亿元,位居全球经济体第十三位。其中,深圳市GDP在湾区内最高,约为2.23万亿元,约占大湾区经济总量的22.29%。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GDP总和接近7.47万亿元人民币,约为大湾区经济总量的68.74%。政策定位世充界满级活城力市的群具国有际全科球技影创响新力中的心“一带重一要路支”撑建设的内区深度宜居优宜质业生宜活游圈的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CU

50、SHMAN & WAKEFIELD | 23发展历程由珠三角九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历经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蓬勃发展,蜕变为集世界工厂、科创高地、国际金融中心于一身的全球第四大湾区1980-1997 工业化驱动的分散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之初,承接香港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分散、弱联系”的城镇化格局。1998-2008 广、深、港三足鼎立格局出现至今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广州、深圳依托省会与经济特区的优势,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与香港并列的区域核心城市。200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型在2008年

51、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粤港澳的产业分工角色逐渐调整,从而推动了城镇化格局的重组,形成“多核、集聚、强联系”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以及“广佛”、“深莞惠”两大越发成熟的都市圈。目标任务粤港澳大湾区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主轴,形成都市连绵区,支撑区域内部互联互通,特色发展。未来,大湾区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建成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国际一流湾区都市圈。消除市场壁垒与行政性垄断,推动社会治理、区域市场、营商环境的一体化。实依现托城以镇高间速轴铁带路、互城联际互铁通路,和推高进等区级域公融路合为发主展体的快速交通网络,港口群和机场群,促进珠江口两岸融合。以深

52、广圳深、香港港澳、为广核州心发城挥市各,自探优索势各,具完特善色创的新发链展和定产位业链,打造出层次更丰富完整、覆盖面更广泛的综合都市圈形态。推动航运服务及金融、法律配套服务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影响力。提构升筑大海湾陆区空在全全方球位生的产对网外络交的通影通响道,力基于广州、深圳、香港现有的航运优势,打造超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24 | 城镇化白皮书 5.0产业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产业链最完整、市场最活跃的地区,拥有引领全球科技革命的创新要素资源与市场空间,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全球策源地之一。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独特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摸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都市圈

53、产业发展创新之路。广深港聚焦高端环节,莞佛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其他城广市深特的色科发技展与金融实力、港澳的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佛莞的制造业与其他城市的特色产业优势互补,未来将继续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实现产业格局的持续优化。深深圳圳建将设在中战国略特性色新社兴会产主业义与先科行技示金范融区领的域产重业点机发遇力,打造世界级科技人才与重大创新载体的集聚中心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港港澳澳在与大内湾地区更产高业水格平局的中融仍合起有着助不于可带替动代内的地作更用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大湾区整体制度环境的优化,提升大湾区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CUSHMAN & WAKEFIE

54、LD | 25广州国中心家,中综心合城交市通,枢国纽际商贸州惠 世计算界、级智石能化终产端业产业基集地聚和区云庆肇湾接中区心与大西南科技产业连莞东 国成果际转制化造中名心城,国家级科技山佛国市和家智级能先制进造装示备范制城造市业城肇庆双创示范区门江大,“湾小区微西企岸业产+华业人创华新侨基”广州惠州佛山东莞中山深圳圳深 中范国区,特全色国社性会经主济义中心先城行市示珠江门合作先行区海珠湾区江新口增西长岸极核,心粤城澳市创,新大珠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港香 国中心际,金国融际、航航空运枢、纽贸易航运中山世地范区界和级国现家代健装康备产制业造创业新基示四大核心城市其他湾区

55、城市门澳 建国设与世葡界语旅国游家休商闲贸中合心作,服中课题挑战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务平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戴德梁行整理劳劳动动力力综与合土成本地提成升本,制上造升业的的挑劳动战力缺口不断扩大,外资制造业开始外流。广劳州动、力深与圳土、地东成莞本等的经上济升重正镇在的倒土逼地经资济源增日长益模稀式缺,的土转地型成。本飙升。粤粤港港澳澳三对地接的合社作会经的济挑体战制存在较大差异,资金、人口等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许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并未统一或互认,对粤港澳三地的协调发展造成随阻着碍内。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56、,粤港澳三地经济的互补性减弱,三地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机制亟待完善。公广深共等服超务大一城体市在化各的类挑生战活文化配套方面明显优于周边城市,公共服务的均大衡湾普区惠内仍的有二待、三提线升城。市生活品质落后,在吸引高端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不利于承接广深产业要素及人口的外溢。都粤港市澳圈大轨湾道区交尚未通全的面挑建战成“轨道上的都市圈”。除广深、广佛外,其余城市的已中开心通城的区城之际间铁均路(未广实深现铁轨路道、交广通深直港达高。速铁路、莞惠城际铁路等)一定程度上存在站点偏离中心城区、班次过于稀疏等缺陷,而部分区域的城际铁路与高城铁际建轨设道规网划络也的存持在续站完点善布,将局有缺助乏于集拓约展

57、性中、线心路城相市交的而影不响换力乘,推等动问大题湾。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26 | 城镇化白皮书 5.0成渝都市圈概要区域范围成渝都市圈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等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 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经济地位成渝都市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经济基础最好、实力最强的区域。2018年,都市圈GDP总量达5.75万亿元,增幅为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政策定位成渝都市圈区域范围现全代国产重业要基的地西部创新驱动

58、先导区内陆战开略放高型地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发展历程自1997年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始,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成都、重庆逐步从“双中心”城市向以成、渝为中心城市并与周边节点城市同城化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迈进。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主要都市圈GDP贡献率比较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0.00%20.00%40.00%60.00%80.00%雏形初显抱团共建一体化推进同城化发展1997-20032003-20112011-20162016至今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渝在西部地区的 “双中心”地位逐渐形成

59、和凸显,同时,南充、宜宾、广安等节点城市快速发展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成渝经济区”概念,四川、重庆相继签署了“共建协议”,从交通、旅游、科技、文化等方面不断深化经济区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印发,区域建设逐步从行政推动向利益驱动、从学术探讨到企业对话、从舆论造势到规划落实转变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印发,成渝城市相向发展,成渝都市圈正向着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同城化发展方向迈进CUSHMAN & WAKEFIELD | 27目标任务极核效应明显,成都、重庆“双中心”驱动能力强劲成渝都市圈基本形成以成都、重庆为核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都市发展体系。其中,成都、重庆两大中心城市近年来G

60、DP贡献率持续达到70%左右,城镇化进程贡献率达到40%,是成渝都市圈发展的绝对驱动者。战略机遇叠加,加快建成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都市圈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区域,战略地位突出。当前,在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背景下,成都加快推进“东进”战略,重庆也呈现明显的“西进”趋势,以两个极核为代表的主要城市正在从“背向发展”走向“相向发展”。交通枢纽重地,大物流通道开启成渝对外开放新局面成渝都市圈的影响力正跨出西南,通过长江水路、铁路与东部地区相连;中欧班列联通成渝都市圈与欧洲;通过昆明与泛亚铁路连接,影响力辐射东南亚、南亚。在2018年开行的6300余列中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