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之散文手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掌握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赏析散文的手法。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提高文化、文学素养。 二、教学要点 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考点要求、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并熟练运用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技巧,准确赏析散文中的手法。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明确考纲: 赏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阅读了解考纲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
2、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 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
3、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
4、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
5、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 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
6、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
7、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3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
8、,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分) 【答案】 23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赏析文章的谋布局的手法和主旨的题目,答题时先答出三个文段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对“梅”的内涵的阐释,以及三个外国人的不同表现,然后分析文段之间的关系。最后答出文章的主旨:对梅的赞颂和中西文化的隔膜和渴望交流。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分析
9、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的题目,难度较大,但设题较为明显,关键是学生的分析文章的能力。是一道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的题目。文学类文本阅读结构和主旨是必考的内容,结构主要考核各部分的内容以及之间的关系,主旨主要是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寄托,结构和主旨是统一的整体,考核时也不可分割,所以答题时注意综合考虑。 2(2011年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题。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
10、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
11、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
12、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
13、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
14、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
15、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 【答案】 16BC 【解析】本题综合性比较强,解答时应通读全文,思考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主旨,运用了哪些手法。B项“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错,“压低”、“涂饰”了祁连山,是说祁连山历史文化的厚重。C项“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错,人们对祁连山认识不同,并不是真相不明,而是人们对它赋予了不同的情感,所以它在人们心中的角色不同。 17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16、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解析】引用的修辞手法通常的作用有:引起下文、使文章更显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含蓄表达感情等作用。除了这些常用手法,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在本文开头用到了对比,所以这里的引用还有反衬现实真相的作用。文章结尾,“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林则徐曾写下诗句”这句话暗示,引用在这里有引证观点的作用。同时,结尾又引用作者的诗句,和林则徐的诗句格调不同,又形成了对比,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祁连雪的感情。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以近年北京
17、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可单独命题,也可采取将本考点与品味鉴赏语言、分析概括主题等考点结合起来综合命题的形式。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题。考查覆盖面广,内容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使用的手法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分析要求既包括对表达技巧的辨识,又包括对其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考查重点
18、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1根据典例,自主赏析总结命题规律。 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技巧指导总结答题技巧: 1勤读多积 累,提高能力。 在散文阅读的考查中,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是考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然而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因此更需要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多写散文,提高对散文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通过写散文,可
19、以熟悉散文的写作方法。另外,散文是扩展的诗歌,诗歌是压缩的散文,学生还可通过改写中国古代诗歌,有效地提高对散文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 3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散文阅读分析艺术手法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习游戏规则”。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对正确答题规范答题大有帮助。 4掌握常用散文手法及相关题 型和答题模式。 (一)题型一:从修辞手法角度设题 例如,问: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1)答题指津: 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其表
20、达效果的评价鉴赏能力。审读题干要明确三点:一是答题“角度”是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二是答题“区域”指“文章画线段落”;三是答题“方法”要求结合文本的语境进行“赏析”。答题分三层:何种手法、如何运用、表达效果。 (2)一般答题步骤: 题目直接问修辞手法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修辞手法,并且要对该手法进行解析。 答题格式为:修辞手法解析。 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修辞手法、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要考虑。 答题格式为:内容修辞手法语言。 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答题格式为:内容形式。 (3)备考需知:常考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比喻
21、: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有利于展现异乎寻常的感觉;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提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22、。 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用于叙事,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于说理,条理分明,适合详尽的论述。 设问:明知故问,答在问中。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问还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反问: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特征,突显主旨,发人深思的作用。 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含蓄深刻,富有启发性;语言精练,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味,能更好地表达深 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复:能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
