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考古特点_第1页
隋唐五代考古特点_第2页
隋唐五代考古特点_第3页
隋唐五代考古特点_第4页
隋唐五代考古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隋唐五代考古特点这一时期内容的考察主要是以唐代为主。考古通论上519页的概述我觉得很重要,我这里标明了页码就是想让你们翻一下。通论礼有各关 于这个时期时间段阐述,是这样说的:“唐初,太宗雄才大略,励精图 治,出现了 “贞观之治”。随后高宗、武则天时期,保持了统一和强盛。玄宗开元年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史称“开 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一直为内乱外患 所困.”这个时间段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唐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期,比 如说铜镜、石窟寺、壁画、瓷窑、墓葬等。因为文化的的强盛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唐代的一强一盛自然导致了文化的明显分期。而后是五代十国,因为战火

2、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就得到了相对的稳定,所以出现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而考试要考五代的话肯定就更倾向于 考南方地区。(这就是我最开始跟大家说的,这些论述很重要,间接的 让我把握住了通论的复习重点。)一、隋唐两代考古学文化分期主要分为四期:.隋朝(这一时期物质文化面貌还沿袭着不少北朝风格).唐建立到唐高宗时期即初唐时期(文化面貌既沿袭了隋朝风格,又有所创新,是唐初创阶段).武则天在位时至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即盛唐时期(大型墓葬、城址、制作精美的器物等多出现在这一期, 各类文物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反映出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盛世气象).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亡,即晚唐时期 (是唐朝

3、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时期,这一期的墓葬规模、出土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大不如前,尤其是异域风格的器物大量减少,反映了唐王朝逐渐趋于保守,衰退的景象)(注:以下笔记的顺序是按照城址、墓葬、遗物的顺序来总结的。城址考试经常考的就是唐长安城,墓葬经常考的有唐帝陵、唐两京地区墓葬特征。遗物最多的是考唐代铜镜的分期和特征了。我大部分已经总结好了,考到就按照下面的笔记来写, 不能说拿满分,但绝对不会低分的。)二、城址考古(重点)唐长安城唐长安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际 城市之一。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和市构成。宫城和 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以南,东

4、西 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外郭城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版筑夯土而成,东西南三面 各开三门,北面开四。南面正门明德门为五门道,其余城门均为三门道。 城内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街道14条,街道相互交叉,将城区除宫 城、皇城和东西两市之外的地方分为 110坊。各坊四周夯筑高的坊墙。 里坊内设置十字街道为主要街道(朱雀大街的两侧的四坊仅东西开二 门,其余南北各开一门)里坊门早开晚闭,宵禁后禁止进入,以便控制 管理。宫城呈长方形,四周夯筑围墙,南垣五门,正中为承天门,北垣三 门,西门为宣武门。内部被分为三个部分,正中为太极功,为皇帝正衙 所在,东侧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侧为后宫人员

5、居住的掖庭宫。宫城之 北为西内苑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又名子城。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无北墙, 平面呈长方形,其间分设中央衙署,太庙和社稷等(作为南垣正门的朱 雀门北与承天门相对,南与明德门相望)七世纪以后又相继于宫城之东北、东南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大明 宫在太极功东北面龙首原高地上,兴庆宫在外郭城东城春明门内街北, 龙池以北为宫殿区,南为皇帝宴游之园林区。玄宗时除修建兴庆宫外, 还先后于兴庆宫东侧附外郭城东墙建筑了 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曲江池的夹城作为复道,以便皇帝来往潜行。长安城比较重要的建筑还有大雁塔(慈恩寺塔)和小雁塔(荐福寺 塔)。唐长安城是中国里坊制封闭都城的典型,在中国都城发

6、展史上有着 重要地位。唐长安城的形制,是我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对当时边疆地区的 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如渤海上京龙泉府城的规划即消防长安 城设计。同时还影响了邻国都城体制,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他 们不仅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城,而且宫殿、城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效仿 长安城。将宫城置于轴线北端,在宫城南面另筑皇城,将宫城与其他区域 隔离,既把一般居民与宫城隔很远,又把宫城和其他大小统治者的宅第 严格分开,从而加强了宫城防卫,又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四强,影响后代 都城的营建。唐长安城在总体设计上,是以宫城承天门、皇城朱雀门、郭城明 德门所在的南北线为中轴,按照左祖右社对称的原则规划出来的,结构

