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1页
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2页
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3页
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4页
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20页共NUMPAGES20页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限制性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应急措施、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的管理等。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的限制性空间作业。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管理制度的引用而成为本管理制度的条款,在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随后下列标准的所有修改,在使用本管理制度时应关注标准的最新版本。现使用下列标准:GBZ1-_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8958-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GBZ159-_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1251.1-89工作场所的险情

2、信号险情听觉信号GB/T19670-_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GB3883.1-9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一般要求)GB16556-_自给式空气呼吸器GB3836.1-_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2-_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设备第2部分防爆型“d”GB/T3805-_特低电压(ELV)限值GB11651-_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HG23011-_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3-_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HG23018-_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_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3、定义本制度采用下列定义。3.1限制性空间是指在公司存在下列潜在危险、危害因素的

3、空间,包括:3.1.1各类存在进出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设备、塔器、管道、容器、反应釜、炉膛等内部;3.1.2深度大于_米封闭或敞口空间,并非为长时间作业而设计的空间;3.1.3地下或地下构筑物通风不良的局限区域。3.2限制性空间作业进入限制性空间内部进行的作业。4、作业前准备4.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应当由EHS主管分析识别,按照下列(但不限于)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识别:4.1.1限制性空间内结构是否复杂、狭窄等,是否存在分隔、斜坡、其他复杂结构,是否导致限制作业,是否存在机械伤害等;4.1.2空间内是否存在机械动能设备,是否能够有效锁定或者连锁;4.1.3空间内部是否存在酸碱、腐蚀性

4、化学品或者其蒸气;4.1.4是否存在可燃性化学品、有毒化学品或者其蒸气;4.1.5空间与外部的物质连接是否有效隔绝;4.1.6作业照明条件是否达到要求;4.1.7是否存在高热、高湿,导致作业人员疲劳现象;4.1.8是否存在缺氧或者富氧现象,是否存在通风不良情况;4.1.9是否会存在交叉作业现象;4.1.10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2验证或者判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4.2.1对于已经判定的危险有害因素,要根据工艺、装置构造、存在的化学品等进行核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强弱;必要时,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核验限制性空间内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并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危险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4.2.2所有的限制性

5、空间应当进行气体采样分析,采样分析结果作为核发作业许可证的重要参考依据。4.3对各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集中分析,制定出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程序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4.4明确所有限制性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必要时,要制定指挥人员、作业人员、看护人员、救援人员的作业细则。4.5明确信息沟通的工具、方式和内容,可行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安全先进的通讯工具协助。4.6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办理程序:4.6.1限制性空间作业实行公司作业许可证制度。公司EHS部负责作业许可证管理;4.6.2作业部门要编制安全作业方案,并根据作业方案在许可证上填写简要作业程序和内容,作业方案应作为许可证的附件;_公司EHS部

6、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在许可证上填写危险有害因素,简明安全技术防护措施;4.6.4作业方案中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涉及到其他部门时,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根据方案和安全技术防护措施要求予以落实,并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确认;4.6.5安全技术防护措施经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作业许可证提交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审批。批准后的作业许可证交由公司EHS部管理;4.7所有参与限制性空间的作业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须明确在作业中的工作职责,掌握安全作业知识和技能、信息沟通方式、应急救援方案、防护用品使用和要求等。4.8根据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包括应急药品)的有效性、充分性等。4.9安全隔绝

7、设备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4.9.1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插入的盲板必须登记,必要时进行编号;4.9.2电源有效切断应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4.10清洗和置换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前,必须对限制性空间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4.10.1清洗前作业人员须熟悉限制性空间内存在的物质有关理化特性和相关物料的安全技术说明书;4.10.2清洗时,应先用氮气等惰性气体来保护或置换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介质;然后,采用蒸汽或热水作为清洗介质,清洗