23、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 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两相比较主要是突显其异。 (二)题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设题 例如,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1)答题指津: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散文阅读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抒情就是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
24、气表达作者的感受。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表达方式相关知识的区辨及其作用的评价鉴赏能力。 (2)答题步骤: 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 答题格式为:表达方式解析。 (3)备考需知:散文中常见表达方式及表达作用 叙述:丰富内容,深化主题,吸引兴趣;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a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叙述方式: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
25、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 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描写: a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
26、特征。 侧面描写: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人物,如对比、衬托等。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白描: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b景物描写手法: 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例如荷塘月色中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静态描
27、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关系,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抒情: a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淋漓尽致; b间接抒情: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
28、者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现实。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为了突显观点,增加文章的深刻性。它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直接表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文学作品中,议论往往与叙述、描写、抒情交相并用,能起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过此种议论与科学论文中的议论不同。常与形象化的描写相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重在感染读者。 (三)题型三: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 例如,问:联系上下文说明某段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
29、么好处? (1)答题指津:这一类题型重在考查对表现手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其表达效果的评价鉴赏能力。回答此类题首先要厘清“表现手法”包涵了哪些概念(我个人认为表现手法包括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熟知其表达作用。其次区辨文段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2)一般答题思路及步骤 题目直接问表现手法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现手法,并且要对该表现手法进行解析。 答题格式为:表现手法解析。 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但我们必须要考虑。 答题格式为:内容表现手法语言。 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30、面考虑。 答题格式为:内容形式。 (3)备考需知:散文中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作用: 对比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两物相比突出其异; 类比是两物相比突出其同; 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衬托(映衬)的作用是以偏衬正显其正,以次衬主显其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主旨,分正衬与反衬; 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和情感变化与好恶; 用典的作用是以少胜多,丰富文章意蕴,扩大读者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铺叙能逐层深入地渲染意境、抒发情感; 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更好地描摹物象和情思; 白描的作用是用笔简练传神地描摹人物言语笑貌和景物特征; 点面结合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
31、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 虚实相生作用是巧于寓意,善于寄托,意在言外,尽现含蓄之美;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联想扩大文章容量,在相似相反相关事物中抒情明理; 以小见大作用见微知著表现人、事、理; 借题发挥不拘泥于原事原物,生发联想,以人以事以物寓理; 借古讽今是含蓄讽咏当今人事,言古意今。 (四)题型四:从选材剪材角度设题 例如,问:作者写了场景(画面)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答题指津: 任何材料的选择、运用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主旨、观点的。此类题型注意把握各种材料的运用在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
32、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等。 (2)思路: 注意从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方法(总分式、层进式等)、情节安排(顺序、倒叙等;详略等)如悬念、铺垫、伏笔、照应等思考。 (3)备考需知: 散文写人、叙事、状物、写景相关内容的剪材选材为达到其抒情、明理的表达效果。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叙事散文:因人叙事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托物抒怀,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主旨在物与理相通处。 (五)题型五:从行文结构角度设题 例如,问:文章以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是如何“说”开去的? (1)答题指津: 这
33、类题目考查散文的行文结构特点。考查作品在开头结尾的策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的技巧及表达效果。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结构特点,常以时间、空间、思想感情、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物、某个人为线索。答题时要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2)备考需知: 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 a开头部分作用: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中间内容作用: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层层铺垫,巧埋伏笔;结尾部分作用:扣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34、;升华感情,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卒章显志等。 b情节安排上:铺垫有交代、暗示作用;伏笔是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构思精巧指不落窠臼,颇具匠心。 c结构形式上:常见有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层次分明,过渡,铺垫,伏笔,先总后分,先景后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结构完整严密等。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 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 迁移训练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6届山东省实验高三上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的
35、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雨 王蒙 我喜欢雨,从小。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于是有了那波里的名歌我的太阳。 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
36、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为什么这几年在北京很少见到大雨冒泡儿了呢?是气候变了么?是我事太多、心太杂,对似水晶又非玻璃的泡儿视而不 见,这泡儿已经唤不起我童年的那种好奇和沉醉了么?哦! 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
37、。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