7、严谨,区划整齐,显然是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发展和完善。其 布局符合封建统治者所崇奉的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思想模 式,形象地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思想。城市内东西两市的设置,满足了商业经济发展需要。宗教场所设 施的规划反映了宗教的发展状况。风景区芙蓉园、曲江池也都与都城结合为一体,不仅没话了城市 而且提供了游览之所,为古代城市规划一大创举。附图(如下)唐大明宫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上, 在唐代是长安城三大 宫之一。从高宗时期,历朝皇帝再次听政,是二百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 所在。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四面皆有门。南垣即外郭城的北垣。已探 明殿、台、楼、亭等基址有 40余处。大明宫

8、的建筑布局以丹凤门,含 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宣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 等分布于东西两侧。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 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 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 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的均设在其左右,为 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 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大明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周围有三清殿、清思殿、麟德殿 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 其上建有前、中、后毗邻三殿,周围绕以回廊

9、, 规模十分雄伟。附图(如下)唐洛阳城位于现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及近郊。隋继大兴城之后又营建东都洛阳, 唐代时为另一个政治中心。洛阳城平面近方形,由郭城、宫城、皇城、里坊、市等组成,平面周长28.5公里。洛水横贯中部,郭城南、北、东三面共开 8门。各门皆有三个门道。南面正门为定鼎门,城内洛河以南有南北向街 12条, 东西向街6条。据唐六典及旧唐书记载,城内共有 103坊,由 郭城内纵横街道组成。宫城在郭城的西北隅,南北略短,东西稍宽,城垣夯筑,内外砌砖。南面正中应天门(隋名则天门)东西两侧有向外突出的对称的两堵夯土 墙,即文献记载“左右连阙”。宫城北部有陶光园,西北部有九龙池。皇城围绕宫城东、西、

10、南三面,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隔城,北面建曜仪、圆壁二城。曜仪城为狭长方形,圆壁城平面呈梯形,东城紧 接皇城之东,东城之北为含嘉仓城。洛阳城的设计更注重商业功能, 洛河方便运输,故直接规划在城内, 以发挥水系运输作用。洛阳城的宫城、皇城位于全城西北隅,占据高地,便于防御。城中发现 的含嘉仓城遗址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和管理制度提供了重 要的实物资料。附图(如下)唐洛阳城与长安城差异 (东都与西都差异)洛阳城的皇城和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是位于北部西北隅,规划低京城一等洛阳城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接重城,西临禁苑,东接东城。皇城又 都内外砌砖,皇城之南为洛河,其戒备坚固严密,又远在京师之上

11、。里坊面积缩小,这是北魏洛阳城旧坊制的恢复。 市场的位置也不像长 安城那样左右对称,而是在城郭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两市。挟洛河而建,漕运便利。在设计上洛阳城壁长安城更多的考虑了繁荣 工商业的问题。三、墓葬考古隋唐墓葬按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可以分为帝王陵墓、品官墓葬和平民 墓等几类。按墓主人族属,可以分为汉人和其他族群墓葬。按墓葬构筑 方法,可以分为砖室墓、土洞墓、土坑墓等。隋唐墓葬.隋代帝陵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扶风县东南三畴原,隔渭水与终南山相望。泰陵继承了秦汉北朝“封土为陵”的制度,在平地上堆土夯筑覆斗形封土,封土四周建有四方形陵墙。.唐代帝陵(唐十八陵)(重点)“关中十八陵”,以长安为中心,自

12、西向东呈扇形展开,南隔关中与秦岭遥遥相对。共同特征:坐北朝南,地势多北高南低,可分为两个类型“封土为陵”,坟冢由人工堆筑,外形呈覆斗状。“依山为陵”,利用自然山体,在山体的南侧开凿石洞为羡道,在山峰的底部修造地下玄宫(墓室)。帝陵四周建筑陵墙,与相应的建筑构成庞大陵垣,乾陵及以后的陵园 平面布局均分为三个部分,自北向南由三对门阙加以区分。A.第一对门阙以北为陵冢和献殿(享殿),是陵园主体结构建筑。B.第一对至第二队门阙之间是陵墓的神道所在,神道两边排列各种石柱、石碑、石人和石兽来象征帝王出巡时依仗队伍。C.第二对门阙和第三对门阙之间,分布着功臣密戚的陪葬墓陵园的主要建筑是献殿和寝宫。献殿位于内

13、城南门内,正对陵冢,是 举行祭祀活动和瞻仰先帝遗物的场所。 寝宫亦称零下共,位于各陵内城外的西南,是供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居住的地方,各陵石刻都排列在陵南神道两侧(唯有昭陵石刻是位于北面)附图:昭陵: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也是唐代第一座依山为陵的帝陵,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为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的九峻山上。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 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四周原有城垣环绕,四角建有角楼,南北面各开一门,角为陵寝的 正门朱雀门,北为司马门。陵园内有献殿、祭坛、陵下宫等主要建筑。诸多石刻均集中布置

