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挥科技哲学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摘 要:科技哲学对于高校创新教育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包括培育创新精神、学习创 新方法、补充反思向度、训练跨学科思维方式。中国科技哲学专业在研究和教育方面存在的 一些问题,也阻碍了它更好地发挥在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应该重 新进行学科定位,强调面向创新的中国科技哲学教育,以更好地履行创新教育的功能。关键词:科技哲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之于当代社会运行的重要性,如何强 调都不为过。哲学家哈贝马斯指出,运转正常 的当代社会必然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社会, 因为现代社会将经济增长视为必然目标,而科 技进步促动生产力进步,创新因而成为国家合
2、 理化之目标,并被制度化一“一句话,革新 本身就制度化了”七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培 育国民创新素养,但是,中国高校学生创新能 力和中国大学教育提升创新能力的水平一直受 到各方质疑,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来 后,中国高校创新教育更是持续成为社会热议 的话题。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 常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本文讨论科学技术哲学 (以下简称“科技哲学”)在高校学生创新教 育中的作用问题:(1)科技哲学对于创新教育 有什么作用? (2)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认为,科技哲学对于培养创新能力有不可 忽视的独特作用,但是目前中国科技哲学教育 没有很好地发挥该作用,因而要强调面向创新 的中国
3、科技哲学教育。这里的科技哲学指的是 现行学科架构中哲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科学技术 哲学,主要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 科技思想史、科学社会学(S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等分支。一家之言, 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一、科技哲学在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毋庸讳言,近年来哲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明显的萎缩,比如日本文 部省宣布削减人文学科的预算,引发媒体的广 泛关注2o究其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科学 时代自然科学技术强势发展,理科、工科一定 程度上挤压文科发展的空间;二是在20世纪 7080年代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之后,哲学界 在重大理
4、论创新方面乏善可陈,对人类思想“宝 库”的贡献江河日下,远比不上过去半个世纪 中蓬勃发展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学 科。但是,在有些衰微的形势下,与科学技术 发展相关的哲学反思在欧美哲学系占据了半数 以上的议题,比如知识论、认识论、科技伦理、 科技政策、认知科学哲学、心灵哲学、信息哲 学、环境哲学、气候政策、医学伦理、食物哲 学,以及新近热门的人工智能哲学等,这些问 题在中国都属于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围。除此之 外,欧美哲学系热门研究领域还有政治哲学, 这与近年来西方学者反思自身的政治体制有关, 而这部分内容也有相当一部分和科学技术与政 治之间的关系相关。当然,由于学科建制不同, 上述研究在欧
5、美不完全局限于哲学系,而是分 散在专门的科学史系、科学社会学系或科学、 技术与公共政策系,以及社会学系、公共管理 学院甚至传播学院的一些学科点中。总之,与 中国所称的科技哲学相对应的研究在欧美高校 中是相当兴旺的,这与科技哲学在欧美高校较 好地发挥了沟通文理的桥梁作用是紧密相连的, 更是科技时代哲学反思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必 然结果。举美国为例。20世纪40年代,科学的 历史和哲学(HP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教育在美国兴起,主张将科学史、科 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引入到科学教育之中。HPS 教育在8090年代蓬勃发展,逐渐体系化和 多元化,对美国乃
6、至世界的科学教育都产生了 重大影响。2010年以来,美国教育领导者鼓励 在传统的科学、技术、工程教育的框架中增加 艺术和设计课程的努力,称之为“从STEM到 STEAM”,其中A指的是艺术(art),S是科 学(science) , T 是技术(technology) , E 是 工程(engineering),M 是数学(mathematics) 3。 在实践中,A并不是单纯的传统艺术教育,而 是与不同理工科相融合的有针对性艺术和设计 教育课程,相当一部分属于科技哲学中科技美 学、设计哲学和技术哲学讨论的内容。仅就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而言,尤其是 人数众多的理工科学生,科技哲学教育至少可 以
7、起到如下独特的重要作用。(1)培育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主要 通过示范、激励和启发来逐渐培养。科技哲学 教育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培育创新精神:让学 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引 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研究自 然界的兴趣和热情;讲授历史上科学家、技术 专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创新 历史,投身于创新活动当中。(2)学习创新方法。科学方法论和技术创 新方法是科技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学生通过 学习科技哲学能够加深对创新方法的了解。当 然,创新方法并非固定的程式,不能照抄照搬。 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普遍 性的创
8、新方法和规律的介绍;二是通过有针对 性的创新方法开展案例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创 新方法的“储备库”,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起 到极强的“助发现”作用。目前,一些高校开 设有专门的创造学或创新学课程,就属于科技 哲学教育的分支。(3)补充反思向度。媒介环境学家波兹曼 主张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科技哲学和科技史方 面的教育,他称之为“技术教育”,其目标不 是学习技术,而是反思高新科技如何改变人们 的思想、行为和文化,让学生做到使用技术而 非被技术使用,成为与媒介、技术相抗衡的“充 满爱心的斗士” 4。波兹曼的观点与他认为技术 压倒文化以及媒介信息失控的当代状况是一致 的,这种想法有失偏颇,但科技伦理教育、工
