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刑法与刑法规范第二节 中国刑法的发展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与任务第四节 刑法的渊源第五节 刑法的解释1.刑法的主要内容2.刑法的基本性质3.刑法渊源的种类4.刑法解释的特殊性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刑法与刑法规范一、刑法的概念(一)国内外刑法理论中的刑法概念 1. 国外刑法理论中的刑法概念 (1)英美法系国家一般称刑法为“犯罪法(criminal law)”,即规定何种行为在何种情况下,伴随何种主观或者其他因素被认定为犯罪的法律。 (2)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称刑法为“刑(罚)法”,即国家通过刑法的威慑来禁止人们特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刑法概念 (1)刑法是规定
2、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总和(早期)。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主流)。 (3)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是规定犯罪成立条件与刑罚适用标准的法律规范体系 1.刑法是一种法律规范; 2.规定犯罪成立条件与刑罚适用标准是刑法特有的内容; 3.刑法是具有特定目的、功能的规范体系。(一)刑法的政治属性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法律规范。(二)刑法的法律属性 1.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归属 (1)部门法 (2)公法 (3)司法法 (4)实体法二、刑法的性质2. 刑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特殊性 刑法的法律特性主
3、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调整对象的广泛性 调整对象的确定性 调整对象的整体性 (2)调整方式的特殊性 国家立法机关直接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 国家动用所有最具强制性的力量保证刑法规范的实现。 (3)调整手段的特殊性 刑罚以剥夺公民的基本人权为主要内容。 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国家才能运用刑罚。第二节 中国刑法的发展(一)中国传统刑法的形成与发展(夏 清末) 技术特征:以刑统罪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价值取向:明德慎罚 德主刑辅(二)中国近代的刑法改革 (清末 1949)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中国刑法(一)1979年刑法颁布前的历史(二)1979年刑法施行:刑法领域结束了
4、无法无天的局面 (三)1997年刑法典:一部较系统全面的刑法典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发展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与任务一、刑法的根据 刑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oc 刑法的根据,是指决定刑法产生的基本条件。(一)刑法的价值根据:“惩罚犯罪”必须服务于“保护人民”这一根本目的 1.保护人民是我国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 2.“惩罚犯罪”是刑法的主要功能(二)刑法的宪法根据:刑法的制定和适用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三)刑法的实践根据: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必须立足中国实际 刑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oc 刑法的任务是指国家运用刑法(罚)的目的。 (一)保卫国家政权 (二)保护经济秩序 (三)保护人民权
5、利 (四)维护社会秩序二、刑法的任务第四节 刑法的渊源一、刑法渊源的三种含义(一) 刑法的产生渊源 1. 立法者(刑法形式主义) 2. 统治阶级或者人民的意志(刑法实质主义)(二)刑法的历史渊源 1. 现行刑法规范的演变过程(动态) 2. 与现行刑法规范有承继关系的刑法规范(静态)(三)刑法的认识渊源 刑法在现实中的存在与表现形式(现行通说)二、刑法渊源的类型 (一)刑法的直接渊源:法律 定义: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可以直接援用为定罪判刑依据的法律规范。具体可以分为:1.全国性法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 (2)刑法典; (3)其他全国性基本法律中有关刑法适用范围和刑事责任的规
6、定; (4)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刑法规范(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和补充修改); (5)1979年刑法生效以前的法令以及党和国家的刑事政策;2.地方性法规(1)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不违背基本法规定的刑法规范,或原在上述特别行政区适用并与基本法的规定不抵触的刑法规范; (2)根据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刑法有关规定,由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全国性刑法的变通条例;(3)我国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制定的刑法规范。 (二)刑法的间接渊源定义:不能直接援引为定罪处刑的法律依据,但却为理解刑法规范内容不可或缺的行政法规、国际条约、风俗习惯、法院判例等。三、刑法典的编纂体例 1.编 2.章 3.节 4
7、.条 5.款 6.项第五节 刑法的解释一、刑法解释的含义(一)国内学者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二)国外理论 司法工作者或者学者赋予刑法规范特定含义的过程。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与特殊性(一) 启蒙思想家反对解释刑法的理由1. 三权分立学说2. 刑法的保护机能(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1. 刑法规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2. 字面含义与实质内容的冲突3. 法律稳定性与社会生活变动性的矛盾(三)刑法解释的特殊性 刑法的内容直接涉及公民的生命、人身自由、财产等最基本的权利,因此,刑法应严格解释。但是,什么叫刑法的严格解释,或者说刑法的解释应该严格到什么程度,刑法理论并无统一的认识。三、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一)
8、主观主义的刑法解释论(刑事古典学派)1. 理论主张:解释应以立法者原意为根据,应重现立法者的思维过程。2. 理论根据:三权分立学说3. 解释方法:历史法、形式逻辑法、文献法(二)客观主义的刑法解释论(刑法社会学派)1.理论主张:理解刑法规范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据,不断赋予刑法规范新的内容。2. 理论根据:刑法的保障功能3. 解释方法:合目的论、补充法(一)刑法解释的效力分类 1.法定解释 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范作出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解释。(1)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法律解释。(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适用刑法中具体问题的解释。 2.学理
