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_第1页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_第2页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_第3页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_第4页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8/8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论文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价值及其近代变革全文如下:一、梳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源流(一)以图书版本学为基础从中国图书史来看,在印刷术出现以前有很长一段抄本图书的历史,印本图书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隋代或唐代,而有关印刷术的史料比较零落,不可系统。因此,中国形成了以图书目录版本校勘考据为基础的传统文件学,对于刻本的记录就成为中国印刷史的源头。采用倒推的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有关著述下手,梳理其引用资料及辑录体例,分辨从中国书史中怎样分别出

2、了图书刻印史即中国印刷史的轨迹。晚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图书版本目录资料积累丰富,藏书家及藏书机构也有大量古籍版本实物能够考察,于是有藏书家笔记、书跋等文体,汇辑有关图书版本及刊刻的资料。1897年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以藏书家为线索,辑录排列有关资料,并以昌炽按形式增添个人看法。其中波及五代国子监印书之始、梦溪笔谈所言毕昇发明活板、书籍装帧等资料。1911年叶德辉所著书林清话,有感于藏书纪事诗于镂版缘始,与夫宋元以来官私坊刻三者门派,莫得而详。于是检讨诸家藏书目录题跋,笔而录之1,以刻书为中心,分专题聚集并梳理考据了古代雕版书籍的各样资料。此书的叙开宗明义: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

3、极盛。而其间分为三类,曰官刻本,曰私宅本,曰坊行本。这波及印刷的起源及发展轨迹,拥有梳理刻书源流的历史目光。其中书有刻板之始篇,引述古籍资料,阐述书有刻本,世皆以为始于五代冯道,而吾以为谓雕板始于唐,有多条资料可为确证.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引述了近期本岛田翰撰雕板源流考(所撰古文旧书考之一)的有关阐述及资料,对其进行反驳,说明吾未敢附和也.其中刻板盛于五代篇,还提及光绪庚子,甘肃敦煌县鸣沙山石室出唐韵、切韵二种,为五代细书小板刊本(载罗振玉鸣沙山石室秘录)。惜为法人伯希和所收,今已入巴黎图书馆,吾国失此瓖宝,莫非守土者之过欤2.由此可见,当时考据书籍刻印源头已经有日本人的著述及中国新近出土的文物

4、作为参照,学术视野更为宽阔。此后,其侄子叶启崟续作书林余话,于1923年及1928年几次对资料进行续补和考据,并延长到自清末传石印法,中国出版界遂开一新纪元.中国古代没有印刷一词,叶德辉概括古代刊刻之名义,所使用的词语有雕造、镂版、刻板、锓木、刊行等21种。因而,与这类名目有关的著述能够说就是印刷术之史。比如,向达的文中有中国刊书史上之咸通时代一题,此后也有标称雕版印刷术的文章,如1936年蒋元卿的中国雕版印刷术发轫考7.根据中国古代图书发展的特点,更广义的图书史涵盖了图书的各样版本形制:从竹简书到纸本书,再到雕版或印本书。由此也有学者探讨中国古代书籍形制的变迁史,比如,马衡的中国书籍制度变迁

5、之研究8、李文琦的中国书籍装订之变迁9,张曼陀的中国制纸与印刷沿革考10.即便有了印刷史的名目,中国图书史的体例中依旧包括图书的刊刻史料,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彬龢、查猛济中国书史,从文字的创建开始,以清代藏书家结束,连缀成历史的线索。其中也谈到:书籍的雕板,大家以为是从冯道开始,实在不是这样。现在认真考据,雕板的起源,还在隋代,到了唐代刚刚流行。五代的冯道,可是是监本的首创者。11这一说法与孙毓修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是相同的。能够说,以雕板为界,此后的图书史与印刷史有了交错关系。而从雕版到活板的沿革线索,形成了中国古代印刷史的基本框架,此后又延长到近代西方印刷术输入时期,打破了中国古代书史

6、的体例。二、从世界目光发现中国印刷术的价值(一)卡特著作开辟了新途径晚清民国时期,甲骨文字及敦煌莫高窟唐代文件的发现,惹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对中国学者影响最大的属美国学者卡特(T.E.Carter)的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一书,此书1925年在美国出版后,很快就传入中国。向达先后翻译该书的部分篇章,在图书馆学季刊上发表,比如,吐鲁番回鹘人之印刷术高丽之活字印刷术中国雕板印刷术之全盛时期现存最古印本及冯道雕印群经等12.商务印书馆还出版了刘麟生的节译本中国印刷术源流史。这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字记录和书籍发展的滥觞时代,所有的各样书写材料、内容、记录方法、编排,以及若干中国书籍所特有的形式,皆于

