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域:有关交通现象的产生原因、结果以及那些促进与制约交通开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地域条件,也是交通研究的重要因素。P51 :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P52 通达性(accessibility):衡量点与点之间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dispersion index)表示。P51 交通网连接度(connectivity):表示交通网络的兴旺程度,常用贝塔指数beta index边数/顶点数表示。P53 机场产业区:布局于航空港附近并与方便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出入口相连结。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益,促使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
2、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六大特征:临空指向性,技术先导性,市场速达性 ,产业聚集性 ,全球易达性 ,空间圈层性 。* 经济可进入性: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和距离。尤其是新的交通干线的铺设,会极大增强沿线区域地理可进入性交通通达性 。* 劳动地域分工* 地区经济结构* 土地: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其形成与开展主要取决于自然力的作用,同时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级原料: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者经过人工培育的原料。* 加工原料:是经过一些材料型工业企业加工过的产品。* 金融资本:是流动资本,也就是我们说的资金。
3、* 固定资本:如厂房、设备等。顾名思义这种资本不能轻易移动,往往具有更新年限和地理惯性。* 现代科学技术:指第三次科技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科学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微电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三大根底,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及光纤通讯、海洋工程等为代表。表现出信息化、综合化、分散化、全球化和快速化等特点,具有节能化、节约原材料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知识集约化等职能特征。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P60 地租曲线:市场运费为零点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结而成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
4、杜能圈结构。 P61 杜能圈: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那么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逆杜能圈: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距离城市愈近的土地,愈有可能由农业利用转为城市利用,即愈接近城市,农业土地利用价值愈低,农业生产也愈粗放,从而使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出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直到城市扩大或开展潜
5、力终止的地带,才由此向外回复杜能模式。P68 一般因子P68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在区位论中占次要地位。* 区域性因子:P69 集聚因子:由于集聚利益(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本钱降低)促使企业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P69 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由于过度集聚而促使企业趋于分散布局的因子。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土地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P70 原料指数:生产单位产品需
6、要的局地原料量。原料指数1,使用损重原料;原料指数1,使用纯原料;原料指数1,使用遍在原料。* 原材料:遍在原料;局地偏在原料纯原料;损重原料粗原料 * 遍在原料:到处都可以有的原料;* 局地原料:只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 纯原料:原料转化为产品后重量根本上没有减轻;* 损重原料:生产过程中丧失局部或全部重量的原料。P70 区位重量: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区位重量2,使用损重原料;区位重量2,使用纯原料;区位重量2,使用遍在原料。P71 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P72 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7、。P73 临界等费用线:与劳动本钱节约额相等的等费用线。P73 劳动费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劳动费/产品重量。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那么,这种可能性就小。 * 劳动费: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局部。它不仅反映了工资水平,同时也表达了劳动能力的差距。P73 劳动力本钱系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本钱。如果劳动力本钱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越大;否那么,可能性越小。P73 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力本钱/区位重量。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
8、数小那么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P74 加工系数:单位区位质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高,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大;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第四章 商业和效劳业区位论P93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效劳的地点。中心地可以是一个城市城镇、一个集镇,也可以是一个大的居民点。P93 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某一中心地的中心性可用中心地向其周围地区提供的商品和效劳总量来度量。P94 商品效劳范围货物的供给范围* 货物的供给范围上限:是中心地商品和效
9、劳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为中心地的某种商品和效劳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货物的供给范围下限:是中心地为供给某种商品和效劳而必须到达的该商品最小限度的门槛销售量时的销售距离。 P94 门槛人口: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中心地等级:具有能提供高级商品和效劳需求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反之为低级中心地。高级的商品和效劳:是指商品效劳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商品和效劳。低级中心地数量多、分布广、效劳范围小,提供的商品和效劳档次低、种类也少,具有最低的中心地职能;而高级中心地数量少,效劳范围广,提供的商品和效劳档
10、次高,种类也多,并兼有低级中心地职能。最高等级的中心地能够供给所有等级的货物。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P173 区域经济结构* 产业industry: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是由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构成的、在统计上具有足够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体或称总和。从需求角度讲,产业是具有相互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效劳的总和;从供给角度讲,产业是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的物质生产活动或具有类似经济性质的效劳活动。P174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在经济体制和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开展的状
11、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变化。P174 主导产业:在全国同类产品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P174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开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前向联系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效劳的产业。P175 根底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开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效劳的产业。根据作用性质的差异,根底产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根底产业、生活性根底产业和社会
12、性根底产业。根据空间分布特点的不同,根底产业可分为消费趋向性产业、广布性产业和不可运移产业。P175 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它存在于关联产业或根底产业中。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开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P175 潜导产业:指当前规模较小、影响有限,但具有开展潜力并且可能开展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的产业。潜导产业可能存在于现有的支柱产业中,也可能存在于现有的根底产业中,也可能是新形成的。P175 :对自
13、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的产业,如农业、采矿业。P175 :生产主要依靠技术和脑力劳动,知识和技术在生产本钱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例如,航天、生物、高分子材料、信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P175 P175 P175 传统产业P176 高新技术产业:采用现代高技术或新技术,开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例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工程、海洋开发、航空航天等产业。P176 夕阳产业: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停止或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开展中的地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均逐渐下降的产业。P176 朝阳产业:又称新兴产业。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速,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
14、经济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开展中的地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均不断上升的产业。P178 需求收入弹性: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度。P181 霍夫曼比例:消费品工业轻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重工业净产值之比。* 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据此,工业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工业化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工业化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霍夫曼比例为2.50.5;工业化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与消费品工业的规模