9、解释一般人,特别是法律工作者对刑法规范的理解和说明。四、刑法解释的种类(二)刑法解释的方法分类 1.文理解释(字面解释):根据法律条文的字义、词义和语法规则对刑法规范内容予以解释。 2.沿革解释:基于法成立的历史沿革,以阐明法真实的意义。 3.目的论解释:指为了达到法律规定的目的或者实现法律规范所维护的价值,在解释法律时将法律条文中的词语扩大到日常含义以外的解释方法。 4.论理解释(逻辑解释):即运用形式逻辑来探求刑法规范真实含义的刑法解释方法。本章思考题 1.怎样理解“保护人民”这一刑法基本价值与“惩罚犯罪”等刑法功能的关系? 思考提示:“保护人民”是刑法的根本目的,“惩罚犯罪”必须服务于这
10、一根本目的为限度。 2.如何理解刑法应该严格解释? 思考提示:刑法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制裁方法的严厉性决定了不论是放纵犯罪,还是滥用刑罚,都会从根本上危及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刑法的解释必须比其他法律解释更准确、更合理、更不容许存在相对模糊的空间。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第二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发展思想萌芽:古罗马与中国先秦 程序法定:1215年英
11、国大宪章理论贡献:贝卡利亚与费尔巴哈法律规定:1810年法国刑法典 49年以前:大清新刑律及国民党政府刑法典49年以后: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蕴涵1.基本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基本功能:通过限制司法权来保障人权3.理论基础: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4.基本要求:法定性、合理性、明确性5.派生原则:排斥习惯法;禁止不定期刑;禁止事后法;禁止类推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一)罪之法定 规定犯罪概念基本内涵(刑法第13条) 规定犯罪成立基本条件(总则第二章) 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第12条) 规定具体犯罪成立条件(刑法分则)(二)
12、刑之法定 规定的刑罚种类(总则第三章) 规定量刑的原则(总则第四章) 规定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刑法分则)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一)原则 以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刑法根据为指导,刑法任务为目的,系统全面理解刑法规范的具体内容(二)应注意问题1.宪法对刑法的指导作用2.刑法基本原则与刑法规范的关系3.注意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三)实例 根据刑法第5条,应用刑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解决刑法264条适用于许霆案的尴尬。第二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发展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基
13、本内涵 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定罪上的一律平等 (二)量刑上的一律平等(三)行刑上的一律平等三、立法体现(一)刑法总则中的体现(二)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四、司法适用(一)正确理解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与刑罚个别化(二)坚决反对司法特权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第5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 古希腊、罗马的罪刑相适应的思想西塞罗:“对于违犯任何法律的惩罚应与犯法行为相符合。” 我国古代的罪刑相适应的思想墨翟:“罚必当暴” ;荀子:“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14、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孟德斯鸠:“惩罚应有程度之分,按罪大小,定惩罚轻重。” 贝卡里亚:“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法律只应当制定严格的、明显地必需的刑罚。”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8条)“刑罚应与犯法行为相适应,并应有益于社会。” (1793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5条)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涵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有罪必罚、无罪不罚一罪一罚、数罪并罚同罪同罚、罪罚相当刑罚的严厉性与犯罪的严重性相适应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一)刑法总则中的体现1. 犯罪与刑事责任的规定2. 刑罚体系的规
15、定3. 处罚原则的规定:量刑情节4. 量刑制度的规定:累犯、自首、减刑、假释(二)刑法分则中的体现1.根据罪行轻重决定刑法分则的罪名体系与具体个罪的排列;2.各种具体犯罪规定的法定刑,一般均有多个量刑幅度,便于司法工作人员根据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大小正确裁量刑罚。四、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一)以正确的定罪作为正确的量刑的基础 注意运用刑法第13条中 “但书”的规定,用“不认为是犯罪”的方法,解决“依法应受刑罚处罚”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之间的矛盾。(二)注意刑法总则规定的量刑原则对个罪法定刑的修正作用以刑法第5条、第61条规定的原则衡量个案中分则法定刑是否失衡。运用刑法第37条、第6
16、3条第2款解决个案中法定刑的失衡问题。 1如何理解罪之法定与刑之法定? 思考提示:罪之法定主要是对犯罪构成的分析和掌握,刑之法定是对法定刑以及具体刑罚配刑的分析和运用。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自首立功制度的适用。 思考提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强调的是刑法对所有人都应平等适用,但如果具体犯罪人存在自首立功情节,刑罚应当作从宽处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与自首立功制度是相互配合的。 3对罪刑相适应原则与重刑传统的理解。 思考提示:我国存在“治乱世用重典”的古训,重刑传统由来已久;必须摒弃这种法律传统,才能真正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本章思考题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17、1属地原则2属人原则3普遍管辖原则4从旧兼从轻原则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空间效力指刑法的效力所及的地域,亦即刑法在什么地域内对什么人适用。这就是国家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从各国刑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来看,一国刑法不仅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外。但刑法在国外的适用受到国际法的制约,制约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的国际法原则,就是国家利益保护与国际协同。一般来说,犯罪行为与本国是否具有场所的、人的、物的关系,是否侵犯本国国家或其公民的利益是刑法是否具有域外效力的根据。二、刑法空间效力的学说属地原则:对本国领域内发生的犯罪适用本国刑法属