14、于北麓,司马门东西两侧陈列著名的“昭陵六骏”。 昭陵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对此后唐帝陵建制产生了深远 影响。同时也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建筑,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就、“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骗”、“青雅”、“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

15、置于陵 前。3.唐陵陪葬墓公元637年,唐太宗诏令功勋卓著和品德高尚的功臣密戚,去世后可以陪葬帝陵,赐给差地和丧事工具。后来又准许陪葬大臣子孙死后丛葬。从此陪葬、丛葬制度固定下来,成为唐朝统治者对功臣密戚的特殊礼遇,也成为唐代山陵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国力的逐渐衰微,安史之乱后,逐渐废弛。号墓为陵:是唐代皇室的一种极为特殊的丧葬制度,始于唐中宗时代。号墓为陵有两层 含义,一是指称陵不称墓;二是指墓葬和随葬品以皇帝等级安排。号墓为陵”强烈地表现出李氏集团在政治上的复辟。他们借用迁墓之事,为他们的家人平反昭雪,同时进一步打压武 氏集团。由此观之,“号墓为陵”制度的出现有强烈的政治背景,因此,它

16、的实施极短,仅有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这两座墓是按此制修建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墓主人都是李唐与武周政治旋涡中的牺牲品。在中宗复位后,特将李重润和李仙蕙从洛阳迁来陪葬于乾陵,并号墓为陵。又将原来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的李贤追封为章怀太子。唐代墓葬壁画分期(可分为四期)唐墓壁画主要集中在唐建国道开元、天宝时期这一百年间。高祖、太宗、高宗时期:保留南北朝,隋代以来的传统风格(生硬)武则天到中宗、睿宗时期:是唐墓壁画最盛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 在表现手法,艺术成就上均达到新的顶峰。开元、天宝时期:墓葬壁画逐渐失去了原有气势恢宏的场面,虽然出 现了一些新题材,但内容较单调

17、,布局局促,色彩趋淡,颜料种类减少, 质量大不如前,保存状态不够理想。中晚唐时期:建造壁画墓的主任身份进一步扩大,壁画的内容和质量 也更加贫素隋唐两京地区墓葬隋由于立国较短,墓葬无明显特征,有些和北朝晚期相仿,有些与 唐初相近,具有过渡性特征。从地域上看,隋唐墓葬可以以秦岭、淮河 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两大区域, 北方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是隋唐墓葬 的主流。.北方两京地区墓葬北方两京地区典型的是带长斜坡的土洞墓和砖室墓,墓道上挖天井,天井之间设过洞,墓葬主体部分是墓室,墓室构筑上有土洞和砖室 的区别,室内放棺椁和主随葬品,有的开出壁龛放置随葬品。主要特征 如下:墓葬形制按其规模大小及构筑形式,大致

18、可以分为六种类型。A.双室砖墓:有长斜坡墓道,前后两墓室,使用“石葬具”,随葬品 极其丰富,地面上有高达的封土堆、石像生、石碑等设施。墓主人主要 是皇室成员或有特殊勋功的大臣。B.巨型单室砖墓及双室土洞墓: 基本形制与双室砖墓相同, 仅少一个 前墓室。墓主多为一品或皇亲国戚。C.大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 基本形制和第二型相同,区别在于墓葬的 长度不及第二型。有砖棺床,有的使用石门,但没有石棺椁。墓主人大 多三品以上官员。D.中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全长多在十米以上,斜坡或竖斜(竖井和 斜坡结合)墓道。墓主人大多为五品以上官员,而且大多数唐代品官墓 都集中在这一型。E.小型单室砖墓和土洞墓: 这类墓葬发现最多,因此从数量上来说是 唐代墓葬的主要形式。葬具为木棺,斜坡或竖斜墓道。随葬品较少,以 日用陶瓷器为主。这一类型的墓主人身份也比较复杂,官阶高地悬殊, 但普遍为九品以上官员和富裕的平民。F.小型土坑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或梯形,随葬品少,属于一般平民 墓葬。唐代北方地区墓葬之间差异小,两京地区墓葬模式逐渐向周边地区扩 散,其他地区稍有滞后现象,并保留了当地的一些葬俗。随葬品种类丰富:陶俑,瓷器,三彩器,金银器,钱币,墓志,明器等。(唐代陶俑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