15、大致相当,霍夫曼比例为10.5;工业化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标志着已经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P183 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根本要素所组成。点、线、网络和域面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它们具有特定的经济内涵和相应的功能。* 均质空间结构:前工业化时期,自然经济农业占主导地位。城市核心数量少,规模小,呈稀疏均匀点状分布,相互间处于隔离状态。* 极核式空间结构:点增长极极核式空间结构。工业化初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一种典型模式。区域经济增长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地点均匀地发生。在区域开展的早期工业化初期,由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
16、异,经济活动往往会集聚在少数地点。在外部机遇的促进下,其中一些点会加速开展成为具有较大经济活动规模的城镇,进而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开展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由此形成的以增长极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点轴式空间结构:增长极理论的延伸,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轴线。由此,区域经济将形成以增长极和主要增长轴线为主导、其他地点和次要轴线相配合的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P190 区位指向: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通常可分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地指向;燃料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运输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开展的一种重要的、根本的
17、力量。P192 空间近邻效应: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各种经济活动或区域的经济影响力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即地理学中的空间距离衰减原理。空间近邻效应所导致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开展。P199 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关系通道、空间、节点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非中心化或平等性、本地化等特征。* 佩蒂-克拉克定理:由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18、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随着经济开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一个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反之,那么相反。* 库兹涅茨法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那么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效劳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根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
19、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雁行形态说“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开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第八章 区域经济开展P204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区域经济开展: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现代区域经济开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
20、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开展;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开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开展和持续开展。P209 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在产业开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开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P209 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经济水平,因而可以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和商品
21、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P209 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开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起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下,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开展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大和加强,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P209 极化效应: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增长极集聚,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P209 扩散效应: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P209 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即: 溢出效应=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当溢出效应为正值时,说明增长
22、极的存在有利于周围地区的经济开展;当溢出效应为负值时,说明增长极的存在对区域经济的开展是弊大于利。* 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假设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P215 经济地域综合体: = 1 * GB3 * MERGEFORMAT 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运输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有方案地安置各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的经济效果,这样的一种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相互制约的结合。科洛索
23、夫斯基 = 2 * GB3 * MERGEFORMAT .涅克拉索夫。 = 3 * GB3 * MERGEFORMAT 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以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导向所形成的,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效劳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P217 主导专业化部门:对区域经济开展奉献很大,产业关联性强,代表区域经济开展方向与水平的部门。选择标准:对区域经济开展奉献最大,产业关联性最大、需求收入弹性高、技术上处于兴旺阶段。P217 一般专业化部门:产品主要输往区外,但在区内产业关联性小,对区域经济开展影响有限的部门。P217 综合开展的部门:与专业化部门有着前向或后向联系的关联性
24、部门,为专业户部门提供配套效劳或产品的部门,以及为专业化部门正常运行效劳的根底性效劳部门。P217 区位商: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通过测定各行业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常用的测定指标有增加值销售收入、产值等。区位商(LQ)某地区A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省A行业增加值/全省全部行业增加值) LQ1,说明A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省,属于地区专业化行业,该行业具有比拟优势,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者输出,LQ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25、与全省相当。 LQ1,说明该地区A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省,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行业或者输入A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P218 专业化指数:某工业化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一个部门的区位或专业化指数越大,那么专业化程度越高。P219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给商、效劳供给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根本特征:P225 经济区: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根本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
26、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排它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P227 经济类型区:常见类型:根据经济开展水平判断,有经济兴旺区、中等兴旺区、欠兴旺或称为不兴旺区、落后区;依据经济开展存在的问题判断,有贫困区、萧条区等。P227 部门经济区常见类型:常见的部门经济区有工业区、农业区、商业贸易区、旅游区等。P227 综合经济区特点:第一,区内经济活动以主导部门为核心,存在经济、技术和社会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区内有一个比拟强大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市,通过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并依托其它的城市次级经济中心把各地区它们的吸引腹地连接成一体,构成空间体系;第三,区内的各种交通、通信网络和组织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经济网络,这个网络在区内传输着各种资源、要素,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常见类型:综合经济区按空间尺度可以进一步分为大经济区跨省经济区、根本经济区省级经济区、经济行政区和基层经济区省内经济区。* 新产业区:作为新的产业空间,是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在集聚过程中生成的“柔性生产综合体P228 经济区划P228 区域管制:又称区域管治,是指为了协调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减少行政区因素对经济区运行的干扰,通过多种集团之间的对话、协调、合作以到达最大限度地发动经济区资源的治理方式。第九章 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7第18课时机械效率课件
- 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 《两只小象》教学反思
- 城市建设挖掘机月租赁合同范本
- 医疗器械代发工资承诺书
-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分教案
- 水文观测防尘网施工合同
- 石油化工产品进口许可合同模板
- 乐器制造厂聘用合同模板
- 房地产销售投诉处理规范
- 2024年企业业绩对赌协议模板指南
-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班会教案(3篇)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黔东南州事业单位第二批遴选人员调减遴选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采伐树木合同模板
- 培训师破冰游戏大全课件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方案-2024
-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2025届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屋顶分布式光伏场站设备运维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