18、人原则:对本国人实施的犯罪适用本国刑法保护原则:对针对本国公民或者本国国家的犯罪适用本国刑法普遍原则:对任何犯罪行为适用本国刑法折衷原则:以某一原则为基础,有限制地兼采其他原则我国刑法: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三、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一)法律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刑法第条第款)(二)理解1.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领陆:陆地领土及其地下层领水:在陆地疆界内或与陆地疆界相邻接的水域领空:领陆和领水的上部空间 2.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特别刑法领海示意图 (1海里1.852公里)内陆(水)领
19、海海里毗邻区海里专属经济区海里 (三)关于船舶与航空器的法律地位 1. 理论观点 (1)属地管辖 法国刑法典第三章“刑法的空间效力”第一节“在共和国领域内实行的犯罪或视为在共和国领域内实行的犯罪”:第条:“在悬挂法国国旗的船只上实行的犯罪,或者无论其处于何地,针对此种船只实行的犯罪,适用法国刑法。在法国海军舰船上实行的犯罪,或者无论处于何地,针对此种舰船实行的犯罪,唯一适用法国刑法。”(2)专属管辖海洋法公约第92条专门规定,“除国际条约或本公约明文规定的例外情况外,在公海上应受该国的专属管辖”。2.法律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刑法第条第款)。 (四)驻
20、外使领馆的法律地位 1.代表说,认为外交特权是外交人员因代表国家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2. 职务需要说,认为外交特权是外交代表有效执行职务的必要条件。 3.“治外法权说”,这种学说将使馆看成派遣国领土的延伸,外交代表因是在本国拟制的领土(使领馆) 上而享有外交特权。 其中的“职务需要说”是当前国际法学界的通说。 (五)犯罪地的确定 1.关于犯罪地的学说 行为地说 结果地说 中间地说 行为与结果择一说 2.法律规定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刑法第条第款)。3.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几种情况(1)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境内;(
21、2)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但犯罪结果发生在国外;(3) 犯罪行为实施于国外,但犯罪结果发生于我国境内。四、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一)一般公民(刑法第条第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二) 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刑法第7条第2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刑法第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意大利刑法
22、第条规定,在意大利国内实施的犯罪,即使已经外国审判,意大利仍要审判;在意大利国外实施的犯罪,经司法部长要求,可以在意大利重新审判。法国刑法典第条规定:“凡能证明其在国外因相同事实已经终审判决以及在被减刑之场合,已经服刑或时效已经完成的人,不得对其提起任何追诉。”五、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法律规定(刑法第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保护原则适用条件外国人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地法律也应受处罚(双重犯罪原则)应注意问题法律规定
23、是可以适用,不是必须适用。 六、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法律规定(刑法第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适用条件不属于我国属地、属人、保护管辖范围;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我国承担的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包括程序方面的司法协助,不等于必须适用我国刑法。七、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法律规定(刑法第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适用条件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
24、已经外国审判。应注意问题适用对象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是可以而不是必须追究(一般不追究);已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一般应免除或减轻)。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概 说概念: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规范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分类: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将其归纳为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对其生效前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一)即日生效(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因:涉及面小,有实施紧迫性例子:刑法修正案(六)第21条“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择日生效(规定隔一段时间生效) 原因:涉及面大,群众需要时间了解 例子:刑法第452条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
25、起施行。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明定失效(法律明确规定)第四百五十二条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列于本法附件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条例、补充规定和决定,已纳入本法或者已不适用,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予以废止。列于本法附件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补充规定和决定予以保留,其中,有关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的规定继续有效;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已纳入本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适用本法规定。自然失效(因新法施行或者社会条件变化)1997年刑法施行后,1979年刑法自然失效。三、刑法的溯及力 概念 刑法的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或者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26、(一)刑法溯及力学说从旧原则,新法不溯及既往。从新原则,新法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当新法较旧法轻时,溯及既往。从新兼从轻,新法原则上溯及既往,当旧法较新法轻时,不溯及既往。(二)我国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规定(刑法第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时的法律追究。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理解1. 行为时法律不认为犯罪的,适用行为时法;2. 行为