8、时不应留有盲端,清洗顺序由高到底。若存在较难用蒸汽或者热水清洗的物料,应采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清洗,优先选用无毒的物质;清洗后再用蒸汽或者热水清洗;4.10.3清洗后应进行空气置换,并随时监测氧气和其他危险气体的含量;4.10.4用压缩空气进行置换,应考虑到盲端的置换,并控制流速在小于_立方米/分钟;4.10.5置换后的氧含量应达到_%;4.10.6限制性空间内的有毒、有害及其他危险气体浓度符合GBZ2-_规定。5、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5.1通风要采取措施,保持限制性空间空气良好流通。5.1.1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进行自然通风;5.1.2存在自然通风局限时,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9、通风次数不得少于_次/每小时;5.1.3作业时适宜的新鲜风量应能够达到_立方米/每小时。不准向限制性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5.1.4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连续导入维持限制性空间的氧含量恒定在正常范围。5.2定时监测5.2.1作业前_分钟内,必须对限制性空间再次作气体采样分析,验证分析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许可要求。若不符合,必须按以上置换、清洗或通风作业程序直到符合作业安全要求为止;5.2.2采集的分析样品要有代表性,应保留在气体取样器内并至少保留_小时甚至直至作业结束。限制性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其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

10、和氧含量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GBZ2-_规定;5.2.3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_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同时取消作业许可证;作业现场经处理,并经取样分析其结果符合限制性空间安全作业要求后,须重新开具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5.2.4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进行逐项登记;完成作业离开限制性空间时,应清点作业工具、材料的数量并全部带出,不准留在限制性空间;5.2.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5.3照明和防护措施5.3.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

11、的限制性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5.3.1.1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条件可以使用长管压缩空气呼吸器;5.3.1.2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电器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穿戴防静电等防护服装;5.3.1.3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穿防腐鞋。5.3.2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炉、塔、釜、罐等)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板)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当作业环境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

12、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5.3.3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5.3.4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5.3.5带有未加防护的转动部件的限制性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摘除保险或挂接地线,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5.4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5.4.1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5.4.2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5.4.3限制性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

13、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5.4.4限制性空间外要备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物资。5.5监护5.5.1限制性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5.5.1.1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5.5.1.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须阻止作业。5.5.1.3.作业监护人应清点出入限制性空间作业人员人数,并与作业人员验证或者确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严禁离岗。当发现

14、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5.5.1.4.作业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负责保管。5.5.1.5.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5.5.2进入限制性空间前,应在空间外显眼位置悬挂安全作业警示牌。5.5.3安全风险程度较高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确保通畅的作业联络方式。5.5.4必要时,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人员应系上安全绳,以便紧急时被拖曳施救。5.5.5发生限制性空间事故,救护人员确保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限制性空间实施抢救。6、应急措施6.1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作业前的安全分析评估,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6.2明确相关人

15、员职责,确定应急响应组织。6.3明确信息沟通方式方法。6.4应急物资的准备限制性空间作业前应准备充分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物品,并再次验证其有效性和充分性。如:安全带、安全绳、安全鞋、作业服、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心肺复苏器等,对于可能接触到酸碱的作业应先准备好大量的水,或者检查确认冲淋洗眼设施的完好。必要时,作业前应模拟演练应急预案。6.5应急响应发生时必须以人的生命安全第一原则实施应急措施。7、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的管理7.1限制性空间作业必须办理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7.2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由公司EHS部负责管理。7.3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见本规程4.6和5.2.3章节

16、。7.4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安全措施栏要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7.5在限制性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7.6在限制性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许可证。7.7作业人员须持有审批的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和其他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进入限制性空间作业。7.8限制性空间作业因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或者出现异常情况,需重新按照本规程程序处理作业现场并办理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准许继续作业。7.9限制性空间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点限制性空间内作业人员,清理材料、工具等,经确认无误后,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确认。7.10作业主管人员须由现场监护人员或者公司EHS部人员陪同进行现场验证

17、。验证确认安全并签字后,公司EHS部收回作业许可证并送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审核签字。_公司安全副总经理审核签字后,本次作业许可证即时取消,留存气体样品可作废物处理。7.12取消作业许可证全部归档于司EHS部。8、附件限制性空间作业许可证样本。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二)会诊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十八项核心制度之一,充分体现科室间的合作能力。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修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一、科内会诊。本病区或本科内的会诊。流程。由患者的管床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会诊时,管床医师要详细介

18、绍病史,提出会诊要求,并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医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并结合有关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对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会诊医师职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高及副高以上时限:发出会诊后当日(最好立即完成)记录。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讨论会进行,会诊结束后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_小时内完成疑难病例讨论。二、科间会诊: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诊治有困难或特殊身份患者,需要相关学科协助的,可提出科间会诊。(一)、急会诊:1.住院病人的急会诊流程。由管床医师提出,主治医