9、 程伦理教育能提醒创新者不仅要考虑创新中科 学技术的方面,也要综合考虑创新活动的社会 影响和伦理道德方面。并且,反思和批判是创 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不仅是要反思伦理向度, 对创新目标、创新方法等核心内容也要有反思 意识。科技哲学教育能引导学生突破自身专业 视角的局限,提高反思和批判能力。(4)训练跨学科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推进,学科分科越来越细,局限于狭窄 分支的知识状况对创新的阻碍越来越明显,因 而不断有人呼唤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研究路径。 实践表明,跨学科是创新出成效的极好方法。 科技哲学就是典型的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并 且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倾向,体现出很 强的问题学而非体系学
10、的研究意识,这与哲学 的其他二级学科明显不同。知识生产经过数百 年的分化之后,正在进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新综 合阶段。知识综合将不仅是自然科学内部的融 合,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融合, 甚至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科技哲学在知识综 合过程中将大有可为5。二、中国科技哲学教育现状和问题与欧美哲学界的状况有所不同,中国科技 哲学正处在转折下滑的关头。在世纪之交,中 国科技哲学专业大发展,扩展得很快,硕士点 和博士点迅速增加。最近几年,由于“自然辩 证法概论”课程从以前的理工农医类硕士生的 思想政治必修课改为1个学分的限制选修课, 许多“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员被并入新近 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11、加之按照一级学科设 置学科点而导致没有哲学系的一些理工科高校 单独设立的科技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 被裁撤,于是中国的科技哲学专业正进入精简 和调整的阶段,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学术共同 体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科技哲学“滑坡”不完全是建制方面的 原因所导致,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研究和教 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未能凸显出自身的价值6o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阻碍中国科技 哲学教育很好地发挥其创新教育功能。(1)日益缺乏现实观照,无法很好地激发 学生对创新的热情和兴趣。显然,创新活动必须 要和现实结合起来,缺乏现实观照的教学内容, 学生感觉太抽象、太遥远。中国的科技哲学滥觞 于恩格斯
12、的自然辩证法,结合现实观照与哲 学反思的优良传统,一直是中国科技哲学最鲜明 的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自然辩证法(科技 哲学)曾经站在时代潮头,大学者辈出,引领学 界诸多话题,扮演了孵化诸多新学科的“大口袋” 角色。许多重大的国家战略如“科教兴国”“科 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与科 技哲学相关,得到了科技哲学学者的大力响应。 但是,目前中国科技哲学新晋从业者大多是学哲 学或人文社科出身的,缺乏理工科背景,很难紧 跟当代科技的最新进展。并且,迷恋抽象理论的 风气越演越烈,有些脱离火热的中国创新实践活 动。高校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各个专业的学生,抽 象哲学理论对他们作用不大。(2)比较缺
13、乏原创精神,无法很好地示范 创新活动的魅力和乐趣。目前,科技哲学渐渐 开始流行哲学史式的研究方法,从文本到文本, 译介、归纳西方科技哲学界文献成果的研究越 来越多,直面问题进行原始创新的讨论越来越 少。比如,最近中国科技哲学界热门的心灵哲 学研究,相当一些工作是翻译、归纳和分析国 外心灵哲学家的概念、方法和思想,无法直接 面对认知科学、心理学等最新的进展而提出哲 学问题。一些科技哲学从业者紧盯着西方学界 的最新成果,不是参与直接的问题讨论,而是 为了率先将别人的成果“进口”到国内来。如 此研究的创造性能有几何?科技哲学不能局限 于当代西方科技哲学史,而是对现代科学技术 大发展的哲学呼应,是科学
14、时代的精神结晶。 如果科技哲学研究者自己都没有原创精神,怎 么能教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呢?国家提倡学术 国际化,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国际视野 的时代新人,进而在国际平台上参与国际竞争 和原创性知识生产,而不是全面拜倒在西方话 语的脚下。创新教育工作者给学生讲创新,首 先要从自己做起。(3)哲学反思科学技术的基本立场定位 偏差,可能影响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根本认识。 在20世纪80年代,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界 有着紧密合作和良好关系,很多科学家如何祚 麻参与到科技哲学的工作当中。20世纪末, 反科学思潮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引发了科学 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科学大战”(science wars),波
15、及中国科技哲学界,反科学思潮在 中国也慢慢有了一些呼应者。显然,如果创新 教育工作者走向反科学的一面,还讲什么创新 呢?我们所说的创新,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新, 而不是非理性的、随意的“伪创新”,比如80 年代出现的“水变油”闹剧。实际上,当代欧 美社会主流并没有走到反科学的一面,民众对 科学的支持仍然很强大,“科学大战”也是局 限于文化圈中的小事件。有人指出,当代好莱 坞科幻电影多是反科学的7,但是实际上,科 学敌托邦流行主要是票房等商业原因导致的, 并不能证明美国现在反科学主义占据了主流。 当然,不是说科技哲学不能反思科学,而是说 中国科技哲学界不能走到反科学主义的极端一 极,以攻击科学技术
16、为主旨和主业,而闭口不 谈科学的巨大贡献。(4)对包括创新教育方面教学研发重视不 够,履行创新教育功能时有心无力。在研究生 思政课改革之前,每个理工农医类硕士生、博 士生都要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这是 中国科技哲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而科技哲学 在中国的哲学本科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硕士 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也不重。应该说,科技 哲学从业者对研究生思政课非常重视,倾注了 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普遍受到 所在高校研究生的好评。现在科技哲学专业研 究生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被逐渐剥离,部分师 资被划归于思政类专业,加之对研究生思政课 之外的专业课程、素质教育课程投入不够,在 相关教材、教学