27、时法律认为犯罪,现行法律不认为犯罪的,适用现行刑法;3. 行为时与现行法律均认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追诉的,原则适用行为时法,如果现行刑法处刑较轻的,适用现行刑法;4. 已经生效的判决,继续有效。 1少数民族地区的刑法适用? 思考提示:正确理解刑法第6条“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的规定。 2普遍管辖原则的发展趋势? 思考提示:普遍管辖原则伴随国际罪行的增多,将会获得更多关注和适用。 3甲在1997年10月1日前实施了一个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于1998年才被抓获,对甲是否必须适用1997年刑法? 思考提示:正确理解从旧兼从轻原则。本章思考题第四章 犯罪概念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第二节 犯罪
28、的一般特征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1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2犯罪的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3我国刑法中犯罪的一般特征4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一、西方学者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述评权利侵害说:犯罪是对权利的侵害(费尔巴哈)法益侵害说:犯罪是对法律保护利益的侵害(毕恩鲍姆)规范违反说:犯罪是违反刑法规范(宾丁)义务违反说:认为犯罪是对义务的违反(夏弗斯塔茵)综合说: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同时也是对义务的违反。刑法通过使法共同体成员的意志与法秩序的要求相一致来实现对法益的保护。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
29、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同样也就是那些把法和法律看作是某种独立自在的一般意志的统治的幻想家才会把犯罪看成是单纯对法和法律的破坏。”第二节 犯罪的一般特征一、犯罪的定义(一)犯罪定义的类型 1.犯罪的形式定义:从犯罪法律属性角度为犯罪所下的定义。法律性质: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法律后果: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法律结构: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的行为折中说:犯罪是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形式的犯罪定义法例俄罗斯刑法典第条(犯罪的概念):本法典以刑罚相威胁所禁止的有罪过地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被认为是犯罪。法国刑法典(年)第条:法律以警察刑处罚之犯罪,为违警罪;
30、法律以矫正刑处罚之犯罪,为轻罪;法律以剥夺生命、身体、自由或身份能力之刑处罚之犯罪,为重罪。 2.犯罪的实质定义 犯罪的实质定义,是指从犯罪的社会属性或者从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相结合的角度对犯罪下的定义。英国法学家史蒂芬:“凡是从行为的有害货币性观点被认为是反对整个社会性的违法行为就是犯罪。”意大利加罗法洛:“犯罪是违反社会的怜悯和诚实两个道德情感的行为。”意大利菲利:“犯罪乃具有一定决意之权利侵害性的反社会行为。”3.犯罪的混合定义 犯罪的混合定义,指从犯罪的形式定义和犯罪的实质定义相结合的角度对犯罪下的定义。 立法例“凡本法典分则所规定的侵害苏维埃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侵害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
31、社会主义所有制,侵害公民的人身权、政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的危害社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及本法典分则所规定的其他各种侵害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的危害社会行为,都认为是犯罪。” (前苏俄刑法典第7条第1款)(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二、犯罪的基本特征二特征说:
32、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三特征说: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四特征说: 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罪过、刑事责任 其中的“三特征说”是刑法理论的通说(一)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阶级本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秩序的侵害。法律性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就是指对刑法所保护的法律关系造成的损害。具体表现: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基础、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侵犯公民权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和秩序。社会危害性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概念。(二)刑事违法性概念: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违反刑法规范。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社会危害性是实质,刑事违法性是法律表现形式。刑事违法性与犯罪构
33、成的关系:具有刑事违法性就符合犯罪构成。(三)应受刑罚处罚性 定义: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社会危害性性质与程度的标志。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只有实际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应该被规定为犯罪;只有实际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应该被认为是犯罪(刑法13条但书)。与免除刑罚处罚的关系应受刑罚处罚是前提,免除刑罚处罚是量刑的具体结果(任何免除刑罚处罚的判决,都必须以规定了具体法定刑的分则规范为前提)。刑法第条的“但书”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意味着不构成犯罪。“但书”规定的不认为是犯罪,不同于免予刑事处罚。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一、犯罪的理论分类(一)自