7、此时渐渐形成。印刷术发明此后,这些特色乃被继承,成为中国文籍和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因此,李约瑟博士评论钱存训的书显然是卡特经典之作的姐妹篇19.(二)确立中国对印刷术的发明权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为什么对印刷术本身却缺少系统研究呢?卡特在其书中有所阐述:由于书写的进步,如毛笔和造纸的发明,促进中国的著述家纷繁从事于博古的研究,产生了大量著作,但不幸对于印刷一道,都视为自然,很少提到。21而民国学者对中国印刷术的关注,不单是从学术上受到西方学者著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文化观点发生了根本变革。当印刷术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重要媒介的时候,对印刷史的研究也就走出了传统的书斋,拥有了更为弘

8、大的文化视野和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三、关注中国近代印刷术的变革民国学者对印刷术的研究有两条线索,一是对古代印刷术的研究,主要来自目录版本及图书馆学的专家,能够概称为书史学者,其研究成就主要发表在图书馆类期刊;二是鉴于现代印刷业发展状况对印刷技术(科学)的研究,主要来自印刷出版界的专家,能够概称为业界专家,其有关阐述主要发表在印刷业界的刊物。这两条线索有一定联系,书史专家从对古代书史的研究延续下来,关注中国古代从雕版到活板技术的沿革,特别关注中国对印刷术的发明问题,以雕版印刷术作为印刷史的初步。这些研究对于印刷业界专家而言,是一种激励的力量,但古代的荣耀历史与现实的落伍状况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

9、业界专家鉴于改变现状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印刷技术,并实际进行技术改进,集中在对印刷技术的详细环节。这些关于现代的、世界的印刷技术的研究,与中国古代图书版本的刻印史已经没有联系,在今天看来却是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波及了印刷史的分期、技术沿革、社会影响等方面内容,值得从头解读。别的,由于印刷工业的发展、印刷出版物的推广,大众媒体也刊发波及印刷术知识、印刷机器广告、世界印刷人物等方面的文章,这些也体现了民国时期印刷术的生长环境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宽泛影响。这里主要介绍印刷出版界专家对印刷术及其作用的论述。(一)区分印刷术的改革时代在业界专家的视野中,中国印刷技术的历史是以印刷术本身的沿革为线

10、索的,从中国古代有雕版印刷术开始,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而且是和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显然,中国印刷史改革时代的重要分界点就是晚清以来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国时期印刷术的发展,被放置在中国印刷术沿革的历史框架之中,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但这也是西方印刷术取代中国传统印刷术的根本改革阶段。而且,在世界印刷术发展的弘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印刷术也是世界印刷术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印刷术形成了巨大反差。或许说,中国印刷术进入改革时期不是其自己发展的结果,而是受到世界先进印刷技术直接推动的结果。那么,中国古代的印刷术为什么会阻滞下来?终究是什么内在的因素,驱遣中国近代印刷术发生如此巨大的

11、变革,印刷术的变革又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二)剖析中国现代印刷业的特点及落伍原因与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相比,中国现代印刷不是简单的工艺改进问题,而是一个需求宽泛的巨大产业,其成长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最初印刷业和出版业是同步发展彼此不分的。王云五中国的印刷一文指出:在欧美各国出版业很少兼营印刷业,我国却不是如此。在光绪二十年左右有了新式出版业此后,规模较大的出版家没有不自办印刷所的,并且印刷业在中国几乎是出版业的隶属品。27陆费逵六十年来中国之出版业与印刷业一文也提到这一现象:我国习惯对于出版业和印刷业素来界线不分,古昔不必说了,就现在两个大的出版印刷业

12、说:商务印书馆谁都知道它是我国唯一的出版家,它的营业,出版占十分之六,印刷占十分之三;可是它最初是专办印刷的,所以它的牌号到现在还有印书馆三字。中华书局在印刷业也占着全国第二的地点,彩印且占第一的地点,可是它最初只营出版业,不从事印刷,所以到现在仍是以书局为名;还有很多招牌用某某书局,实际上或专营出版,或专营印刷,或兼营出版与印刷28.晚清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印刷出版物是最为重要的流传工具。从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的官书局以及民间出版机构,鉴于翻译出版大量西方书籍、兴办新式报刊的需要,不断引进西方的印刷机器;而印刷业自己的发展也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出版物作为支撑,在中国社会的变革时代,印刷业与

13、出版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时期,中公民营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相继出现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大型印刷出版机构,但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印刷业与外国印刷业相比,仍是处在特别落伍的状态,并限制了出版业的发展。中国印刷事业的现状一文就指出:综计全国店印大大小小为数不溢二三千家,内中除去一二家规模比较全备外,其余的都可称敷衍了事。29印刷业界专家更为认识中国近代印刷工业落伍的现实,近代中国印刷术:著者读我国古代印刷史,不胜崇敬我先代创建改进之精神;而一考察我国近今印刷界之状况,对于我印刷界之不知积极改进,未能与世界各国比美,又不能不深为惋惜也。30李常旭印刷术与社会一文剖析了中国印刷术到近代反而落伍于