19、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经二线医师同意后(中午、夜间及节假日由值班医师直接邀请),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分钟内到达记录。会诊结束后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2.急救中心病人的急会诊流程。由急诊值班医师提出,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病历本上。如不能确定病人会诊去向时,向医务科汇报(中午、夜间及节假日向医疗总值班汇报),进一步讨论后,指定科室收治。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分钟内到达记录:在门

20、诊病历上书写。(二)、普通会诊1.住院病人的普通会诊流程:由管床医师提出,经主治医师同意后,由管床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单上应详细写明患者的病情、邀请会诊的目的和要求,由主治医师签字确认后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医师前来会诊时,必须有管床医师陪同。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会诊医师职称: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小时内到达记录。会诊结束后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2.门诊病人的普通会诊门诊病人提出会诊要求时,一般不予以同意,但可以建议去其他科室挂号就诊。三、全院大会诊流程。住院病人病情诊断有困难或病情危重需要他科协助诊治的,可提出全院会诊。全院

21、会诊由管床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同意后,由管床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单上除了需要详细写明患者病情、会诊的目的和要求外,还需明确写明会诊的时间、地点、邀请会诊的专家,经科主任确认签字后报医务科。全院会诊可实行点名会诊,未点名者应邀科室应安排主治以上医师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分管院领导一起参加。全院会诊由科主任主持,并指定专人记录,会诊结束后由管床医师及时将会诊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会诊医师职称: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时限:提前_天向医务科提出申请,急会诊提前半天记录:会诊结束后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_小时内完成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一式两份,一份病历中保存,一份送交医务科保存。四、具体要求:1.会诊

22、申请单必须书写病情、查体、有意义辅查检查报告、会诊目的及要求,必须下医嘱。2.会诊前,申请会诊医师及科室必须做好病例汇报准备,按病历排序备好病历,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工作。3.会诊时必须有双方医师共同参与,必须一起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查看检查报告单,认真沟通讨论。4.会诊记录书写要求:1)必须在原会诊申请单上书写电子版后打印签字,必须书写科室、职称、姓名、时间。2)会诊记录必须作出规范诊断。3)辅助检查必须书写具体部位及方法。4)医嘱必须书写具体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注意事项等。5)手术方案须明确。6)如需转科,按转诊制度执行。5.会诊医师如对诊疗有困难,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后。6

23、.必须记录会诊记录(病程),会诊意见必须请示上级医师后酌情采纳。7.各科室按周指定一名普通会诊人员,将普通会诊医师排班表以电子版及纸质版上报医务科,必须注明联系电话。医务科公布在oa上,申请会诊医师根据会诊医师排班表电话预约会诊时间,确保会诊时能双方见面讨论。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在场,必须制定专人陪同检查,否则受邀医师有权拒绝本次会诊。8.急会诊电话邀请时,打电话护士必须告知主要诊断、病情、会诊目的及要求,接电话护士如实转述会诊医师。9.病危抢救病例急会诊时上班时间由二线医师(主治医师以上)参与。10.严禁电话会诊。11.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在会诊登记本上签字。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三)

24、一、院内会诊的定义院内会诊是指本院各医疗、医技科室(简称邀请科室和邀请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或者患者要求,请本院其他科室医师(简称为会诊科室和会诊医师)为患者所开展的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指导活动。二、会诊范围1.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科内诊治困难者。2.本科首诊可疑为他科疾病的患者。3.本科患者合并其他专科情况,需相关专科协助进行综合诊治者。4.急、危、重患者抢救,需要多学科医师共同完成的情形。三、会诊分类1.按会诊时限要求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1)急会诊。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已知患者合并他科疾病,病情有加剧趋势,需紧急治疗;危重症患者抢救,需

25、要他科协助,要求会诊医师在_分钟内赶到,协助诊治。(2)普通会诊。患者病情一般,需在_小时内完成协助诊疗的医疗活动。2.按会诊人员涉及范围分为。门诊会诊、科间会诊、全院性会诊、院际会诊、全市大会诊。(1)门诊会诊。见首诊负责制中有关内容。(2)科间会诊。是指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例或者患者要求,请本院其它科室医师会诊。(3)全院性会诊。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请本院其它_个以上科室医师为患者所开展的执业范围内的集体诊疗活动。(4)院际会诊。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邀请外院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专家来院会诊。(5