34、然犯与法定犯1. 法定犯,以违反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范为前提的犯罪。2. 自然犯,指违反公共善良风俗和人类伦理犯罪。(二)身份犯与非身份犯身份犯,指刑法规定以特定身份作为犯罪主体条件的犯罪(如贪污罪)。非身份犯,指刑法没有对犯罪主体的作特殊要求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三)行为犯与结果犯1. 行为犯:以侵害行为之实施完毕为成立犯罪既遂条件的犯罪(如偷越国、边境罪)。2. 结果犯:以相应的法定结果产生为既遂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四)实害犯与危险犯1. 实害犯:出现法定危害结果为犯罪构成条件(如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2. 危险犯: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为构成条件(如破坏交通工具罪)。二、犯罪的立
35、法分类(一)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区分标准:是否国家侵害安全(二)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标准:罪过的类型(三)亲告罪与非亲告罪区分标准:是否告诉处理(四)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 区分标准:是否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 思考提示: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从四个方面揭示了犯罪的政治内容。 2.什么是犯罪的定义?我国刑法是以何种方式规定犯罪的定义? 思考提示:犯罪的定义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我国刑法是从犯罪的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相结合的角度给犯罪进行定义。 本章思考题3.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思考提示:犯罪的基
36、本特征有三个方面: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互为表里的。 第五章 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第二节 犯罪的一般特征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构成的要件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说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13世纪意大利宗教裁判纠问程序使用的Constare de Delicti(犯罪的确证)。1581年意大利的法里西斯将其命名为Corpus Delicti。1676年德国刑法学家克莱因(Klein)将其译为Tatbestand。19世纪初德国费尔巴哈、斯鸠别尔将其引入实体法,意为犯罪成立的条件。2
37、0世纪初德国贝林格提出的犯罪构成理论,经不断发展,现成为德日等国通说。不同构成要件理论的比较大陆法系的三元犯罪构成模式: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的双层次结构:犯罪本体要件(包括犯罪行为、因果关系、犯罪心态)、责任充足要件(即合法辩护:未成年、错误、精神病、正当防卫、同意等)中国整合式的四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是根据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的特征: 整体性 抽象性 法定性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联系:犯罪构成是犯罪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犯罪概念是制定犯罪构成的基
38、础。二者是内容与形式、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区别: 内容不同 属性不同 作用不同犯罪构成与罪状罪状是对具体犯罪构成的描述,犯罪构成是罪状描述的对象;罪状是刑法分则罪刑规范对犯罪头部的描述,是刑法分则规范在文字形式上的组成部分,而犯罪构成是刑法规范所规范的实体内容。四、犯罪构成的意义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犯罪构成是区别此罪与彼罪的标尺犯罪构成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构成是刑法科学发展的基础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概说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犯罪构成的要件,指犯罪构成中所包含的各种构成要素。构成要件的特征: 犯罪构成要件是说明行为社会危害性质并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由根据法律
39、规定推出的。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客观的要件与主观的要件记述的要件与规范的要件共同的要件与选择的要件具体的要件与一般的要件三、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责任能力特殊身份故意过失特定目的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特定时间地点方法单一客体复杂客体四、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传统观点,根据认定犯罪的过程确定)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特拉依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外化)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赵秉志,罪过的外化、主体对客体侵害的过程) 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40、 思考提示:所谓犯罪构成就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抽象性和法定性等重要特征。 2.什么是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有哪些? 思考提示:所谓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犯罪构成中所包含的各种基本要素。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包括犯罪客体要件、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要件和犯罪主观要件四方面内容。本章思考题 3.对犯罪构成要件应当如何排列更为科学? 思考提示:依据通说性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按照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的。这种排列顺序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第六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第二
41、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第三节 犯罪对象1犯罪客体的意义2犯罪直接客体的分类3. 犯罪对象的概念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一、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传统通说)其他学说:法益说,社会利益说,权益说,社会关系与利益说,社会关系与生产力说,犯罪对象说等。犯罪客体的特征: 1.犯罪客体是一种社会关系 2.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的地位是指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传统通说,目前学界存在质疑)二、犯罪客体的地位 (一)法条明确规定犯