38、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而我现在正航行 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江上的雨和人
39、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 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有删改) (1)文中说“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2)分析文章第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3)文中有许多引用
40、,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 (4)作者为什么喜欢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2(2015届广东肇庆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鞋声 洛 夫 扶着冰凉的铝质栏杆,连登三十四级,他慢慢踱到桥端。一切都是疑惑,包括自己在内,但只要低头望望桥底的流水,便知道那唯一的答案是什么。可是他却以另一种方式来宣示他的心事:他说他只是来听取过桥的鞋声。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在市中心架起许多桥,像是从河面升起来的一些岛屿。全部铝质的架构,坚实而稳固,在清晨的阳光中闪着耀眼的光辉。卧于两条长街之间,它以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春去和秋来,熙攘和变化。水在流去,
41、时间在消逝,晨曦上升为太阳,太阳下坠为灯火,灯火点亮千万条街,每条街都曾发生过一些美丽以及不美丽的事件。明天仍然如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桥底下一群泡沫吞食了另一群泡沫。 他宁愿相信桥下流着的是河水,而不是喧呶的车辆和匆匆的脚步。唯有时时感到自己在激流中承受着一种没顶的压力,他才能肯定生存的真实。他紧紧抓住桥边的栏杆,两只手背的青筋颤动着,他的力量传透了整座桥身。但事实上他并非如此坚强,感觉究竟不是生命的全部,甚至他经常企图逃避一些明知无法逃避的事。只有一件事他最清楚,也最有把握:他决不做使别人不快乐而又于自己无益的事。 他说他来是为了听取过桥的鞋声,这句话你等下就会懂得。他是一个
42、极为敏感的中年人,敏感的人多少有些腼腆。每次来到桥上除了俯视桥下汹涌而去的车辆人群外,他从不探视那些擦背而过的行人。他无需抬头即可从鞋声中分辨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个性,甚至身份来。清脆而节奏匀称的定然是一个雅致而有教养的少女,沉重而拖沓的定然是一位满怀心事的中年男子,急起急落有如鼓点的想必是一位鬓发过长、裤脚过短、匆匆赶赴约会的年轻人。他的推测经常是灵验的。这还不算,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能从鞋声中听出某人内心的悲哀或欣喜,听出另一个人正是昨天这个时候从桥上经过的人。据他说,只有一次他是全然失败了。那简直不像是鞋声,而是从墙外经过时一片偶然飘落在头发上的叶子,或者台上一位舞者在毫不经心之下弄出的一个
43、旋舞,感到它的力量而抓不住它的存在,悠悠忽忽,他感到非常之熟悉而又说不出它的形质和来历。他隐隐体悟到这双脚步底下的空茫,像是浮尘,或从旷野飘来的一声呼唤。 他完全为这种感觉所震慑,他忍不住抬起头来,竟发现整个桥上除了自己外,再无其他的路人。这一发现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瘫软地靠在栏杆上。这时正值午夜,午夜的河水不再流动,他忽然想起了一个老和尚的两句诗来:“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时不但桥在流,他觉得自己也在漂浮起来,而且向四方流去。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从未想到如何了解别人,更不要说自己了。有时在月亮下看到身边瘦长的影子,他竟坚决否认是他自己的,他说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影子的人。他怕一切的音响
44、,所以把身上的钥匙分别摆在各个口袋中。他说惟有在绝对的孤寂中才会感到存在。喏,就在这里,伸手即可抓到自己。可是这次在无意中第一次听到自己的鞋声是如此幽微而空旷,他竟掩面哭泣起来。 (选自世界散文精华(中国卷),有删改) (1)文章的题目是“鞋声”,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桥”?(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3)本文写“他”听“鞋声”的经过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6分) 明确答案: 1(1)【答案】“雨对我有情”使用了移情的手法:“我”坐船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正好赶上了雨,这雨好像特意为“我”而下的;“我”特意坐在船头
45、,让雨丝迎面喷来,去感受雨,亲近雨,说明“我对雨有意”。整句话表达了“我”对雨的喜爱之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应先分析句子,看关键词、句子特色、手法等,然后再回归语境,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的含义。“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关键词是“有情”“有意”,句中说“雨”对“我”有情,其实是把“我”的感情转嫁到雨的身上,在文中具体指的是“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自然界的雨好像专门为“我”下的,好似有情;第十五节说“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我”的举动好似是对雨“有
46、意”。理解句子含义的时候,要注意句中蕴含的情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第段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使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雨的作用。(1分)“它们叮叮咚咚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具有了小孩子班的顽皮特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1分)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文章第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本题既考查修辞手法,又考查其作用。题干的提问非常明确。江苏卷常考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夸张、排比等。拿到句
47、子先辨明对象,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一对象的,再与修辞对号入座。“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这段文字是写“暴雨和雷雨”,是属于景物,句中却说其“欢实”“咋咋呼呼地嬉闹”“说”,把人物的动作、情态放在物的身上,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三个连续的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关联,这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答题的时候,要结合该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第段引用的诗句如“
4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表达了对雨的感情,诗句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散发 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第段引用姨妈教我的“谜语”,令文章具有趣味性。第引用毛主席的话旨在支持作者的观点:“雨可以让人刚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有许多引用,试举两例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散文中引用的作用。首先明确“引用”的概念,然后到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再结合“引用”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的时候,要注意引用的内容不同,其具体的作用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第段引用的是诗句,应结合诗词的特点分析;第段引用的是谜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第引用的是领袖的话,是为了证明观点。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作者喜欢雨,是因为雨是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有着忧伤的甜蜜;雨是大自然的顽皮 ,总能勾起其儿时有趣的回忆;因大雨偷的一日闲暇,和爱人一起观影而获得了许多的快乐;在雹雨中策马狂奔,获得心灵的自由;在雨中奔跑后受到哈萨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光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利用元数据促进数据共享协作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25篇、及课外阅读材料(含答案)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陆文学自传课时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22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 (3篇)2024年幼儿园园长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式燃气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一模)株洲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英语试卷
- 2025年中国电科集团春季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2篇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模版(2篇)
- 矿业公司规章制度汇编
- 介入导管室护士长职责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标准方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解析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