26、)全市大会诊。是指临床科室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邀请外院_个以上医院的专家来院会诊。3.按会诊方式分为。非指名会诊和指名会诊。(1)非指名会诊。是不指定会诊医师的院内会诊活动,会诊人员由当日值班二线或住院总医师完成。(2)指名会诊。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指定某专科医师进行的会诊活动。指名会诊前应先电话联系,确认会诊医师在院、且能参加会诊。四、邀请医师、会诊医师资格的确定1.邀请医师资格。科间会诊申请由患者的主管或值班二线医师提出,并在会诊单上签名;指名会诊,由科主任或三线医师签名;全院性会诊、院际会诊、全市大会诊由患者所在科室组织讨论后提出,科主任签名报医务部后组织。2.会诊

27、医师资格。科间会诊由受聘于本院的相关专科值班二线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承担;全院性会诊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承担。五、会诊前准备工作1.科间会诊。一线医师应首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如写好病情汇报、完善病历、进行必要的检查等。二线医师组织医疗组进行会诊前讨论,并负责检查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2.全院性会诊。邀请科室应事先进行科内讨论,形成科内意见,尚不能解决诊疗问题时,由邀请科室提出书面申请,科主任签字,报医务部批准并组织实施;非正常上班期间,报医院总值班批准并由总值班组织实施。六、会诊流程1.由邀请科室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申请单要包含患者病史摘要、拟邀

28、请的科室以及会诊的目的,经二线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确认,否则视为无效会诊申请。2.急诊会诊申请单要立即送出或立即电话告知会诊科室;普通会诊申请单开出后需在_小时内送达会诊科室。3.各科室需建立科间会诊登记本。受邀科室在接到电话或书面会诊邀请后,严格进行签收登记,及时安排相应级别的医师进行会诊(急会诊在_分钟内到达,普通会诊_小时内完成),应由专人负责落实会诊事务。全院性会诊时,邀请科室应提前作好准备,会诊医师应按时到达。会诊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如有疑问可先电话联系。4.总住院医师负责会诊提醒工作,以实现会诊的及时性;会诊医师前往邀请科室进行普通会诊前,可先电话联系,以确认患者在病区,提高会诊效

29、率。5.会诊时,邀请医师本人或指定对等医师以上资质医师在场做好陪同工作,简明扼要地汇报病情,提出会诊目的;会诊医师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会诊意见填写时要条理清晰、观点明确。6.会诊后,经治医师及时记录会诊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意见,并执行会诊意见,特殊检查或治疗应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七、会诊的义务和责任1.全院受聘的各级医师都有参加会诊的义务。2.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应注意与患者的谈话艺术和沟通技巧,不得出现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言行。3.会诊医师进行会诊时应亲自诊查患者,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如发

30、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时,应当及时并如实告知邀请科室,可终止会诊,并向本科室主任汇报,请上级医师完成会诊,或建议邀请其它科室进行协助会诊。4.邀请医师应严格掌握会诊标准,对于本科室完全可以解决的诊疗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重复性、防御性的会诊。八、奖罚规定1.医务部应加强本院医师会诊管理,将医师会诊情况与科室年度考核挂钩。2.会诊医师为邀请科室解决重大问题,受到患者书面表扬的,邀请科室应及时上报医务部,医务部将予以表扬。3.会诊医师在会诊活动中,或不按时完成会诊工作,或服务态度差,或不认真负责,对疑难问题不向上级医师请示汇报,引起投诉或医疗纠纷的,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会诊医师的相关责任。4.各科室应加

31、强监督,发现下列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务部:(1)未按规定时间完成会诊工作;(2)未按规定级别医师签署会诊单或参加会诊;(3)会诊申请单或会诊记录单填写不规范。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四)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_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_小时完成。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三、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

32、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由科室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科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在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

33、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2022年限制性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五)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管理制度1、会诊的必要性。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通过会诊,可以使患者得到专科性诊疗建议,再经过床位医师综合性分析,可以得出最佳的诊疗方案。2、会诊人员资质及责任。正常上班时间,要求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可由总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会诊后,会诊医师负责提出本科检查、诊断意见及治疗措施,供床位医师参考。3、会诊分类及时限: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