42、罪客体 (二)以法文明确规定犯罪客体的具体物质表现而说明犯罪客体 (三)通过规定犯罪行为表明犯罪客体 (四)通过规定犯罪被害者说明犯罪客体 (五)通过规定行为所违反的法规揭示犯罪客体 (六)通过同类客体确定直接犯罪客体三、犯罪客体的立法方式 (一)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 (二)有助于划分犯罪类别,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三)有助于确定犯罪的性质,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有助于客观地评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正确地裁量刑罚四、犯罪客体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一)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二)犯罪的同类客
43、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三)犯罪的直接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三类客体之间的关系: 犯罪的上述三类客体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之间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同类客体是在直接客体基础上的抽象和概括。而一般客体又是对一切犯罪客体的抽象与概括。二、犯罪的直接客体的种类(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标准:具体犯罪行为危害具体社会关系的数量多少(二)主要客体、次要客体与随机客体(复杂客体内部分类) 标准:直接客体在犯罪中
44、受危害的程度、机遇以及受刑法保护的状况(三)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 标准:具体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否表现为物质性第三节 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概念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现象范畴,也称标的。犯罪对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的特征。一般认为,犯罪对象具有物质性特征,即具有形态、空间、位置等物理特征,受犯罪行为作用的程度往往是可以度量和估价的。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一)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犯罪客体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不可能受到犯罪行为的直接的作用,犯罪客体受危害的情况,只能通过其各种外化了的现象,即犯罪对象表现出来。在犯罪行为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中,犯罪对象具有桥梁与纽带
45、的作用。犯罪客体是否存在,一般要通过犯罪对象予以认识,反过来犯罪客体又揭示作用于该对象的犯罪行为的性质。(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对象,而犯罪对象则未必。 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不是,它只是部分犯罪之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害,而犯罪对象则未必。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犯罪对象所体现的,是犯罪行为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犯罪客体所表现的,则是犯罪行为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特征;犯罪对象只能表现具体犯罪行为的个性,而犯罪客体在表现犯罪个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同一类犯罪行为以及一切犯罪行为的共性;认识论角度的
46、区别:犯罪对象容易受到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被真正表现,犯罪客体是相对稳定的,它所反映的是犯罪行为的本质;犯罪对象的受侵害状况,可以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而犯罪客体要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和理论思维才能把握。1.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客体?思考提示:从研究犯罪客体对正确认识犯罪本质、划分犯罪类别、确立犯罪性质、客观评估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等四个方面思考。2.如何理解犯罪客体的三个不同层次?思考提示:从犯罪客体的共性与个性、抽象与特殊的角度,思考犯罪客体区分为三个层次的意义。本章思考题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思考提示: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思考二者的联系;从犯罪客体与
47、犯罪对象的决定关系、是否犯罪的必要要件、是否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侵害、对犯罪分类的意义角度,思考二者的区别。第七章 犯罪客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第二节 危害行为第三节 危害结果第四节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1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2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 3危害结果的基本形态 4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犯罪客观要件,也称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因素,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特征。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一)客观性(禁止处罚思想)(二)多样性(复杂多样)(三)法定性(罪刑法定原则
48、的要求) 标准:依据犯罪客观要件的各种事实情况是否构成任何犯罪所必须。 (一)必要要件 危害行为(无争议) (二)选择要件 危害结果、因果关系(有争议) 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无争议)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分类(一)犯罪客观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根据(二)犯罪客观要件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标准(三)犯罪客观要件是认定主观要件的客观依据(四)犯罪客观要件是影响刑罚的重要因素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第二节 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危害行为的概念 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即受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危害行为的基本特征 主体的特定性 有体性 有意性 有害性 违反刑法规范
