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题专练(2020全国文综)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3题。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距水汽源地远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地势南高北低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 BC D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 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C

2、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答案1.D2.A3.B解析第1题,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故选D。只反映南北差异,排除。第2题,由于苔原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条件最差,物种数量最少,景观较为单一,且乌拉尔山脉两侧热量条件接近,所以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苔原带,A正确。与苔原带相比,其他自然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B、C、D错。第3题,影响一个地区干湿状况的

3、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与北部年降水量差异较小,但南部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致使南部蒸发更强,故B正确。(天津文综)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4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5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

4、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4.D5.D解析第4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地表径流而逐渐消失,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D正确。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变暖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减少状态,A错误。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由于冰川已经基本消融殆尽,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持续稳定增加,B错误。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第5题,潮汐是海水周期性上涨和回落的一种自然现象,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现象,两者都不能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

5、没的陆地范围,故不能作为主要依据,D符合题意。沿海地区的海拔低,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A不符合题意。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B不符合题意。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C不符合题意。(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68题。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 BC D7修建水库不仅可

6、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6.A7.D8.C解析第6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7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

7、较小,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释放,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8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9(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

8、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1)由图可知,堪察加半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大致呈南北向的山脉贯穿半岛,阻挡了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2)堪察加半岛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太阳辐射差异显著。加之受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堪察加半岛内部区域差异非常大,难以有大面积、性质基本一致的区域,生境破碎。这一地理特征的地理意义是多方面的,对动物而言,适宜小型动物生存,不利于大型动物特别是大型集群动物生存。加之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供应植食性动物的食物少,植食性野生动物生物量小,肉食性野生动物食物供应量低,肉食性野生动物生物量就更小,且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