14、欧美的原因:我们中国是一个最古而开化最早的国家,更是印刷术的发明者;但是我们现在的印刷事业反而步着欧美的后尘,守着人家的陈规,这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专制时代的印刷术,虽有发明,仅限于御用品,使用范围太狭,不能使已有的技术流传到民间。再就是中国素来对于技术人员,没有相当的保障。再加上公民智识的不够,时常为了生活的顾忌。总有发明,传授徒弟时,也是常保存着局部的奥密,以作万不得已时生活的保障,相沿传达,日渐退化,不只不能弘扬光大,反而一代不如一代了。及至印刷所用之机具技术,由欧洲传到中国后,国人瞠目无知,万分诧异,而且认为是神秘的奇迹,这不能说不是科学文化落伍,及国人素不重视印刷术的表现。现在中国的印刷

15、事业,固然各处皆有,但十分之七八均系商人经营,且以营利为目的;只可是守着西洋人传给的技术,应付社会上需要的印品而已。至技术之研究,机具之改进,原料之发明,根本没有人能有那一种念想和时机。所以当前中国的印刷业不只在物质文明上没有相当的贡献,而且在西洋人的目光里,仍旧是上古时代的雏形。31中国现代印刷工业是一个更宽泛的领域,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所谈印刷工业,就波及造纸业、墨胶工场、印模工场、印刷机工场等协助工业。业界专家也从这种整体的角度,剖析中国印刷工业落伍的原因。近代中国印刷术一文列出三种表格,统计中国自1911年至1929年间纸张、铅印石印材料和印刷机器的入口情况,指出统观上列三表,有令人不寒

16、而栗者。历年洋纸、铅印、石印材料及印刷机器输入之总额,突飞猛进,一方适足以表示吾国近年印刷数量的进展,一方适足以表示吾国印刷事业每年漏巵之巨。故欲谋此后吾国印刷事业正当之发达,于培养印刷人才之外,更宜努力于印刷原料之制造33.留法美术印刷专家高元宰特别痛心地指出:你看每年海关贸易,印刷机械,印刷用纸,印刷油墨,印刷药品等。每年总在百万万元以上。34新式印刷术带动了中国的印刷出版业。而印刷术作为一种复制流传的媒介,也顺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成为输入西学知识、保存中学知识、推广新式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印刷术是权衡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这已经成为业界人士的共鸣。孙中山1916年在实业计划

17、中如此阐述印刷工业的重要性: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切人类大事皆以印刷纪述之,一切人类知识以印刷蓄积之,故此为文明一大因子。世界诸民族文明之进步,每以其每年出版物之多少权衡之。这更是业界专家引述最多、最有权威性的话语,以此作为号召政府发展印刷工业的依据。贺圣鼐、赖彦于曾引述美国印刷联合会所奉之格言印刷为进步之母35,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刘龙光阐述了印刷术流传文化的功能:一国文化的水平,与其国印刷术发达的程度成正比率。大凡印刷术发达者,其国的文化水平必高。印刷术不发达者,其国的文化水平必低。36张元济、王云五、陆费逵等出版家都对出版业帮助教育的作用有明确

18、阐述。陈昌蔚则从发展印刷术的角度指出:要教育普及然后人民才知有国家,才知公民应有的责任。普及教育的主要工具是印刷物,须有价廉物美的书籍,使人人能以最低限度的代价,换取有益的知识。然后才能唤起一般人阅念书报的兴趣。38杨莲生铅印旧书一文详尽介绍了铅印旧书流行的情况:铅印旧书(包括仿宋字、仿古字,楷字等)已经成为国内一般书店的主要业务了。正像火车火轮之代替骡车风帆同样,铅印与影印必定的要争夺木版与石印的地位。41新式印刷术与报纸、杂志的发展有亲密关系。戈公振指出:从字义变化来看,press一字,由印刷机械之名称而来。最初之书籍杂志报纸等,几纯作为机械所制之印刷物;次则以为定期刊行之报纸与杂志之名称;今则仅日刊报纸可用之。42综上所述,民国时期有关中国印刷术的研究有两条线索,一是以图书版本和考古文件为依据,从雕版源流切入,确立了中国对印刷术的发明权;一是以西方先进的机械印刷术为尺度,梳理中国印刷术从古代进入改革时代的轨迹,二者联合,形成了中国印刷史的基本框架。当时图书文件研究的学者以及印刷出版界的专家,都经历了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过程,对印刷作为一种技术的沿革变化,以及作为一种媒介的流传功能,有着现实察看和深入思考,因而具古今贯通的学术根基、中外比较的宏观视野,促进印刷术成为特意的研究领域。正是由于印刷技术发展,学术及行业刊物繁华,学者专家得以聚焦于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