49、性不属于犯罪客观要件的危害行为缺少有意性的行为 1.反射性动作 2.睡梦中的动作 3.精神病人的行为 4.身体受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缺少有害性的行为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犯罪性行为缺少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如刑法13条但书的规定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态(一)作为 1作为的概念 所谓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 2作为的类型 第一,是利用行为人自身条件的作为。 第二,利用外力条件的作为。(二)不作为 1不作为的概念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种义务的行为。 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行为
50、人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第二,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 第三,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2不作为的分类 标准:不作为是否成为构成要件的内容 (1)纯正不作为 刑法规范将不作为规定为构成要件的内容的犯罪,如不解散罪、不退出罪等。 (2)不纯正不作为 以不作为方式实施刑法规范以作为方式为构成要件内容的犯罪。例如,由于母亲不给婴儿喂奶,致婴儿死亡,构成不作为杀人。(三)关于持有问题 所谓持有,是指对某种物品的实际控制状态。(一种独立的行为形态)我国刑法已经规定了以下持有型的犯罪: 如第128条的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第172条的持有假币罪, 第282条的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
51、物品罪, 第348条的非法持有毒品罪等。第三节 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及具体危险的事实。(二)危害结果的特征 客观性 特定性 法定性 多样性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标准:危害结果是否属具体犯罪构成的要件(二)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标准: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标准:危害结果距离危害行为的远近或危害结果与危害行为的联系形式(四)实害结果与危险结果 标准: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程度三、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1.在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概念中明确规定危害结果;2.将发生有
52、形的、物质性的危害结果,作为某些故意犯罪的既遂标准;3.将发生某种现实的危险结果作为构成某些故意犯罪的既遂标准;4.将造成某种严重危害结果作为构成过失犯罪的标准;5.将发生某种特定的危害结果作为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6.将造成某种严重的结果作为提高法定刑或从重处罚的根据。四、危害结果的地位和作用(一)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一切结果犯、危险犯的既遂构成均以危害结果为构成要件要素;而未完成形态犯罪及行为犯的犯罪构成中不要求危害结果。因此,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非共同要件。(二)危害结果的作用 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作用: 1危害结果影响定罪 (1)危害结果是判断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 (2)危
53、害结果是区分犯罪的基本形态与加重或减轻形态的重要界限。 (3)危害结果是区分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重要标志。 2危害结果影响量刑(立法、司法)第四节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概念 刑法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一)刑法因果关系与哲学因果关系的统一性 1.客观性 2.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3.因果关系的顺序性 4.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独有特征 1内容的特定性 刑法因果关系只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其他均不属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研究之列。 2刑法因果关系的法定性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内容是刑法规定的。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具体形式(一)必
54、然因果关系与偶然因果关系 标准:危害行为是否包含着产生危害结果的内在根据。(二)直接因果关系与间接因果关系 标准: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联系的远近。三、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和作用观点: 刑法因果关系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要素。理由: 刑法因果关系的作用是重要的,没有刑法因果关系,就没有刑法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就不能认定犯罪。 但对犯罪构成来说,认定了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已经蕴含其中,没必要以其作为独立的构成要素。这正如犯意和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我们只将犯意和行为作为构成要件要素,而没再将两者的因果联系作为独立的构成要素的道理一样。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一、犯罪其他客观要件的概念和种
55、类犯罪时间,是指犯罪实施的时间条件。犯罪地点,是指犯罪实施的空间条件。犯罪方法是指犯罪实施的方式、手段、步骤和途径等。二、犯罪其他客观要件的法律规定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作为犯罪客观要件的范围,是由刑法规定的。刑法对犯罪时间的规定:明定式、隐含式刑法对犯罪地点的规定:明定式刑法对犯罪方法的规定:明定式三、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法律把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明文加以规定,该时间、地点、方法就具有构成要件的意义,成为犯罪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存在与否,具有区分罪与非罪的意义。(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和非法狩猎罪)对于大多数犯罪来说,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对犯罪是否成立没有直接影响。但在某些