17、法和新课程开发方面取得的成 效不大,着眼于直接提升创新能力方面的创新 学和创造学课程建设比较薄弱,其他创新教育 相关课程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此状况, 必然会影响科技哲学发挥创新教育的功能。三、面向创新的中国科技哲学教育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哲学教育在提升中国高 校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必须要针对存在 的问题加以改进,结合国情形成面向创新的中 国科技哲学教育。(1)重新校准科技哲学的学科定位。可以 预计,科技哲学专业在中国将更加强调其纯粹 的学术功能。科技哲学为什么会产生和发展? 根本原因是研究上作为科学时代沟通文理的专 业桥梁,而教学上作为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 组成部分而存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
18、部分,科 技哲学培养不是纯粹的人文素质,而是科学与 人文相融合的科学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的提高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素质教育 将成为未来中国科技哲学与专业教育并行的重 要阵地。(2)实现科技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进入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哲学研究都越来越关 心科学技术问题,一系列针对前沿科学技术的 哲学反思快速增长,最近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信 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纳米技术伦理以及能 源哲学等,而且一些高科技公司如谷歌、苹果 公司开始招募哲学家进入其研发团队中凶。可以 说,哲学正在发生经验转向,这意味着:应 用性哲学兴起。哲学论证更多借助经验事实, 概念分析的力量减弱。哲学从宏大叙事走
19、向 小叙事,着眼于能更直接地帮助个体应对具体 的生活环境9o而科技哲学的经验转向核心观 念在于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是一种嵌入式 关系,这种关系被传统科技哲学所忽视。在嵌 入式关系中,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转型是同步 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经验转向之后,科技哲学在嵌入式关系基础 上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变化,更加关注科学 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哲学 问题,为传统研究即分析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 研究补充新材料和新视角1。显然,经验转向 后的科技哲学将切入更为具体的和专门的创新 过程,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有针对性 和实用性。但是,经验转向对科技哲学从业人 员要求
20、很高,要对某一具体科技领域有足够深 的了解,目前经验转向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需 要结合各高校不同的学科设置大力加强研究。(3)切实促进科技哲学教研的中国化。创 新教育是有语境的,只有中国化的科技哲学教 育才能为提升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更大的 作用。在研究方面,包括科技哲学在内的人文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有历史性、语境性和地方性 的,要凸显它们必须要勇于原创,结合中国国 情研究中国问题,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比如, 最近欧洲科技哲学领域兴起的负责任创新与创 新 (RRI,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研究传入中国,国内研究者不能光做翻译和介 绍,而是要以本土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理 论为框架,重新整合欧洲思想,同时贡献中国 的经验和故事,才能反映中国国情,增加对中 国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方面,要结合本土案 例和经验来编写教材,注重本土资源参与式的 教学创新,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现实中的创新需 求和创新规律。实际上,目前中国创新活动在 许多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可资利用的本土 资源很丰富。(4)“做科学的朋友”。中美国情有很大 的差异,在美国是科学文化过于发达,压制了 其他文化力量导致反弹,需要反科学思潮与唯 科学主义相平衡。而中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课程与学科教学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绿色化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钢琴弹唱(2)》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Hadoop大数据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仪器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土木工程材料》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3711-T 152-2024荒山造林技术规程
- 文书模板-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方案
- 人事行政培训企业文化塑造与践行考核试卷
- 未来教育中的在线测评与反馈考核试卷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图像学完整分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时栅位移传感技术讲解
- 灯具施工方案(完整版)
- TKT-Glossary中译版
- 西安作文800字
- (完整版)小学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最新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