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2.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 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B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2、()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 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4.“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解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动机与后果B 目的与手段C 背景与条件D 联系与区别5.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 加强了君主专制B 拓展了中国疆域C 实现了国家统一D 推动了官僚政治6.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
3、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A 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B 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C 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D 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7.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 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 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 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 土地兼并更加严重9.如图所
4、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A 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B 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C 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D 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10.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11.秦汉
5、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A 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B 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C 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 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12.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 加速了社会转型B 冲击了贵族政治C 促进了民族认同D 推动了战国变法13.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王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
6、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1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B 世袭制度C 分封制度D 宗法制度15.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政策规定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的以“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世袭制B 科举制C 宗法制D 察举制16.对下
7、图所示措施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 有利于汉初经济恢复B 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C 为秦国增强实力统一全国创造条件D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7.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 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18.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 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 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 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19.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变法
8、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观察如图,该诸侯国位于( )A AB BC CD D20.“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首东汉末年的民谣反映了()A 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 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 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 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进行起义的畏惧情绪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韩非
9、子和氏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韩非子定法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峻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篇(1)据材
10、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诸子百家关系图,摘自世界:一部历史(1)上述材料体
11、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材料二请回答:(1)从史料学来看,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2)据材料二写出你对秦俑
12、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材料二具有文献价值还是实物价值?(3)两则材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24.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优缺点。25.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
13、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并不是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东汉中后期,朝政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外戚
14、并不一定是军人,材料并未涉及地方,皇帝之所以不能制止朝政混乱的局面是因为年幼,而非昏庸,D项正确。3.【答案】B【解析】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4.【答案】A【解析】“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是张骞通西域的动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是张骞通西域的后果,故A项正确。5.【答案】D【解析】“春秋后期”没有确立“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没有使疆域得到拓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时期,故C项错误
15、;“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可知,在郡县制下,官员由国家统一安排,并从春秋至秦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知,霍光在推举理由中,特别强调了儒家的“仁”和“礼”,并根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知,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这表明此时儒家思想已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孝武皇帝曾孙可以嗣孝昭皇帝后”,突出“家天下”的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汉宣帝是否为嫡长子,故B项错误;庙号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7.【答案
16、】B【解析】A、C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体现出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故B项正确。8.【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实行“推恩令”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诸侯王势力威胁中央的问题不复存在,妥善解决了王国问题,故选C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可知将自然现象与国家兴衰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B项;该蜀锦在新疆发现,未涉及国外其
17、他地区,无法证实西传,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蜀锦的制作过程,只能是蜀锦制作工艺高超,排除C项;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而非东汉时期,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B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C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错误。11.【答案】D【解析】材料中两种途径:“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即修建长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即对外交往,关键是“隔”和“通”,所以D项正确。12.【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中可以看
18、出,从“蛮夷”到“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贵族政治的瓦解,故AB项排除;战国变法推动了材料中的变化,故D项排除。13.【答案】C【解析】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14.【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政府组织上奠定的权威性规范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世帝王只能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因此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中央集权制度,故A正确;世袭制度确立于夏朝,故B错误;分封制度确立于商周,且不是权威性规范,故C错误;宗法制度确立于先秦时期,也不符合材
19、料信息,故D错误。15.【答案】D【解析】西汉实行察举制,选官依据是孝廉,故选D;察举制选官依据是孝廉,世袭制的依据是血缘,科举制的依据是考试成绩,宗法制依据血缘,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6.【答案】D【解析】选D。上图是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统一货币政策,故A错误;统一货币与促进自然经济的发展无关,故B错误;此时是秦朝而非秦国且已经实现统一,故C错误;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统一货币的意义,故D正确。17.【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经济得到发展,它的根本原因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回答。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18.【答案】C【解析】据
20、材料“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可知,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表明了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C正确;无为而治是汉初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B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没有涉及“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D错误。1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某诸侯国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
21、的战乱”可知,这一诸侯国是秦国,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陕西一带,选项D正确;选项A是楚国区域,排除;选项B是齐国区域,排除;选项C是燕国区域,排除。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剪复生”“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等信息可知A项正确。21.【答案】(1)措施: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3)尊重、理解;放至特定历史条件下观察;不人云亦云,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
22、新。【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显耕战之士”,材料二中“斩一首者爵一级”概括得出。第二小问评价,从材料一“主以尊安,国以富强”概括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国富民强”“为秦致亡道也”分析其不同评价。第二小问从材料的出处“桓宽盐铁论非鞅篇”,即一个“非”字概括分析。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22.【答案】(1)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2)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儒、墨
23、、法各执一端”和材料二著名思想家所属派别得出学派众多;由材料一“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和材料二中不同学派代表的关系得出思想传承发展及各派思想之间吸收融合;由材料二中不同学派的百家争鸣,到公元前200年韩非思想的推行可知多元到统一趋势。第(2)问,本题可以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派众多是因为社会变革的需要;各种思想之间相关联是因为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思想传承发展的原因是中华文化同源;各种思想最终统一趋势是由于国家统一趋势增强。23.【答案】(1)材料一具有文献价值;证实: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2)是秦大规模统一六国战争的真实反映,是两千多年前那个尚武威猛的民族形象的反映,也是古代军阵和兵器的反映(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可以有其他表述,任答一点即可,但必须是艺术方面的。)材料二具有实物价值。(3)统一中国,创立皇帝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或者“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解析】第(1)题要注意限定条件“从史料学来看”,然后依据材料出处判断其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anggenon-F-生命科学试剂-MCE
- Sabine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2023年陕煤电力略阳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生育保险服务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白酒产品招商方案
- 2024年木工雕刻机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病虫草模型研究报告
- 病房呼叫机课程设计
- 班组自主管理方案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硅钢片纵剪机组维护保养规范1
-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跌倒-根因分析法
-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ppt课件
- 能耗制动控制线路电路图及工作原理PPT课件
- 《千字文》全文(带拼音)
- 金属断裂机理
-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
- 皮肤病学之疣PPT课件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 胸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