56、情况下可能影响量刑。 1.为什么要研究犯罪客观方面? 思考提示:从犯罪客观方面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主观要件的认定、刑罚裁量的影响的角度思考。 2.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思考提示:危害行为是指受意识、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对于其特征,从危害行为的特定性、有体性、有意性、有害性、违反刑法规范性角度思考。本章思考题 3.如何理解危害结果的基本形态? 思考提示:从危害结果的基本形态的具体种类以及对定罪和量刑的意义的角度思考。 4.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有哪些不同的规定方式? 思考提示:在故意、过失的犯罪概念中规定危害结果;把有形的、物质性的危害结果或者现实的危险结果
57、作为既遂的标准;把严重危害结果作为过失罪的标准;把发生特定危害结果作为划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把发生某种严重危害结果作为法定刑提高或从重处罚的根据。5.研究刑法因果关系应注意哪些基本观点与基本问题? 思考提示:应注意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的联系和区别;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形式及其认定;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6.如何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思考提示:注意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的概念、种类、法律规定及意义。第八章 犯罪主体要件 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第三节 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第四节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1.犯罪主体的实质及意义2
58、.决定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3.单位犯罪及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一、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一)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是人。(法律意义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律拟制的人两种情况。) 2犯罪主体是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人。 3犯罪主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根据刑法第16条、第17条、第18条以及刑法分则相关条文的规定,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如达到一定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才对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二)犯罪主体要件 1. 犯罪主体要件与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2. 自然人犯罪主体要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自然人作
59、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刑法第17、18条)3.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是单位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刑法第30、31条)4. 刑事责任能力是犯罪主体要件的核心 “刑事责任能力”以主体对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为基本内容,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是主体承担相应的刑法义务的根据。 (一)犯罪主体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 (二)犯罪主体要件是区分一罪与他罪的标准之一 (三)犯罪主体要件是影响刑罚轻重的法定情节之一二、研究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一、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即行为人对于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一切犯罪主体都
60、必须具备的条件。行为人对犯罪行为的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认识犯罪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的能力;行为人对犯罪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在认识到犯罪行为危害性质的基础上,控制自己不去实施犯罪行为的能力。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刑事责任年龄(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主体为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达到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推定自然人具备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4234.3-2024外科植入物金属材料第3部分:锻造钛-6铝-4钒合金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七电场第2讲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练习含答案
- 《品牌规划方案》课件
- 高中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初探》教案 沪教版选修5
-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第2课时 压强的综合运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 游三峡-小数除法信息窗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法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4章 圆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教案 (新版)沪科版
-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应急管理工作格言
-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图
- 《化学反应工程》课件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简明)
- 第13课__生活与科幻
- 新《行政处罚法》修订对比解读PPT课件
- 交互分配法教案
- 材料力学内部习习题集及问题详解
- 《电磁屏蔽技术》PPT课件
- 正常胃镜图片及常见病变
- 手机项目管理流程
- 金属探测器使用规程及相关操作流程
- 仪陇县先锋镇小学校迎国检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